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天人合一”思想在汉代袖舞中的美学体现

2017-01-30

北方音乐 2017年17期
关键词:长袖天人合一舞者

祁 佳

(1.江苏师范大学 音乐学院,江苏 徐州 221116;2.盐城师范学院,江苏 盐城 224000)

“天人合一”思想在汉代袖舞中的美学体现

祁 佳1,2

(1.江苏师范大学 音乐学院,江苏 徐州 221116;2.盐城师范学院,江苏 盐城 224000)

“天人合一”作为我国古代哲学范畴的一个核心思想之一,是关于“天”与“人”关系的重要理论,对中国古代舞蹈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进入到汉代,“天人合一”渗透于艺术创造中,具有更多形式、很深层次的美学价值。本文主要探讨“天人合一”思想对汉代袖舞的影响,试图通过汉代袖舞中的宇宙观的初步探究,分析袖舞中特有的美学体现,从而进一步深度挖掘汉代袖舞艺术的独特审美特征。

天人合一;汉代袖舞;美学

“天人合一”思想是个哲学的概念,是我国古代哲学范畴的核心思想之一,最早由庄子阐述,后被汉代儒家思想家董仲舒发展为哲学思想体系,并由此构建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主体,不同时代、不同的思想家对这个思想的概念有着不同的解释。李泽厚、刘纲纪在《中国美学史》第一卷指出,“天人合一”思想最先是由《周易》提出,认为人与自然相通的、一致的,自然本身的运动变化所表现出的规律也就是人类在他的活动中所应当遵循的规律;平衡统一是事物得以顺利发展的根本条件;宇宙万物是不断变化的,是在阴、阳两种相反的力量作用下不断运动、变化、生成、更新的。[1]

本文主要探讨“天人合一”思想对汉代袖舞的影响,试图通过汉代袖舞中的宇宙观的初步探究,分析袖舞中特有的美学体现,从而进一步深度挖掘汉代袖舞艺术的独特审美特征。

一、汉代“天人合一”思想的发展背景

“天人合一”思想起源于先秦时期,是中国古代哲学家们共同追求的最高理想境界,他们认为其根基就是人与天(自然)和谐共处,要想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必须遵循客体性与主体性原则,这样才能达到真正的“天人合一”。其中客体性原则是指自然使客观存在的,无法改变的,人只能顺应自然的发展规律;主体性原则是指人在尊重自然、爱护自然的基础上,可以对其进行改造,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庄子认为,天地人三者是相应的,天有天之道,在于“始万物”,地有地之道,在于“生万物”,人有人之道,在于“成万物”,三者虽各有其道,但又是相互对应、相互联系的。天地之道是生成原则,人之道是实现原则,二者缺一不可。“天人合一”思想是我国传统儒家思想的主要组成部分,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占据显要地位,对后世哲学思想的发展也起了重要作用。

汉代,处于中国封建社会的上升期,以汉族为主体、多民族融合的大统一时代,政治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为艺术的繁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西汉初年至汉武帝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得儒家思想在汉代社会得以广泛传播,成为社会主流思潮和各种理论的哲学根基。西汉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董仲舒建构了以天为核心,融入阴阳、五行观念的“天人感应”理论哲学思想体系,他认为人与天彼此通合,稳定和谐,循环有序地运行于宇宙中,构成完整的运动系统,他的观点成为把握、认识社会秩序和宇宙秩序的思想基础和哲学依据,对整个汉代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提供了理论基础。两汉时期,随着西周“礼崩乐坏”之后,俗文化摆脱历史偏见,获得自由发展的空间,为汉文化注入勃勃生机。汉代舞蹈艺术继承了远古至西周和先秦的精华,形成了一次飞跃式发展,成为中国古代舞蹈发展史上第一个集大成的时代,独具时代特色,并显示出其独特的美学特点。袁禾教授认为汉代舞蹈以独特的方式构建天人宇宙观,宇宙的本质是天地相合,人与天地是一个整体,共同构成一个“和”的世界,凸显汉代人将“乐”视为天地精神的象征,这体现了古人“乐人、乐治、乐天地”的审美境界。

二、汉代袖舞中“天人合一”思想的体现

《乐府诗集》卷五十二曰:“自汉以后,乐舞兴盛,有雅舞、有袖舞。雅舞用之郊庙、朝飨。袖舞用之宴会。”汉代的舞蹈主要分为雅舞和杂舞,雅舞主要用于郊庙祭祀等严肃、庄重的场合;杂舞多用于宴会、娱乐等场合。[2]俗文化为汉代各个阶层喜爱,逐渐成为汉代人主要的审美标准,汉代舞蹈也呈现出以俗为美的审美特征。在“无舞不舞袖”的汉代,袖舞俨然成为典型性俗乐舞之一,在中国古代绵延的舞蹈长河中独具特色,尤为出彩。汉代袖舞秉承春秋战国时期“长袖善舞”的遗风,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不仅在民间流行,而且在宫廷中也备受瞩目。据说汉高祖宠幸的戚夫人,每年都在宫中歌舞祭袖。袖舞中舞服是对汉代服饰进行了改良,“袖”使上身肢体延长,舞者通过运用手臂带动“袖”体而舞出千变万化的姿态,达到舞蹈所需要的美感,并以此表达各种复杂的情感。尘封千年的汉画像石描绘了汉代腾挪转移、灵动飘逸的袖舞,根据留存的图像资料,袖舞的袖是多样的,有长袖、蝶袖、筒袖、半筒袖、陀螺袖等,舞者对长袖的舞法也十分丰富,分为扬袖、甩袖、撩袖、拖袖、绞袖等,除单纯的袖技外,“手足并重”是汉代袖舞的一大特点,正所谓“手舞长袖,足蹈盘鼓”,舞者尤其强调腰肢的动作,形成了拧腰腆胯、左折右倾、冲向斜前、前俯后仰的形态特征。袖舞多样的姿态和丰富的表现力,使汉代舞蹈充满艺术性、欣赏性、娱乐性、趣味性,在崇尚以俗为美的汉代,袖舞得到繁荣发展,同时,带有形神兼备、神秘奇异的色彩。

(一)“神仙飞升”的思想

先秦起,诸子百家就对浩瀚无垠的苍天存在种种向往和疑惑,在留存的史籍中不难发现他们以“天”为命题的探索。战国诗人屈原在《天问》中发问:“遂古之初,谁传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3]这里有五十六个问天之语,正是古人第一次展现久久困扰和萦绕在心头的情结。古人看到自然界的无穷力量,深知是自然使他们获取生命,但是在这个浩瀚的“天”前,他们竟然十分渺小而脆弱,这就激发他们对生的强烈渴望和对死亡的惧怕,他们希望能从天上寻觅到一个能让生命永恒的世界,他们希望至少能让灵魂在天上永恒地活着,渴望像神仙一样登入极乐世界。从汉画像石和汉代史籍得知,长袖舞是因舞长袖为主要特征才得名,其名字史无载丛,一般是舞者以手袖为舞具,舞蹈形态通常像是腾空翱翔,表现了汉代人渴望探知天上未知而神秘的世界,他们通过袖筒来延伸手臂的长度,假想自己达到与神相通、与天相应的境界,以传递他们想灵魂不死的愿望,并通过扬袖、绞袖、撩袖等千变万化的袖姿,向神人仙境尽力延伸,寄托他们复杂的情感。通过舞袖能拉近人与天的距离,期望触及到天。在那个认知程度有限的时代,达到“天人合一”的方法之一就是道家求仙飞升的神仙思想,“轻盈飘逸”的长袖舞是神仙思想在汉代人现实生活中的承载者和展现者。[4]因此,汉代人往往将长生不老和羽化登仙的飞升思想寄托在乐舞上。

(二)“龙飞凤舞”天地观

早在七八千年前的新时期时代,原始先民就开始有了自己的图腾崇拜,相传黄帝统一了大小部落被推举为天子,他怕伤害各部落感情,于是将每个部落的图腾取一部位再整合,就出现了龙图腾,因此几千年来,我们都是龙的子孙。商殷部族原为东夷族的一支,《诗经·商颂》说“天命玄鸟,降而生商”,他们自诩玄鸟是他们的始祖,也就是后来的凤凰。从此看出,古人将龙、凤看做是活性的形象,都有飞的意象,从它们的神态和动势中,能让人们体会到龙凤的形象在文化中的出现,一开始就带有对自然的崇拜,并影射出“天人合一”的思想内涵,在某种程度上,龙飞凤舞已经代表了一定的审美形态和趋势。长袖舞中袖筒的延伸使舞者在形态上更趋向于凤凰,他们通过舞蹈幻化成凤凰,飞向天空,探索神秘的仙境,充分体现了“天人合一”中人与自然相通的思想。同时,袖舞的形态都趋向于“S”形的造型和动律,这种弯曲、向上飞的特点与龙在空中的形态极其相似,都可以看作是龙的符号,很多学者都称袖舞的舞蹈形态是“体若游龙”。

(三)“物我合一”风格

汉代袖舞融合了黄河流域的周文化和江淮流域的楚文化,不仅艺、技高超,而且蕴含“人的物化与物的人化”的审美风格。它既有北方周文化坚实、厚道的务实精神,又有南方巫文化敬事鬼神的幻想、热情,这些黄老之术散播的神界、仙界非常符合汉代人的浪漫情怀,因为汉代人认为人处于天地之间,上礼天、下敬地,是沟通天地的环节,他们常常以自我为原型,创造性地构建一个神的世界,神仙不过是人的化身,“天”、“地”、“人”实际都是在诉说人的主体。纵观袖舞的发展,汉代舞者不是一味地把袖舞作为一种技术来展示,而是重视舞者身体各个部位的协调配合,使肢体动作与服饰运动紧密地结合起来。这一时期的袖舞并没有像后世的袖舞更偏重技术,而是充分运用上肢来达到舞蹈所表现的境界,更注重将袖与人的心态合为一体的表达,充分体现了“物我合一”中风格特点。

三、结语

“天人合一”思想流传到汉代,以董仲舒为代表的思想家将“天”提升至无比尊上的地位,并糅合阴阳、五行的观念,为其蒙上更为神秘的色彩。正是这层神秘为汉代人开拓了广阔的想象空间,对社会各个层面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也为艺术创作提供了无限的平台,更对这一时期的舞蹈艺术有着较强的渗透和影响。在以俗为美的汉代,袖舞作为俗乐舞的代表,其功能一方面在于贵族阶层的娱乐享受,为迎合欣赏者对宇宙及生命的神圣认同感,具有时代性、典型性的舞蹈艺术特征;另一方面,舞袖技艺的发展极大丰富了我国传统舞蹈,为后世舞蹈的艺术风格、审美传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对我国传统民族民间舞蹈产生了深渊的影响。因此,“天人合一”思想在汉代袖舞中的美学体现很值得我们去深入地探索和研究。

[1]袁禾.中国舞蹈美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

[2]季伟.汉代乐舞百戏概论[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9.

[3]孙颖.中国汉代舞蹈概论 [M]. 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10.

[4]沈阳.从汉画像石看徐州汉代舞蹈的审美特征[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2(03).

J618

A

本论文为2017年度江苏省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阶段性成果之一(项目编号:KYCX17_1658)。

祁佳,女,江苏盐城人,就职于盐城师范学院,现为江苏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舞蹈学研究生,研究方向:汉乐舞研究。

猜你喜欢

长袖天人合一舞者
舞者
风中的舞者——蜡梅
《郁金香》《孤独的舞者》
试论我国古代长袖舞蹈的发展历史
First Look
刀尖上的『舞者』
周代与汉代长袖舞之异同及两者关系的探究
道家思想对当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