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动”态音乐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究与实践

2017-01-30李颖莉

北方音乐 2017年3期
关键词:律动节奏情感

李颖莉

(江门市新会圭峰小学,广东 江门 529000)

“动”态音乐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究与实践

李颖莉

(江门市新会圭峰小学,广东 江门 529000)

以往传统式的封闭教学模式,完全将学生们的积极主动性扼杀在最初的萌芽状态,学生们仅仅是搜集知识的工具而已,课堂教学演变为教师传授知识的桥梁,没有任何气息的教案变成了一双看不见的手支配着学生的学习思想,课堂却成了教案剧演出的舞台,封闭的知识,封闭的课堂、封闭的师生授受关系,限制和扼杀了学生个性的主动发展,从而造成学生对学习缺乏兴趣,实践能力低下,严重影响教学效果。因此,教学呼唤开放的课堂,呼唤开放的学习环境。笔者在音乐课中引导学生“动”起来,实施“开放·活力·高效”课堂教学的探究与实践,就是给学生真正自由学习的空间,更好地满足学生们的个性学习需求,促使课堂变得更加灵活、变得被学生们所喜爱。

律动;互动

所谓“动”起来,不是搞个热闹的活动就是“动”,不是简单的无价值问答就是“动”,也不是低效的学生参与就是“动”。这里所说的“动”,除了要求学生在课堂上眼动,口动,手动,脑动,心动外,特别强调的是“律动”的“动”,“互动”的“动”,有效实施这种“动”态音乐教学,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能够获得长期性的保持,音乐可逐渐演变为学生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一堂有意义的课程。

一、音乐律动,是挖掘精彩课堂的快乐源泉

律动,是将具有韵律的身体动作、姿态来表达出对音乐的感受。这一词是由著名音乐教育学家达克罗兹在创建其独特的教学体系的时候所提出的。达尔克罗兹指出:音乐课最为关键的是逐渐地唤醒起广大儿童特有的音乐意识,这不但是学习音乐的基本需求,更为关键的是广大儿童的一种本能需要。其中,体态律动为一种肢体语言,是人类自始至终就有的一种基本能力。在小学音乐课里,只要是律动的环节,孩子们的脸上都写满了快乐兴奋。身体各部位的律动,似乎把潜藏在她们体内对音乐无穷无尽的生命力唤醒了。

律动是对学生音乐感受的一种培养,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去理解音乐和创造音乐,促使学生养成一种在接触到音乐之后便能够全身心投入进去的习惯,进而促使学生在体验音乐、表现音乐方面的基本水平获得全方位的提升。教师可按照实际教学需求将律动融入到日常教学内容当中。刚刚开始上课的时候律动可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将孩子们的注意力集中起来;课堂结束之后,律动则能够将整节课堂推向高潮,达到余音绕梁的功效。

(一)节奏律动,音乐律动的根本

节奏律动在整个音乐教学过程当中是经常使用到的,是所有音乐律动的基本源泉。节奏作为音乐的基本构架,是音乐的关键构成单元。在“动”的基础上便会有节奏的形成,为此,随着给与学生们一定的音乐律动,其节奏便会随之产生。

在教学中,我强调“音乐响起,全体舞动”。不管是头、手、脚、还是腰、小屁股,哪怕是一个小指头都行。能随着音乐动起来,就说明真正听到了音乐,然后才能逐渐去理解音乐,表现音乐。每教学一首新的歌(乐)曲时,我经常会首先播放该首歌(乐)曲,请学生随着其韵律自由的舞动。片刻的欢愉不仅使其熟悉了音乐的各种节奏、速度,还让他们在自然摆动中,增强了身体的协调性。在欣赏二年级的《劳动歌》时,我带领孩子们在《劳动歌》的音乐背景下模拟七个小矮人在矿井中劳动的情景,一些人扛着锄头在劳作、一些学着小矮人的样子在可爱的走路、一些在随意敲打……在对劳动过程进行细节模仿的过程当中,可帮助孩子们真切的感受到音乐带来的美好感受,体会到劳动带来的巨大乐趣。

从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出发,那些,抽象的宏观事物并不是那么容易理解的。譬如单纯的音乐理论知识会让他们味同嚼蜡。如果能把抽象的变为形象的,把宏观的变为直观的,把理性地变为感性的,就很容易唤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些原本枯燥的知识他们自然乐意去学了。节奏律动是化解抽象音乐知识的妙招之一。譬如:在教学四三拍子过程中,纵使是让学生熟记了四三拍的基本概念(以四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有三拍,强弱规律是强弱弱),可是为什么一段时间后他们会忘记的一干二净?很简单——没有切实的理解,只有呆板的死记硬背。

(二)情感律动,音乐律动的灵魂

我们若将节奏看作是音乐的基本构架,韵律是音乐的血肉,那么情感将会是整个音乐的灵魂。在我们的平时生活当中有的人或许会说:“我连乐谱都不认识,更不要谈及去学习音乐了”。其实,这是对音乐的一种错误理解。著名音乐家雅尼也不认识乐谱,但是他却能够闻名中外;柏辽兹并不善于弹钢琴,但是他却谱写出了世界著名的交响乐。

音乐是一种情感艺术,正如一个婴儿不会因为不识字而拒绝学习说话一样;音乐是人的天赋,只要有一双音乐的耳朵,就能够体验音乐的情感。情感律动则是训练音乐耳朵,增强音乐感受能力的良好途径,学生在节奏律动中表现了音乐的节奏和力度,情感的律动则向他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体态律动的同时用心体验音乐中蕴藏的情感。

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帮助学生亲身体验、积极表达情感,这样才能够最大限度上唤醒学生对于学习音乐的积极能动性。为此,在日常的音乐教学当中,教师要不断地进行教学方法的创新,改变以往落后的教学模式,帮助学生积极的融入到音乐律动当中。对学生的耳朵进行音乐训练,从而促使学生的情感体验得到进一步的增强,最终达到非常好的音乐教学效果。

如二年级的欣赏乐曲《森林水车》,这是一首带标题的描绘性作品,音乐清新流畅,欢快活泼,充满童趣,给人以跃跃起舞的感觉,是一首深受儿童喜欢的音乐作品。我让学生从聆听音乐开始,引导学生模仿水车转动和小鸟叫等动作,让学生通过体态律动以愉快的情绪表现对《森林水车》的理解,然后通过想象、讲故事、律动、综合表演等让学生感受《森林水车》音乐的欢快情绪和美感。在五年级歌曲《赶墟归来啊哩哩》,其具有非常浓厚的西南民族特色,旋律活泼、明快。在这首歌曲的教学中,我和孩子们共同创编了彝族人背着筐子去赶墟的简单动作,孩子们踩着那四四拍子欢快的节奏纵情表演,我仿佛看到了彝族人民赶墟归来的嬉戏欢笑,愉快歌唱的欢乐场面。孩子们对音乐情感的生动诠释让我倍感欣慰。

音乐教学过程当中,律动教学作为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是促使课堂教学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的有效方法。我们需在具体的教学过程当中不断探索、不断创新,这样才能够帮助学生在音乐的艺术领域中展现出自己特有的艺术风采。

二、有效互动,是点燃精彩课堂的智慧火花

课堂教学中饱含着强大的生命力,实施有效地互动能够促使课堂教学的作用充分的发挥出来,进而促使学生自身所具有的音乐潜能最大化的开放。音乐课堂的有效互动不但可将整个课堂带动起来,并且可很好地激发起学生学习音乐的浓厚乐趣。就像教育家舍吉宁所讲的:我们的任务——并不是要孤立学生、孤立教师,而是将学生和教师完美的融合在一起。音乐属于一种动态化的艺术,在整个音乐教学活动当中,一定要争取能够让学生融入到整个教学活动当中来,在有效互动的教学环境下,学生与教师能够一同去分享音乐知识带来的无限乐趣。

(一)有效互动,是创建和谐学习气氛的前提

音乐课堂当中,唯有在和谐的学习气氛中才能够让学生处于一种轻松的状态进行学习。和谐的音乐课堂环境,可促使学生保持舒畅愉悦的心情,思维更加活跃,充分地调动起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与能动性。可以说,平等、和谐的教学气氛是达到最佳教学成效的重要基础条件。

在学唱六年级歌曲《洛列莱》时,为了让学生对这首歌曲中的女妖洛列莱有更深刻的了解,我发动全班即兴改编一个音乐故事。我先为这个故事开了一个头:“在古希腊神话中,有一个动人的传说……”、“在一望无际的大海里,有两座浮动的礁石”、“浮动的礁石白天是透明的,晚上变成了黑色”、“礁石上住着一个女妖”、“那是一个有着魔鬼的身材,天使的面孔,心肠恶毒的女妖”……同学们在《洛列莱》的音乐背景下,以歌词为蓝本联想翩翩,个个跃跃欲试,每人都想为这个音乐故事措辞润色。音乐教学过程当中,教师作为学生学习音乐的引路人,自始至终与学生间保持一种民主、轻松的教学关系,学生在音乐学习的过程中,变得更加开心、更加欢快。

(二)有效互动,遵循音乐实践的理念是关键

《音乐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动态音乐教学当中,需要不断地去引导学生对演唱、演奏、编剧、艺术性表演等积极参与,做一名音乐的听、唱、演奏的切身实践人,这样才能够促使学生学习音乐的实践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可以说,有效互动中可展现出音乐的实践理念。

互动实则是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是人与人的情感交流。音乐课堂之所以能够吸引广大学生,最为关键的一个原因就是实现了各种不同形式上的互动。有效互动是把教师所传授的知识融入到学生的学当中,是以教师作为主导、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从而实现教学相长的教学模式。

[1]刘锐,王海燕.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和实践[J]. 现代教育技术,2014(05) .

[2]疏凤芳.基于翻转课堂的开放教育教学模式研究——以《现代教育技术》课程为例[J]. 软件导刊,2014(04).

猜你喜欢

律动节奏情感
作 品:景观设计
——《光影律动》
吃饭有个最佳节奏
节奏学习也可以变得很有趣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情感
“律动世界”展览全接触
律动之美
“三个经济”律动
诗歌与情感的断想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