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早期康复训练护理对老年性脑梗塞患者的临床影响观察

2017-02-01曹亚娟

保健文汇 2017年8期
关键词:致残率脑梗塞康复训练

●曹亚娟

早期康复训练护理对老年性脑梗塞患者的临床影响观察

●曹亚娟

脑梗塞多发于中老年患者,致残率较高,患者发病后初期普遍经历生存质量下降、不安全事件增多是威胁,其早期康复治疗和护理十分重要。本文对老年脑梗塞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时机及早期康复功能锻炼的护理方法进行探讨,以期减轻脑梗塞所致的残疾程度,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

老年脑梗塞;康复护理

脑梗塞多发于中老年患者致残率较高,恢复时间长,极大地影响了中老年人患者的生活质量,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脑梗塞发病呈现出持续攀升及低龄化趋势,已经成为影响我国中老年人健康的重要问题之一[1]。尽管医学技术不断更新,但脑梗塞带来的高致残率并未得到根本改善,患者在发病后初期1~6个月内将普遍经历生存质量下降、不安全事件增多的威胁[1-2],常规住院康复教育和出院康复指导的护理方案不能满足患者对健康服务的复杂需求。

脑梗塞患者的康复目标是运用医药手段使残留的、生理的、解剖的受损功能,在生理、精神、心理、认知和社交等方面恢复到最佳状态[3]。在医学水平发达的国家,脑梗死的早期康复治疗已成为共识。为了进一步探讨早期康复训练护理对老年性脑梗塞患者的临床影响,现对脑梗塞的早期护理时机及早期康复功能锻炼的方法研究进行综述,以期减轻脑卒中所致的残疾程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

1 脑梗塞康复护理的时机

目前的观点认为脑梗塞的康复效果与康复训练开始的早晚有关,与康复训练持续时间关系不大[4]。近年来研究表明脑梗塞后机体功能恢复的最佳时机在发病后3个月内[5],尤其在最初几周,早期康复训练,可最大程度促进功能恢复,对减轻疾病有着重要作用。

研究显示[5],脑梗塞后的早期活动是安全无害的,护理人员协助患者发病24h内站立并下床活动,对于改善脑梗塞患者的病情和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范求实等对154例脑梗塞患者进行了类试验对照研究,根据一般资料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与早期康复护理组,早期康复护理组患者在一周后即根据患者耐受程度进行康复训练。研究结果表明对于脑梗塞患者,早期康复护理组患者的生理功能恢复和整体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党玉兰等在护理研究中根据脑梗塞的不同时期实施相应的康复护理,第一期(手术后三天内)的早期护理主要是在住院治疗期的运动和病人教育,第二期的护理(手术后一周时间内)主要是恢复期的治疗性运动,第三期(手术后一个月内)为强化活动期,第四期(手术后三个月内)为维持期即坚持适宜的锻炼及健康的生活方式,结果显示这种分期护理模式能够大大降低脑血管病的致残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2 早期康复训练护理方法评价

2.1 健康教育指导

脑梗塞患者出现偏瘫、感觉及认知功能障碍,常会引发一系列心理反应,例如焦虑、抑郁、自卑等,黄雪仪在文献研究中指出了脑梗塞者常常会担心治疗效果,是否会留下后遗症,而影响治愈的信心,间接影响质量效果,研究人员对脑梗塞患者的康复治疗过程中,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健康教育指导,发现对脑梗塞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升高(与以往常规护理方法相比),由此可以推断出患者的心理状态会影响患者的配合程度及康复进程。

2.2 语言康复

付永红在文献研究中对脑梗塞患者的语言康复训练方法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和评价;其设置观察组患者在脑梗塞治疗后24小时内,患者可以在医护工作人员的引导下进行相应的语言康复训练,具体方法如下:可以指导患者进行语言动作训练,重点是练习舌的活动功能和发音肌群的动作;对患者进行发音训练,可以先用简单的词,如同婴儿学语言一样,可以先教爸爸、妈妈等简易的词语,也可以选择朗读一些简单的句子,如报刊上的大标题、日常生活中的常用语等,文献研究结果发现观察患者经过早期的语言康复训练后,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生活质量明显增加,疗效结果明显优于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患者(P<0.05)。语言康复锻炼要先易后难,结合实际生活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这里要求家属要有耐心,不厌其烦地反复进行,每天至少三次,每次半小时。另外,也要注意给病人一定的鼓励措施,特别是要使他看到自己的进步,以增强配合康复锻炼的信心.

2.3 吞咽锻炼

相关文献研究报道:老年脑梗塞患者中约有51%--73%的患者会发生吞咽功能障碍的后遗症[14],因此在对脑梗塞患者的早期康复训练的护理过程中需要科学、合理的引导脑梗塞患者进行吞咽功能家庭训练,蒋永红在文献研究中提到了在患者治疗结束后一周时间内即可根据患者病情的恢复情况开展吞咽训练护理,护理训练要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一是颈部和呼吸的训练,老年患者可通过前屈后伸和转动来活动颈部,还可深呼吸吹气,如吹蜡烛等,二是口腔肌肉力量训练:老年患者可从锻炼脸颊肌肉开始,如鼓腮等;再锻炼舌部,将舌头前伸直、上下及左右摆动等,深吸气后数数或者将一压舌板(或勺子)放在患者唇边,让患者用舌头将其向各个方向推动,以促进舌头运动的灵活性;三是可以通过冰块刺激诱导患者进行吞咽:用冰块轻柔点按,刺激患者的腭弓、舌根、咽后壁,诱导其空吞咽,但要防止冻伤。

3 小结

脑梗塞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其病死率高,以往护理中着重抢救生命,往往忽视了对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因而致残率高。怎样最大限度地减少或降低致残率成为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与常规是护理方法相比,早期的康复功能训练,能够减少脑梗塞的并发症,降低死亡率,最大限度的恢复肢体功能和语言康复,使患者尽快恢复身心健康,最大限度达到生活自理,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单位:上海建峰护理院)

[1]杨晶.脑梗塞患者偏瘫肢体康复训练护理方法探讨[J].护士进修,2013,(21):1959-1960.

[2]陈鸿尔,葛庆青,沈玲利等.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塞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J].护士进修杂志,2014,(09):797-798.

[3]吴益芬,尚旭丽.外伤性脑梗塞的预防及护理[J].护士进杂志,2012,27(13):1243-1244.

[4]范求实,邢立辉.行为护理对脑梗塞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4,(19):207-208.

[5]党玉兰,宋海瑞,郭玉芬等.电针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梗塞后遗症的疗效观察[J].国际中医中药杂志,2013,35(06):575.

猜你喜欢

致残率脑梗塞康复训练
分析急性脑血栓早期康复护理对降低脑血栓患者致残率的效果
多功能智能康复训练床的设计与仿真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卒中后运动神经反馈康复训练研究进展与前景
急诊脑卒中识别评分量表在院前急救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急性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院前急救分析
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的研究
大面积脑梗塞的临床特点与治疗
28例老年糖尿病合并脑梗塞的护理体会
关于脑梗塞患者护理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