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良友》画报的广东印记

2017-01-28

岭南文史 2017年4期
关键词:良友画报广东

新 风

在20世纪20-40年代,有一本大型画报风靡上海乃至全球华人世界,它就是《良友》。

《良友》画报是中国现代新闻出版史上第一本大型综合性新闻画报,是同一时期办得最成功、影响最大、声誉最高的一家画报,在中国现代美术史、摄影史、出版史、文化史上也作为最佳文本,而屡屡被后人谈及。它的创办者是广东台山人伍联德。

《良友》遍天下

1926年2月15日,《良友》画报在上海北四川路851号创刊,彩色印刷,封面是手持鲜花、笑靥迎人的电影明星、广东鹤山人胡蝶。

《良友》甫一面世,就广受欢迎,销售量节节上升。创刊号印了3000册,后又加印4000册,销售一空,第二期增加到一万册,最高峰时销售4.2万册。在上海,从街头到码头、火车站,从学校到餐馆、咖啡厅,从书店到图书馆、书斋,到处可见《良友》画报的倩影。除上海外,《良友》画报分别在广州、香港、汉口、北平、厦门、南京、新加坡、芝加哥、菲律宾等处设立分公司。至第25期时,已有本埠代售处14个,外埠代售处26个,欧美各国代售处14个,南洋群岛代售处27个,读者遍布世界各地。“凡有华侨旅居之处,无不有《良友》画报”,故有“良友遍天下”之说。

《良友》吸引读者的原因很多,其中最突出的一点,就是营造“名人”效应:

一是突出推介社会名流。这从《良友》画报的栏目设置就可见一斑。其中有“群星璀璨”、“中国现代闻人”、“近世十大伟人画传”、“名人生活回忆录”、“国际时人素描”等。如从第14期起开设的“中国现代闻人”栏目,就分别刊登了外交家、教育家、商界名人、政界要人等。第27期起策划的“近代十大伟人画报”,第一个介绍的就是孙中山先生,其他还有马克思、罗斯福、爱迪生、卡耐基等海内外杰出人物。“现代成功人自传”,则每期运用三四个版面,图文并茂地反映当事人的成功历程和生动故事,其中有足球名将李惠堂、著名画家徐悲鸿、米老鼠的创造者华德·迪斯尼等。

二是以明星名媛作为封面。在民国时期共172期《良友》画报中,封面几乎是清一色的电影女星、名媛或时髦女郎,比例高达94.3%,如电影明星胡蝶、黄柳霜、阮玲玉,歌星周璇,还有宋美龄三姐妹等。来自广东鹤山的胡蝶,在《良友》画报创刊号封面上亮相后,因在《姐妹花》一片中一人分饰两角,全国以至南洋各国纷纷上映,创造了当时的最高票房价值,红极一时。1933年当选为“电影皇后”,再次亮相《良友》第100期封面。

三是邀请名人题写刊名。《良友》画报从第13期起,几乎每期都请名人题写刊名。学术界有蔡元培、胡适、叶恭绰、王云伍等,军政界有蒋介石、宋子文、宋庆龄、孔祥熙、于右任、谭延闿等。蒋介石还为其题字:“文化先锋”。

四是聘请名流为其撰稿。胡适、张爱玲、周作人、张恨水、徐志摩、梁实秋、梅兰芳、胡风、柳亚子、鲁迅、刘海粟、程十发、老舍、冰心、茅盾、林海音、郭沫若等,曾都给《良友》画报撰稿。鲁迅先生不仅为《良友》译作和编选画集,而且亲自前去送稿选画,《良友》成为鲁迅后期出版书籍的重要阵地及其活动空间。鲁迅先生逝世时,《良友》画报运用四个整版的篇幅,刊登近30幅图片加以报道。

伍联德为何会创办《良友》

伍联德为何会创办《良友》画报?这恐怕得从他的兴趣与理想说起。

伍联德,1900年出生在广东台山。他在广州岭南大学附属小学读书,读到大学预科。出于对美术的兴趣,他与同学陈炳洪合作翻译了一本美术理论的书籍《新绘学》,并投稿至上海商务印书馆,没想到竟获得出版。岭南大学校长钟荣光称该书为“图书教科书之善本”。两人高兴之余,用这笔300元的稿酬前往上海游玩,还专程参观了景仰已久的上海商务印书馆。

回到广州后,在美国纽约唐人街靠洗衣为生的父亲给他来信,让他读完预科后到美国读大学。可伍联德选择的是另一条路:到上海,在出版上做一番事业。25岁时,他拿着岭南大学校长钟荣光的推荐信,到上海拜访商务印书馆负责人张元济,被录用在《儿童教育画》丛刊任主编。此时的他想法很多,满腔热情地草拟了不少计划,希望在商务印书馆一展拳脚,可惜均未获采用。沮丧之余,他断然辞职。

1925年7月,他邀请一位莫姓同事合刊一份四开单张、以少年儿童为读者对象的《少年良友》,“内容皆手绘图之画,杂以少年德育故事,盖纯以儿童为对象,偏重儿童之教育者”。尽管出版几期后刊物因销路不畅、经济支绌而停刊,但已燃起了伍联德办杂志的兴趣。

要出版刊物,应该先办印刷。伍联德认为《少年良友》是因为定价太高而吓退了读者,因此为降低出版成本,他要先办印刷厂,然后再继续从事出版。他从上海乘船去香港,准备找熟人借钱办印刷厂。就在这条船上,他巧遇上海先施公司总经理欧彬的夫人、上海女子商业银行的董事长谭惠然女士。谭女士曾读过《少年良友》,她慨然允诺给予帮助:不仅为伍联德做签保让其得到大量借款,而且还将丈夫生前留下的三部印刷机折价签让,帮助伍联德实现兴办印刷事业的志愿。此时,伍联德的老同学余汉生也到处奔走,帮忙筹划。就这样,创办于北四川路鸿庆坊口的良友印刷所顺利开张。虽然店小机器少,但因印刷精美,故生意兴隆,后迁到北四川路蓬口新址,店面敞阔,地址适中,业务蒸蒸日上。

伍联德对美术有特殊的感受。他认为“图画”的传播会有更大的效用,“窃以为在文化落后之我国,藉图画作普及教育之工作,至为适宜”。因此,凭借良友印刷所这一平台,他提出一个宏大计划:创办一份大型画报。

可是,这一计划遭到合伙人的一致反对,理由是“太冒险了”。然而,此时的伍联德已经下定决心。他说:“我要办画报,失败赔本,我一人独自承担;赚钱了大家分享。”合伙人见他决心如此之大,也就继续合作下去。

《良友》画报问世时,伍联德亲自担任主编,那会他才26岁。他给《良友》的定位是:“以出版业保国育民,以印刷业富国强民”,“以商业的方式而努力于民众的教育文化事业,这就是我们的旨趣”。

《良友》中的广东人

《良友》的创办者是广东人,广东人占了员工的半数,且高级职员居多。在《良友》画报六任主编中,广东人占了三位。

伍联德兼任《良友》画报主编至第四期,因忙于公司其他事宜,从第五期起延聘苏州人周瘦鹃为主编。八个月后,伍联德发现了才德出众的广东人梁得所,便让他从第13期起任画报主编。

来自广东连县的梁得所,家境清贫,从小苦学,深受生活严谨、爱好艺术的父亲的影响,自学绘画,任主编时仅22岁。他从内容到编排大胆创新,去除消遣无聊之习气,大量增加时事信息和现代科技知识,大量增加世界美术摄影,并在画报上大量介绍海派文学和新文学的作家和作品,奠定了大型画报的格局。1928年2月25日,梁得所邀请画家司徒乔一起拜访鲁迅先生,恳请鲁迅先生接受采访。第25期《良友》画报便介绍了刚从广州来到上海的鲁迅先生,同时刊登鲁迅先生的自传、司徒乔为鲁迅先生作的画像、梁得所拍的鲁迅先生的照片以及随笔《关于鲁迅先生》,详述了访问鲁迅先生的经过。从此,鲁迅先生成了《良友》的良友,《良友》也为新文学作家踏足画报园地开了一扇方便之门。

梁得所任主编八年之后,另谋他职,《良友》画报主编的位子落到了另一位广东人——梁得所的同学马国亮身上。马国亮来自广东顺德,接任主编时年仅25岁。他是一名作家,20世纪30年代结集出版了散文《给女人们》,抗战时写过长篇小说,做过记者,还写过电影剧本。他又是一名画家,《良友》画报上刊登了他的多幅漫画。他交际广泛,郁达夫曾写诗词送他,老舍、巴金、叶灵凤、林风眠、叶浅予、黄苗子、丁聪与他结为至交。他担任《良友》画报主编六年期间,让20世纪30年代的著名小说家茅盾、丁玲、巴金、老舍、郁达夫、郑振铎、丰子恺等都上了《良友》画报,为作家们提供了一个发表己见、交流切磋的理想平台。

尽管《良友》画报中广东人不少,但伍联德作为一位颇具国际性文化视野的青年,却没有那种狭隘的地域观念,对所有员工一视同仁。由于他的这种领导风格,全公司员工能不分地域互相尊重、团结一致,共同为《良友》画报努力工作。

猜你喜欢

良友画报广东
你有病吗
与幼儿画报一起读绘本
与幼儿画报一起读绘本
不煲“仔”的广东煲仔饭
《良友》的世界视野
陕西画报航拍
广东舆情
春的画报
用《良友》来修复记忆
我们都是卑微者(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