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产怀旧类青春片对女性的污名化

2017-01-28姜晓展首都师范大学100081

大众文艺 2017年5期
关键词:丑化夏洛青春片

姜晓展 (首都师范大学 100081)

国产怀旧类青春片对女性的污名化

姜晓展 (首都师范大学 100081)

2013年赵薇执导的《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以下简称《致青春》)上映,被视为国产青春片的开端,随后怀旧类青春片不断涌现,有渐成类型的趋势。对这类影片进行分析笔者发现,国产怀旧类青春片性别意识的编码框架惊人的相似,普遍存在对女性的污名化——拜金女符号的泛滥,丑化女性进而为男性洗白,女性对自我的放逐与否定,而这样的编码策略并没有引导观众进行优先解读而是导致了对抗解读。

青春片;女性;污名化;对抗解读

青春片可以囊括的电影非常多,然而笔者在本文中分析的是以“青年人怀旧”为叙事核心的那一类青春片,“21世纪第一个十年之际,‘青年人怀旧’忽然变成了一种令人关注的现象……《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的热映,紧接着《匆匆那年》《同桌的你》、《万物生长》等电影……都执着于幻想青春时代,让青春在记忆中返魅。”1包括以上四部电影,再加上《夏洛特烦恼》《左耳》,笔者选取以上六部怀旧类青春片为研究与分析的样本。这六部影片包含相同的叙事元素:主人公群体出生自上个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也就是今天所谓的80后;故事时间轴囊括了主人公学生与工作时期;叙事核心是爱情;商业噱头为青春怀旧。

六部影片在国产青春片中关注度较高,票房都突破了亿元大关,《夏洛特烦恼》更是收入14.4亿元,目前位列内地票房排行榜第十名。不仅如此,六部影片在豆瓣也被热议,评价人数都在10万量级,参与评价《致青春》《夏洛特烦恼》的观众甚至超过了30万。

《致青春》2013年上映,取得7.2亿票房,成为当年内地电影票房榜上的第三名,被视为国产青春片的先锋。该影片以女性视角构建故事,因此被研究者周卫、杨波,刘秀等纳入女性主义电影的行列,他们的研究文章分别为《2010年以来青春电影的女性形象探析》和《女性主义批评视野下的国产青春电影》。但是笔者仔细分析《致青春》后发现,整部影片多处表现出对女性的污名化,而同样的污名化手法在其后的国产怀旧类青春片种均有体现。对六部影片进行分析和归纳,笔者发现这些影片对女性的污名化主要集中在拜金女符号的泛滥,丑化女性进而为男性洗白,女性对自我放逐与否定三方面。

一、怀旧类青春片对女性的污名化

1.拜金女符号的泛滥

国产怀旧类青春片中拜金女的形象多次出现,且都被注入不同的代表力度,被电影的叙事者自以为是地标榜为对现实社会的再现。

《致青春》描写了大学宿舍中四个不同性格、不同价值观的女孩儿,黎维娟是影片着力刻画的一位拜金女。大学期间她只关注学校里有背景的男生,力劝郑薇接受富二代的追求,农村出身的前男友找来时,黎维娟直接拒绝对方任何形式的关心,大学毕业尽管被富商未婚夫的两个孩子厌弃,黎维娟仍选择嫁入豪门。

还有影片将拜金女的形象刻画成男性初恋破灭的杀手,成为观众不惮以恶意揣测社会揣测女性的放大镜。《万物生长》中男主角秋水一直对开奔驰车的男人报以恶意,影片也将奔驰车塑造成男女发展不正当关系的渊薮,究其原因是因为秋水最难以忘怀的初恋放弃自己选择了奔驰男。《夏洛特烦恼》中秋雅作为男主角夏洛暗恋的对象,现实生活中嫁给形象不佳的富商,在夏洛的穿越时空中也被刻画成势利女。《同桌的你》影片根本不去解释女主角周小栀为何放弃从小的梦想斯坦福大学,转而嫁给品行势利的富商,刺破了男主对初恋的美好幻想。《匆匆那年》生硬地在影片结尾处让苏凯的妻子出轨银行行长,令主角们对青春、初恋的逝去唏嘘不已。正如豆瓣影评《一个“厌男症”女导演的情欲史》(评《万物生长》,排名第一)写的那样:“身体缺席但精神在场的小满,她承担的初恋女友的身份是去肉欲化的,却又被男主角认为是因向金钱和权势投降才离开了自己。”拜金女在一些影片中成为情节推进的关键,女性被影射成天生的贪婪者,她们的价值追求往往是不劳而获,这与男性角色在社会中追逐金钱完全相反。

2.丑化女性进而为男性洗白

用男权思维的滤镜去凝视社会现象,女性应当作为男性的附庸存在并且顺从占据一定的市场,一旦女性反其道行之,祭出女性感性思维的大旗——歇斯底里——去质疑男性的不忠贞,女性被抛弃的命运就不可避免了。

影片《夏洛特烦恼》中夏洛的妻子马冬梅出现在夏洛初恋对象秋雅的婚礼上,控诉丈夫夏洛的不尽职以及不忠贞,就在夏洛即将承受周围人谴责的同时,影片让马冬梅歇斯底里起来拿刀追砍夏洛,男人的狼狈让谴责的鞭稍绕开夏洛转而抽到了马冬梅身上,当时影片以夏洛的口吻插入画外音:“这一刻,我作为男人的最后一点尊严也没了。”豆瓣热门影评《一位中年男屌丝的心声,对恶心的梦想不真实的意淫》对这样的手法有清醒的认识:“画外音叙述道:我作为老爷们儿的尊严没了,而不是,我作为一个老爷们儿居然还这么不懂事。”夏洛穿越回1997年,以抄袭成为著名音乐人后暴躁成性男女关系混乱,就在夏洛这个角色即将丑化的时候,影片的情感走向却转折到以更大程度丑化秋雅这一策略上——让秋雅出轨、将夏洛当做赚钱机器。同丑化马冬梅的手法如出一辙,被丑化了的秋雅成功地洗白了夏洛这一男性角色。

《万物生长》中男主角秋水遇上熟女柳青后就见异思迁,背着女友白露与柳青约会被撞破,过错方本是秋水,影片却让白露在秋水和柳青面前歇斯底里起来,丝毫不在意自身形象——吃东西故意搞得满脸脏水,故意当着柳青面强行与男友亲热,打秋水耳光。《左耳》中张漾女友蒋皎发现张漾与黎吧啦有暧昧,张漾贪恋蒋皎的家财同时又爱慕黎吧啦,情感不忠贞,是应该被谴责的,但是影片却让蒋皎当众逼迫张漾骂黎吧啦是婊子,把蒋皎塑造成无理取闹的形象。在这些镜头语言中女性被刻画成情感的动物,面对伴侣的背叛会用歇斯底里去谴责,而这些画面往往是丑陋的、令人厌恶的。这些影片所用策略完全一样,用歇斯底里为女性打上情感懦弱而控制欲极强的烙印,丑化女性形象,以此来洗白男性的不忠贞,将男性的不专一解释为脱离丑恶女性的反抗之路。

当然,有些影片中也存在女性不忠贞的情节,但是描写男性对此的处理态度却与以上策略大相径庭,并没有丑化的镜头。《左耳》《万物生长》中被初恋放弃的男性许弋、秋水仅仅是有些微颓废,在影片中是被同情的角色。在《匆匆那年》《同桌的你》中男性对女伴情感求而不得的处理方式则是正面的,前者赵烨是理智地压抑怒火,后者林一则是在澡堂与竞争者比赛喝牛奶“单挑”,成为影片中的搞笑元素。

3.女性对自我的放逐与否定

女性的生活重心向情感严重倾斜,情感失败后自我开始潜抑和内缩,昔日的理想无端被自己放弃,甚至主动地放逐自我。在国产怀旧类青春片中看不到女性的能动性,“无论是女性的自我超越,还是女性的创造力本身,都无法逃脱被男性语言鞭打和阉割的命运,于是出现在男性视镜中又一异化的女性表象就是其创造性的沉睡与麻木,或是潜抑与内缩,这首先表现为……女性对自我的放逐。”2在这些影片中不乏这样的女性角色,她们被视为是理性对待感情和拓展事业的绝缘体,感情失败后自我意识贫乏的令人怒其不争。

《匆匆那年》里方茴得知男友陈寻与其他女生在一起后,绝望之下却选择将初夜交给陈寻男女关系混乱的室友,只是为了让陈寻内疚,而且没采用任何保护措施以致怀孕。《致青春》中阮莞整个大学生活就是在处理与男友的关系,两人分手后阮莞直接参与相亲与无感的医生结婚,影片中的阮莞丝毫没有愿意参加工作以实现自我价值的想法。《同桌的你》开篇就交代周小栀的理想是考上斯坦福大学,并且将周小栀塑造成学霸,最后却没有任何交代周小栀就放弃了斯坦福转而嫁给富商。正如豆瓣上关于《致青春》的热门影评《致你们陈词滥调的青春》写的那样:“黎维娟的爱慕虚荣,郑微的无理取闹,以及阮莞女神外表下严重缺乏的自我意识,几乎都一成不变。故事的悲观倾向,让她们每个人都做了自己,却也是做了让她们所鄙视的自己。”

反观男性对待感情的态度,用豆瓣影评《这是一部诠释了人类交配本能的伟大电影》(评《匆匆那年》)来总结最为合适:“基因决定了,大部分男人天生花心,大部分女人天生痴情,一旦喜欢上谁就容易死心塌地。”在这些电影中,男主角在感情上几乎都是游走状态,不会黏着在一位女性身上,即便感情失败男性通常会有外在的事业来消解损失,充分体现了男性的创造力与自我意识的强大。

二、怀旧类青春片性别意识的编码与解码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国产怀旧类青春片对女性形象和男性形象的建构采用了二分法的策略:女人是感性、柔弱、隶属婚姻家庭,男人是理性、强大、掌控事业情感,不仅如此,女性的这些特质被固化、污名化,与之对比的则是男性特质价值评价的流动化和正当化。托多罗夫曾说:“构成故事环境的各种事实从来不是以‘它们自身’出现,而总是根据某种眼光、某个观点呈现在我们面前……视点问题具有头等重要性确是事实。”3同样的,国产怀旧类青春片中性别意识的建构自然离不开主创人员自身的“视点”。六部影片导演与编剧群体的性别比例并没有明显的失衡,而这些影片在性别意识上却如此一致不免令人吃惊,唯一能对此作出解释的就是男权思维的根深蒂固,这样强大的力量甚至让女性创作者——赵薇、李玉、饶雪漫、九夜茴都浸淫其中无法自拔,这也是古今中外文艺作品难以挣脱的桎梏。

电影作为文艺作品有其自身的编码框架,但根据霍尔模式可以判断观众的解码思路却并非一成不变。霍尔模式是指观众解读已制作好的电视讯息可能出现三种立场,分别为霸权立场、协商立场、对抗立场,由这三种解码立场而生出对应的信息解读模式为优先解读、协商解读与对抗解读。纵观豆瓣网友对六部电影的影评,那些被认为最“有用”的影评几乎都表达了对女性污名化的反感与批判,除了前文曾列举的影评,《猥琐的中年人,靠近心脏的那是左乳》(评《左耳》,排名第一)、《不带套的是人渣》(评《匆匆那年》,排名第二)这些关于不同电影的热门影评从标题就可以看出其对电影性别意识编码的对抗解读。

与高关注度相比,六部电影的好评度显得较为惨淡,除了《致青春》与《夏洛特烦恼》的评分分别为6.6与7.4外,其它几部均不及6分,按照豆瓣电影观众的通俗说法,这样的电影是“不及格”的。从各热门影评所表达出的对性别意识的一致批判可以想见,国产怀旧类青春片性别意识编码的短板要为电影的差评负担起某种程度的责任。今后相似类型的青春片该如何弥补这块短板,则是影视界和学术界需要继续探讨的又一课题。

注释:

1.周志强.青春片新怀旧:卑恋与“多语性失语症[J].文艺研究,2015(10):5-15.

2.赵树勤,李湘.男性的镜城与女性的异化——90年代中国电影的女性解读[J].天津社会科学,2004(06):111-115.

3.刘秀.女性主义批评视野下的国产青春电影——以《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为例[J].现代语文,2014(04):85-87.

猜你喜欢

丑化夏洛青春片
夏洛的网
近代英美文学作品中的中国形象变迁
国产青春片2018年黯然退潮
《夏洛的网》读后感
谈《七月与安生》如何成为不落俗套的国产青春片
读《夏洛的网》有感
试析《喜福会》中被丑化的中国男性形象书写
艾丽·范宁青春片学生存
我的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