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导学·反思”研究在路上
——“‘导学·反思’和谐高效课堂教学的实践与研究”中期梳理、总结、反思、展望

2017-01-27山东东营市胜利第六中学

中学数学杂志 2017年4期
关键词:东营市项目组研修

☉山东东营市胜利第六中学 于 彬

☉山东东营市胜利第三十四中学孙庆民

“导学·反思”研究在路上
——“‘导学·反思’和谐高效课堂教学的实践与研究”中期梳理、总结、反思、展望

☉山东东营市胜利第六中学 于 彬

☉山东东营市胜利第三十四中学孙庆民

“导学·反思”研究项目组成立于2014年12月,主要对“导学·反思”教学法开展一定的实践和研究,并于2015年7月成功申报东营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导学·反思’和谐高效课堂教学的实践与研究”(125DYJG210),从此该研究走向了良性发展的快车道,取得了一系列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至此,该项目组已经走过了两个年头,成立两年来,项目组依托“东营市孙庆民名师工作室”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教学研讨活动,比如,观摩名师课堂、听取专家报告、汇聚在线研讨、参加同课异构等活动,下面以时间轴为主线,结合课题研究中期报告对上述活动从梳理与总结、反思与展望两个角度进行回顾,不当之处,敬请指正.

一、梳理与总结

1.新授课教学研讨.

(1)2015年暑期龙口研修.

2015年暑假,项目组全体成员齐聚龙口开展了第一次暑期教学研讨活动,此次活动是项目组成立以来的第一次大型活动,也是成员们第一次与“导学·反思”教学法的亲密接触.

活动开展之前,项目组负责人和“导学·反思”研究项目组组长就分别确定了研讨主题——两人制暑期集中课例打磨;研讨课题——圆(第一课时);研讨流程——青年教师基于个人经验备课→青年教师与骨干教师交流备课思路→青年教师结合骨干教师指导和网络资源进行二次备课→将二次备课教案转至其他结对小组→发布教学设计终稿等.

在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下,此次研修取得了一定的收获,研修成果以《基于“两人制暑期集中课例打磨”的实践与思考——以“圆(第一课时)”为例》为题发表于《中学数学》(下)2015年第10期,文中从“将数学历史作为文化,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把教材变化作为抓手,强化教师对课改理念的学习;以导学反思作为教法,缩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三个角度对教学立意进行了阐释,同时对活动本身从“两人制暑期集中课例打磨为青年教师点亮了一盏灯;两人制暑期集中课例打磨为骨干教师推开了一扇窗;两人制暑期集中课例打磨为二者之间架起了一座桥”三个方面进行了详细总结.可以看出,通过此次研修活动,项目组全体成员对“导学·反思”教学法有了初步的认识.

(2)2015年10月34中同课异构.

2015年10月国庆节过后,项目组负责人通知笔者要在34中执教公开课“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第一课时)”,在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下,首先确定了课堂教学的基本流程:复习交流、激发兴趣—诱导自学、合作探究—自主体验、知识建构—精讲点拨、解惑答疑—反思梳理、能力提升—分层作业、每日一思,经过前后不下三次的项目组集体磨课,此次课堂教学受到了与会领导和老师的一致好评.

活动结束后,在项目组负责人的指导下,笔者对这次活动的前前后后进行了认真梳理和反思,成文《基于“导学·反思”教学法的教学案例及思考——以“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第一课时)”为例》并顺利发表于《中国数学教育》(初中版)2016年第6期,更为重要的是,这篇文章还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初中数学教与学》2016年第10期全文转载.

在这篇文章中介绍了“导学·反思”教学法教学流程的形成过程,同时通过案例对每一个环节进行了简单介绍,在文章的最后指出:导学——教师引导下的自主学习;反思——教师引导下的自主反思.“导学·反思”教学法为师生之间搭起了一座无形的桥梁,使二者之间越走越近、关系融洽、有效交流、产生共鸣.

(2)2015年12月东营市青年教师说课.

时间到了2015年的12月,笔者要参加东营市青年教师说课比赛,项目组全体成员在前期对“导学·反思”教学法理解的基础上及笔者个人的积极准备下,用“导学·反思”教学法设计了说课环节最重要的一部分——教学过程,此次说课活动获得了二等奖的好成绩,也进一步加深了成员们对“导学·反思”教学法的认识.

活动结束后,笔者积极反思,将上述活动梳理成文《导学引路反思通幽拓展入胜——以“角的平分线的性质(第一课时)”为例》,并且顺利发表于《中国数学教育》(初中版)2016年第11期.

在这篇文章中,除了对“导学·反思”教学法的基本介绍,还对它的两个主要环节导学和反思进行了更深入的思考:(以“导学”环节为例)什么样的知识适合设计成导学环节?导学环节在课堂教学中以什么样的形式呈现?导学环节在一节课中的功能、价值、意义如何定位?等等.

除此之外,项目组关于新授课的教学研讨还有2016年暑期河口研修、2016年11月6中同课异构教学研讨、2017年寒假教学研讨等活动,限于篇幅,不再赘述.

2.复习课教学研讨.

在前期新授课教学研讨的基础上,项目组于2016年年初开始思考“导学·反思”教学法复习课的基本模式,通过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和前后几次的教学研讨,也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1)2016年1月临盘送课.

“导学·反思”教学法复习课的第一次正式亮相应该是在2016年的1月8日,这一天项目组负责人带领笔者等10余人到临盘17中参加教学研讨活动.

在这次活动中,笔者执教“二次函数复习(基本知识)”一课.该课以“一图一课”的形式进行设计,通过一个图形将二次函数的核心考点“一网打尽”.同时利用几何画板制作课件,随时记录课堂教学中的动态生成,受到了听课老师的一致好评.事后,笔者结合课例打磨过程和上课的精彩生成从“磨问题:从‘凌乱无序’到‘井然有效’;磨语言:从‘生硬’到‘自然’;磨过程:从‘快节奏’到‘慢感悟’”三个角度撰写了体会和感悟.最后,该文顺利发表于《中学数学》(下)2016年第2期“名室荟萃”专栏.

(2)2016年寒假教学研讨.

2016年1月18日—20日,项目组全体成员在胜利职业学院参加了项目组寒假研修活动,研修期间项目组的全体成员设计了“一元二次方程复习课(第一课时)”,在设计之初便集体讨论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立意“点线面交相辉映,鱼渔育统筹兼顾”.在帮助学生掌握学科知识的同时,促进学生对相关思想的领会,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同时实现学科育人的目的.

3.习题课教学研讨.

习题课教学是数学老师永远绕不过的一道坎儿,也是数学教师,特别是青年师必须过的一关.关于习题课的教学模式,“导学·反思”教学法虽然没有进行集体研究,但是相信项目组每一位成员在日常教学中也应该进行了一定的思考.

下面呈现的三个案例可以认为是这方面的一些成果:发表于《中学数学教学参考》(中)2015年第12期的《易想的解法谓之自然》、发表于《中学数学教学参考》(中)2016年第3期的《一道代数题解法的自然生成》、发表于《中学数学》(下)2016年第6期的《一道中考选择压轴题的探究与思考》.可以看出,在上述三个案例中,教师更加关注学生的思考和课堂的生成,重点关注了“一题多解、多解归一、一题多变、多题归一”等.

解题能力应该是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之一,而解题教学则在单纯解题的基础上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需要关注方法是如何获得的?考查了哪些考点?有无其他解法?哪种解法更简洁、易想?有无变式和引申?除此之外,更要关注学生的实际情况等,在此基础上可能才能更好地开展解题教学,真正做到“入宝山而不空返”(罗增儒语),在提高学生的同时,提高自己,做到教学相长.

二、反思与展望

通过前面的介绍可以看出,“导学·反思”项目研究组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但是在研究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

1.课型研究能否更细致?

通过上面的介绍可以看出,“导学·反思”教学法在研究过程中重点关注了新授课、复习课、习题课等的教学研讨,其中新授课重点研究了概念课、性质课等的教学研究,在后续研究过程中能否做到课型研究更加细致?比如,可以进一步研究法则课、原理课等的教学流程.

2.模式研究能否更无痕?

在“导学·反思”教学法的研究过程中,可能有的老师会说如果每节课都这样设计太“八股”了,的确会有这种感觉,但是我们感觉,首先,这样的教学流程对青年教师或者对未成形的教师而言,帮助都是很大的,我们按照这样的教学流程就设计出了一堂堂完整的课;其次,要说明的是其关键环节,那就是导学和反思,也就是说有几个教学环节不重要,重要的是突出对关键环节的灵活设计、运用和驾驭.

3.主体研究能否更深入?

“导学·反思”教学法的主体应该是导学和反思,通过上面的介绍可以看出,研究仅仅停留在比较浅的层次,还需要进行更深入的思考,我们认为应该集中攻关下列几个问题:(如上所述,以导学环节为例)什么样的知识适合设计成导学环节?导学环节在课堂教学中以什么样的形式呈现?导学环节在一节课中的功能、价值、意义如何定位?等等.

三、结语

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但是一个团队可以走得更远.

相信,“‘导学·反思’项目研究组”就是这样的一个团队,我们必能在这个团队里走向自身专业成长的快车道……

此外,感谢东营市胜利教育管理中心和东营市孙庆民初中数学名师工作室提供的每一次研修机会;感谢“‘导学·反思’教学法研究群”(群号:437823464)提供的每一次在线研讨机会;感谢“导学·反思”项目研究组全体成员两年来所付出的不懈努力和辛勤汗水.

*本文系东营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导学·反思’和谐高效课堂教学的实践与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125DYJG210,主持人:孙庆民.

猜你喜欢

东营市项目组研修
中小学骨干教师“双减”项目式研修模式探索
一主六维:深度卷入的研修模式
东营市智能信息处理实验室
东营市禾成化学科技有限公司
东营市禾成化学科技有限公司
东营市禾成化学科技有限公司
CSCO生物统计学专家委员会RWE项目组简介
The Sound of Tennis 网球之声
Association between estradiol levels and clinical outcomes of IVF cycles with single blastocyst embryo transfer
基于数字化平台的项目组管理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