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舒伯特《A大调奏鸣曲》(D.664)演奏特点

2017-01-28

北方音乐 2017年18期
关键词:触键舒伯特大调

李 翰

(闽江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0)

浅析舒伯特《A大调奏鸣曲》(D.664)演奏特点

李 翰

(闽江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0)

浪漫主义音乐在时期历史长河中是一个百花齐放的时期,这个时期产生了众多的音乐家和音乐作品,也孕育了弗朗兹·舒伯特这样一位优秀的音乐家。弗朗兹·舒伯特(Franz Schubert,1797-1828) ,被人们誉为“自由音乐家”和“艺术歌曲之王”。《A大调奏鸣曲》(D.664)是一首舒伯特创作中期所谱写的极具歌唱性的奏鸣曲,在这首奏鸣曲中舒伯特使用了声乐作品的创作手法以及朴素简洁、清晰流畅的旋律线条来塑造音乐的形象,使旋律具有艺术歌曲的特性,听众在聆听时就仿佛在听一首歌曲式的奏鸣曲。本文将从《A大调奏鸣曲》(D.664)第一乐章演奏探究的角度入手,结合自身经验从速度节奏、踏板、触键方式方面提出演奏时的要点与技术难点,给予充分地分析与论述。

舒伯特;奏鸣曲;演奏

引言

奏鸣曲是古典时期的一种重要的音乐体裁形式之一,奏鸣曲的创作贯穿了音乐家舒伯特一生的各个时期。除了在艺术歌曲上取得巨大成就之外,奏鸣曲在舒伯特的创作中也极具重要的地位。舒伯特的奏鸣曲既继承了古典主义音乐的特点,又与时俱进,进行了一些和声技法与转调的尝试创新,为浪漫主义音乐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他所创作的奏鸣曲歌唱性、抒情性和幻想性并存,在音乐史上具有深刻的研究价值和重要的地位。这首《A大调奏鸣曲》旋律优美,具有歌唱性与抒情性的特点。本文拟从《A大调奏鸣曲》第一乐章演奏探究的角度出发,结合作品的音乐结构、创作背景、创作特征等,对作品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演奏探究,来探讨舒伯特奏鸣曲的演奏风格与特点。

一、舒伯特奏鸣曲创作概况

舒伯特是十八世纪奥地利著名的作曲家,他曾被德国作曲家舒曼誉为“月光和太阳的创造者”。著名的舒伯特研究家爱因斯坦(Alfred Einstein)也曾尊称他为“浪漫主义的古典主义者”①。舒伯特从1815年开始从事奏鸣曲的创作,奏鸣曲时舒伯特创作的最重要的音乐体裁之一,他一生共创作了20余首奏鸣曲。

二、《A大调奏鸣曲》(D.664)第一乐章演奏分析

《A大调奏鸣曲》(D.664)是一首属于舒伯特创作中期所谱写的奏鸣曲,创作于1819年夏季,是当时舒伯特与好友歌唱家弗格尔一同去奥地利北部的施泰亚城旅行时为旅店老板的女儿克拉拉所写的。舒伯特的奏鸣曲作品在世界的范围内受到众多钢琴家以及钢琴学习者的青睐并被广泛的演奏。在演奏音乐家的音乐任何一首作品前,我们需要广泛收集作品相关资料,充分了解作者的创作背景,认真地剖析作品,这样才能揣摩出并遵循作者创作出作品的内心情感,从而做到较为正确地演奏这首作品。笔者结合自己的平时积累以及钢琴演奏会上对此曲的演奏经验进行分析,对舒伯特的《A大调奏鸣曲》第一乐章进行演奏探究,试从演奏的要点与难点的几个角度探讨《A大调奏鸣曲》第一乐章的演奏问题。

(一)力度与节奏的把握

舒伯特在节奏的运用上深受前辈贝多芬的影响,在力度记号、节奏的使用等的方面与贝多芬在作品中的运用方法如出一辙。奏鸣曲多处出现了不同力度的转换,增加了音乐的活力。舒伯特奏鸣曲的音乐力度的情绪转换如此之快,常在一个小节内发生变化。乐曲第一乐章第55小节,主部主题(48-56小节)在升f小调上展开,第52小节过渡到E大调后再由第54小节转向升c小调,音乐力度变化丰富,第55小节由mf(中强)转变为pp(很弱)第58小节再转为mf(中强)。这里右手不能只是单单弹奏出强或者弱的音符,更需要给音符赋予感情色彩,从而把弱的几个重复音弹得精致、不含糊,并且与前后形成连贯的线条。演奏时首先要弹出mf的强度,再利用手臂的力量带过来弹之后的和弦。在演奏之前,首先应仔细分析不同力度的表现,以保证在演奏时准确地弹奏这些变化丰富的力度之间的变化差异。力度改变地同时也要注重音色上的有所区别,协调好各声部之间的音量比例。

连接部(57-64小节)调性布局由C-D-E。音乐的情绪层层递进,逐句渐强,开始展开双手的八度竞奏,进行超过五个八度的大幅度上行半音八度音阶,八度加厚的织体和断奏的所产生的效果为音乐带来了强大的冲击力。此处应避免以炫技性的方式来弹奏,因为浪漫主义与古典主义的音乐不同,它强调更多的是旋律。在演奏大幅度上行音阶时,首先应当做到准确,然后还应强调旋律的清晰、连贯和流畅。演奏时可以适当运用指、腕、肘、臂乃至全身的力量共同帮助支撑来更好的辅助演奏,使声音饱满集中并富有颗粒性,八度旋律清晰、流畅。含有上行八度音阶的经过句应当单独加以练习,弹奏得有倾向性,但不能一昧地只强调纯手腕用力,或者过于强调力度和速度让导致音阶弹奏的音响效果变得生硬、刺耳,而应该还是要注重旋律的歌唱性与声音的共鸣。八度音程带来的浓郁的和声色彩以及丰富并且不断转换的调性为音乐增添了浑厚的音响,如同来临的暴风雨一般猛烈划破之前的宁静,旋律具有爆发性并且充满了动力性。

在奏鸣曲中,舒伯特加入了多种节奏型,如三连音、附点节奏以及不规则节奏等等来增强乐曲的表现力。如乐曲第一乐章的第38小节,作者加入了“三对二”不规则节奏,演奏时,应注意对得正确整齐。“三对二”节奏型改变了原先规整 的节奏进行,使得作品的节奏变得错落有致、丰富多变,音乐气氛也显得更加生动灵活。

(二)踏板的处理与应用

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注重旋律的流畅与抒情,音乐特性较为鲜明,所以演奏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作品,踏板的使用是必不可少的。通常在舒伯特的作品中,,常以小节或者和弦为单位换踏板,以使用节奏踏板为主,音后踏板为辅。以呈示部主部主题(1-20小节)为例,旋律由第四拍弱起的附点音符开始演奏,左手部分多为带连线的和弦分解,旋律较为连贯、抒情,音乐显得宽广而优美。在演奏时,在和弦变化时应注意变换踏板,踏板应换干净,以避免和弦音响的混浊。在舒伯特《A大调奏鸣曲》中,常出现二度关系的音程和音阶的级进,此时,可少踩踏板或者不使用踏板以避免音响的混乱和旋律的不清晰。其余的地方,可以按照小节为单位踩踏板,并根据具体的旋律进行分析和分配踏板的使用。

(三)触键方法的运用

钢琴大师安东·鲁宾斯坦说过:“钢琴是一百件乐器,不是一件乐器”,所以在弹奏钢琴这类音响丰富的乐器时,要求我们试着用不同的音色来演奏,这就需要运用不同的触键来塑造不同的音色。《A大调奏鸣曲》第一乐章的主题宽广抒情,旋律十分连贯作者在如歌的旋律中进行着最纯粹的抒怀,塑造出优雅的音乐风格。正因为旋律是连贯的,应当注重音和音之间的传递,旋律音往往也隐藏于和弦之中,所以应当注重突出旋律音。

1.三连音的触键方式

《A大调奏鸣曲》第一乐章运用了多样化的节奏,如附点节奏、弱起、三连音等。奏鸣曲中多次出现三连音的节奏,加强了音乐的律动感与流动性,突出了旋律声部的走向。第20小节以三连音的上行音阶来对主部主题和副部主题进行了连接。在呈示部主部主题中,左手部分多为带连线的和弦分解,旋律较为连贯、抒情,音乐显得宽广而优美。此处要注意将三连音弹奏的均匀、清晰,并对节奏进行严谨的把握,不能将节奏演奏得过于慌忙或者拖沓。弹奏三连音时,手指要尽量贴键弹奏,触键应当细腻,节奏应均匀流畅,换指应灵活,使手指之间力量得以流畅地传递,并且注重突出旋律声部。其余声部应控制好音量,处理好各个声部层次的声音比例,伴奏声部给予的音量相对稍微弱一些以衬托旋律的走向。

2.分解和弦的触键方式

舒伯特在《A大调奏鸣曲》中广泛地使用了分解和弦的形式。演奏时,手指第一关节应当积极主动的弹奏,同时手腕帮忙带动,上行的时候手腕往上带,下行的时候手腕往下带,旋律音的音色弹得明亮、流畅。伴奏声部也是不能忽视的,声音不能过于小或者大,应尽量弹得抒情连贯,手指指尖要尽量贴键弹奏以增大触键面积,让肩部到指尖连成一个整体,声音像一把大提琴在拉奏,转换指的地方要进行的平稳且连贯。在演奏音阶的进行时,需要手臂和手掌关节予以手指坚定的支撑力、瞬间的爆发力,这就要求手指快速、准确、有力地触键,使用颗粒性的触键方式,触键时指尖力度要集中。

四、结语

平淡清苦的三十一载,舒伯特对音乐进行大胆的探索,谱写出许多优秀的作品。他的音乐在古典主义时期和浪漫主义时期具有承上启下的特点,音乐中时而带着淡淡的惆怅与忧伤,时而洋溢着出世的幽雅与清新,这首奏鸣曲中深刻的抒情性,绝妙的歌唱性,都显示出一位技巧高超、富有诗意的浪漫主义作曲家将音乐和灵魂产生的高度共鸣。舒伯特将欧洲复辟王朝的不满和生活现实的愤懑转化为内心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与向往,寄托于音乐之中。舒伯特的音乐具备深刻的歌唱性、强烈的自发性、动人的抒情性、别具一格的即兴与幻想性等的要素,具有浪漫主义的音乐特质,加上他自身散发着的诗人般的气质,使他的音乐在浪漫主义音乐中独树一帜。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能初步了解和体会舒伯特钢琴奏鸣曲具有的价值与意义。我们还应继续挖掘、研究其作品的伟大和深刻之处,以便更好的学习舒伯特的钢琴奏鸣曲。

注释:

①Sandra P. Rosenblum , Performance Practices in Classic Piano Music [M].Indiana University Press,1991.

J624.1

A

猜你喜欢

触键舒伯特大调
安东尼奥·罗塞蒂圆号作品《降E大调协奏曲》的演奏技巧分析
G大调随想曲
最富诗意的音乐家——舒伯特
舒伯特
试论钢琴演奏中触键对音色表现的影响
钢琴演奏中触键与音色的关系研究
浅谈钢琴演奏中歌唱性触键
浅析钢琴触键技巧对音色的影响
舒伯特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呈示部和声结构分析
BBC电台要连播9天舒伯特乐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