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温州都市报》:以“三大再造”战略促融合发展

2017-01-28郭乐天刘旭道

传媒 2017年9期
关键词:都市报温州流程

文/郭乐天 刘旭道

《温州都市报》:以“三大再造”战略促融合发展

文/郭乐天 刘旭道

作为地市级媒体,《温州都市报》的日子长期以来过得十分滋润。即使是在全国的都市报收入开始整体下滑的2012年,《温州都市报》依然处于高枕无忧的巅峰状态。根据2012年度的财务数据显示,报社营业性收入达3亿多元,在全国地市级都市类媒体中名列第一。但正是在这样一个发展的高峰期,2013年初,《温州都市报》经过深思熟虑后,提出了全媒体转型和发展的顶层设计。笔者认为,随着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的兴起,传统媒体的舆论引导能力与经营能力正在逐渐下行,这一趋势日渐明晰并将成为业内的共识。在这样的背景下,尽早转型、主动转型才是明智之举。

2014年1月6日,《温州都市报》又率全国地市级都市报之先,制定了《温都全媒体融合发展三年规划及2014年发展目标》,其核心即是理念再造、渠道再造、流程再造等“三大再造”战略。笔者通过《温州都市报》三年多的实践与探索,来解读“三大再造”战略,以期为我国报业发展提供参考。

理念再造:植入“互联网思维”的基因

理念再造是一场深刻的革命,为了实施理念再造,《温州都市报》编委会提出要全员转型,通过思维引导和制度机制的约束,逐步完成痛苦的理念变革和再造。

理念先行,先在理念的理解。于是,一场特殊的采编业务考试,让《温州都市报》采编人员接受了理念再造的检阅式。2014年6月10日,全体采编人员进入考场,答卷的题目涵盖了微博编写、微信播报等试题,还有APP、 SP、CP、社交媒体集群等新媒体词语解释,甚至还将新鲜出炉的《温都全媒体融合发展三年规划及2014年发展目标》列入了必考选项。最后的论述题是“简述温都全媒体战略的实施背景”,并征询全媒体的“金点子”。随后报社工会和团总支组织“全媒体岗位大练兵”,记者、编辑、美编分为三组,竞赛内容均为全媒体的情景式比拼。夜班编辑拍起了视频、一线记者要将消息改编为140字微博、组版员当起了美编……

《温州都市报》“新闻夜校”以每周一课的密度,为一线采编人员举办了15期培训,讲授《纸媒转身,记者要做什么?》《温都全媒体的信息可视化传播》《一切跟着用户习惯走》等课程,进行头脑充电,知识更新。此外,报社还多次邀请国内媒体研究专家来举行专场讲座和报告会,又分三批次前往高校培训学习,接受互联网思维的“洗礼”。

同时,《温州都市报》通过制度来倒逼员工转型,每年在报社内举行全员双向选择,先全员下岗,再让员工根据全媒体的全新架构,选择部门和平台重新上岗。此举极大调动了员工积极性和主动性,也让他们切身体会到不转型的危机感。

《温州都市报》通过制度来倒逼员工转型,每年在报社内举行全员双向选择,先全员下岗,再让员工根据全媒体的全新架构,选择部门和平台重新上岗。此举极大调动了员工积极性和主动性,也让他们切身体会到不转型的危机感。

渠道再造:打造全媒体九大平台

渠道再造,重在编织完善的信息收集、发布和反馈平台,打通知行合一、身体力行的现实路径。

《温州都市报》从用户出发考虑和设计媒体融合,充分将新技术为我所用,加强新媒体建设,升级和打造了“一报一网一视频,两微两端两公司”九大平台,包括《温州都市报》、温都网、温都视频、温都微信、温都微博、“掌上温州”新闻客户端、“零碎八碎”分类信息客户端、温都猫电商公司和温都金服公司。

在流程再造中,收购员工的“掌上温州”APP是渠道再造中一个可圈可点的创举。“掌上温州”原为报社的一名编辑在业余时间开发的以本地新闻为主打的客户端,也有人说它是“不务正业”的产物。在2013年上半年,下载用户量为2万多,虽然内容制作比较粗糙,页面设计也较单一,但出人意料的是,对于这个不起眼的客户端,报社最终以5万元收购了它。

收购后的“掌上温州”APP很快融入温都全媒体方阵,并打通了与温都网的后台操作,做到重大新闻事件第一时间发声,介入群众关注热点,并开发了本地政务、生活服务接口。截至2017年3月,其用户数增长到现在的40多万,成为温州本地最大的移动互联网入口,为“新旧融合、多元发布”的全媒体渠道再造,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各大平台也在渠道再造中得到了长足发展。截至2016年底,《温州都市报》微信公众号用户数从4万多激增至80多万,在全国地市级资讯类公众号排行榜中,名列前茅。《温州都市报》官方微博“粉丝”超过430多万。

九大平台构建了新的媒体集群,完善了信息传递和资讯服务的形态和方式。各平台紧紧依托“温都”这一品牌各自开花,又合力打响“温都”这一品牌,形成聚合效应,真正实现了《温州都市报》广告语所说的那样——“温都就在你身边”,提升“温都”的传播影响力。2015年,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新闻学与传播学专业委员会评选出了“媒体融合教学十大经典案例”,《温州都市报》是唯一入选的地市级纸媒。评委会认为,《温州都市报》是全国第一家真正实现全媒体的地市级媒体。

流程再造:推进媒体深度融合

如果说,掌上温州APP、温都微信、温都微博、温都网等四大发布渠道,还只是将互联网的各种手段依附在了纸媒这张皮上的话,流程再造就是要打破按职能设置部门的管理方式,重新设计信息传播管理过程,追求全局最优,实现全媒体的互联互通。“全媒体中控室”的搭建,成了《温州都市报》倒逼理念再造,驱动各个环节、融合各个层面的媒体转型核心引擎。

全媒体中控室,顾名思义,即为《温州都市报》所有新闻信息的中央调度、集成中心,主要负责温都网、温都微博、温都微信和掌上温州四大新媒体平台的运营维护。

2014年5月下旬,《温州都市报》率浙江省之先建立全媒体中央控制室。之前,传统媒体的网络项目往往是组建一个“新媒体”机构,它与报纸采编系统井水不犯河水,彼此并不兼容,至多是一家报社下的“组合”。而《温州都市报》的渠道再造,是一种全员的融合、全流程的融合,不分你我,全部纳入一个扁平化的系统进行运作。首先,前方发回的稿件不再提供给编辑部,而是第一时间发往中控室。“一稿多态,一键多发”,哪些稿件在网上传播,哪些适合纸媒刊发,由中控室一锤定音。其次,采编人员可通过多重信息反馈机制获取更多碎片化资讯,了解用户需求,以专业化整合再行发布深度报道。新闻的采集必须通过中控室的流程行走,必须接受中控室的规范。

在2017年4月召开的温州市两会中,《温州都市报》全媒体充分展示了融合报道的威力。纸媒报道求全面、求深度,新媒体报道求快捷、求灵动,各具其妙。温都制作的《2017温州政府工作报告主要指标图解》的二维码被印上了政府工作报告,这在温州两会的历史上属于首次。自委员报到开始至两会结束,《温州都市报》每天滚动推出了“魔法报”号外,这种“魔法报”将当日记者现场拍摄的视频剪辑出最精彩的10秒,做到号外报纸的模型内,通过掌上温州APP和员工朋友圈转发。同时,《温州都市报》又打造温都网和掌上温州客户端的两会专题,并相继推出创意H5《2017温州两会温都记者张新彤DE朋友圈》《不一样的角度看大美温州》《温都全媒体2017两会“全息图”》《朗读者——致2017温州两会》。这些新奇的媒体产品或运用H5游戏可拨动标题的效果与用户互动,或利用图文音视频兼具的视听技术吸引眼球,让用户大开眼界,颇受代表委员和用户的好评。据统计,6天的两会时间里,《温州都市报》新媒体各平台发布的新产品总阅读数达50多万。

流程再造,将“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内容生产模式成为新常态,使新闻信息的收集处理载体从原来的“单媒体”到“多媒体”的升级,信息流转路径从原来的“单循环”传播扩展到全媒体的“多循环”传播,反馈机制由原来“滞后型”“被动型”向“实时型”“主动型”转变,为全面实现“移动优先、网络随行、中控集成”的生产模式提供了流程保障。

2016年度,《温州都市报》融合业务营收占比已上升到59%。截至2017年3月,总用户数已达600多万。这标志着《温州都市报》已完成了符合现代传播形态的流程再造;构建了以《温州都市报》品牌影响力为核心的“一报一网一视频,两微两端两公司”九大平台;实现纸媒下行软着陆,新媒体活跃度高速上扬态势,为转型发展找到了理论支撑和实践依据。

作者郭乐天系温州日报报业集团副社长、

《温州都市报》总编辑

刘旭道系《温州都市报》副总编辑

猜你喜欢

都市报温州流程
温州瑞奥工贸有限公司
温州瑞奥工贸有限公司
温州,诗意的黄昏
温州瑞奥工贸有限公司
吃水果有套“清洗流程”
以15秒播出一个温暖的片断——温州都市报的抖音号运营实践
违反流程 致命误判
钱江晚报来了“小冰”——一张都市报在“Al+新闻”上的探索和突破
四川省高考志愿填报流程简图
析OGSA-DAI工作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