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早教市场为何“乱象丛生”

2017-01-30

新传奇 2017年40期
关键词:早教婴幼儿机构

早教市场为何“乱象丛生”

如今,早期教育越来越受家长重视,含着奶嘴上课的现象屡见不鲜。然而,名目繁多的早教机构林立,选哪家好?价格不菲的早期教育,到底学些什么?面对鱼龙混杂的早教市场,不少家长仍很迷茫,在“起跑线”前犯了难。

好的早教机构不容易找

“我家斌斌在早教课堂学了一首简单的英文歌。回到家后我也会经常教他唱,唱的次数多了,他居然自己会唱了。亲戚来做客,我们都要展示一下。”提起宝宝的进步,山西忻州代县居民石海燕开心地说。

石海燕的儿子斌斌刚满3岁,从1周岁起,就到县里的早教亲子园“上学”,随着学龄增加,斌斌的“课业量”逐渐增多。“一开始一周两节,一节亲子课,一节音乐课。后来一周三节,增加了语言课、思维启蒙课。最近新添了乐高课,就是用乐高玩具搭积木。”石海燕说,“上早教班主要是想锻炼他的社交能力,到了幼儿园能跟小朋友们一起玩。”

目前,早教市场很火爆。《中国早教蓝皮书》调查显示,2017年我国早教市场规模有望突破2000亿元。上海市质量协会用户评价中心发布的《上海幼儿早期教育(0-6岁)状况调查》显示,有 57.1%的家长为孩子报了幼儿园以外的早教课程。其中,0至3周岁幼儿有39.9%参加过早教课程,4至6周岁孩子有73.5%参加过。59.3%的孩子至少报了2门课程,孩子每周上课时间平均超过2小时。值得注意的是,0至3周岁参加早教的孩子中,41.6%上的是拼音、英语、奥数等学科类课程。

为了让早教的钱花得值,石海燕可是千挑万选。“早教机构太多了,有的宣称是美国教育理念,有的说是香港教育理念,真是挑花了眼”。石海燕走访多家早教机构、体验了很多课程才做出最终的决定。

市场上早教机构类目繁多,标榜不同的育儿理念和教学内容,但大多体现出浓厚的功利色彩。一些家长在选择时,往往被前沿教学理念或高端授课方式的宣传吸引,而忽略甚至偏离了早教的本意。

“早教的目的是为孩子营造合适的成长环境,为孩子创造与自然和人互动的机会,从而促进孩子全面成长,不是提前学习知识,也不是提前训练各种技能。但偏偏就是这些技能培训看得见、摸得着,能吸引家长掏钱,所以不少教育机构为了迎合需求,推出了并不适合孩子的课程。”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儿童发展与家庭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殷飞建议,早教应该根据婴幼儿的身心特点,以家庭为中心,在日常生活中进行。

据华夏前程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孙纲介绍,早教老师普遍比较年轻,专业水平、稳定性、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能力都还不够,在教育学、心理学、卫生学和社会学等方面的综合素养急需补课。

“多部门监管,多部门不管”

“我被坑惨了。7月底我接到培训客服电话,说8月课程有优惠,催我交费。我赶紧交了1.8万多元,加上赠送的5节课总共105节课。结果我家孩子只上了一节课,这家书画培训机构就关门大吉,负责人也失联了。”家住北京天通苑的年轻妈妈崔梅后悔不迭,她所说的“培训机构”就是日前涉嫌跑路的妙笔菡塘(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崔梅的遭遇不是孤例,同被骗钱的还有分布在妙笔菡塘10个校区的近300名家长,涉及课程余款200多万元。刘颖也是受害者之一,她说,妙笔菡塘是专门为小朋友们进行书画培训的机构,在北京已运营4年,在国贸、天通苑、五棵松、太阳宫、亚运村、西直门等地共有10所分校,约2000名学员,之前口碑一直不错,她家孩子上了一年课,效果挺好,谁也没想到会出这档子事。

妙笔菡塘闭门停课事件,属于典型的早教机构跑路案例。之前媒体曝光过的“艺术才谜”早教机构“卷款百万关停”也属相同类型事件。我们在调查中发现,全国各地早教机构“跑路门”屡见不鲜。

“说到底,还是目前我国学前教育缺乏有效立法约束,不法分子钻监管漏洞,犯罪成本太低。”孙纲说,“预付费”是绑架学员的一种商业模式,在准入便捷、监管缺失情况下,一旦出现师资、资金、安全等运营问题,“卷钱跑路”自然就发生了。

目前,早教机构属于“多部门监管,多部门不管”的状态。根据《北京市民办非学历教育培训机构设置管理规定》,成立教育培训机构需到教育行政部门申请注册登记,并需要符合多项条件,比如办学经费、注册资金、校舍面积、教学面积都有明确规定。

但是,由于教育部门注册门槛高,业内通行的做法是,以咨询、文化或科技等公司名义向工商部门登记注册,经营范围涉及舞蹈、计算机等,获得工商营业执照后,再变相进行教育培训。结果就是,因为没在教育部门备案,教育部门管不着,而工商部门平时只管经营,对教学内容不管。从学前儿童的发展阶段来看,我国0-3岁的婴幼儿归计生部门管理,3-6岁的幼儿归教育部门管理,早教行业实际上就成了“几不管”的空白地带,教学质量、内部管理无人监管,乱象丛生。

由于监管不力,早教机构天价收费、频繁涨价也是常有的事。“前几天刚接到早教机构电话,说秋季开学后价格又得涨20%,还说这是老客户的亲情价,提醒我赶紧续费,班里剩下的名额已经不多了。”家住南昌西湖区的雷耽是一位80后妈妈,为结束1岁儿子“散养”状态,半年前她在家附近某早教班报了名,总费用核算下来,每周要200元,一年就要1万多元,这对普通工薪家庭来说,不是个小数。

“填鸭式”早教不可取

专家认为,早教市场问题种种,是多方原因造成的。其中,面对家长“输不起”的焦虑,早教机构往往会推波助澜。

“我们也想多开发体育、音乐、美术等方面的项目,融入游戏的概念,但有些家长不同意,担心这样会耽误孩子学习知识。没办法,我们只能针对2至3岁的孩子开设唐诗、算术等超出年龄阶段的课程,把婴幼儿当做小大人来教。”北京海淀区某早教机构负责人说,进行“填鸭式”教学的后果是,很多学龄儿童入学后,产生厌学情绪,也影响长远的智力开发。

年轻父母要端正教育目的。孙纲建议,可在大多数社区开办家长学堂,鼓励社会机构开办家长培训班,探索开展远程线上与线下结合的形式,引导年轻父母正确认识早教的价值。

要训练出够资格的师资队伍。殷飞建议从科学性与专业性着手:一方面,加强0-3岁婴幼儿早教的实验研究,按照地域区分、立项0-3岁婴幼儿早教的多种研究课题,让教育学术水平上一个层次,并出具有效的研究成果,在院校、培训机构开设课程,进行系统的学习,培养专业师资人员。另一方面,尽快出台《0-3岁婴幼儿早教指导意见》,明确孩子成长各阶段养育目标以及应注意的基本问题,使开办教育的机构在专业上有国家指导方略,帮助更多孩子健康发展。

有着7年早教教龄的幼师张静认为,与幼儿园合作办学是值得推广的一种早教培养模式:授课可分为1对1单独授课、5-10人的小班和20人左右的大班等多种形式。“从授课效果看,当然是1对1最好,老师可以因材施教,会的地方略过,不明白的地方慢慢体会。但这样的课程收费普遍比较高”。

监管部门落实责任是关键。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认为,首先要确立主管部门的职责,教育部门理应担负起第一职责,卫生、工商、物价、消防等其他部门可协调参与。

其次,参照以往颁发的《幼儿园工作规程》制定思路,出台《0-3岁婴幼儿早教机构工作规程》,不达标的,不颁发牌子。政府制定标准,日常监管可以委托第三方评估机构,并建立市场监督机制,由第三方评估机构进行年审,建立信誉评估体系。

(《人民日报》2017.9.22)

猜你喜欢

早教婴幼儿机构
《针织婴幼儿及儿童服装》标准探讨
我们真的懂孩子吗?——一个教育工作者谈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
去早教班可以让宝宝早说话吗?
图解婴幼儿窒息紧急处理
一周机构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增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减仓股前20名
婴幼儿血管瘤的治疗理念进展
早教Q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