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区域联片教研活动推进学校教育质量提升的行动研究

2017-01-29龚晓勤

中国校外教育 2017年34期
关键词:教研组教研教学质量

◆龚晓勤

(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教学研究室)

一、创建机制,保障联片教研顺利开展

对县、乡、校三级教研网络的建设,是对联片教研工作重视的表现。在县级成立教研领导机构;在乡级成立教研组织机构;在学校成立教研实施机构。对众多制度例如专业引领制度、研讨交流制度和集体备课制度等的建立,是践行着联片教研工作的实效性和全面性的体现。为了保障联片教研工作的有效开展,必须对各联片教研组和学校开展的活动进行监督,并每学年都要进行评估考核。

二、构建模式,提高联片教研的有效性

对以往教研活动经验进行总结和吸取之后,在调动区域教研组内学校和老师的智慧,对合理且可推广的联片教研模式进行创立。下文将对四种不同的模式进行讲解。

1.“主题研究”模式

在实际的教学之中,老师将会面临一些较为困难的实际问题,将老师们的这些困惑,总结成一个个研究主题,通过区域教研进行讨论之后,能够得出的有效的解决方案。实际上,这种联片教研模式有着众多的具体做法,其中最为典型的“名师解疑”。

2.“临场会诊”模式

为了实现个性和共性的相统一,需要立足于教育教学实际,对随时教研和大型联片教研进行结合,并且要时刻谨记资源共享。它有着三种具体的情况:调研会诊;观摩会诊和教学质量会诊。调研会诊的一个突出的特点:灵活性强,可以随时随处进行教研。具体的工作流程是:当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之中,教学问题和教学亮点出现了,就要对联片教研组进行上报,他们会组织联片教研现场会对其进行解决和经验的推广。观摩会诊是区域联片教研组开展观摩教学,在对其中的需要改进的讲授方法进行点评和诊断,并提出相关的解决方案。教学质量会诊是教育局相关领导对联片区域的校长和骨干教师对每次的大型教学质量检测进行质量分析。会议上不仅仅是讨论成绩还会对各学校之间的差距进行探讨。

3.“课例引领”模式

这种模式的载体是课例,它有三种形式:“多人同课循环”“一人同课多轮”“五同两课”。本文对“多人同课循环”进行详细地解读。每个学校的老师将会拿到由联片教研组设置的课题,因此每个老师都要进行精心地备课,每个学校都会推荐出讲课有特色的老师进行授课,然后再由联片教研组对这些教师的课进行点评,这些老师的讲课方式或方法都有自己的风格,经过组内的反复对比之后,进行评议,那么一个质量较高的教学方案就能形成了。优秀教师的选拔机制也随着联片教研活动的开展而被建立起来了,一些名师在这种机制之下被选出来了。在这种情况之下,老师的参与联片教研活动的热情和活力就能够被激发出来。那么校本教研活动的纵深发展就被极大地推进了,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也受到了极大地推动了。

4.“点名示范”模式

为了提高薄弱学校的教学质量和能力,实现区域教学的均衡发展。教育局根据每个学校的教学质量和老师的素质能力,使强校和弱校成为结对,就是通过点名实现的。在实施的过程之中,如果在强校的帮助之下,弱校学校的质量没有得到提高,那么就取消强校年度内的评优评先。

三、收获成果,突显联片教研生命活力

1.教师理念发生了积极变化,教学方式呈现多元特色

联片教研活动的有效开展使得广大教师的业务水平得到了较大的提高,也不断地缩小了区域间的教学质量的不均衡,很多学校的教学质量和成绩都有了明显的提高。随着联片教研活动的不断深入,广大教师的科研热情被极大地激发出来了,区域内的学校获得的优秀成果不断地涌现出来了。积极的变化出现在了教师的理念之中,无论是学生、课程和教学观都有着新的面貌。新的学生观是将学生在教学之中的主体地位进行了肯定和突出,和谐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被建立起来了。多元特色的教学方式也在联片教研的开展之中展示出来了,对传统的教学方式和课堂气氛进行了改变,老师在课堂上更多的是平等和宽容,如对学生自由表达和质疑的勇气进行肯定等。

2.学生得到了课改带来的真正实惠

随着联片教研进程地不断推进,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之中的自信心增强了,学习方式也逐渐呈现出来了自主、合作的特点,学习的自觉性和热情都被极大地激发出来了,整体的素养都得到了增强。要充分利用小学生的这种天性,将质疑的方法传授给他们,使他们可以在自己学习过程中提出自己遇到的那些有价值的疑难问题。可以让学生这样思考:为什么这个数学概念要这样表述?是否可以将其中一些字词进行删改或增加?引导学生在挖掘数学概念内涵和外延拓展方面进行质疑。

3.加强质疑训练,使学生“爱问”

俗话说“熟能生巧。”为了促使小学生从“我想问”“我会问”向“我爱问”转变,小学数学教师要注意结合教学内容,多组织学生开展一些质疑训练,引导学生在不断质疑的过程中提升他们自身的质疑能力。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质疑训练过程中要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充分结合学生的接受情况、理解程度以及教学目标和要求来制定恰当的质疑训练方案,力求学生可以在不断质疑过程中提升自身的质疑能力。

三、新时期小学生解疑能力培养策略

理论上来讲,“疑难”对学生来说是暂时还不可能甚至是完全没有能力排除的。“有疑者确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学生发现、提出了问题,怎样解决?这是教学中必须解决的问题。简言之,质疑是手段,释疑才是目的。如果对学生的质疑置之不理,将压抑学生的积极性,释疑的方法不妥,也将影响质疑问题的作用。为了有效提升小学生解疑能力,可以从如下两个方面入手。

1.适度留白,培养学生反思解疑意识

为了培养学生反思解疑意识,小学数学教师在日常的授课过程中要注意适当为学生适度“留白”,为学生挖一些比较小思维“陷阱”,使学生产生疑问后,引导和鼓励学生尝试自主解决,逐步培养他们的反思解疑意识。

2.延迟评价,提高学生反思解疑能力

面对学生的质疑教师不要急于回答,更不能轻易否定,可以适当延迟评价或回答,将问题交给学生去解决。如果把问题交给学生去讨论,老师起组织作用,得出的正确结论必然会产生更深刻的效果。

四、结论

综上所述,新时期我国小学生的质疑能力和解疑能力整体偏低,具体表现在“无疑问、不敢问、不会问”,这严重束缚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影响了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为了有效提升学生的质疑能力,小学数学教师需要注意激发学生的质疑兴趣,传授他们质疑方法,同时需要加强质疑训练,使学生可以“想问、会问、爱问”。而为了提升小学生的解疑能力,小学数学教师需要注意通过在教学过程中适度“留白”来培养学生反思解疑意识,借助延迟评价来提高学生反思解疑能力。但是无论采用何种教学方法,均需要结合小学生的学习情况、知识接受能力以及数学学科教学目标来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确保可以不断提升小学生的质疑能力和解疑能力。

[1]祁正茂.立足有效课堂,培养质疑能力[J].数学大世界,2017,(06) :77-78.

[2]杨荣慈.浅谈小学数学课改课堂中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J].未来英才,2017,(01) :168-169.

猜你喜欢

教研组教研教学质量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王者之师——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数学教研组
关注学习过程 提升教学质量
王者之师——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数学教研组
提高教学质量,重在科学管理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
教师到底需要怎么样的教研主题
强化学习意识,共建和教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