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下的群众史观

2017-02-01

山西青年 2017年13期
关键词:史观四个全面从严治党

冯 霞

东北石油大学,黑龙江 大庆 163318



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下的群众史观

冯 霞*

东北石油大学,黑龙江 大庆 163318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作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布局提出来的,同时也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发展性创造。“四个全面”作为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最新理论形态,闪耀着群众史观的思想光辉。

四个全面;中国共产党;群众史观;人民群众

一、中国共产党与群众史观

中国共产党能取得革命性的胜利,关键在于坚持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不同于同时期的其他党派,他有着自身的独特性,中国共产党作为工人阶级的政党,在代表着中国工人阶级的利益同时也代表着整个中华民族和全中国人民的利益;中国共产党用行动证实了它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党,秉着依靠群众、联系群众的方法坚定的为人民奉献,带领人民取得革命性胜利,赢得人民的拥护和爱戴;中国共产党是用科学理论武装的政党,在社会主义国家的这个大前提下,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就是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产生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这种方法的指导下制定出符合中国现实国情与中国人民利益的纲领、方针、路线和政策。基于历史的经验,我们坚定人民主体地位,本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把为人民服务作为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维护好、发展好、保护好人民的根本利益。

“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问题,原则的问题。”①从我们党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来说,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个创造过程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简述,第一人民群众是人类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劳动者直接作用客观世界,在满足自身需要的同时间接的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进一步促使生产关系的变革。第二人民群众是人类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劳动人民在丰富的实践经验中锻造出了优秀的精神文明财富,源远流长,不断推动社会文化科学向前发展。第三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在社会形态由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中,产生了四大文明古国以及极大丰富的思想发展。以上三个方面无不显示着人民群众作为历史的创造者,当之无愧,经得起时间和经验的检验,在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时,必须坚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发挥人民群众的核心作用,带领人民走向社会主义康庄大道。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坚定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为人民服务永远是我们的风向标。“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究其源头就是为了解决人民群众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作为一个大的方法和立场来保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所以无论是从它的提出还是实施,都是以人民的迫切要求和愿望为根基,都是为了广大人民群众,从细小微节体现了我们始终坚持唯物史观和群众史观。不管是现在还是未来,群众路线和群众立场都不可动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②我们是人民利益的坚定维护者。

二、四个全面与群众史观

面建成小康社会一直是我们党从建国到现在追求的目标,虽然现在有大部分人达到了小康水平,生活温饱问题得以解决,但是目前的小康并不是全面的平衡的小康,还是有少数人的生活问题难以解决,贫困区的人们处于水深火热的状态,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党,不能因为达到了大部分比例而忽视小众群体。小康社会是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并存并且并重的社会,我们在致力于满足人民生活温饱,提高人民生活收入的同时,也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坚定不移地坚持人民群众的主体和中心地位,坚持真正做到减小城乡差距和贫富差距,扩大人民民主,保障人民的各项合法权益不受侵犯,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的目标稳步前进。

全面深化改革,主要是解决当前各个地区、各个阶层、各个群体之间的问题,缓和矛盾,调动人民的积极性,改革范围之力度,从全面二字可知。只有当改革的目的、方向和成果都是有利于人民群众时,才会所向披靡。改革带来的不仅仅是单纯的物质利益,更过的是促进社会的公平、正义与和谐,于此同时,我们也将变成坚定的改革拥护者和支持者。改革的重点是为了改善民生,习近平总书记的民生思想值得关注和借鉴。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取得的巨大成就和遭受过的挫折告诉我们:必须全面深化改革,对现有的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作出局部的或者是根本性的改革、调整,使之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进而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和水平。全面深化改革不仅能惠及人民群众,对国家的长远发展更是具有深远意义。在推进改革的过程中要站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正确把握和权衡各方利益,作出正确的选择,倾听民声,相应人民群众的呼声,解决人民群众切实关心的实际问题。

全面依法治国,是为了要做到有法可依、有单可循,建设一个安定和谐的社会发展环境,将法律深深地刻到每个人的心中,树立起法律的权威,使人民群众自觉遵守和拥护国家法律法规,在自身权益受损的时候勇于拿起法律的武器保护自身权益。孟子曰:“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世界要和平,要发展,国家要发展,要繁荣,百姓要安定,要富足,都离不开法律法规。

全面从严治党,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抓党的建设的鲜明主题。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必须从严。全面从严治党必须保持党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真正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的最根本利益。从严治党需要人民群众的支持、监督,也一定能够得到人民的支持。党始终要植根人民、造福人民,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十八届六中全会公报指出:“我们党来自人民,失去人民拥护和支持,党就会失去根基。必须把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作为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根本要求。”作为一个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政党,在全面从严治党中提出这一根本性要求,坚持和发展了群众史观,贯彻了群众路线,践行以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三、人民群众与党的领导相结合

在推进“四个全面”战略的过程中,毫无疑问的是必须将发挥人民主体地位与加强党的领导相结合。人民群众是现实生活的主体,其力量不可小觑,但如若缺乏党的正确领导,他们的主体力量的发挥就失去了方向,犹如无头苍蝇。因而这两个因素在推进四个全面发展战略中不可或缺。在我们当前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必须坚持三个自信也就是道路自信、文化自信和制度自信。

众所周知,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的优势。一方面,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是我们宝贵的财富,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历史和现实实践中汲取经验和力量。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局面的形成,促使群众积极投身于小康社会建设;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充分激发人民群众的改革动力,削弱改革阻力;在全面依法治国中,要使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到法治生活的各个环节中,做一个积极有力的参与者、监督者和推动者;在全面从严治党中,要坚决走群众路线,确保人民群众成为从严治党效果的最高评判者。另一方面,我们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不可动摇,在此基础上要不断提高宣传和组织群众的能力,正确处理各种矛盾和协调各种关系。

只有把人民群众与党的领导相结合,才能更好的发挥党的领导作用和人民群众的核心作用,推进“四个全面”顺利进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进行,遵守准则和条例,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人民利益肝脑涂地,坚持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坚持群众史观不动摇。

[ 注 释 ]

①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857.

②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1]刘国琴.“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人民性向度[J].山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6(03).

[2]何廷辉.“四个全面”是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精髓[J].辽宁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6(01).

冯霞,女,山西人,东北石油大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专业研究生在读。

D

A

1006-0049-(2017)13-0089-02

猜你喜欢

史观四个全面从严治党
彭真关于从严治党的论述及其当代价值
从严治党的经典之作:《中央政治局关于巩固党的决定》
论莫言《蛙》的暴力史观——兼及1950至60年代乡村叙事“历史”的重述
全面从严治党,基层更应主动作为
持之以恒正风肃纪 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一个不容忽视的高考考察维度——比较史观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与新媒体发展的关系探析
和而不同 学以致用——近两年各地高考历史试题中的多元史观刍议
“四个全面”清晰展现战略布局
日本“大东亚战争史观”阴魂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