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制约新疆民族关系的国际因素及其舆论引导*

2017-01-30丁慧艳

山西青年 2017年1期
关键词:新疆民族

丁慧艳

新疆大学外国语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46

制约新疆民族关系的国际因素及其舆论引导*

丁慧艳**

新疆大学外国语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46

新疆多民族、多语言、多元文化的历史背景和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制约其民族关系的国际因素错综复杂。国际环境的动荡不安、全球化的恐怖主义和“三股势力”国际国内相互勾结等。抵御外侵、建立平等、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要靠政府和各族民众共同努力。政府决策的方向和有效实施、对教育的重视和投入以及正确的舆论引导,决定了是否能在思想文化领域争取人员和阵地,让三股势力无机可乘,让稳定、繁荣和发展的新疆与全国同步。

新疆民族关系;国际影响因素;舆论引导

民族关系是指各民族之间在政治、经济、文化、语言等方面的相互关系。民族关系作为一种具有特定内涵的特殊的社会关系。它兼具社会性和民族性,本质上是涉及民族这个社会人们共同体的地位和待遇,民族这个社会利益群体的权力和利益,民族及其成员的民族意识和感情的社会关系。健康和谐的民族关系是国家安定、社会发展的根本保证。

一、新疆民族关系的历史和现状

新疆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聚居的地方,世居民族主要有13个,其中9个民族的生活区域是跨国界的,他们的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与周边国家的民族非常相似,因此增加了新疆民族关系的复杂性。从民族主体而言,新疆民族关系主要有汉族与各少数民族之间的关系及各少数民族之间的关系。而在维汉这两个世居民族为主体构成的多元社会里,维吾尔族与汉民族之间的关系在新疆各民族关系中具影响力。良好的民族关系对新疆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极为重要,也直接影响着我国的国防安全。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从实际出发制定了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各民族在政治上一律平等,建立了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在各自传统生产生活方式的影响下,回族和维吾尔族善于经营商业和餐饮业,汉族擅长种植蔬菜,而哈萨克族擅长放马牧羊。长期生活在共同的社会和自然环境下,人们虽然民族不同,但结成了友好、融洽的同事、朋友和邻里关系。这种稳定的关系甚至经得起社会动荡的考验。

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商品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的视野逐渐开阔,保守、封闭的思想观念被打破,各民族都增强了对异族文化的包容性,各民族文化中的共性在增多。国家对新疆的政策与资金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各民族在经济、生活和社会交往的各个层面不断扩大,相互依存程度逐渐提高,多民族社区不断增多,彼此间的了解与友谊也大大增强。

从上个世纪后20年起,随着苏东剧变,世界民族主义潮流促使国内民族的民族意识上升,国内外敌对势力、民族分裂分子趁机煽动蛊惑,原有的良好民族关系受到冲击。近十年来受国际国内恐怖主义活动影响,族际关系的变得敏感与脆弱。新疆的经济发展和多元文化的共存共享并没有给维吾尔与汉族间带来明显的心理距离的缩小。而心理距离是族际关系的历史和现实在心理中的投射。[1]

二、制约新疆民族关系的国际因素

民族关系是历史与现实环境和条件下的产物。作为中国连接欧洲大陆主要的陆运通道,向西开放战略的主战场和前沿阵地,有着特殊地缘区位优势。而国际上的风云变幻总是通过民族这一窗口影响到新疆的民族关系。当前,新疆的民族关系总体向好但也还存在薄弱环节和不稳定因素。除了新疆维汉两个民族表现于政治、经济、文化、语言文字,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方面的长期客观存在的族际差别,国际环境因素的影响也日益增加。

(一)动荡不安的国际环境

由于多民族、多宗教和多个跨国界民族等历史遗留与现实问题的存在,地理位置特殊的新疆在意识形态领域更容易招致复杂的周边地区和国际势力的干预和影响。冷战后,世界民族主义浪潮掀起并快速跨越了国界传入新疆。上个世纪90年代,随着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与新疆相毗邻的中亚五国相继独立,新疆民族分裂分子独立的愿望乘势被激发。除了国际上泛伊斯兰主义者以及西方大国利用金钱和舆论手段支持和资助着新疆民族分裂主义分子,在新疆地区实施各种分裂破坏活动,还有同种(突厥语系)、同教(伊斯兰教)的中亚、西亚的伊斯兰国家东突分裂势力在政治上的支持和感情上的认同。同时,还出现了不同国界、不同宗教间互相联合的趋势,一些分裂主义的组织者还同“基地”组织的伊斯兰原教旨主义极端分子互相勾结,获得帮助指挥、策划和武装训练,然后由境内组织实施暴乱活动,对我新疆的民族团结和社会安全稳定构成了重大威胁。

(二)全球化的恐怖主义

恐怖主义被认为是21世纪威胁全球安全的“政治瘟疫”。一向被认为相对安全稳定的欧洲近几年也成为遭受恐怖袭击最多的地区之一。世界东西方文明对立、国家领土争端、大国地缘与能源争夺、伊斯兰世俗政权与民族主义极端势力间的矛盾等等成为恐怖主义生成的根源。国际社会恐怖主义更加猖獗、愈演愈烈的趋势必然会对新疆地区的“东突”恐怖分子、民族分离主义分子的发展壮大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三)中亚“三股势力”的渗透

中亚的“三股势力”利用各种新闻媒体传播分裂主义思想,例如把网络作为反华渠道,建立网站和专门机构,雇佣写手,制造并利用网络谣言,恶意炒作社会热点问题和敏感新闻并散布反动言论;利用出版物和文艺演出借题发挥,宣泄不满情绪,在意识形态、思想文化领域制造事端;还通过非法出版印刷物进行宣传造谣惑众、制造分裂舆论。与新疆的民族分裂主义、宗教极端主义、暴力恐怖主义等组织相互串通、里应外合,共同策划和实施恐怖活动。[2]新疆地区乃至整个国家的经济政治安全、领土主权完整和民族团结都面临着西方大国对我国“西化”政策和军事影响的威胁与挑战。

三、促进新疆和谐民族关系,提高舆论引导能力

(一)对症下药、协调发展

有学者们多依据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理论,强调经济因素的重要性。[3]也有学者认为社会治理的好坏主要还是取决于政府,认为政治因素是影响新疆民族关系的首要因素。[4]笔者认为三个因素相互交织不分轻重,但是政治和经济一定是服务于文化教育的。为推进新疆和谐民族关系发展,国家已经针对政治、经济、文化因素对症下药大力采取措施。自治区党委决定自2014年起利用三年时间组织20万干部下基层,在新疆全面推开“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的“三民工程”,把人力、物力和财力向基层倾斜,以实现转变干部作风、促进经济发展、加强民族团结和宗教和谐、保障改善民生等任务和目标。对以调节族际关系为目的的民族优惠政策,及时调整政策的幅度和对象;通过政策的扶持和调控以实现经济资源的分配和转移从而直接或间接改变少数民族相对的社会经济地位。加强教育投资和规划,反思和弥补双语教育的不足,以便提高少数民族农牧民市场竞争意识和获得参与市场经济的能力。然而政府的惠民思路和政策如何才能被民族百姓所理解和接受不仅是增强民众对党和政府执政权威信任度的问题,同时也是抵御国内外敌对势力渗透的基本要领。由于民族关系受到主体民族成员主观意识的支配或影响,而国际因素都是通过作用于人的思想、意识和行动进而影响民族关系的。当今媒体发达时代,新闻舆论处在意识形态的前沿,对人们思想意识与社会精神生活产生重大影响并对行动起到很大的助推力。因此,构建新疆和谐民族关系,在做好社会全面发展的同时,舆论引导很关键。

(二)强化自身、抵御外扰

新形势下,舆论宣传面临挑战。“暴力恐怖音视频是宗教极端活动转向暴恐活动的加速器和思想源头,已成为新疆安全稳定的最大隐患。”[5]“东伊运”等恐怖组织就是利用互联网将暴恐音视频传入我国境内。要想打赢网上反恐维稳战争,必须加强新疆网信工作。因此,迫切的是尽快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网络舆情收集、预警及应对危机等机制。政府秉承开放而不封闭的理念和自信而不自弃的原则,以符合现代传播规律的手段,向全疆人民传播现代文明意识和先进文化思想,积极探索网上“去极端化”,用现代文化“对冲”宗教极端思想。[6]坚持实事求是、以人为本,正负面报道相结合,传统舆论引导与网络新媒体引导相结合已是公认的原则。在宣传方式、内容和形式上,首先要畅通官官、官民信息沟通渠道,加大宣传力度;及时向民族地区的群众宣传解释国家的政策和主张,及时向上级反映群众的意见;拓宽民族知识分子精英信任发声的机会和渠道,以便正确引导民族意识。同时,扩大媒体宣传尤其是现代化的新疆发展变化,而非仅仅民族特色的宣传,缩小与内地区域间的信息差和心理距离,媒体宣传方式和内容要避免大汉族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倾向。再有,高度重视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和广播电视节目的自由制作、译制、出版、播映与发行;多培养优秀少数民族新闻工作者,扩大信众基础;促进少数民族文化事业的发展,加强对其文化和情感的尊重。例如,媒体宣传可以有计划地引导更多的汉族和维吾尔族互相学习语言,并设立免费的语言培训机构,为少数民族和汉族沟通交流解决语言障碍,以增进各民族间的了解和容忍,相互关心与重视。从而弱化“民族”概念,强化“国族”概念,增强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意识和凝聚力。[7]

四、结语

俗话说:“打铁还得自身硬”。平等、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要靠政府和各族民众共同来维护。国家在全力发展新疆的同时,坚持公平重于效率,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权利和利益,反对民族之间的隔阂、歧视、仇恨和冲突,筑起抵御“三股势力”的长城。影响民族关系的不利因素需要各族同胞加强免疫力共同来克服和减少。政府制定现实有效的政策并通过宏观调控加快新疆经济发展、缩小区域间区域内的差距,加大民族教育文化事业的投入。在全力提高民生、推动社会发展的同时,舆论引导紧跟时代;疏通各民族、疆内外和国内外的交流渠道;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现代主导文化引领,相信新疆的繁荣、和谐和美好指日可待。

[1]李晓霞.新疆民族关系走向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1).

[2]郭亚萍,朱瑞海.对新疆民族关系网络舆情的思考[J].西部社会,2014(3).

[3]张立辉,赵野春.和谐民族关系研究综述[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8(12).

[4]李扬,俞可平.社会良序更多依靠社会自治与自律[N].文汇报,2011-04-18.

[5]罗夫永.为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提供网络安全保障.中国网信网,http://www.cac.gov.cn/2015-12/03/c_1117340108.htm,2015-12-03.

[6]陈杰人.新疆宣传部长文章透露反恐“隐蔽战场”秘密.“杰人观察平台”.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xNzQ5ODI2OQ==&mid=401793108&idx=1&sn=6d2b4abb7fec2cb58547cd91cf6cce5c&scene=5&srcid=1209xgidhD7WEG3jzDhX9EvK#rd,2015-12-09.

[7]高学民.从根本上提升新疆民族关系的几点思考[J].实事求是,2010(4).

* 2014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新疆项目青年基金项目《“新疆民族关系”媒体舆论引导研究》(项目编号:14XJJC860001),主持人:胡小青。

** 作者简介:丁慧艳(1972-),女,河南兰考人,英语语言文学硕士,新疆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方向,如跨文化交际、话语分析等。

D

A

猜你喜欢

新疆民族
我们的民族
走进新疆
新疆反恐,暗流与真相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民族之花
多元民族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传承 民族 文化
新疆多怪
新疆对外开放山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