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互联网思维的高校防艾教育研究*

2017-02-01王佳杰

山西青年 2017年9期
关键词:艾滋病用户思维

王佳杰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上海 201620



基于互联网思维的高校防艾教育研究*

王佳杰**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上海 201620

防艾教育是关系到高校自身发展、青年健康成长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工作,本文将高校防艾教育的现状和突出问题总结为“四种缺失”和“两种落后”,提出结合“互联网思维”开展防艾教育,实现教育“内外于心,外化于行”,是对过去教育理念的革新,对目前教育困境的破局,对未来教育方式的迎合。文中,具体分析了运用五种“互联网思维”的优势,并对结合“互联网思维”进行防艾教育提出了相关对策。

互联网思维;高校防艾;健康教育

一、高校防艾教育的现状和突出问题

面对艾滋病防控的严峻形势,在教育及卫生部门的指导要求下,高校纷纷开展了防艾健康教育工作,部分高校结合地区、生源、专业特点,探索并形成了一些特色典型。但总体来看,部分高校的防艾教育存在着形式主义、教条主义等问题,具体呈现为“四种缺失”和“两种落后”:

(一)教育长效机制缺失

部分高校防艾教育如“蜻蜓点水”,多为“应景之作”:只在接到上级通知或“世界艾滋病日”当天做些活动,或是搞些简单“噱头”,就当作完成“任务”。教育主体的主动性不强,未建立起防艾教育的长效机制,使得教育效果大受影响,还助推了“教育看兴致,活动走形式”的不良风气。

(二)外部协同机制缺失

2011年,教育部和卫生部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预防艾滋病教育工作的意见》中提出:各地教育、卫生部门要将学校预防艾滋病教育纳入本部门日常工作,加强沟通、密切配合,建立推进学校预防艾滋病教育的工作机制。但在具体操作层面,部分高校防艾教育未能与政府、教育、卫生部门建立充分沟通联系,协同机制缺失,使得各有关部门参与意识不强,参与职责不清。同时,教育协同主体主要集中在高校与政府部门,未引入其他社会组织、基层部门和企业单位、社会公共场所资源,使得教育协同推进过程易钝化,不全面。

(三)内部联动机制缺失

部分高校防艾教育工作由校内卫生部门牵头,但具体操作过程中与学院及其他职能部门的联动机制缺失,造成校内各参与主体职责不明确,分工不具体,协调不顺畅,或是就一两个部门“单兵作战”,教育客体参与性强的部门、组织反倒“作壁上观”,造成教育下沉难,工作推动难。同时,也影响了学生会、社团等与学生连接紧密的团学组织的参与性。

(四)教育的普遍性缺失

人民网数据显示,在2011-2015年,全国15—24岁大中学生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净年均增长率达35%,其中男男性行为占82%。面对青少年性观念日渐开放的今天,必须加大对青少年性行为的安全健康教育,并加强对男男同性行为者的教育。面对急需加强教育的学生群体具备隐蔽性的特点,只有加大普遍性教育,才能提升教育的针对性和渗透性。而目前一些高校对性教育仍“讳莫如深”,开展防艾教育往往临时组织些同学,针对性人群的教育效果难以体现。

(五)防艾教育内容落后

面对艾滋病防控的新形势,艾滋病感染的新特点,部分高校防艾教育的内容明显滞后,缺少青少年新生活方式下易于感染艾滋病的内容和防范措施的补充教育。尤其忽视“恐艾症”的预防教育和心理治疗,这些心理问题将极大影响学生健康成长,并可能造成社会问题。

(六)防艾教育形式落后

目前,一些高校的防艾教育往往只采取材料发放、讲座报告的形式,未能紧贴时下青年人的知识获取习惯和话语情境、行为方式,既不注重青年心理的引导,也无法引起青年人的学习兴趣,造成教育形式落后、教育手段单一、教育效果较差。一些高校已经在做利用新媒体进行防艾教育的尝试,但设计形式未能迎合教育对象口味,往往是花了力气但得不到好评。

二、互联网思维运用于高校防艾教育的优势

“互联网思维”不是单指通过互联网或新媒体手段进行防艾宣传,而是面对目前高校防艾教育“四种缺失”和“两种落后”的现状,转变思维模式和教育内涵,通过教育主体客体的联动互动,教育内容形式的丰富创新,教育体系流程的结构再造,提升防艾教育的参与度和实效性,实现教育对象将教育内容“内外于心,外化于行”,是对过去教育理念的革新,是对目前教育困境的破局,是对未来教育方式的迎合。

“互联网思维”运用于高校防艾教育的优势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用户思维增强教育体验

“用户思维”是“互联网思维”的核心,指在产品设计和项目运作过程中必须时刻“以用户为中心”,通过人性化的方案设计和人本化的流程引导,进一步增加用户粘性,提升用户体验。在高校防艾教育中,我们应思考青年学生(用户)需要什么?怎样的教育模式可以吸引他们?怎样的话语体系可以融入他们?怎样的内容形式可以带动他们?以“用户思维”推动教育形式、教育场景、教育载体革新,可以转变目前部分高校防艾教育“剃头挑子一头热”的现状,同时“用户思维”设计的教育产品(内容)能给青年带来参与感和融入感,从而强化学习体验,达到教育效果倍增的目的。

(二)大数据思维丰富教育内涵

“大数据思维”是通过建立用户庞大数据库,为组织决策和项目运作提供可描述性、科学性、精准性依据。在高校防艾教育中,我们需要建立安全性强、私密性强的大数据体系,帮助分析青年的习惯、爱好、行为等,为“用户思维”的运用提供逻辑支撑。当数据量足以模拟高校青年的基本特征时,我们可以以此为基准,分析并找寻更为可能的目标教育人群,设计更为贴近青年喜好的教育内容,进一步丰富教育内涵,推动教育内容和形式的自我完善。

(三)社会化思维推动教育协同

“社会化思维”是指利用社会化力量重塑教育主、客体之间沟通关系和组织管理及运作模式。高校防艾教育必须由全社会共同参与,“社会化思维”能强化校内外机构的资源整合力,加快协同教育机制的建立,推动“单兵作战”转变为“集团作战”。同时,“社会化思维”注重各类社会力量的众筹、众包,便于实现教育成本最小化和教育资源最大化,让除政府部门外的社会组织、企业机构等都参与进来,营造全社会积极防艾的氛围,也使得青年受防艾教育从单一情境向多元体验转变。

(四)迭代思维促生教育创新

“迭代思维”是指产品不断更新换代,在提升产品质量的同时满足更多用户体验需求。高校防艾教育中,必须要加强“迭代思维”的运用,加快对于宣传教育产品的设计和改良,不能仅仅局限于讲座、宣传单页等传统宣传途径,要结合互联网模式、新媒体平台,设计多样化、全媒体的教育创新产品,把有意义的东西做得有意思。“迭代思维”也应体现在防艾教育的内容素材上,要结合新形势、新要求,不断完善教育内容,使防艾教育跟得上时代的步伐。

(五)平台思维凝聚教育情感

“平台思维”是指建立共建、共享、共赢、开放、平等的互联网平台,使组织趋于扁平化,使用户不断强化对组织及产品的粘性和忠诚度,提升组织信度和凝聚力,提升产品的美誉度。由于防艾话题的敏感性,许多青年选择避而不谈,甚至视而不见,很多青年羞于参加相关活动,一些急于得到帮助的青年难以启齿,转而投入网络寻求答案,很有可能获得错误的信息,从而引发更多问题。利用“平台思维”,高校可以结合社会化资源,重点搭建特色社群,引导青年参与话题讨论和热点探讨。同时,建立一支经过专业培训的网络引导志愿者队伍,用青年的语境、朋辈的力量引导平台用户分享观感,增强体验,最终达到凝聚情感的目的。

三、基于互联网思维的高校防艾教育对策

(一)建立纵横交互协同的教育机制

高校防艾教育应建立“纵横交互”协同的教育机制。“纵”指通过“社会化思维”,与政府部门、社会组织、企业联合开展防艾教育活动,“横”是指校内牵头部门联动各相关部门、学院开展防艾教育互动。“纵横交互”一方面使得校内外资源充分联动,加大全社会力量进行防艾教育,解决教育成本、师资和硬件设施等相关需求;另一方面推动教育机构扁平化重构,加快应急响应和教育反馈速度。“纵横交互”协同机制需包含各部门领导机制、职责分工和考核机制。

(二)建立一二课堂融通的教育载体

高校防艾教育应建立“一二课堂”融通的教育载体。目前防艾教育主要存在于讲座、同伴教育等第二课堂活动,一方面普遍性不强,另一方面专业融入性不够。第一、二课堂互为补充,是加强知识教育和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只有融通联动,方能提升教育成效。建议开设全校性的以防艾教育为重点的健康教育专题课程,并纳入教学培养计划。同时,进一步丰富第二课堂活动,结合团中央“三走”、素质教育相关内容开展形式多样的防艾教育。第一、二课堂教育成效需通过考试、考查等形式予以考核及巩固。此外,还应进一步加强高校防艾教育师资力量的培训,推动教育长效化、科学化发展。

(三)建立线上线下联动的教育模式

高校防艾教育应建立“线上线下”联动的教育模式。运用“互联网思维”,大力发展线上教育产品,既可以解决部分青年羞于参加教育活动的困境,又可进一步扩大教育面,实现教育长效化发展,还能满足时下青年碎片化、网络化、移动化学习的习惯。“线上线下”联动需要避免两者脱节,将线下第二课堂活动作为线上活动的延伸和实际操作训练,可以更为有效地加强教育的联动。线上活动不仅包括慕课、翻转课堂、微课程等形式,也可通过设计形式新颖的H5、视频、广播等新媒体产品,通过新媒体平台的有效放送,让更多人青年受益。无论线上、线下产品的制作,一定要运用“用户体验”思维,要强化青年的参与感。

(四)建立融合创新科技的教育形式

高校防艾教育应建立融合创新科技的教育形式。新青年往往对新颖的教育形式感兴趣,可以将时下热门的VR(虚拟现实)、AR(增强现实)技术融入防艾教育,设计开发科技感更强的教育软件或是教具,通过丰富的体验和互动,增强对艾滋病预防的了解,这将及大地改善现有以书面文字和插图为主的防艾知识普及现状,激发青年学习的自主性,强化感官认识。创新科技开发需要一定的成本,需要各类社会化资源支持,运用“社会化思维”广邀各类社会主体共同参与开发,运用“迭代思维”提升产品的科技含量和用户体验,惠及更多人。

(五)建立朋辈互信互助的教育平台

高校防艾教育应建立朋辈互信互助的教育平台。朋辈的力量往往可以柔化青年对传统教育的认知,提升青年参与程度。青年也更希望从身边伙伴或是同龄人处了解更多知识,所以一方面要建立起一支经过培训的志愿队伍,依靠这支力量传播防艾理念;另一方面要运用“平台思维”,建设社群,或是完善、附加现有社群功能,引发热点话题,引导善意讨论,引领青春正能量。当青年遇到问题或是产生“恐艾心理”时,就可以发挥平台优势,在保护青年隐私的同时提供正确帮助。此外,可以通过邀请校园中的青年榜样,青春偶像参与到防艾宣传教育中,降低一些青年对防艾教育的排斥心理,用真情凝聚更多青年。

[1]人民网.近五年我国大中学生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年增35%[EB/OL].[2015-11-26].http://politics.people.com.cn/n/2015/1126/c70731-27856908.html.

* 团中央维护青少年权益部2016年青少年禁毒防艾宣传教育项目“高校艾滋病防控专题研究”课题成果(项目编号131)。

G

A

1006-0049-(2017)09-0021-02

** 作者简介:王佳杰,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团委副书记。

猜你喜欢

艾滋病用户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 世界艾滋病日》
艾滋病能治愈吗
预防艾滋病
关注用户
关注用户
关注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