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观察,开启学习书法的一扇窗

2017-01-28颜厥影中国艺术研究院100000

大众文艺 2017年5期
关键词:笔画书法家书写

颜厥影 (中国艺术研究院 100000)

观察,开启学习书法的一扇窗

颜厥影 (中国艺术研究院 100000)

观察是知觉的一种高级形式,观察中包含积极的思维活动,观察力是智力结构的第一要素。本文通过四个方面即培养观察兴趣,引导主动观察,指导多角度观察,训练入微观察诠释书法学习中观察的重要性及具体可行的操作方法,旨在提升观察的精确性与学习书法的高效。

观察;书法;学习

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有方向、比较持久的知觉,它是以视觉为主,融其他感觉为一体的综合感知,是知觉的一种高级形式。书法学习要想取得高效,准确而持久的观察是学习的第一关。唐代书法家孙过庭在《书谱》里讲:“察之者尚精”,这里的“察”就是“观察”,第一层次可以释为“观看”,第二层次可以释为“谛视”即“分析”之意。

在书法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对书法的观察力,是至关重要的。

一、培养观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学习书法初始阶段要解决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观察书法的兴趣,有了兴趣才会有进一步探索求知的内驱力,而并非反复简单机械的练习。

1.呈现古代书法家经典作品,书法是视觉艺术,教师对王羲之、颜真卿的字有多精彩,即使讲的天花乱坠,也无济于事,学生没看到作品,也就没有心理体验。最简单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呈现书法家的作品,正所谓“百闻不如一见”。宋代大学问家欧阳修观看颜真卿《麻姑仙坛记》,通过“久玩”即“久看”,对颜真卿佩服的五体投地,并感慨“笔画巨细皆有法”。

2.通过多媒体技术,录制、制作现代书法家落笔生花的书写过程,或用动漫制作古代书法家作品书写过程,让学生进入书写状态,体会到身临其境的感觉。生动的画面,变化无穷的线条,激起学生学习书法的热情,并对书法家产生崇拜之情。

二、引导主动观察

速准确地看出汉字的显著的特征和重要的细节。

1.不同结构汉字的观察。汉字有左右、上下、半包围、全包围、独体字等多种结构,每种结构有其一般结构规律,如左右结构要左收右放,上下结构要遵循上紧下松,独体字要因字赋形等,要建立对不同结构汉字的字形概念,做到胸有成竹,万变不离其中。如“矣、采、昊”等上下结构的字,上半部分写得紧凑一些,下半部分的撇、捺要舒展,整个字显得端庄。

2.相同结构汉字的观察。在对相同结构汉字的观察,教师可“举一”观察,帮助学生总结这一组汉字的共同性规律和方法,然后启发、引导学生将学到的方法运用到其他相同结构汉字,具体概括为:指导范例——找准联系——迁移运用。如“利”作为范例,为了避让右部,禾字部要左放右收,短横要左长右短,使结构紧凑,归纳“利”字的特征,对“私”“和”“秒”等进行横向联系,做到举一反三。

3.相同汉字的不同写法的观察。如果说在引导学生观察相同结构汉字书写规律是求同思维的过程,那么相同汉字的不同写法的观察无疑是求异思维过程,美是从变化中来的。

在相同汉字的不同写法不得不提王羲之,他把书法最重要的元素——线条丰富起来。他为我们留下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在这幅杰作中一共出现二十个“之”,或收或放,或牵丝或映带,各具神采。惊叹于王羲之高超的书写能力,把所有的“之”截取并放在一个平面让学生观察,学生在短时间内区别、审视它们的变化,让学生建立“书,变则通”的理念。真正有书写水平的人,是有能力将相同字处理成不同的美感,而绝非一成不变。

三、指导多角度观察

从多个角度观察汉字的书写,尽可能的把握其规律,能够迅

俗话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在书法学习过程中既要培养学生看书法“热闹”即初始阶段的兴趣,同时也引导学生看书法的“门道”,即引导学生主动观察。

1.赋予点画以形象。楷书的八个基本笔画,我们常提“永字八法”,它是《玉堂禁经 用笔法》中提出来的,叫侧、勒、努、趯、策、掠、啄、碟,没有点画,无以为字。对于初学者,要想驾驭毛笔准确书写点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引导学生观察点画,并用形象的语言与现实事物进行联系,点如巨石,厚重,捺如雁尾,捺脚如刀一般锐利有力。

2.赋予汉字一姿态。汉字产生可以溯源于距今八千年左右的原始图像刻符,慢慢演变成甲骨文,再演变为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等。许慎在《说文解字·叙》中“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者观象于天,俯者观法于地”。他指出汉字是自然万物的象形和源于指事符号。因此汉字是世界仅存表形的汉字,汉字也具备一定的姿态,或立或俯,或圆或方,或紧或松,各具姿态,不得不佩服先人的智慧与创造。

3.赋予作品以生命。在引导学生观察书法家作品时,告诉学生每一件作品都是书法家的学养、技法及当时的心境等诸多因素影响下写成的。在线条呈现过程中的律动、起伏,如同生命的脉搏。既有阳春三月,春游雅集时王羲之的《兰亭序》般天朗气清,惠风和畅;又有痛失亲人,故土不在时颜真卿的《祭侄稿》般忠义喷发,满怀血泪,也有郁郁不得志,穷愁潦倒时苏轼的《寒食帖》的苍凉惆怅,寂寞无助…… 因此,作品向我们呈现的气象是不同的,都是书法家情感的一种宣泄,是有生命力的,让观察成为提升审美情操的有效途径。

四、训练入微观察

在技法指导时,做到精准入微观察,能使书写少走弯路,能无限地接近古人的书写状态,写出的字自然也就有了书卷气,每一笔都是出自“有根有源”。

1.借用辅助线,有时辅助线只是一根水平线,有时只是一个坐标,可是在作为笔画、偏旁参照出现时,在观察过程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引导学生观察斜钩,斜钩难写在历史上已有记载,唐太宗李世民当时就向虞世南请教过斜钩的写法。此时运用一根虚斜线在斜钩边,告诉学生斜钩起笔后行笔慢慢靠近斜线,再慢慢离开斜线,最后回锋出钩,既浅显又易懂,学生就能准确把握要领。

2.借助图形概念,汉字的外形实际上是一些几何图形,特别是独体字如“正”□、“会”○、“血”、“夕”等等。教师在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基础上,要求学生先画字的外轮廊,感受图形的情调,将图形与内心的感受联系是此类观察的训练目的。

3.借助拆解拼摆,这是让学生的“手”参与观察,并通过“眼”与“手”的相得益彰的配合,在拆解拼摆中让观察接近于精准。如在观察“心”字三点的呼应关系及每个点的处理时,我将“心”字所有笔画剪下,让学生在投影下重新将笔画摆成“心”字,经过一次次的摆拼,学生对“心”字的整体及三个点的关系有了深刻的理解。这种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的观察才是观察的归宿。

正如前文所述的,孙过庭《书谱》里讲的“察之者尚精”,其后半句是“拟之者贵似”。只有在细心的观察每个笔画的位置、方向、形状、质感等,精准把握结构,所临习的字,才能与原帖极为相像,才是学到古人最精髓最本质的东西,观察是学习书法的第一步,也是关键一步,只有做到像“摄像机”一般的眼,才能做到像“复印机”一般的手。

[1]邱振中.《技法的分析与训练》,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2]黄惇.《中国书法史》,辽宁教育出版社。

[3]陈振濂.《书法教育学》,西泠印社出版社。

猜你喜欢

笔画书法家书写
书法家周如璧
笔画相同 长短各异
——识记“己”“已”“巳”
有趣的一笔画
书法家·谢 锐
书写要点(十)
小小书法家
养成书写好习惯
书法家
找不同
书写春天的“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