APP下载

小麦全程绿色植保技术模式

2017-02-02郸城县农业局周丽君

河南农业 2017年7期
关键词:条锈病纹枯病植保

郸城县农业局 周丽君

小麦全程绿色植保技术模式

郸城县农业局 周丽君

近两年,笔者通过小麦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模式的探研,集成了小麦病虫害全程绿色植保技术模式,为今后小麦高产优质栽培,特别是病虫害科学防控提供技术保障。

一、防控策略

小麦全程绿色植保技术模式是在贯彻执行“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以“公共植保、科学植保、绿色植保”为思路的基础上,按照小麦生育期集成配套健康耕作、生态调节、农机农艺结合、物理生物防治、科学选药、适时施药、精准用药、专业化统防统治等方面实施的技术措施,以达到小麦生产安全的目的。

二、高标准夯实麦播期病虫害防控

(一)培肥地力,减轻病害

较高的土壤肥力和科学施肥技术是减轻小麦病虫害发生的基础。要大力推广秸秆还田技术,增施有机肥,实行配方施肥,坚持氮、磷、钾配合,切忌重氮肥轻磷钾肥,一般每667 m2施尿素20 kg和45%(15:15:15)复合肥50 kg作底肥。

(二)搞好土壤处理

每667 m2用3%辛硫磷颗粒剂4 kg,耕地前或耙前撒施,可防治蝼蛄、蛴螬和金针虫等地下害虫;全蚀病、根腐病发生的地块,除采取种子处理外,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按每667 m2用3 kg加细土20~30 kg,进行土壤处理。

(三)科学选种抗病品种

如小麦全蚀病发生的地块,要选种新麦11、豫展9705、豫麦58-998等中抗品种;如小麦纹枯病发生的地块,要选种豫麦13、豫麦19、豫麦26等中抗品种;孢囊线虫发生的地块,要选种太空6号、新麦19等品种;如黄花叶病发生的地块,要选种周麦22、豫麦70-36等品种。如病虫害轻发的地块要选高产优质品种,一般选择品种的原则是,早中茬(玉米、大豆、芝麻等)中上等肥力地块,宜选用增产潜力大、抗寒性好的半冬性品种如周麦22、周麦24、周麦26、矮抗58等;晚茬(棉花、红薯等)中上等肥力地块,宜选用高产、稳产性能较好、适宜晚播早熟的弱春性品种,如同舟916、堰展4110等。

(四)精细整地,足墒播种

整地质量和足墒播种,是小麦一播全苗和抗病控虫的关键措施。要深耕20~25 cm,耕深耙透不漏耕,达到上虚下实,地面平整。做好田间起垄做畦,保证灌排方便。墒情不足时,一定要在耕地前浇透底墒水,然后整地播种,做到足墒下种,确保一播全苗和抗病控虫。

(五)搞好种子处理

要根据病虫害发生的情况科学选用2.5%适乐时20 mL或12.5%全蚀净20 mL,或3%敌委丹50 mL,加10%吡虫啉3 g和20%二嗪磷10 mL对水1 kg,拌种10 kg,防治纹枯病、根腐病、全蚀病等病害和地下害虫等。

(六)精量半精量适期播种

郸城县小麦已处在中高产阶段,近年来,冬季气温偏高,小麦生长发育快,群体易偏大,易发生冬季冻害和“倒春寒”危害,所以应控好播期,精量半精量下种。

1.播期:半冬性品种(早中茬)应在10月10—20日播种,弱春性品种(晚茬)应在10月18—25日播种。

2.播量:应根据品种的特征特性、土壤肥力水平、整地质量、土壤墒情和播种时间来确定。在墒情足、整地质量好的高水肥地块,半冬性品种每667 m2播种量10 kg;弱春性品种每667 m2播种量12.5 kg,若遇晚播或整地质量差,可适当加大播种量。为预防后期倒伏和病虫害严重发生,一定要克服盲目加大播种量的现象。

3.机播:机播是保证小麦播种深浅一致,种均苗匀的有效手段,播深 3~5 cm。

三、强化以防病除草为主的冬前麦田管理

冬前麦田管理以促弱、控旺、培育冬前壮苗、统一化除、科学防病、适时冬灌,重点抓好以下技术措施。

(一)控旺促弱,培育壮苗,减轻病虫害的发生

对群体偏大、有旺长趋势的麦田,应于越冬前在晴暖天气采取机械镇压和深中耕断根,实现控旺转壮。对晚播弱苗麦田,以促为主,采取增施有机肥和中耕等措施提高地温,实现促弱转壮,减轻病虫害的发生。

(二)统一化除,消除杂草

11月中旬至12月中旬是越冬前除草的最佳时期,应根据不同杂草种类,选用合适的除草剂。对于以播娘蒿、荠菜、猪殃殃、婆婆纳、猫儿眼等为主的阔叶杂草发生田,每667 m2用6%双氟磺草胺·唑草酮15 g,对水40 kg均匀喷雾;以野燕麦、节节麦、看麦娘、黑麦草等为主的禾本科杂草发生田,每667 m2用15%炔草酯微乳剂30 mL,对水40 kg均匀喷雾;以刺儿菜、大巢菜等重发田,每667 m2用30%二氯吡啶酸30 mL(后茬对二氯吡啶酸敏感的作物,如:种植大豆、甘薯等作物禁止使用),对水40 kg,进行挑治。施用除草剂时一定要采用二次稀释法,选无风的睛暖天气均匀喷雾。

(三)防治纹枯病

纹枯病防治的重点在防,其次在治,要坚持早防原则,一般分2次进行。第1次在11月下旬或12月上旬(除草后10 d),此时纹枯病已在小麦分蘖期开始发病,正是防治的最佳期,每667 m2可用12.5%烯唑醇30 g或戊唑醇20 g,对水40 kg喷施。第2次于2月下旬或3月上旬,用上述药量对小麦基部再喷1次。2次均使用机械进行统一施药,用药均匀,保障防效。

(四)浇好越冬水

要根据越冬前土壤墒情,对墒情差的田块浇好越冬水。浇水时期以夜冻日消、连续3 d日平均气温在3 ℃以上进行。

四、适时做好春季病虫害防控

(一)科学追肥,壮苗抗病

推广前氮后移技术,在拔节前(3月中旬)每667 m2追施尿素8~10 kg。对晚播弱苗麦田,在返青期每667 m2追施尿素10 kg。

(二)适时防控病虫害

春季病虫害主要有小麦条锈病、纹枯病、麦蚜、麦蜘蛛等。要根据病虫害发生的情况,科学用药,精准施药。防控小麦条锈病、纹枯病每667 m2用25%烯唑醇40 g加腐殖酸叶面肥20 g,对水40 kg,用施药机械进行统防统治。防治麦蚜或麦蜘蛛每667 m2用10%吡虫啉20 g或1.8%阿维菌素20 mL加磷酸二氢钾30 g,对水30 kg进行挑治。

五、科学搞好中后期病虫害绿色综合防控工作

小麦中后期是多种病虫害混发、高发、重发期,此期重点做好“四病两虫”防控工作,即小麦条锈病、叶枯病、白粉病、赤霉病、穗蚜、吸浆虫。特别是小麦条锈病和赤霉病,要认真做好监测和预警工作,及时掌握发生发展动态,适时开展统防统治和“一喷多防”工作,并辐射和引领广大群众科学开展群防群治工作。

(一)小麦条锈病

防治小麦条锈病要按照“准确监测、带药侦察、发现一点、控制一片”的防治策略,及时控制零星病叶和发病中心。药剂每667 m2选用25%戊唑醇可湿性粉剂40 g,或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50 g加腐殖酸叶面肥20 mL,对水50 kg均匀喷雾,7 d喷药1次,连喷2次,此法兼防白粉病。

(二)小麦赤霉病

要落实“政府主导、群防联控”机制,实行“以防为主、主动出击、见花喷药”的防治策略。药剂每667 m2选用25%戊唑醇可湿性粉剂60 g,或70%甲基托布津100 g加磷酸二氢钾40 g,对水40 kg喷雾。喷药时要重点对准小麦穗部均匀喷施,并且在首次用药7天后,进行二次喷施。此法还兼防小麦叶枯病。

(三)小麦穗蚜

普防穗蚜,确保穗蚜不上穗。每667 m2用2.5%高效氯氟氰菊酯60 mL加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 g加0.1%芸薹素内酯5 g,对水50 kg均匀喷雾。

(四)小麦吸浆虫

每667 m2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 g加5%高效氟氯氰菊酯50 mL或2.5%联苯菊酯60 mL,加磷酸二氢钾50 g,对水50 kg均匀喷雾。

六、重视储存期防虫灭鼠工作

适期统一实行机械收获 ,及时晾晒入仓,科学选用磷化铝、溴敌隆等药剂,进行防虫灭鼠工作。

猜你喜欢

条锈病纹枯病植保
小麦条锈病田间为害损失的初步分析
壶关县:开展2021年植保无人机操作手培训
陕西安康:农技专家开展小麦条锈病普防工作
四种药剂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
植保机
无怨无悔四十载 植保战线展芳华——访山西省太原市植保植检站副站长何淑青
无人机技术在农业植保中的应用与实践
水稻纹枯病的发生及其防治策略
近年来陕西省小麦条锈病流行规律及其与气象条件的关系 *
小麦条锈病持续控制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