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成药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及应对措施探讨

2017-02-01龙凤林

保健文汇 2017年8期
关键词:中成药用药药物

●龙凤林

中成药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及应对措施探讨

●龙凤林

药物治疗是现代临床主要治疗方式,通过保守用药可控制患者病症,提高临床治疗的针对性与合理性。随着现代中医学理论不断发展,中成药是临床疾病治疗的可靠方式,成为诸多患者接受治疗的第一路径。“不良反应”是中成药使用的常见问题,结合中成药特点采取科学的应对措施,可降低临床用药风险,提高患者整体的治疗效果。据此,本文研究了中成药使用不良反应及处理措施。

中成药;不良反应;应对;方法

由于中成药配方的特殊性,使用过程会出现不同类型的异常反应,若不及时处理则会引起更大的症状风险。另一方面,医院现代用药机制不断改革,加强中成药使用不良反应控制,有助于提高药物治疗成效,消除潜在性的药物使用隐患。因此,医院需加强临床用药控制,对中成药常见不良反应提出科学的处理方式。

1 中成药临床作用

中成药是以中草药为原料,经制剂加工制成各种不同剂型的中药制品,包括丸、散、膏、丹各种剂型。中成药治疗是临床疾病常用方式,为患者提供更加全面的治疗方案。但是,中成药会引起一系列的不良反应,影响了反射治疗期间的临床效果。临床需结合中成药治疗使用骨科,对后“不良反应”进行详细总结,提出切实可行的治疗处理方案。

2 中成药使用不良反应

有关中成药引起的毒性反应及过敏反应这类报道也多起来。如朱砂安神丸口服可引起口腔炎、蛋白尿及严重的药源性肠炎;黑锡丹久服可致严重铅中毒;牛黄解毒片口服可引起过敏性血小板减少、过敏性膀胱炎和过敏性皮炎;口服羚翘解毒丸或银翘解毒丸可引起严重的过敏性休克。这些反应虽都较为少见,但一旦发生,病情都较严重。中成药治疗后不良反应是药物使用主要隐患,对患者器官功能产生诸多不利影响,影响了器官组织结构的功能状态。随着现代治疗技术不断发展,中成药治疗后不良反应采用综合治疗方案,利用中成药分配与使用方法,对中成药治疗后不良反应进行综合控制,确保临床症状达到预期的状态。

3 中成药临床应用原则总结

3.1 注意辨证施治

设置符合现场区域情况的中成药分配方案,提高矿区药物规划与使用效率,避免传统管理模式造成的不利影响。如咳嗽可分寒痰咳嗽和热痰咳嗽。寒痰咳嗽者须选用化湿祛寒痰类药物,如小青龙口服液等;热痰咳嗽者则须选用清热化痰止咳的药物,如蛇胆川贝口服液等。按照辨证医学理论展开用药,可以提高中成药的使用效率,确保药物使用后期呈现良好的治疗状态,这些都是现代药物治疗需要考虑的问题。

3.2 注意药物的组成和功能

按照地区规划改造标准,提出切实可行的临床药物使用方案,这样才能实现临床用药与发展的可持续性,为地区安全化建设做好充分的保护工作,维持了地区资源改造的可行性。如大活络丹和小活络丹一字之差,虽然两者都有活血化痪、祛湿通络等功效,但大活络丹偏于治疗卒中、痰湿引起的半身不遂,口眼喝斜、言语不清、手足拘紧等症。为了避免中成药临床应用造成的不利影响,要按照药学理论标准进行科学的配置,充分发挥中成药的医疗作用。

3.3 注意中成药和西药合理配伍

倡导“以人为本、科学用药”的分配管理模式,贯彻中成药技术理念,这些都是保证中成药现场质量的关键。中西药合理应用可以起到增效减毒作用。但是,不合理的联合应用可导致药效过强或降低,甚至产生有害物质,引起药源性疾病。如地高辛与六神丸合用,能引起频发性室性早搏。中西医结合是药物治疗的新方式,由于不同药材之间的相互作用,使用中成药需考虑不良反应后果,实时调整原有的药物配方,才能进一步强化中成药的药性特点。

3.4 注意用药量

从多个方面实施科学的药物分配方案,国家积极参与安全药物监管工作,要求医院加强药物使用与分配,共同构建安全化中成药使用体系。服用中成药,也须按照说明书或医嘱,不宜超剂量或减少剂量。尤其是中药注射剂应注意正确的给药方法和用药剂量,以保证安全有效。例如,小儿患者使用中成药,对药品质量必须进行严格检查,后期用药剂量也要结合临床症状情况,提高整个药物使用的合理性,才能保证中成药的实际药性。

3.5 注意疗程

基于现代中医学理论指导下,倡导中药使用可持续性是极为关键的,这对于整个医疗建设具有宏观指导下意义。服用中成药不能盲目服药,不宜在不了解自身疾病状况的情况下盲目地长期服用同一种药物。中成药的毒副作用较小,不会对患者产生一系列的异常反应,但在实际治疗过程中,难以取得理想的控制效果,这些都需要控制药物的配方,才能更好地应用于不良反应,这些都是药物使用过程需要考虑的问他。

3.6 注意用药后自身情况的变化

自“中医学理论”安全普及使用以来,其在各个中成药安全使用与发展中起到了指导性作用,将成为中药使用调整的指导依据。由于药物的偏性等造成“是药三分毒”,并且由于个体差异问题,每个人对于药物的反应会有不同。患者用药后应对自身的情况有所了解,一旦出现不适应及时就医。安全用药是保证治疗效果的关键,只有从多个方面实施用药,才能更好地完成治疗作用。

4 结论

中成药是现代医学临床治疗主要方式,由于中成药材配制的特殊性,使用期间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影响了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合常见不良症状,要从药物配合、用药剂量、使用方法等方面,提出切实可行的药物使用方法。对于不同类型的中成药配方,使用前要按照药学作用标准,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才能更好地控制疾病症状,提高病症处理的科学性。

(作者单位:松桃苗族自治县民族中医院)

[1]廖雅萍,郑婷婷.我院2006~2008年中成药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09(21).

[2]唐秀能,梁秀群,王宁.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事件95例的相关因素分[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09(13).

[3]张力,杨晓晖,曹立亚,季绍良.关于我国中药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现状和发展的思考[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07).

[4]刘维海,袁有才.丹参注射液临床不良反应报告的案例分析和讨论[J].中医药导报.2017(07).

[5]杨倩,李晓宇含何首乌的中成药不良反应系统分析[J].中草药.2017(09).

龙凤林(1972~),男,大专,主管中药师,研究方向为药学。

猜你喜欢

中成药用药药物
老年人便秘,中成药如何选择
精准用药——打造您自己的用药“身份证”
新型抗肿瘤药物:靶向药物
联合用药与单一用药在高血压治疗中的有效性对比
高血压用药小知识
如何选择降压药物?
不是所有药物都能掰开吃——呼吸系统篇
骨质疏松怎样选择中成药
骨质疏松怎样选择中成药
向“不合理用药”宣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