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排球接应二传扣球进攻特点及效果研究

2017-02-02彭鑫

当代体育科技 2017年34期
关键词:号位扣球中国女排

彭鑫

(广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广西南宁 530299)

排球进攻中接应二传的进攻点是整体进攻中不可缺少的基本进攻点,接应二传扣球时身体是正面相对球网,大大的增加了视野开阔度,其准确性也相对高,根据对方拦网、防守情况可以利用灵活的变化挥臂动作控制其扣球的线路、力量和落点,达到形成有效突破的目的和干扰对方有效进攻组织的作用。接应二传的扣球动作不管在教学实践中,还是在排球运动爱好者中,都是最能提升对排球进攻的技术动作之一,文章研析影响接应二传扣球进攻特点及效果研究。

1 研究对象

对2014年世锦赛中国女排对意大利的比赛和2014年大奖赛中国女排对意大利女排中接应二传在比赛中的扣球进攻特点及效果为研究对象,见表1。

表1 2014年世锦赛中国与意大利女排接应二传队员名单表

2 结果与分析

在表2中,2014年世锦赛中国女排与意大利的比赛中,中国女排接应二传曾春蕾进攻特点主要以2号位的强攻为主,进攻总次数为32次,强攻是28次,占进攻比例为87.5%。在2号位进攻次数也是28次,占进攻比例为87.5%。在这场比赛中曾春蕾的强攻都是在2号位进行的,在4号位的强攻为0次。后排攻次数为4次,占进攻比例的12.5%。中国女排杨方旭的进攻总次数为2次,全部在2号位进行强攻,4号位的强攻为0次。在后排攻的次数为0。而意大利女排秦托尼的进攻总次数为78次,强攻为62次,占进攻比例的79.5%。后排攻进攻次数为18次,占进攻比例的23%。4号位进攻次数为10次,占进攻比例12.8%。2号位进攻次数为59次,占进攻比例64%。意大利女排迪乌夫的进攻总次数为2次,强攻1次在4号位,1次在2号位,各占进攻比例为50%,后排进攻次数为0次。

由此可见在2014年世锦赛中意大利女排接应二传的进攻总次数比中国女排进攻总次数多,而且进攻方式变化多样。中国女排接应二传进攻单一,只有2号位的强攻,中国女排在以后的训练和比赛中应加强战术进攻和后排进攻,使自身战术呈现出多元化态势,令对方难以揣摩。

在表3中,2014年大奖赛中国女排与意大利的比赛中,中国女排接应二传曾春蕾进攻特点主要以2号位的强攻为主,其次为后排进攻、4号位进攻。曾春蕾的进攻总次数为48次,强攻是34次,占进攻比例为70.08%。在2号位进攻次数也是33次,占进攻比例为68.7%。在这场比赛中曾春蕾的强攻主要是在2号位进行的,在4号位的强攻为1次,占进攻比例的0.4%。后排攻次数为13次,占进攻比例的27%。中国女排杨方旭的进攻总次数为6次,全部在2号位进行强攻,占进攻比例100%。4号位的强攻为0次,在后排攻的次数为0。而意大利女排秦托尼的进攻总次数为44次,强攻为34次,占进攻比例的77%。后排攻进攻次数为18次,占进攻比例的23%。4号位进攻次数为7次,占进攻比例为17%,2号位进攻次数30次,占进攻比例为68,2%。意大利女排迪乌夫的进攻总次数为28次,强攻次数为26次,占进攻比例的92.8%,后排进攻次数为6次,占进攻比例的21.4%,4号位进攻次数为5次,占进攻比例的17.8%,2号位进攻次数为17次,占进攻比例的60%。

表2 2014年世锦赛中国女排对意大利女排接应二传运动员扣球效果一览表

表3 2014年大奖赛中国女排对意大利女排接应二传运动员扣球效果一览表

由此可见在2014年大奖赛中意大利女排接应二传的进攻总次数比中国女排进攻总次数多,而且进攻方式变化多样。中国女排接应二传进攻比较单一,中国女排在以后的训练和比赛中应加强战术进攻和后排进攻,使自身战术呈现出多元化态势,令对方难以揣摩。

2.1 排球接应二传扣球进攻技术特点

根据表2、表3中2014年世锦赛、大奖赛中国女排与意大利女排接应二传运动员扣球效果对比表中数据得出,在中国女排与意大利女排的比赛中,中国女排接应二传曾春蕾的技术影响因素主要是助跑与空中击球两部分:助跑的目的性在于选择跑动路线及起跳点,因为二传传球并不是次次都保持统一落点,以接应扣二号位为例,二传传球离网有时远、有时近、有时集中、有时拉开,这就要求攻手选择合适助跑路线与起跳点,起跳点要选择在最高扣球点的位置即离球一臂距离的起跳点起跳,根据球离网的远近选择助跑步伐的大小,跑动路线要根据二传传球落点选择方向与线路即集中球要斜线跑动、拉开球要外绕跑动。空中击球则主要讲求挥臂击球动作的规范合理性,以右手扣球为例,左手摆动到身体前方是控制身体的空中平衡性,右手往后引臂,肘要高于肩,展腹使身体呈反弓状,然后收腹带动由肩到手腕的发力顺序进行鞭甩扣球动作,击球时手要张开把球包住,然后选择发力点将球扣下。其技术动作和排球接应二传扣球的成功率有着直接的关系。随着排球进攻的种类越来越多样化,接应二传的进攻成为必不可少的主要进攻点,接应二传的有效进攻也成为球队取得比赛胜利的重要保障和因素。

2.2 排球运动中接应二传扣球的种类

排球运动中接应二传扣球按技术动作可以分为:正面扣球;按区域可以分为:前排扣球、后排扣球;按用途和变化分为:自我掩护扣球类、其他变化类。具体到发力点的扣球技术动作可分为5点:以腹部为扣球发力点的技术动作产生的爆发力最大,适用于后排进攻及跳发球;以胸部为发力点的扣球的技术动作所产生的爆发力、挥臂幅度方面仅次于腹部发力的扣球技术,适用于半开网扣球;以肩关节为发力点的技术动作产生的爆发力、挥臂幅度方面仅次于胸部扣球技术,适用于相对近网及转变线路扣球。

2.2.1 排球接应二传扣球进攻特点及效果分析

接应二传扣球技术动作包括准备姿势、助跑、起跳、空中击球和落地五个互相衔接的环节。由于其动作结构复杂,技术性强,比其他基本技术难掌握等特点,要求不仅要具有较高的弹跳、力量、协调、柔韧、灵敏等素质,同时要求对时间、空间、位置有较强的感知能力。文章通过分析表4,总结出了中国女排与意大利女排接应二传运动员的五项指标平均值比较统计表,说明与身体素质、节奏等方面影响排球接应二传扣球的进攻特点及影响因素。

表4 中国女排与意大利接应二传运动员五项指标平均值比较统计表

2.2.2 身体素质因素对排球接应二传扣球成功率的影响

如果说技术是基础,那么体魄则是扣球运动中的关键。在中国女排与意大利女排比赛中,中国女排平均年龄是23岁,而意大利女排平均年龄是27岁,中国女排在身体耐力上比意大利女排有优势。而排球运动不允许持球等特点不难看出正面扣球对力量、速度、协调、柔韧等身体素质的要求是相对高的。扣球高度也是扣球成功的关键因素,中国女排接应曾春蕾在扣球是对腿部力量的弹跳力、腰腹力量在滞空时间、手臂力量影响扣球力量大小与速度快慢都有要求;速度主要体现在上步速度决定着扣球抢点时机、摆臂速度可以带动身体提升弹跳力、扣球挥臂速度则对突破对方拦网与球落地力量与速度有着重要影响;拦网是保障后排防守的重要因素,拦网的高度对协调与柔韧对弹跳力、力量、速度及快速掌握基础动作和保护自己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以此可以看出身体素质是影响排球接应二传扣球成功率因素的关键。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1)中国女排在2014年世锦赛、大奖赛中接应二传进攻效果的扣球得分情况差于意大利队的接应二传,在不同进攻形式的扣球得分中中国女排接应二传的进攻形式比较单一,这说明中国女排接应二传在与二传队员之间的协调合作、时机把握、扣球效果与意大利女排有一定差距,有待提高。

(2)通过观看2014年世锦赛、大奖赛中中国对意大利女排的比赛中,身体素质是接应二传的重要因素,中国女排的接应二传在扣球高度低于意大利女排,拦网高度的平均值都高于意大利女排。中国女排的年龄、体重、身高的平均值也小于意大利女排,身体素质是影响排球接应二传扣球成功率因素的关键。

3.2 建议

(1)中国女排进攻点过于集中意味着对方容易识破本方的进攻意图,利用对方对本方的进攻部署和进行重点盯防,建议中国女排在战术布置和安排上根据队员的特点和本队的特色上多下功夫,多增加进攻点,既丰富了本方的进攻战术,又使对方在拦防布局上难度增大。

(2)随着女排快变战术的实施,对处于主动进攻地位的接应二传扣球技术而言,应加强战术之间的配合,所以我们在训练中应以战术打法练习为主,强化单人扣球技术及能力,不仅扣防手段、方式、方法要有章法,而且要突出个人扣球能力,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对其进行训练和运用。

(3)在排球比赛中,好的身体素质也是进攻的有力武器,好的身高能提高拦网高度,并能有效阻止对方的攻击。好的扣球能提高队员的自信心,并为直接扣球得分创造良好机会。进而取得影响比赛的胜利。在以后应着重挑选身体素质好的队员,并在训练中提高身体素质的能力。

[1]黄汉升.球类运动——排球[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董新华.中外接应二传队员竞技能力的对比研究[D].西安体育学院,2012.

[3]宗继军.中国女排接应二传的选择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

[4]冯金铃,李江.中国女排接应与世界女排强队运动员身体形态特征的比较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

[5]庞倩.女排运动员身体形态和网上高度和网上高度的比较研究[D].南京体育学院,2009.

[6]梁晶晶.2014年世锦赛中国女排技战术特点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15.

[7]赵德凯.中国女排优秀接应二传运动员扣球进攻诸问题研究[J].体育时空,2011(8):73-74.

[8]张欣.中外女排接应二传扣球技术运用效果比较分析[J].运动,2013(19):16.

猜你喜欢

号位扣球中国女排
中国女排《夺冠》之路
中国女排:唯有拼搏,方能致远
基于不同来向 指导排球正面扣球
自制扣球器的制作与使用
迈阿密热火队2006年夺冠经典进攻战术研究
中国女排:争夺奖牌往上冲
中学生排球扣球技术的应用分析
事件
2015—2016年大超北京体育大学校女排主攻扣球技术分析
距离有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