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跨国分段专本衔接人才培养范式研究
——以南工院与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合作举办“3+2”项目为例

2017-01-28谈慧张海宁

职教通讯 2017年2期
关键词:跨国范式分段

谈慧,张海宁

跨国分段专本衔接人才培养范式研究
——以南工院与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合作举办“3+2”项目为例

谈慧,张海宁

跨国(境)教育被认为是我国高等教育差异性需求的补充,也是高等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以南工院与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合作举办“3+2”项目为例,通过分析跨国分段人才培养的意义及国内外合作办学的模式,阐述跨国分段专本衔接教育范式研究的主要目标、任务,提炼跨国分段专本衔接教育范式特征,提出跨国分段人才培养的具体措施,构建职业教育跨国分段人才培养立交桥。

跨国分段;专本衔接;人才培养;范式;“3+2”项目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简称南工院)的物流管理专业目前是江苏省特色专业,除了招收普通高职专科班外,还和金陵科技学院合作举办“3+2”本科分段培养班。2013年1月,在中美人文交流高层磋商机制框架下,教育部、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共同提出了“中美高素质技能型、应用型人才联合培养百千万交流计划”。南工院作为中方首批七所试点院校之一,将与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科贝尔斯基尔技术学院(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College of Agriculture and Technologyat Cobleskill)开展物流管理专业的跨国分段培养,实施“3+2”专本衔接教育,这在江苏省乃至全国教育界开创了高职中外合作跨国专本衔接的新典范。本文借助中美“3+2”分段培养专本衔接项目为载体,以专本衔接全过程的系统性研究为切入点,研究跨国分段专本衔接人才培养的普适性的程式、标准和范式特征,为国际教育服务内涵质量的提升打下基础。

一、研究跨国分段人才培养的意义

国际经验表明,新兴国家人均GDP达到8000美元后,出国留学规模会大幅增加。高等教育后大众化阶段,社会对差异性高等教育的需求会快速增长。2013年,全国人均GDP达6629美元,7省市人均GDP进入“1万美元俱乐部”;同年,全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34.5%,出国留学人员总数为41.39万人,同比增长3.58%。

在满足人民群众差异性教育需求特别是出国深造方面,跨国分段的中外合作办学发挥了重要作用。据专家估计,通过中外合作办学渠道出国留学人数约占出国留学生人员总数的20%左右。截止2015年6月,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25个国家的近400多所高校与中国近600所高校开展跨国分段合作办学。全国跨国分段式合作办学项目共计2056个,其中高职高专的合作项目1155个,占总数的56.2%。跨国分段式合作办学覆盖各个教学层次和类型,涉及理工、农医、人文社科等十二大学科门类200多个专业;从办学规模来看,据不完全统计,目前高等教育阶段跨国分段合作办学在校生约45万人,占全日制高等学校在校生规模的1.4%。跨国分段合作培养的毕业生超过150万人。当前,高职院校跨国分段专本衔接普遍存在的培养模式有“3+2”“3+1”“2+2”。

二、国外合作办学模式分析

跨国教育(英语一般用transnational education,简称TE,TNE, 也用trans border education, crossborder education, cross-national education),这个术语的出现,大约只有15年时间,表明“跨国教育”作为独立的研究对象,相当晚才进入教育研究领域。而跨国分段教育,不仅是学习者提升学历的重要路径之一,还是教育终身的必然要求。随着职业技术教育逐步向高级阶段延伸,许多国家采取了“职业资格+学历教育”的分段衔接,为受教育者提供学历上升通道,总结各国分段培养专本衔接,主要有如下四种模式:(1)美国通过社区学院和本科大学学分互认,让受教育者实现专本衔接;(2)英国推出“普通国家职业资格”(GNVQ)证书,通过职业资格认证等级获得不同层次的学历待遇,如受教育者获得GNVQ四级证书等同于获得HND大专学历,获得GNVQ五级证书等同于获得本科学历;(3)德国采用学徒制教育和应用技术型大学实行专本对接;(4)澳大利亚在国家资格框架下实行TAFE体系内部六级证书认证制度,等等。

澳、英、美、德、法等国是我国中外合作办学外方机构的主要来源国,通过对其跨国教育输出的仔细研究,可以总结出跨国教育输出的三种主要模式:(1)英澳模式。其主要特征为政府发挥能动作用,机构积极参与互动,跨国教育规模大、声誉好、发展前景广阔;(2)美国模式。其主要特征为市场发挥能动作用,机构独立自主发展,跨国教育绝对规模大、相对规模小、声誉良莠不齐、发展潜力大;(3)德法模式。其主要特征为政府适当介入推动,机构逐步发展,跨国教育规模小、声誉好、发展后劲足。

虽然中外合作办学热火朝天,分段培养早已在高职院校普及,但以跨国教育为专题的研究却不多。

三、跨国分段专本衔接教育范式研究的主要目标

“教育范式”是指一定时期内教育工作者群体所认同、遵从的基本理论和实践规范。“教育范式”是一种使教育主体可以方便地照着去做,并且肯定可以收到相应的教育效果的标准范式,其主要特征是具有范型性,也就是标准性、典型性、规范性。“教育范式”是教育理论的具体化、教育经验的抽象化的表现。

以中美合作办学为例,分段专本衔接教育范式研究的主要目标有以下四个方面:(1)研究美国社区学院和应用技术大学人才培养模式和流程。包括招生条件、课程设置、师资配备、质量保障,学生跨国文化适应、引导和习得等措施,为设计跨国分段培养方案打下基础;(2)研究国内专本衔接培养的一般程式、标准和特征。找出国内专本衔接和国外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差异点,凝炼出跨国分段专本衔接人才培养范式特征;(3)研究跨国分段专本衔接教育的课程衔接标准和实施方案。借鉴美国应用技术大学实用主义为导向与原则,研究分段培养中公共基础课程、技术平台课程、专项能力课程以及跨文化个性化课程的课时比例、实践教学比例、外方课程数、外教课时数、职业资格证书、考核标准、跨国分段招生条件(尤其是外语需达到的雅思成绩,或其他外方英语考核认证标准),构建跨国分段专本衔接人才培养模式;(4)建立健全学校层面跨国分段合作教育的保障机制和各项规章制度,为跨国分段培养衔接和贯通提供实施基础。

四、跨国分段专本衔接教育范式研究的主要任务

(一)中美分段教育人才培养方案的比较

高职和应用型本科是同一教育类型的两种不同层次的教育,都有自身明确的办学定位和教育目的。南工院物流管理专业与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合作院校的人才培养定位、职业面向定位,职业资格证书、职业能力、课程标准及专业服务产业等方面有诸多的异同点,通过比对分析,了解双方分段教育的优势,从中发现分段衔接教育的有效方法。

(二)国外优质教育资源的选择性引进

所谓国外优质教育资源是指在世界教育范围内被学习者认可的,具有先进水平或办学特色,并能保持一定领先优势的理念、制度、教材、师资、课程、特色等教育条件的总称。在中美分段培养的实践中,面对众多的教育资源,遴选对衔接专业有促进和帮助作用的相关资源,如优质网络课程、原版教材,以及外籍优秀教师等,满足教育消费者在国内高校同步接受国外先进教育的需求。

(三)双方学术服务质量的提高和保障

通过合作双方互访互学,双方专业带头人和团队教师共同研讨,确定双方的课程体系和质量标准,比对双方原有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设计双方认可的课程整体方案和单元教学方案,引进符合国情和校情的优质教育资源,取人之长补己之短,籍以促进双方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四)跨国分段衔接课程体系的分析与构建

借鉴目前较为成熟的国外高等职业教育体系,如德国的职业导向学士学位制度、瑞士的“学徒制”职业教育体系、澳大利亚的TAFE职业技术教育体系、台湾本科层次技术教育的经验等,根据合作项目的专业特色,构建符合中美跨国专本衔接的物流专业课程体系。

五、实施跨国分段人才培养的具体措施

高职教育与应用型本科在类型定位上都体现出职业性、实践性和应用性,两者在培养规格定位上均强调就业导向、实践导向和技术导向,而跨国分段培养要关注合作项目的可行性和国际化人才需求特征,实施跨国分段人才培养的具体措施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一)分析美国社区学院的学分转换及专本衔接体系

研究美国社区学院的学分转换制度,借鉴美国社区学院“2+2”专本衔接要求,对照我国高职教育的办学层次、升学目标、师资配备、生源质量及经济条件等,确定跨国分段所招生源的选取标准及入学条件,明确转段考试的条件和时间。

(二)构建跨国专本衔接的重要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程衔接标准

引进国际物流职业资格认证体系,并将职业能力标准融入课程标准。其主要做法有以下三种:(1)引进外方课程设置模板及教学方式,保留本校原有特色课程(如综合实训、创新创业等),重要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程双方共同制定教学大纲及课程标准;(2)增加跨文化教学课程,相互取长补短,学分互认,保证双方学术服务质量;(3)引进国际物流职业资格认证体系,并将职业能力标准融入课程标准,构建具有国际特色专本衔接课程体系。

(三)探索中外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保障机制

学习国外先进的职教模式和教学手段,引进外方原版教材、课程标准,开发或引进外方优质教学资源(如网络课程、微课、教学案例、视频资料等),教学内容中增加国际化成分或元素,建立跨国分段培养教学质量评价保障机制。

(四)探索中外师资配置原则

借鉴国外师资聘用水平标准,引进或招募具有国际教育背景的高水平物流专业教师,增加外籍专业教师的比重,加强本校专业教师的英语水平培训,有计划地选派物流专业教师出国培训、交流访问,学习引进西方国家先进的职教理念和教学手段。

总之,通过中美“3+2”分段培养专本衔接物流人才项目,将国际优质职教资源“引进来”与国内职业教育经验“走出去”相结合,从而,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惠互利、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同时,试提出了高职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跨国分段的普适性模式、流程和关注重点,将跨国分段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理论与实践相融合,探索出一套有效的涉外办学质量保障体系,促进了高职院校学科建设和教师国际化水平的提高。

[1]孙清萍.国外优质教育资源的引进与转化[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4):158-159.

[2]董建才,张婷婷.教育国际化背景下我国民办高校跨越式发展探析[J].幸福生活指南(高等职业教育),2012(6):178-180.

[3]马志军.中原经济区国际物流专业人才培养路径探析[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3(7):204-206.

[4]王辉耀.发展中外合作办学提升“本土留学”吸引力[N].中国教育报,2015-07-29.

[5]谭贞.中外合作办学对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双重作用[J].现代教育管理,2009(3):24-26.

[责任编辑 秦涛]

2015年度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高职院校跨国分段专本衔接项目范式研究——基于南工院与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合作举办物流管理专业的案例”(项目编号:2015JSJG012)

谈慧,女,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物流教学部主任,教授/高级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张海宁,女,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国际合作处处长,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英语教学。

G712

A

1674-7747(2017)02-0022-03

猜你喜欢

跨国范式分段
以写促读:构建群文阅读教学范式
绛县输送80名农民跨国务工
范式空白:《莫失莫忘》的否定之维
陈秋梅 跨国共谱抗疫曲
生活中的分段计费
孙惠芬乡土写作批评的六个范式
秋瓷炫和于晓光 一场跨国的情遇
分段计算时间
管窥西方“诗辩”发展史的四次范式转换
分段函数“面面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