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达累斯萨拉姆非正式经济发展历程及原因初探(1865-2003年)

2017-01-29范晓云

山西青年 2017年11期
关键词:坦桑尼亚世纪政府

范晓云

上海海事大学交通运输学院,上海 200000



达累斯萨拉姆非正式经济发展历程及原因初探(1865-2003年)

范晓云*

上海海事大学交通运输学院,上海 200000

达累斯萨拉姆的有数量的非正式经济起源于1891年德国殖民政府统治前后,20世纪60年代发展缓慢,20世纪70年代后期起发展迅速,1984年前后增长更为明显。其具有种类多、参与人员广、城市农业特征明显等特征。城市人口增多,城市经济发展不充分不完善以及政府对经济形势应对不利、实施的一些经济政策不合适以及政府对非正式经济的宽容态度都是达累斯萨拉姆非正式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原因。

达累斯萨拉姆;非正式经济;人口增多;生存

非正式经济在达累斯萨拉姆城市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20世纪80年代中期,城市自我雇佣的人数(含城市农业)占城市总成年人数的60%。2003年底,从事非正式经济的城市居民人数达到了95%,而从事包括政府和国有公司在内的正式经济的仅占5%。本文拟对这一现象的产生过程和原因做一些分析。

一、达累斯萨拉姆非正式经济发展历程

1865年时,达累斯萨拉姆的两大居民群之间就开始存在一些经济往来,位于城市西部、西北部丘陵地带的土著少姆韦、扎拉莫人向达累斯萨拉姆港口附近定居的移民(奴隶、阿拉伯商人等)出售一些粮食、蔬菜、水果、鱼、家禽等,扎拉莫人还向来往的印度商人出售木柴、木炭、柯巴胶等物品。这些经济往来具有非正式经济特征。

德国殖民统治时期(1891至1916年),受税收制度的影响,一些内陆的非洲人到达累斯萨拉姆来寻找就业机会。一些印度人也因为商机来到达累斯萨拉姆。由于城市提供就业岗位有限,移民中的一些“剩余劳动力”为了生存从事一些能产生收入的小的挣钱活动,如挨家挨户、从城市到乡村的以衣服销售为主的果果,还有货换货的马里马里。从事这些活动的人主要以亚洲人、阿拉伯人。很多学者认为这是达累斯萨拉姆非正式经济发展的开始。

英国殖民统治时期(1916至1961年)时期,非正式经济不断在城市扩展,一些为居民提供廉价服务和商品等活动行为不断发展,如街头小贩在街头、码头四处兜卖咖啡、水果、鱼、木柴、牛奶等,家庭妇女在自家房前屋前长廊卖粥、煎鱼等,交通方面有到20世纪50年代前使用的人力车,休闲生活方面的有在二战后越来越流行的为工人聚会提供方便的小的咖啡馆或茶屋等等。可以说,在英国殖民统治时期,达累斯萨拉姆的非正式经济变得越来越多样化。

英国殖民政府对非洲人从事商贸进行诸多规定,如规定非洲土著居民区不能建造商铺、非洲土著进行商贸活动必须在政府规定的市场里面进行等。所以在英殖民统治时期,非洲人在达累斯萨拉姆非正式经济中表现的不是特别活跃。

1961年,坦噶尼喀独立。大量非洲人口的到来拉动了达累斯萨拉姆建筑业发展,而建筑业发展需要木匠、水管工还有砌墙工等,这使得木匠出现在非正式经济中。此外,由于交通需要的增加,机动车修理也被列入了非正式经济之列。随着居民资金累积,在亚洲和欧洲的一些社区,居民还发展了一些生产食品、肥皂、衣服、家俱等小型的工厂。

尽管达累斯萨拉姆的非正式经济在独立后十年有所发展,但整个20世纪60年代达累斯萨拉姆街头的小商小贩数量明显比同期非洲国家少,即达累斯萨拉姆非正式经济在整个20世纪60年代发展缓慢。1967年至1980年,达累斯萨拉姆的非正式经济发展更为缓慢,城市所有服务、物品发放和经济行为认为由国家所属的地区贸易公司负责。

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达累斯萨拉姆的非正式经济发展迅速。一方面,城市的失业人员逐步开展非正式经济活动,使城市没有工作和失业的人多于四分之一的人干些小买卖,如卖水果等。另外一方面一些坦盟党员、政府官员、国家公务人员等也加入了非正式经济的行列。“随着经济条件的恶化,越来越多的人,党员、政府官员开始无视阿鲁沙宣言中的相关条令,加入非正式经济队伍中来”。

20世纪70年代也是达累斯萨拉姆城市农业发展的非常迅速时期,在政府鼓励城市居民利用好每一块土地的引导下,大量城市居民到家周边或者郊区的公共土地上开垦,形成自己的一个种植小区域。他们在土地上种植蔬菜、水果、饲养家禽家畜。20世纪80年代早期,非正式的小规模的手工业(工厂)如肥皂、染布、家具清漆、床垫、煤油灯等行业地迅速的发展。

1984年,达累斯萨拉姆的非正式经济又获得突飞猛进的增长。一是由于经济结构调整,一些正式经济行业中的由于企业关闭被迫失业或由于不适应岗位新要求的人员加入到非正式行列;另一方面,由于正式工资大幅度缩水,非正式经济和正式经济收入的差距在拉大,使得一些从事正式经济的人转向从事非正式经济。

1987年后,达累斯萨拉姆从事非正式经济的人员更加扩展,政府通过法令便利坦桑尼亚政府职员、坦盟党员正式加入非正式经济行列。“(坦盟党员)允许他们出租房屋以消除他们的债务,甚至可以在私营公司获得股份。”

20世纪90年代开始,政府制定了专项政策促进非正式经济发展,微小中企业日益成为城市的非正式经济发展的新生力。

二、达累斯萨拉姆非正式经济发展特征

非正式经济在达累斯萨拉姆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1963年,学者莱斯利观察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达累斯萨拉姆的居民有多重谋生挣钱方式,除了大的贸易者、店主、车主外还有很多街头小商小贩等;20世纪80年代中期,达累斯萨拉姆靠自我就业(含城市农业)在内的人数占城市成年人总数的60%,2/3的有工资的正式就业人员靠这些自我就业人数为生;2003年底,达累斯萨拉姆整座城市中从事包括政府和国有公司在内的正式经济的占5%左右,而从事非正式经济的城市居民人数达到了95%。

达累斯萨拉姆的非正式经济种类非常多样,从业人员非常广。不论是政府官员、大学教授、还是没有接受过教育的人但凡有劳动能力的家庭都在从事非正式经济。就非正式经济的种类而言,既包括低收入阶层的人从事的卖水果、蔬菜、水、牛奶、木柴、糕点、煎鱼、煤油、面粉、茶、粥等街头行为,也包括市场上的卖家以及裁缝、木匠、石匠、洗衣工和鞋匠等技术类别的工作,还包括高收入的阶层从事开办学校、公司、工厂等经济行为。

城市农业是达累斯萨拉姆城市非正式经济发展的一个特色。像坦桑尼亚的其他城市和城镇一样,达累斯萨拉姆的各个社会经济阶层都在从事城市农业。居民在一切可利用的城市土地上种植茄子、甜辣辣椒、秋葵、西红柿等蔬菜以及橙子、芒果、木瓜、菠萝等水果,玉米及大米等主食,饲养产蛋鸡、肉鸡、牛、鸡、羊等家禽家畜。城市从事城市农业的人数非常多:“1993年,近1500公里的城市地区的人们拥有整座城市半数以上的家禽”,且收入越高的人群,人口密度越低的区域饲养家禽和种植农作物越多。

女性在达累斯萨拉姆城市非正式经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女性在城市非正式经济中参加的比例非常高。1989年,达累斯萨拉姆布格如尼和曼泽西两个地区中,女性参与非正式经济的比例为66%”;1995年,达累斯萨拉姆女性劳动力的40%至60%在从事非正式经济。“这和女性缺乏相当的教育经历和工作技能有关,而非正式经济为女性发展和在家庭、社会经济中发挥作用提供了平台。”从事非正式经济也给女性带来经济的自立,如在1956至1957年的卡利亚库和伊拉拉,40%的女性有自己的房屋。

1984年后微小企业日益成为非正式经济的重要力量。20世纪70年代,坦桑尼亚政府废除了贸易许可证制度,1984年姆维尼上台前,达累斯萨拉姆的微小中等企业大概有6520家。随着姆维尼政府的经济结构调整改革,七年后,即1991年这个数字上升到211000家,比1984年增长了32倍。1995年,姆维尼任期结束当年,达累斯萨拉姆注册的微小中等企业有120000,没有注册的有500000,占全部微小中企业的近41.67%。1995年未注册的微小中企业数目是1984年达累斯萨拉姆全部企业的76.69倍。

三、达累斯萨拉姆非正式经济发展主要原因

达累斯萨拉姆的非正式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在于人口的迅速增长而城市经济发展的不充分不完善。20世纪60年代时,尽管达累斯萨拉姆的非洲人口成倍增长,但城市经济如建筑业、工业、港口经济等都发展很快,城市经济为城市的人口提供了充分的就业机会,所以达累斯萨拉姆的街头比同期非洲很多国家的街头小商小贩要少。到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达累斯萨拉姆的城市化速度加快,人口以近乎十倍的速度发展:1967年,达累斯萨拉姆人口为271900;1978年则为843090人;1988年,城市总人口增加到1360850;2002年,这个数字更是达到2487288。过快的人口增长需要与之匹配的经济增长,但实际中,达累斯萨拉姆的经济增长并不是特别迅速,坦桑尼亚整个国家的经济增长率1984年仅为1.3%,1997年为4.7%,2003年为5.6%。“城市内部的经济行为并不能提供足够多的就业机会,而人却要生存”,城市过多人口通过非正式经济(包括城市农业)来解决自己的生存问题。

其次,坦桑尼亚政府对经济形势尤其是1984年国家经济调整过程中出现的经济问题应对不利,使得达累斯萨拉姆城市非正式经济向各个社会经济群体蔓延。受1984年的国家经济结构调整影响,原本在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就恶化的达累斯萨拉姆城市经济通货膨胀严重,“十年前,一位普通正式雇佣人员的工资足以养活整个家庭和亲戚,但到1990年,绝大多数人都不能单纯依靠工资生活,都必须寻找其他挣钱方式。”同时,非正式经济的收入远远大于正式经济收入:1988年,从事非正式收入的女性每月收入约5346坦先令,而男性约为29064坦先令,这个数字是工人工资收入的20倍。时达累斯萨拉姆中高收入阶层平均月收入约为51130坦先令,是拿正式工资教授副教授收入的8倍。对于这些正式经济雇佣人员收入变低的问题等坦桑尼亚政府并没有很好的应对,使得一些从事正式经济的很多人离开正式工作而开始从事非正式经济:1970-1979年此比例为29%,1980-1989年为64%,而这个数据在1950-1959年为1%,1960-1969年为5%。这使得达累斯萨拉姆的非正式经济进一步向社会经济各个层次发展。

坦桑尼亚政府对非正式的宽容政策以及一些不合适的经济政策也引导了城市非正式经济的发展。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政府对非正式经济的态度是明确的,要清除。到1987年,姆维尼总统明确支持非正式经济发展。随后国家议会、政党通过法令和条例指出国家工作人员和坦盟党员加入非正式经济之列。20世纪90年代,政府还出台政策促进非正式经济发展。这意味着非正式经济发展在坦桑尼亚国家发展很明显是合法的。这引导了达累斯萨拉姆各个社会经济阶层主动参与城市非正式经济。同时,坦桑尼亚政府的一些经济政策其实在遏制这非正式经济向正式经济的转变,如正式企业注册的跨隔时间长,费用高,税率高等。“20世纪90年代,坦桑尼亚的一家企业如果商务活动超过50年,其缴纳的营业执照费、许可证费等有91,000美元。同时从提交申请到批复大概需要1118天。这使得90%的想合法的企业望而却步。

[1]Joe L.P.Lugalla,Development,Change,and Poverty in the Informal Sector during the Era of Structural Adjustments in Tanzania,Canadian Journal of African Studies,1997,31,3:429.

[2]Aili Mari Tripp,Changing the Rules:The Politics of Liberalization and the Urban Informal Economy in Tanzania,Canadian Journal of Political Science,Volume 30,Issue 03,September 1997:594.

[3]城市农业是指在城市地区养奶牛、家禽、羊、猪以及种植农作物、蔬菜等.词条解释来源:Malongo R.S.Mlozi,Impacts of urban agriculture in dar es salaam,Tanzania,The Environmentalist 17,1997:116.

[4]Aili Mari Tripp,Changing the Rules:The Politics of Liberalization and the Urban Informal Economy in Tanzania,Canadian Journal of Political Science,Volume 30,Issue 03,September,1997:594.

[5]Dar es Salaam City Council,Dar es Salaam City Profile:Document Prepared by Dar es Salaam City Council With Advice from Cities and Health Programme,WHO Center for Development,Kobe,Japan,Dar es Salaam,Nov,2004.38.

[6]Aili Mari Tripp,Defending the Right to Subsist:The State vs.the Urban Informal Economy in Tanzania,Wider working Paper,Aug,1989.11.

范晓云,河北石家庄人,华东师范大学,2011级博士生,就职于上海海事大学交通运输学院。

G

A

1006-0049-(2017)11-0009-02

猜你喜欢

坦桑尼亚世纪政府
世纪赞歌
坦桑尼亚2020/2021财年粮食供应充足
20世纪50年代的春节都忙啥
1999,世纪大阅兵
一个小奖品
My School Life
知法犯法的政府副秘书长
杨国杰设计作品
依靠政府,我们才能有所作为
政府手里有三种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