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语境下涉农电视节目的策划

2017-02-01张振平

视听界 2017年5期
关键词:电视节目三农栏目

张振平

涉农电视节目是以“三农”为主题,以多样的制作手法制作传播的电视节目,其目标受众以涉农人口,尤其是农村人口为主,以传播农业科技文化为使命,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丰富农民文化生活。

目前,各种类型电视节目快速发展,涉农电视节目似一股清流,为农村文化健康发展树标杆、立典型。《魅力乡村》是淮安市广播电视台电视新闻中心的一档原创涉农电视栏目,自2009年开播以来,以“展示乡村魅力,服务三农发展”为宗旨,贴近“三农”,服务“三农”,及时传递农业政策,传播农业技术和经验,注重季节性农事指导,提供多种农业信息,使农民朋友足不出户能知天下事,不花钱就能获得有价值的致富信息,拥有一大批忠实的农村听众,受到农民朋友的喜爱和信赖。

《魅力乡村》栏目设有“创业在农村”“实用科技”“三农资讯”三个常设板块和“三农政策解读”“聚焦名特优农产品”等不定期板块,其中,“实用科技”“三农政策解读”板块经常聘请农业专家到现场,介绍和解答观众在种植养殖和农机使用等方面的知识及遇到的问题;“创业在农村”“三农资讯”等板块,通过介绍农村创业典型事迹、特色农产品,引导农民创业致富;“聚焦名特优农产品”等板块,通过对本市名特优农产品的宣传推广,提高了本地品牌的知名度。

“十三五”以来,《魅力乡村》注重创新内容形式,集娱乐性和知识性于一体,把有用、有趣作为栏目的价值取向和座右铭,挖掘农业先进文化,提升农民文化品位,传播农业前沿科技,一直保持较高的收视率。

一、新媒体语境下涉农电视节目内容的策划方法

涉农电视节目的对象主要是农民和涉农机关企事业单位。农业是我国的基础产业,“三农”问题牵涉国家繁荣稳定,涉农电视节目理应在各种类型电视节目中占据重要位置,但由于涉农电视节目专业性较强、收视群体相对单一、广告收入有限,全国开设农业节目的电视媒体不多,从事农业节目制作的记者编辑少,涉农电视节目似乎成了电视行业的“鸡肋”。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步伐的加快,农业合作社、农村土地产权交易、农业龙头企业等新生事物不断涌现,涉农电视节目渐成潜在的富矿。如何发掘富矿,做好农业节目,媒体人应与时俱进,用新思维、新视角,提升涉农电视节目的政治高度,拓宽农业节目的覆盖面,挖掘涉农电视节目背后的细节。

1.提升涉农电视节目,尤其是农业电视新闻节目内容的政治高度。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其中有二十年中央一号文件以“三农”为主题,充分说明了“三农”问题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重中之重的地位。因此,农业新闻栏目应紧扣中央一号文件,策划主题报道,阐释相关政策,提升新闻的政治高度。如,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确定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魅力乡村》栏目相继策划推出《项目为王 舞动农头——全市农业产业化项目建设掠影》《我市部署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科技驱动现代产业山东寿光菜博会科技苑》等30多条节目,重点关注本市及其他城市的现代农业改革发展工作;与市委农工部合作推出月播板块《淮安农经》,制作了《我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纪实》《淮阴区试点保姆式合作社》《我市积极推进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制改革试点》《服务三农 太平洋保险全市率先推行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工作》等专题,从政府顶层设计的高度,深入解析农业改革的政策举措,配合宣传本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试点等,社会反响广泛。今年初,淮安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一个重要环节——农村产权服务站建设工作,在全省取得重大突破,率先实现乡镇一级全覆盖,江苏省农工部领导肯定淮安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工作,认为淮安的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工作之所以稳步快速推进,政府、媒体宣传解释工作非常到位、非常给力。

2.拓宽涉农电视节目内容的广度。农民创业增收、农业科技知识、农作物收种等是农业节目的“家常菜”,可“家常菜”反复吃难免审美疲劳,因此,拓宽节目的视角和思维很有必要。近两年来,《魅力乡村》栏目逐步将节目的触角延伸到涉农企业,如饲料厂、农村商业银行、农村电商、温室大棚制作企业等,《网购服务进驻村庄 村民上网购物无障碍》《世昌登陆新三板——记我省首个上市的饲料企业》《提升金融服务水平创新惠农信贷产品》《淮安农商行包村营销 创新金融产品满足客户多元需求》《温室薄膜大棚实用技术》等专题,既为观众介绍了农村的新生事物,丰富了节目样态,又宣传了企业经营业绩,提升了企业的品牌形象和知名度,也为栏目带来了经济效益。其中,世昌股份作为全省第一个登陆新三板的饲料企业,栏目全程跟踪报道,历时半年,见证了世昌股份蜕变发展的每一个节点。栏目专访了中科院专家、投资公司运营总监,细致解读什么是“新三板”“登陆新三板有何意义”等,聚焦式报道让世昌股份成为本市饲料行业和中小企业界的热门话题,企业知名度、美誉度得到提升。

3.挖掘涉农电视节目内容的深度。涉农电视节目专业性强,如果记者四体不勤、五谷不分,采访前不做足功课,很难做出鲜活、专业的农业专题节目,更谈不上挖掘农业节目的深度和农业新闻背后隐藏的细节真相。在采制《大力减控直播稻》专题过程中,起初笔者简单地认为,直播稻产量不如机插秧,农民应该会积极响应农业部门号召,改种机插秧。初采时发现,直播水稻的村民大多反对机插秧,他们认为这种播种方式费时费力费钱,产量也没有高多少。笔者根据村民反馈,相继采访了淮安市农委、市农机局的专家,他们从水稻生长周期、病虫害防治、以及农机成本等角度为记者算了一笔经济账,比较下来还是机插秧效益高,并指出这是大势所趋。节目播出后,不少农民朋友给栏目来信来电,反馈他们想法和意见;淮安市农委相关领导表示,近几年直播稻面积逐年减少,媒体及时到位的宣传引导起到了积极作用。深挖农业节目的深度,最大限度接近事实真相,可以避免“浮云遮望眼”,提高媒体的公信力和影响力。

二、新媒体语境下涉农电视节目内容的策划原则

近年来,随着现代农业、科技农业的发展,我国粮食生产实现了十二连增。我国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持续推进,农业新型经营模式、经营主体不断涌现,农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涉农电视节目必须找准聚焦点,为新媒体环境下农业发展、农民文化生活丰富、新农村建设贡献力量。

把握时代脉搏,做现代农业的记录者。从撒种“望天收”到“刀耕火种”,再到大型农机满地作业,以及飞机播种施肥喷药,我国农业正沿着高效、智能方向“一路狂奔”。《魅力乡村》紧紧围绕中央惠农支农政策和淮安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及时报道“三农”新闻。其中,“三农资讯”板块报道了2000余条农业新闻资讯,《淮安盱眙全省首创林权抵押贷款》《我市全省首推生猪价格指数险》《全省最大的民营秸秆打包处理企业在我市成立》等新闻,报道了淮安市农业发展中的亮点和新鲜点,记录了淮安现代农业发展进程。

传播最新科技,做农民致富的引路人。现代农业发展日趋规模化、机械化,农民最缺的是资金和技术,各级党委政府都出台了相应的资金补贴政策,扶持现代农业发展。为了方便农户和种植大户了解相关补贴政策,《魅力乡村》栏目通过“政策解读”板块,及时推出《我市农机购置补贴政策问答》《农民创业小额担保贷款须知》等系列报道,系统详尽地介绍相关补贴政策,引导农户合理利用政策优惠,借助资本力量发家致富。“实用技术”板块邀请中国工程院院士盖钧益、印遇龙,中国科学院院士桂建芳,享受国务院津贴的水产专家张景龙等,通过电视镜头,深入浅出地为农民朋友讲解农业的前沿技术和未来走势,引导农民种好地,养好鱼,喂好猪,做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

关注农民利益,做“三农”问题的代言人。当前,我国农业仍是“四化同步”的短腿,农村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农业农村发展正面临一系列新挑战,农业发展的老问题和新问题交替出现。老问题,如假种子、假农药、假化肥等虽有很大好转,但并未杜绝;新问题,如虚报农业项目,骗取项目补贴资金等频频出现,淮安市下辖县区的涉农部门等部分领导干部因项目补贴违规操作而锒铛入狱。新闻媒体理应担负好舆论监督职责,曝光揭露此类违规违法事件,彰显舆论监督力量,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做好“三农”问题的代言人,为培育壮大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和农村发展打开一片新天地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媒体发展,内容为王。涉农电视节目只有着眼于“三农”工作全局,服务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加强内容策划,遵循电视节目制作规律,发挥视听语言表现优势,通过有特色、高质量的内容传播,弘扬“三农”主旋律,传播“三农”正能量,才能在当前日益激烈的新媒体环境下,打造出独具特色的涉农品牌栏目。

猜你喜欢

电视节目三农栏目
数说2021“三农”新变化
商务部:多措并举惠“三农”
2020年“三农”十大新闻
40年,时光轴下的“三农”演进
栏目主持人语
“大师问答”栏目问答精选
“大师问答Ask the Guru!”栏目问答精选(二)
栏目制,为什么这样红
周日广播电视
周五广播电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