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安部组织开展多次专项行动重拳打击制售假药等违法犯罪行为

2017-01-27本刊编辑部

中国防伪报道 2017年4期
关键词:制售假药公安部

文 本刊编辑部

公安部组织开展多次专项行动重拳打击制售假药等违法犯罪行为

文 本刊编辑部

近年来,公安部对于药品安全十分重视,针对打击假药违法行为部署了多项整治行动,从2011年的专案集群战役到2016年的“利剑”行动,公安部一直都在与打击制假售假药品作斗争。态度坚决,绝不姑息。公安部表示,将进一步加大刑事打击力度,积极会同有关部门推动食品造假行为直接入刑,完善打击食品药品犯罪司法解释,有力发挥刑法的震慑作用。同时,切实用足用好《食品安全法》,对依法不构成犯罪、但群众痛恨的食品安全违法行为依法实施行政拘留处罚,坚决处罚到人,让违法犯罪分子付出应有的代价。

公安部打假“利剑”行动态度坚决“打四黑除四害”坚持零容忍

2016年,公安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领导同志关于食品药品安全工作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部署各地公安机关开展以食品药品领域为重点的打假“利剑”行动,不断深化“打四黑除四害”工作,坚持零容忍、出快手、下重拳,继续保持对食品药品违法犯罪的严打高压态势,创新打击犯罪工作机制,完善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衔接机制,会同食品药品监管等部门有效维护了食品药品安全持续稳定向好的局面。

全年共破获食品犯罪案件1.2万起、药品犯罪案件8500起,公安部挂牌督办的350余起案件全部告破,及时铲除了一批制假售假的黑工厂、黑作坊、黑窝点和黑市场,有效摧毁了一批制假售假的犯罪网络。

据了解,近年来,全国公安机关认真履行打击食品药品犯罪、维护食品药品安全这一重要职责,积极会同有关部门持续开展一系列打击整治行动,取得了明显成效。但食品药品领域的深层次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出现,食品生产加工环节非法添加、滥用添加剂问题依然突出,制假售假问题屡打不绝,打击食品药品违法犯罪依然任重道远。

公安部对此高度重视,把公安机关维护食品药品安全工作纳入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坚持以专项打击治理为引领,部署各地向突出的食品药品犯罪精准发力,既紧紧盯住瘦肉精、病死肉等老问题,坚决防止反弹,又密切关注利用电商平台制假售假等新情况,加强风险排查,强化网上网下联动打击。工作中,公安机关不断创新打击犯罪工作机制,对跨区域重大案件,由公安部挂牌督办、集群协查、深度打击;着力完善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衔接机制,强化责任考核,出台并落实《食品药品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办法》,有效破解鉴定检测等执法难题;坚持专项打击与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相结合,积极推动地沟油、水产品等领域突出违法问题的源头治理;注重社会共治和协同治理,针对利用电商、微商平台实施食品药品违法犯罪日益突出的情况,主动加强与重点电商平台的警企合作,完善涉网违法犯罪发现查处联动机制,有力打击涉网食品药品犯罪,食品药品犯罪打击治理水平稳步提升。

公安部治安管理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公安机关将进一步加大刑事打击力度,积极会同有关部门推动食品造假行为直接入刑,完善打击食品药品犯罪司法解释,有力发挥刑法的打击震慑作用。同时,切实用足用好《食品安全法》,对依法不构成犯罪、但群众痛恨的食品安全违法行为依法实施行政拘留处罚,坚决处罚到人,让违法犯罪分子付出高昂代价。

2013年:公安部部署“云端行动”重拳打击涉网假药犯罪

针对当时不法分子大量利用互联网发布虚假广告,从事非法经营药品、制售假药犯罪活动,严重侵害群众切身利益的情况,2013年7月下旬,公安部部署开展代号“云端行动”的打击利用互联网非法经营药品、制售假药犯罪专项行动,截至2013年年底已组织全国29个省区市公安机关连续开展了三次集中破案行动,共打掉犯罪团伙400多个,关停违法网站、网店140多家,抓获犯罪嫌疑人1300多名,缴获假冒的“易瑞沙”“拜糖平”“心脑康”“保婴丹”“柴胡口服液”“利巴韦林注射液”等药品3亿余粒(片、支),扣押造假原料9吨多,涉案价值22亿余元。

2013年,各地公安机关工作中发现,一些不法分子通过互联网倒卖假药的情况十分突出,互联网已逐渐成为非法经营药品、制售假药犯罪的重要手段和渠道。对此,公安部高度重视,于2013年6月组成工作专班,加强专题分析研究,部署各地全力梳理线索,共集中排查出400余条涉嫌利用互联网非法经营药品、制售假药犯罪线索。在此基础上,公安部决定组织开展专项打击行动,代号“云端行动”。2013年7月30日,公安部召集29个涉案省区市公安机关当面交办,要求各地集中力量开展专项打击,坚决铲除制售假药犯罪网络,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各地按照公安部统一部署,以交办线索为切入点,上追生产源头,下查销售渠道,深挖犯罪产业链条。公安部加强统一指挥协调,派出多个工作组赴重点省份指导督办,并于2013年8月20日、2013年9月18日、2013年10月30日组织各涉案地公安机关连续开展了三次集中收网行动,取得重大战果。河南省公安机关在公安部统一指挥下,成功摧毁一个非法架设电台、利用广播和互联网虚假宣传,并假扮医疗专家“坐诊”电台、与患者热线电话“问诊”、大肆销售假药的犯罪团伙,抓获犯罪嫌疑人40余名,缴获各类假药2100余万粒(片、支),涉案价值3亿余元。

当时,据公安机关介绍,从侦破的案件情况看,涉网假药犯罪主要呈现以下特点:不法分子有的在新闻门户网站、搜索引擎,以及各种医药、化工、招商、保健咨询等专业网站上投放非法药品广告,招徕业务,引诱患者上当受骗;有的开设网站、网店,复制、拷贝专业医药信息,伪装成正规的医疗机构,或以“代购”“厂家直销”等面目出现,蒙蔽欺骗群众;有的利用网络通讯工具暗中串联,相互提供、倒卖假药,形成地下产业网络。无论不法分子的手法如何翻新,其欺诈群众及坑害患者的实质是不变的。网上销售的假药多由淀粉和过期、变质原料制成,且大量添加禁用、镇静、致幻或有毒有害成分,直接威胁群众的生命健康。

当时,公安部有关负责人表示,经过公安机关近两年的持续打击,假药犯罪猖獗的态势得到有效遏制,但假药犯罪远未根除,犯罪手法也不断出现新的特点,隐蔽性、欺骗性更强。公安机关将始终保持对此类犯罪严打高压态势,积极会同食药监等部门强化源头治理,全力追查假药流向,坚决维护群众切身利益。公安机关也提醒广大群众,如需在网上购药,务必选择具有网上药品交易资质的网站,并及时到相关政府网站进行查询验证,切莫相信网上“一针治愈”或“一片见效”等虚假宣传。

2012年:公安部开展“破案会战”行动制售假药犯罪成为首要打击目标

2012年8月,公安部指挥全国31个省(区、市)190个城市公安机关,对24个特大制售假药犯罪网络开展统一收网行动,缴获各类假冒伪劣药品2.05亿片,商标标识、药盒、说明书等包材1400多万件,涉案价值11.6亿元,破案800多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900多名,捣毁制假售假窝点1100多个。

开展严厉打击经济犯罪“破案会战”以来,公安部部署全国公安机关将制售假药犯罪作为首要打击目标,坚持“端窝点、打源头、摧网络”,从根本上断绝犯罪再生能力,最大程度减少假药犯罪危害,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公安部根据各地公安机关工作发现的河南新密“5·05”制售假药案等24个重大案件线索,指挥涉案地公安机关循线追踪,深挖扩线,逐步掌握了涉及全国31个省(区、市)的制售假药犯罪网络。公安部决定在全国发起打击假药犯罪集中行动,对制售假药犯罪产业链条和流通渠道实施毁灭性打击。

2012年6月,公安部成立行动指挥部,对24个重大案件线索实行挂牌督办,重点跟进,先后两次召开调度会议,逐省逐案逐线索进行梳理,对案件侦查工作进行了深入分析和细化部署。同时,将参战省份划分为北京、上海、深圳三个战区,成立前线指挥部,派员赴重点省区市一线督战,加强督办落实,强化指挥协调,加快推进战役实施。经缜密侦查,各涉案地公安机关迅速查清整个犯罪网络,准确锁定全部犯罪嫌疑人。2012年7月25日,公安部调集各地1.8万多名警力,精确制导,雷霆出击,开展集中打击行动,此前锁定的侦控目标悉数落网,纳入打击范围的犯罪窝点全部捣毁,彻底铲除了一批盘踞一方、为害多地的假药犯罪团伙。

当时,从公安机关了解到,不法分子制售假药,手段卑劣,令人发指。从侵害对象看,主要针对高血压、糖尿病、皮肤病等慢性、疑难病症患者,或癌症等急、重症患者特定人群,讹诈钱财。从犯罪手法看,在制造假药过程中,非法添加“盐酸二甲双胍”“格列苯脲”“西布曲明”等成份,甚至加入镇静、致幻或有毒有害成份,使患者误以为产生疗效,实则延误治疗,甚至导致肝肾损伤、心肌梗塞、心脏骤停等严重后果,直接威胁生命健康安全。还有的不法分子直接用生理盐水灌装生产假冒狂犬疫苗,轻者延误治疗,重者将危及生命安全。

当时,公安部有关负责人介绍,经过“亮剑”“破案会战”等专项行动连续两年的强力打击,假药犯罪得到有效遏制,特别是套用正规药品品名批号的假药明显减少,大批犯罪源头和产供销网络被彻底铲除,许多不法分子停止犯罪并转行从事其它行当,群众的用药安全得到有效保障。但是,假药犯罪远未根除,犯罪手法也出现新的特点,隐蔽性、欺骗性更强。从破获案件情况看,部分不法分子在假药包装上编造“桑茯胶囊”“稳压肽片”等误导性名称,随后利用宣传单、互联网、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等渠道发布虚假广告,编造功能主治,肆意夸大疗效;部分不法分子或以供销药品原料名义发布广告、暗中串谋,或单线联系、匿名相称,或要求购买时以“1号”“白片”等指代药品,采取多种手段逃避公安机关打击。

这位负责人还表示,全国公安机关将以保卫人民群众生命健康为己任,坚决严厉打击假药犯罪,不论大案、小案都将一律依法立案侦查,全力维护群众切身利益和用药安全。同时提醒广大患者,选择到正规医院、药店购买药品,切莫轻信广告购买没有审定品名、批号的假药,并及时到相关政府网站进行查询验证。同时,公安机关也欢迎广大群众投诉举报假药犯罪活动,一经查证属实,公安机关将给予举报人500至5万元人民币奖励;对在捣毁特大犯罪窝点、打掉特大犯罪团伙、侦破特大犯罪窝案中发挥重要作用的,予以重奖。

2011年:公安部门开展打击制售假药犯罪专案集群战役

2011年11月17日,公安部视频调度指挥全国29个省区市公安机关开展打击制售假药犯罪专案集群战役,170个城市公安机关出动16000余名警力,各地警方与药监等部门配合,打掉18个制售假药犯罪网络。

此次专案集群战役前期调查耗时近4个月,统一行动中各地集中破获了一批大案要案,如浙江等23个省份公安机关联合打掉1个利用高价回收的治疗癌症、心血管疾病进口处方药包材生产销售假药的犯罪网络;河南等20个省份公安机关联合打掉2个生产假药并向144家药店、诊所销售的犯罪网络;江苏等20个省份公安机关分别打掉某大药房销售假药、杨某伪造批文生产销售假药的犯罪网络;湖北、上海、河南、广东等4省市公安机关联合打掉潘某等销售假药犯罪网络;天津等10个省份公安机关联合打掉周某等网络销售假药、陈某等利用过期药生产销售假药犯罪网络;辽宁等9个省份公安机关联合打掉王某等生产销售假药犯罪网络;黑龙江等8个省份公安机关联合打掉邸某、齐某等为首的2个销售假药犯罪网络;广东公安机关打掉走私销售进口抗肿瘤药的犯罪网络。

警方缴获的假药,涵盖从处方药到保健药,从口服片剂到注射针剂,从中草药到西药,从国产药到进口药等上百个品牌门类。不法分子制售假药手段多样。经药监等有关部门鉴定,这些假药危害十分巨大,其中有些添加物严重危害人体健康,有些无任何疗效,轻者贻误治疗,重者引发其他疾病,甚至危及生命。

目前,制售假药犯罪已经形成“产、供、销”一条龙犯罪产业链条。制售假药犯罪地域特点明显,同乡之间通过亲属关系“以老带新”逐渐发展。为逃避打击,犯罪分子利用QQ、MSN、Hotmail等网络通讯工具进行沟通、洽谈,将假药伪装后通过物流公司等运输。还有不法分子长期通过路边站牌贴广告、走街串巷等收购过期药、使用过的真药包装盒,自行更换包装生产假药或出售给生产假药的不法分子。网络以及一些不法药店、诊所成为假药的主要流通渠道。

猜你喜欢

制售假药公安部
制售网络游戏外挂行为的刑法规制
试谈水产养殖投入品制售企业应该如何面对农业农村部的监管
汕头市澄海区公安机关部署打击整治制售仿真枪违法犯罪活动
公安部要求进一步加强公交车安全防范工作
新《药品管理法》施行后制售假药案件认定的思路转向
公安部关于废止和修改部分规章的决定
公安部交管局提示:关注儿童十大交通安全关键细节
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新形势下加强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工作的实施意见
公安部首设“反恐专员”
制售假药入罪就该“零门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