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航空产业集群的高职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研究

2017-01-28彭连刚

职教通讯 2017年15期
关键词:集群航空院校

彭连刚

专业建设

基于航空产业集群的高职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研究

彭连刚

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航空产业作为综合国力的标志,其行业发展备受国人关注。但是,目前航空产业的发展不容乐观,人才缺失、管理制度不健全及专业建设不足等问题,都是其可持续性发展道路上的绊脚石。为实现航空产业集群的健康发展,在航空产业集群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对高职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机制进行探究分析,以期给出有效的、可执行的改善措施,为航空产业的发展培养优质人才。

高职;专业建设;人才培养;航空产业集群

在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下,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是各个行业的竞争标的,产业链上各个环节的时效性最为关键,速度成为各个企业追求利益的时段目标,这就使得航空产业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1-2]因此,加快航空产业的发展对于目前的“四化两型”建设和军融工作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政府也明确提出大力推进航空产业集群发展,培养航空产业优秀人才等相关事项。产业集群化对相关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知识水平以及技术技能提出了新的标准要求,而作为产业集群化浪潮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基地的高职院校,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的《湖南省通用航空产业发展规划(2013—2020年)》也强调了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性。航空产业集群不仅给高职院校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同时,也为高职教育发展提供了重要机遇,其表现在专业技能和产业的对接耦合、课程内容和职业标准的相通性及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的对接等方面。高职院校则需要根据产业集群发展的需要,合理地进行专业建设,构建与产业链无缝耦合的人才培养体系。

一、产业集群的相关概述

产业集群最早可以追溯到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提到的产业集群内部的分工和分工理论的重要性问题。而被人广泛关注是迈克尔·波特于1990年在《国家竞争优势》中的发表。[3]产业集群是指集中于特定区域内,与产业相对应的具有相互合作关系的不同规模形式的企业,和顺应产业发展的各种组织机构为主体错综复杂的网络关系共同组成的空间集聚体,是一种新型的临空经济组织形式。产业集群还包含经济发展延伸的顾客消费、专业供应商、销售渠道等,政府以及其他提供专业知识培训、技术研发等机构,还有一些相关的民间团体组织。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全世界的任何企业都不可能靠单打独斗来维持整个企业的生产发展,特别是那种小型企业,不利用产业集群的方式创造特色产业,就不可能在残酷的经济化竞争中生存,更别说做大做强。俨然,产业集群的发展状态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标准。航空产业作为综合国力的标志,其产业集群发展备受政府关注,目前,世界各国的航空产业竞争就是以产业链为基础的产业集群竞争,配合地方的资源和市场优势发展出不同类型和各种竞争优势的航空产业集群。航空产业集群是根据大型企业的核心生产力以及市场的环境势态变动而调整状况,从而逐渐向高端的产业集群发展的,其中大型企业和分支的各个小型企业之间相互制约,共同竞争,形成相互耦合的经济网络,共同发展产业链形式的产业集群。[4]政府为了加速航空产业集群的发展,着力建设航空类专业教学,为航空产业培养专业型、技术型人才,同时,适当调控当地的经济发展趋势,给航空产业集群更广、更高的发展空间。

二、航空产业集群的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探究

(一)专业建设方面

最理想状态下,高职院校的航空类专业建设,不仅需要遵循学校专业建设与当前形势下学科的科学研究发展规律,以及学科专业建设和院校人才培养规律,而且还需遵循与航空产业的产业链对接耦合规律,其各种规律相互联系,共同实现合理化的专业设置。航空产业作为一个新型技术复杂性高端产业,对于从业人员的知识结构和技术技能都有着很高的要求。因此,作为航空类专业人才培养的第一步,航空类专业建设的科学性、技术性及重要意义不言而喻。然而,当前高职院校航空类专业建设不够完善,仍存在着诸多问题。

1.专业设置盲目、不平衡。专业设置应结合产业的具体经济现状进行,并应具有前瞻性,避免在人才产出方面产生“粥少僧多”或生产过剩的现象。就航空类专业而言,航空专业具有航空服务、机务维修、商务管理、民航物流和机场运营等专业。然而,由于当前航空产业对于航空服务等专业人才需求量较大,高职院校响应了当前的市场需求,但忽视了其他航空相关人才的培养,从而导致了高职院校航空类专业出现专业设置空白或过热的现象。航空专业人员数量两极分化,严重阻碍了航空产业集群整体的可持续性发展。

2.对接航空产业集群发展的能力不够。作为一个新兴专业,高职院校在航空专业的教学和整体体系架构方面没有现成的模板可依,目前的航空专业整体教育系统还不够成熟。另外,高职院校的航空专业建设与实际航空产业集群发展的对接也不够紧密,专业教学方面仍旧是采用“以理论为主,以实践为辅”的教学模式,难以根据航空产业集群发展动态来进行实时的调整和改变。因此,高职院校航空类专业的整体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难以达到其最初的目标。

3.专业建设与航空产业集群的专业需求规模不相适应。航空产业集群相对应的专业规模需求决定着产业集群的发展与专业设置相适应的程度,其相关关系呈现互增互减趋势。有调查显示,一些地区的航空产业集群发展的专业需求与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的适应指数偏低。其中,在航空产业集群形成的产业链中,航空产业对于经济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比较重视,高职院校就针对其需求重点培养,而忽视了其他相关专业项目的人才培养。导致航空产业集群的专业规模需求与高校的专业设置和建设出入过大,进而影响了航空产业集群全面协调的人才培养。

(二)人才培养方面

在国人对航空产业发展形势的关注下,高职院校对航空相关专业有了更高的重视度,其人才培养是目前发展高职教育的主要问题之一。[5]基于航空产业集群的角度,人才培养不仅是有利于产业集群专业化生产,并且有利于增强其产业的市场竞争优势以及集群的技术能力创新。目前,高职院校对于航空专业人才培养的教育体系不够完整,在航空人才培养的过程中遇到一些问题。

1.航空专业人才培养的师资力量薄弱。学校课程内容的设置、人才培养教学模式的选择和师资队伍的建设等,都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方式和专业素质培养。其中,教师的专业教学能力与学生专业能力的养成直接挂钩,意义深远。目前,高职院校对于航空专业的教学都是传统的多对一教学,学生无法在课堂上高效率地汲取知识,教师也无法及时了解到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同时,由于高职院校的教师大多是“学院派”出身,对于航空产业发展的实际需求了解不足,教学过程中难免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人才培养上就缺乏了目的性和针对性,只是单方向地、机械地向学生灌输航空相关专业的基础知识,无法正确引导学生进行航空专业知识与技术能力的对接。

2.航空专业人才培养教学环境不够完善。目前,高职院校对航空专业的教育资源投入多,但资源的利用效率较低,航空相关专业之间缺乏资源共享机制,导致学生对于航空类专业的知识理解不够全面,从而影响了学生在实践应用时,对理论知识的高效带入。同时,高职院校的航空专业建设常常只是考虑本专业,本院校来开设课程、实施教学,完全忽视当下教学形式和社会发展趋势,导致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不具时代性,对自身的能力判断过于狭隘,造成学生知识掌握水平和当下航空产业集群人才需求出现较大的偏差。另外,由于航空产业是一个新兴产业,高职院校对于其专业的教学资料和经验借鉴有限,航空专业教学没有系统性的完整的教材和有针对性的教学模式,导致目前航空类专业的教学过于传统化,学生的专业学习效率和教学质量难以有效提高。

3.航空专业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耦合度不够。高职院校在航空专业人才培养方面,教学方式过于书面化,没有将教学方向面向航空企业发展,学生掌握的也就只是理论知识;在产业制造以及销售等环节,学生对于实际的市场把握不足,无法将专业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根据目前的教学体系,为实际对接航空产业集群发展和高校人才培养,国外高校将现实的工厂模式运用到专业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中去,学校直接与产业发展相连接,为学生创造了一个真实的实战环境,切实提高了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当然,这种模式的持续应用是需要政府的力量加以推动的。

三、基于航空产业集群的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讨论反思

为解决高职院校在航空类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笔者基于航空产业集群的实际发展状况提出如下建议。

(一)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完善航空专业管理建设

航空产业的发展对于中国的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为促进航空产业集群和地方经济的有效融合发展,当地政府应发挥好其宏观调控的作用,平衡好高职院校与航空产业集群两者之间的关系,推行切实有效的政策方案来支持高职院校航空专业的教学改革。要紧密结合当地航空产业发展的实时动向,对航空产业人员需求进行规划调整,让高职院校航空专业能够有根据地、有针对性地进行现代化教育改革,实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与航空产业集群发展对人才需求的有效对接。

(二)构建面向航空产业的人才发展信息平台

当前,高职院校航空专业人才的培养存在局限性,学生对航空专业学习也只是局限于学校或者当地产业的需求,忽略技术创新,导致学生知识狭隘,使航空产业集群的发展缺乏内生动力。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以及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利用信息化社会的发展趋势,建设面向航空产业的人才发展信息平台,既有利于学生拓展专业知识学习,增强学生对全球化航空产业状态的理解,还降低院校培养创新型、复合型人才的难度。同时,有助于相关的航空企业获取高素质高技术的技能型人才,从而使高职院校和航空企业达到双赢的局面。

(三)加快机制创新,适应航空产业集群发展

目前,高职院校在航空专业建设方面的不规范导致了人才培养的不均衡,并使学生的知识掌握与实践缺乏能动性。因此,为实现高职院校航空专业建设与航空产业集群的有效融合,高职院校应在航空专业建设上不断创新。一方面,建立规范的航空专业准入机制,更好地帮助航空专业的学生进行培训方案的规划;另一方面,建立合理有效的航空人才社会适应度的测试体系,为航空产业集群的发展培养出创新型、复合型的人才。

本文对于高职院校和航空产业集群互动发展的课题进行了研究,其中,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发展成果是相辅相成的,其教育形式上的改变还有很多问题值得我们深思。航空产业集群只是当下经济发展的一个典型例子,全球信息化的背景下,产业集群模式必定会被各大企业广泛借鉴,高职院校的教学方式针对产业现状进行改革创新,是一种必然趋势。

[1]李微微,曹允春.由嵌入性向根植性转变的航空产业集群研究——以天津航空城为例[J].工业技术经济,2009(2):60-63.

[2]尉永久.基于产业集群理论的临空产业区航空产业发展战略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08.

[3]张耀伟.基于集群创导导向的航空产业集群治理评价研究[J].管理学报,2012(2):244-249.

[4]张霞.地方高校产学研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探究——以吉首大学工商管理国家特色专业建设为例[J].高教论坛,2014(8):60-63,67.

[5]张潇.山东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3.

[责任编辑 赵文清]

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院级重点项目“适应湖南航空装备产业集群发展的技术技能型人才需求分析研究”(项目编号:YB1507)

彭连刚,男,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高等职业教育。

G712

A

1674-7747(2017)15-0030-03

猜你喜欢

集群航空院校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闪电航空”来啦
“闪电航空”来啦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海上小型无人机集群的反制装备需求与应对之策研究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一种无人机集群发射回收装置的控制系统设计
Python与Spark集群在收费数据分析中的应用
勤快又呆萌的集群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