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流转于山水之间的神韵
——读卢锡铭散文集《水云问渡》

2017-01-28章以武

岭南文史 2017年4期
关键词:瘦西湖丹顶鹤散文

章以武

30年前,初冬,广州日照朗朗,簕杜鹃烂漫。我去《黄金时代》杂志社编辑部小坐,第一次见到卢锡铭。这是一位壮实面善、待人仁厚的男子汉,我俩一见如故,聊得很投机、很舒心。从此,他的朴实无华、淡定从容、彬彬有礼的模样,一直山清水明地留在我的心间,只要有闲,我就会踅足去他办公室坐坐,讨杯茶吃,我们成了“老友记”。初见他时是杂志社的副总编辑,续而是出版社社长,后来是出版集团副老总,工作干得出色。虽然公务繁忙,他也醉心于散文创作, 写了几本散文集,其中《带走一盏渔火》还获得全国冰心散文奖。退休后依然初心不改,继续创作。我曾道:“老弟,你老家东莞,那里生意兴隆,金鸡下金蛋,风生水起,对你没一点儿诱惑?你有点时间,偏偏东跑西颠,周游于大江南北的好山好水,写你的散文,看来很倜傥,也是十分磨人的呀”。他“呵呵”笑答:“我这个人命贱,没太大本事,就是喜欢业余写点东西自娱。我身背相机,风里雨里到处钻,活得有滋有味,很知足。有时,确实累得像条流浪狗,晒得像个蜂窝煤,热得像只出炉烧鸭!”听完互相会心大笑。我懂,卢老弟心里恋着一朵美丽的白莲花——散文!近日,有幸读他刚编好的散文集《水云问渡》,好生喜欢:敬天,敬地,敬人,气势壮,格局大呵!

锡铭的散文,有着山水之间流转的神韵,很有特色。

一是富有人文情怀。他深知这类写于山水间的散文,假如缺失自然与人文,历史与现实的交集,那就成了导游文章了,格局就小了,品位就低了。他的《最后的枕水人家》,不仅写了江南水乡乌镇迷人的湖光山色,更是对乌镇的茅盾故居有着泼墨淋漓的书写。当我们脚踩乌镇青石板的小巷,眼前就会出现《子夜》《林家铺子》《春蚕》中人物的影子,耳边会响起他们的吴侬软语,心中就会生起对这位文学家与革命家完美结合的茅盾先生的深深敬意。这种可贵的人文情怀,也就强烈地叩响着我们的灵魂。记得,我跟锡铭谈起过,我回故乡,必去西湖,每次至秋瑾墓前,就会泛起对这位“鉴湖女侠”的崇敬之情。她为西湖平添了豪气、平添了剑胆琴心,她以鲜血唤起那个时代的命运!锡铭深有同感。他在《夜探伶仃洋》中,怀着无限崇敬的心情书写了民族英雄文天祥。当文天祥兵败被俘,押解船上,过伶仃洋时,望着半江渔火,写下了千古绝唱《过伶仃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多少年来,震撼国人。同时,锡铭在文中,热情歌颂了民族英雄林则徐。他说:“林则徐充军伊犁前夕,曾登上山巅,向虎门的山山水水深情一瞥,然后策马扬鞭而去。至今,我们仿佛依然能听到马啼声声啊。”锡铭就是怀着一腔爱国、爱乡、爱英雄的心情,抒写他的美文!散文,与其他文体比较,就是作者能非常直接地畅开心胸抒发对人物的认识与评价。他深谙此理,所以在多篇行文中,都深情地表达了对为历史作出贡献的人物的关爱与缅怀,向他们的奉献精神、骨气与尊严致敬。正因为散文中有了这样的人文关怀,才使得他的散文散发熠熠光芒,显得有分量,有灵气,很不一般!

二是有思想品格的支撑。散文思想品格的高下,决定散文格调的高下。小说的思想力度是通过人物关系(即故事)与人物的命运来表达的;而散文大多是通过对客观事物的哲理思考与对生活的解释能力、判断能力形象地表达的。否则,写出来的作品似水过鸭背,缺乏艺术的生命力。所以创作散文,思想的积累至关重要。而思想的积累并非空泛抽象,它涉及作者的综合学养,包括政治的、经济的、历史的、艺术的、地理环保的等众多学科知识。同时,作者还应具有比较丰富的人生阅历,才会有根底、有比较、有鉴别。只有这样,面对日新月异的变化中的新时代、新生活,面对山山水水与人文景观,作者才能心中有乾坤,才会长袖善舞、思绪万千,于繁复的素材中筛选提炼,使思想的支撑融于散文的主旨、情节、灵气、情趣之中。《空谷佳人》,那是写贵州“十丈瀑布”景点的散文。锡铭独具慧眼,思想与智慧尽现。此文,他不仅仅描摹了大画家刘海粟所形容的“十丈瀑布”像一位美丽的“空谷佳人”,而且将可贵的历史碎片艺术地重新组合。他写到了明代永乐年间采伐楠木的故事,写到了“四渡赤水”,写到了时代的嬗变;还写到了1986年,中央电视台向世界播放了“十丈瀑布”的奇观、生态环境、自然保护区里的珍稀动植物等。作者的神来之笔,使这位“空谷佳人”惊艳四方,让人顶礼膜拜!伟大祖国处处有胜景,让人无比向往与热爱。《丹顶鹤的故事》,是一篇环保散文。丹顶鹤是国家重点保护的稀有动物。锡铭告诉读者丹顶鹤的种种知识性趣味性的细节:它神态优雅,喜欢单腿独立,飞行时速40公里,飞行高度5400米等。作者还告诉我们丹顶鹤的显赫历史:明清时,它是清正高德的象征,朝廷只有对一品文官才赐予绣有丹顶鹤的官服。在民间,丹顶鹤更是幸福吉祥的符号!这么一来,这篇散文的思想内涵就丰富了。同时,锡铭热情虔诚地歌颂了一位23岁的姑娘徐秀娟,她爱丹顶鹤如命,为了挽救一只遇险的丹顶鹤,献出了年轻宝贵的生命!她是锡铭脑海中环保英雄啊!在《九寨,水酿的童话》等多篇文章里,我们同样能看到闪烁着时代精神的、有着他心灵体验与感情的书写!

三是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发现美。我喜欢读散文,锡铭爱读又爱写散文,所以我俩时不时品茶聊聊散文之精妙。他说:旅途中,遇见别人认为司空见惯的东西,我却发现了它独特的魅力,就会有如获至宝的感觉。我点头让他说下去。锡铭道:五台山,佛教圣地,也是佛教文化珍藏之地,我多次前往。有一次,在山上小憩,一位小姑娘上前道:买只雀放生吧。这时,一旁老尼说:施主,不可!你买了一只,小姑娘又会去抓一只,她小小年纪就会心萌贪念,而且也很不环保!此话有理。我正在犹豫,那小姑娘不声不吭,主动打开雀笼,众雀儿扑扑飞向参天古树枝头了。当时见这样场面我十分感动,心中默念:飞翔吧,吉祥之鸟,愿世上都是净土,都是自由的空间!后来,我就从这一细节展开,写了一篇《点亮心灯》。鸟儿放生,本也寻常,但在他笔下却开掘出新意,发人深省。所以,作者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细节,往往这篇散文就成功一大半了。我道:我也讲一个细节。有一次,我去花城杂志社编辑部小坐,主编田老大问我:教授,你喜欢喝什么茶?我答:潮州的凤凰单枞。田老大在满柜的茶罐里找,踮脚、昂首、躬身、下蹲,就是不见凤凰单枞茶的影子。田老大不甘心,道:教授,你等等我去别的办公室瞧瞧。我好受感动:不用啦,我已喝到人间最清香的茶啦。从这一平常的细节里,我明白了田老大为什么总能组到好稿。因为编者与作者,你有心来我有意嘛。锡铭听了说:教授,这个细节很动人,也有画面感,很美!你很敏感呵。作者,在日常中,会遇到无数的细节,但我们要捕捉的、要发现的必须是精彩而又活脱的,是你所想写的与主题有关的细节。那么,怎样才能抓到好细节呢?这与人的禀赋,对生活的热爱,人生的阅历,学养的深浅以及当时所处的客观环境有密切关连。同时,要善于将生活中被人们忽略的具有冲击力细节,一把拽出来,放在一个显要的位置重墨浓彩地写,这就是散文作者的本事。锡铭具有这样的本事,这样的才华。他在《烟花三月》中,除了写“烟花三月下扬州”的美景外,还写了历史文化名城与诗人的关系以及“扬州炒饭”与“扬州修脚”。但留给我印象最深的细节是“瘦西湖”名称的由来。原来,闻名遐迩的“瘦西湖”是位小家碧玉,它只是一条长长弯弯细细的护城河。是一位鸿儒灵机一动给它起了芳名“瘦西湖”,一经与大名鼎鼎的西湖沾了边,挂了钩,名声就大振啦。鸿儒功德无量。瘦西湖的一泓水,宛如锦带,确有一番清丽神韵。这瘦西湖的名称由来很发人深省,尤其在市场经济、百舸争流的形势下,更是蕴含着很妙的启迪,做传媒的做广告的,都该活学活用。锡铭真是散文高手,将这一细节拎出来“示众”,放大,好有心机。

读者有闲功夫请翻翻这本散文集吧,读了之后你心中会有山水阳光的。这篇短文,我无法面面俱到,只能抽几篇来说事。锡铭的脚板像抹了油,如今仍在省内省外大江南北、俄罗斯非洲,东跑西跑,仍是一往情深地痴迷着他心中的情人白莲花!愿他的散文像一支支林中响箭,发出清脆悦耳的声音,响彻神州大地!

(作者为广东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广州大学教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广州作家协会原主席、第二届广东文艺终身成就奖得主)

猜你喜欢

瘦西湖丹顶鹤散文
三只丹顶鹤
散文两篇
散文两章
美丽的瘦西湖
纸上的故土难离——雍措散文论
十二月的瘦西湖
Parks In Yangzhou
俯瞰大美瘦西湖
丹顶鹤受伤,3D打印来帮忙
丹顶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