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美声唱法中对气息的控制训练

2017-01-30樊宇红

黄河之声 2017年9期
关键词:美声唱法支点演唱者

樊宇红

(大同大学音乐学院,山西 大同 037009)

论美声唱法中对气息的控制训练

樊宇红

(大同大学音乐学院,山西 大同 037009)

美声唱法作为一种科学的演唱方法,对于演唱者的气息控制能力要求是非常高的。所以,在现在高校的美声教学开展中,对于学生气息的专业训练已经成为拓展学生美声演唱技巧最重要的一项基本功。事实上,学生对于气息的控制能力决定了其美声唱法的专业水准,对学生今后的声乐舞台表演会产生深远的影响。那么,在声乐教学中如何针对学生进行科学的气息训练,切实有效的提高美声专业学生对气息的把控能力,已成为高校声乐教学中的重点问题和难点问题,也是关键性问题。基于此,笔者将从声乐教学实践出发,以发声器官的科学运用为切入点,通过渐进式的呼吸配合、呼吸调整以及呼吸训练等多种方式,优化和完善美声演唱中呼吸的训练模式,全面的提高美声专业学生对气息的灵活运用能力,强化学生的声乐演唱技巧。

美声唱法;气息;控制;训练;教学

美声唱法起源于西方国家,并逐渐的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的发展。美声唱法作为波及最为广泛的声乐唱法技巧之一,直到现在其独特的艺术魅力长盛不衰,源远流长。究其内因,与其科学、系统的演唱技巧息息相关,并且圆润、浑厚、贯通的音色成为其广受青睐的重要因素。然而,不管是美声的演唱方法,还是音色特征,都与演唱气息的科学应用密切相关,而美声唱法最重要的特点就是对演唱者的气息控制有着非常严格的要求。纵观现今的美声歌坛,不管是国外举世闻名的歌唱家诸如三大男高音等,还是国内当红的歌唱家,比如,戴玉强、幺红、廖昌永、迪里拜尔、莫华伦等等,专业、生动、震撼的歌曲演绎能力以及在演唱过程中展现出扎实的演唱水平都是与他们超强的气息控制能力密不可分的。

显然,对于高校声乐教学来说从某种意义来看,学生对气息驾驭和控制能力决定着美声专业学生的专业技巧和专业水准,真可谓气息决定成败,对学生今后在舞台的专业表演能力具有了深远的影响。高校作为美声教学开展的主要阵地,担负着美声唱法专业教学实践的职责,因而作为声乐教学工作的组织者,在美声教学课堂中针对学生如何进行和开展科学的气息训练,切实有效的提高美声学生对气息的把控和驾驭能力,已然成为我们声乐教学工作者在美声演唱教学环节需要的重点解决的问题。基于此,笔者将从声乐教学实践开展环节出发,针对学生的专业能力水平,通过循序渐进的演唱配合和气息训练,优化学生的美声演唱效果,为提高高校美声专业学生声乐演唱水平和技巧奠定坚实的基础。下面,笔者将总结多年教学经验,进行美声唱法中科学的气息运用的策略性探索,从而不断的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为其他教学同仁的美声教学开展实践带来启示。

一、对于呼吸器官的控制训练

在美声唱法的教学实践中,呼吸器官的专业训练是非常关键的。呼吸器官的控制训练主要体现在吸气和呼气这两个方面。因而,在我们的声乐教学中针对这两个方面的训练要把握深呼、深吸的训练原则,学生在有意识的气息训练时要注重不断提高呼吸器官的控制功能。首先是针对学生的吸气训练。当学生进行吸气练习时,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克服紧张的心理状态,能够在各个器官完全放松的状态下游刃有余的进行,学生可以通过嘴巴、鼻子等呼吸器官的共同配合,将气息深吸至肺部,直达胸部,使两肋、背部、脊柱等各个部位都充满扩张感,并且能够具有一定的支撑力。具体到实际的气息训练环节,教学工作者要针对学生的生理特点,循序渐进的引导其找准自身最舒适的气息控制位置,在不断的体会和摸索中产生弹性的呼吸,从而能够准确地掌握美声唱法中吸气的科学方法;呼气的训练要充分借助横膈膜的器官功能,让演唱者以鼻子根部为呼气点,体会从器官扩张到器官放松的感觉,来寻找并牢记呼气的位置。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呼气训练时,不仅要求学生呼气前气息做到下沉的状态,而且呼气时要稳定、均匀,具有控制力,帮助学生逐步的克服气息训练过程中沉气不足,漏气等问题。教学组织者通过呼气、吸气的协调训练,可以使学生能够灵活、自然的控制歌唱时的呼吸,为高水准的演唱提供良好的气息条件。

二、对于气息支点的控制训练

每首美声声乐作品都蕴含了自身特有的艺术内涵和审美特色,因而在抑扬顿挫、轻重缓急的旋律曲调中,充满了力度和节奏等各个方面的变化,这也无疑对演唱者的气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么,在我们的高校美声唱法的教学实践中,如何使学生熟练、灵活的驾驭、运用气息,使气息能够更好的为歌曲演唱的精彩纷呈而进行专业的服务,这就需要演唱者能够在演唱过程中找准气息的支点。对于美声唱法来说,只要有了气息支点的有力支撑,音色才能在稳中产生丰富的变化,学生才能收放自如的针对声乐演唱做不同音区、不同位置进行演唱技巧的变化。由于不同演唱技巧的要求,演唱者在进行演唱处理时气息支点的位置也会随之产生变化,这就需要针对声乐学生的小腹、横膈膜的协调训练来完成,小腹要进行反复的腹压力量练习,才能使横膈膜达到良好的保持能力。通过对这两个器官部位的气息调整,使美声唱法的学生形成一种良好的“控气”能力,并且为演唱技巧保驾护航。在这种“控气”的作用下,形成强大的合力,与声带上下贯通,使美声演唱者达到饱满、圆润、穿透力强、富有表现力的演唱效果。

此外,在气息支点的训练上,教学工作者还要要引导声乐学生找准不同声部所对应的不同支点的位置,在演唱诠释不同声部时要对号入座:在演唱高声部时,要具有充满爆发力的气息,这也就对气息的支点提出较高的最高,因此美声唱法的学生要加大训练的力度,在反复的演唱实践中提高气息的控制技能;而中声部要与日常说话的气息运用进行良好的结合,对气息支点的位置进行系统的巩固;低声部要在腹部、横膈膜的肌肉控制的配合下进行,提高气息支点的控制能力,增加胸腔共鸣,使音色听觉上更加的扎实有根基。其他方面,比如对长音、跳音、断音等演唱技巧进行艺术处理时,都需要教学工作者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将这些支点“三位一体”的与歌唱表达进行巧妙的配合,确保学生在演唱时对气息输送得自然、平稳、均匀,与横膈膜及小腹的收缩动作协调配合,在歌曲的变换中灵活熟练的调整气息的支点,保证演唱技巧的质量,使学生的每一首演唱取得更好的演唱效果。

三、对气息、发声相结合的训练

对于声乐教学课堂来讲,气息训练的最终目的是为了科学的发声服务的,气息控制训练要与发声训练共同进行,相辅相成,互相促进。所以教师在具体的演唱方法的训练上,可以采用无声的气息控制训练、有声的气息控制训练和打嘟噜的气息控制训练等多元演唱方法,来不断的强化气息的控制与运用能力。第一,无声的气息控制训练,这种训练方法着重培养美声专业学生的吸气感觉,使学生能够在气息的流动中,感受呼吸器官的运动状态,通过快慢的呼吸变化练习,从中找到横膈膜的弹性感觉,优化对气息的的控制能力;第二是有声的气息控制训练。有声气息的控制训练,仍要把握气息训练这一基本点,通过对音阶、音程的发声训练,让演唱者用演唱的感觉去进行气息的练习,巩固气息的灵活控制能力,在演唱时运用气息的进行创造式的发挥,形成个人既科学又自然的发声习惯;第三是打嘟噜的气息控制训练,这是对气息训练进行巩固强化的一种新的训练方式。那么何谓打嘟噜练习呢?就是借助气息,带动上下嘴唇发出“嘟嘟”的声响,这种练习能使美声唱法的学生在较短时间内,能够准确的找到气息与声音的契合点,体会到气息对抗时产生的微妙感觉,方法既简单又易于操作,无形中强化了演唱者横膈膜的器官机能。具体到美声演唱气息的训练环节,这三种气息的训练方法相辅相成,协调联动,缺一不可,这样学生对于美声演唱的气息控制水平自然会上一个新的台阶,演唱能力水平自然会有新的提升,为学生将来能够完美的演绎美声声乐作品提供更加专业的基础保障。

总体而言,对于美声专业的学生来说,通过专业的演唱技巧,想要达到浑厚、圆润、美妙的视听效果,没有扎实可靠的气息功底是行不通的,完美的演唱效果等于纸上谈兵。所以,作为美声唱法基础训练中的最关键环节,气息训练要科学引导、常抓不懈,拓宽训练渠道,优化训练模式,帮助高校的美声专业学生打下坚实的气息功底,使他们在演唱实践中能够具备扎实的气息控制技术,全面的提高学生演唱时的表现力和创造力,展现了科学、系统的演唱气息所产生的积极作用和价值。■

[1] 刘威.关于美声演唱中气息的运用技巧的研究[J].艺术评鉴,2016, 11.

[2] 高飞.美声演唱中气息的运用技巧分析[J].黄河之声,2016,07.

[3] 王芳.美声演唱中气息的运用技巧分析[J].戏剧之家,2016,21.

[4] 王新东.美声演唱中的气息运用技巧与提升策略[J].黄河之声, 2016,07:104-105.

猜你喜欢

美声唱法支点演唱者
声乐表演中音乐素养对美声唱法的重要性
声乐演唱中乐感的有效培养研究
假如给你一个支点
让“预习单”成为撬动教与学的支点
美声唱法多元化发展的思考
美声唱法在中国的发展趋势
美声唱法中国化的研究
周文胜:在管理中反思悟道,找到成功的喜悦和支点
声乐演唱中弱音技巧的训练与运用
声乐钢琴伴奏在与演唱者合作中的协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