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技术下屏幕媒体的图片编辑创新机制构想

2017-01-26文/程

中国传媒科技 2017年10期
关键词:办公媒介受众

文/程 艳

新媒体技术下屏幕媒体的图片编辑创新机制构想

文/程 艳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运用,环境的优化为媒介运营与发展提供了优厚的条件,从而让屏幕媒体快速进入受众生活与工作,并与之息息相关。受到新媒体技术的“加持”,屏幕媒体对信息内容生产与加工效果以及图文、视听组合与互动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但也对图文(片)编辑工作造成了极大难度。本文从此角度,对新媒体技术环境下屏幕媒体的图片编辑创新机制进行了可行度极强的分析与研究,并基于当前研发的图片优化处理方法与系统提出了具体的传媒技术构想。

新媒体技术;屏幕媒体;图片编辑;创新机制;构想

引言

媒介竞争的加剧引发了新媒体技术与环境的提前到来,受到全媒体时代的影响,媒介发展与信息加工生产方式与传统时代有着本质的区别。以屏幕媒体为例,智能化终端为受众提供了更多便利操作,也促进了屏幕媒体的诞生,屏幕媒体以其优质的视觉体验效果以及精确的受众类型定位快速融入媒介市场,以高准度的图文(片)编辑创意工作作为核心竞争力,进一步加剧媒介行业矛盾。由于屏幕媒体的特性,图片编辑工作是决定其成败与否的关键所在,而传统编辑工作流程繁杂、视觉效果低下、管理模式陈旧以及品牌价值流失,不符合屏幕媒体的发展需要,因此基于新媒体技术层面的新型图片优化处理系统与方法构想无疑成为改善屏幕媒体进军行业市场的有力武器,并将成为当今全媒体时代媒介图片编辑创新机制的典型代表。

1.屏幕媒体与图片编辑概述

1.1 屏幕媒体

屏幕媒体泛指智能时代以屏幕为中介或终端的各种媒体。屏幕媒体的出现依托新媒体技术与环境的开发与应用,结合智能技术的普及而快速进入受众视野,从而掀起了一场受众生活、工作与娱乐呈现方式的“革命”。屏幕媒体的主要特征有操作智能化、内容精细化与形式多元化。操作智能化依赖于智能技术的应用,如电子触屏设备等;内容精细化主要因为受到屏幕大小制约,第一信息产品的排版与编辑成为屏幕媒体吸引受众的关键所在,精细且富有创意的信息产品或编辑方式往往更容易获得受众的青睐与点击,这关系到屏幕媒体的运营与生存;形式多元化主要是指屏幕媒体最为关注的是信息内容表达与形式元素之间的互动关系,这也是屏幕媒体自身构建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

1.2 图片编辑

图片编辑主要工作在于拍摄、设计与制作以及排版与编辑,根据信息需要适时调整图片元素的大小、饱和度、焦点以及色温与景深等方面,使之符合媒介发布信息的需求。图片编辑工作涵盖了图片的采集与拍摄、设计与制作以及后期排版各个方面,因此是一项系统性编辑工程,需要各环节工作的高效配合,以达到最佳视觉与受众阅读效果。目前我国媒体图片编辑工作受到技术的限制,在新闻源现场控制图片拍摄色温平衡的技术远不如西方发达国家成熟,而在后期的图片视觉构成效果中也缺乏视觉冲击力与平面构成创意,从而在媒介信息加工环节,图片编辑由于缺乏技术支持而成为了一个严重的薄弱项目。

1.3 两者之间的关系

屏幕媒体作为智能终端的新型媒介,对图片编辑工作的依赖性极高,设计与优化排版工作成为吸引受众的根本保障,同时这也是屏幕媒体自身运营成败的关键所在。由于图片编辑工作包含了前期的新闻源现场采集环节、中期的创新与设计环节以及后期的符合最佳视觉效果的排版环节,因此成为了屏幕媒体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提升编辑效率,创新编辑工作机制成为保持行业领先的唯一方式,也是当前我国媒介行业普遍存在的问题,只有优化与改善图片编辑工作体系与机制,才能保证媒介的平稳发展。

2.关于新媒体视角下屏幕媒体图片编辑技术的创新机制构想

基于新媒体技术的优良前景与传统图片编辑系统的缺失,笔者根据传媒科技研发基础与智能技术与设备现状,对新媒体时代下的新型图片编辑优化系统与方法进行了具体的构想:

第一,员工随身携带设有占用按钮、只读指示灯与可写指示灯的OPM定位卡进行任意区域的图片浏览,后台可随时监控员工位置。

第二,当任意员工进行图片操作时,按下OPM定位卡上的占用按钮进行个人操作,其他员工携带的OPM定位卡上只读指示灯亮起,表明该图片正在处理中,待该员工操作结束其他员工只读指示灯灭,可写指示灯亮起,同时总储存装置默认保存并进行刷新。

第三,员工操作结束后就近选择登记台,利用磁感车上的RFID读卡器扫描自身OPM定位卡上的RFID启动磁感车并使之自动滑动到登记总站。

第四,登记总站的工作人员读取滑动到该处的磁感车RFID读卡器数据,并进行人工备案。

第五,上述OPM定位卡、磁感车等均配有电量显示器与低电量警示系统,并采用无充电技术为上述设备保驾护航。

2.1 突出个性化管理模式

个性化管理是该项构想的基础,也是员工创新思维形成的前提条件。由于采用了OPM定位卡,因此屏幕媒体可对员工的位置信息进行后台监控,这样有利于屏幕媒体员工管理,也实现了个性化办公目标,便于员工进行自我工作调节。该构想充分保障了员工自主能动性,可以在携带OPM定位卡的前提下可以选择任意办公区域工作,如咖啡厅、休闲区域,符合个性员工管理模式,对于员工自我创意思维的开发与培养有者极大的促进作用。OPM定位卡的占用按钮保障了员工“一对一”进行图片设计与创新,有利于员工进行自我编辑思想的表达,避免了传统编辑模式下频繁喧哗的工作环境对员工编辑思维造成的困难,有利于集思广益,将每位员工的创意想法予以总结以达到最佳编辑的目的。个性化管理模式是未来屏幕媒体开发员工创新能力,提高屏幕媒体核心实力与竞争力的主要方向,员工通过自我工作节奏与工作环境的调节而实现效率最大、创新力最强的工作体验,充分保障员工工作自由,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2 简化工作流程

简化工作流程,提升办公效率是实现屏幕媒体高效运行的重要途径。首先,根据构想来看,员工利用随身携带的OPM定位卡进行办公后可在任意办公区域以及办公时间进行图片处理,并在操作完成后就近进行登记卡扫描,不需要频繁进行工作交接与成果汇报,节省了大量时间,提高了个人与屏幕媒体的办公效率。其次,磁感车在这里充当了“跑腿”的角色,利用RFID读卡器实现对数据的传载而省略了传统纸质打印或是电子邮件的编辑与发送,避免了在工作流程中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的工作失误或是数据错误,从第一手操作开始保障了员工对图片编辑的“原始状态”,因此极大程度地提升了编辑信息的保真性。最后,由于员工的OPM定位卡有员工基础数据,因此在磁感车滑动到登记总台后管理人员可以利用设备快速定位操作员工的信息,节省了传统图片编辑工作中的频繁登记与备注,减小工作量的同时利用智能设备准确而完整地记录员工操作信息,实现了流程最少、效率最高的新型办公体系。

2.3 注重多元化视觉效果的呈现

多元化视觉效果的呈现是保障受众关注度的直接因素。传统的图片编辑优化系统或方法大都以会议的形式进行商定,尽管集思广益,但创意元素往往来源于一个人,这与新构想的图片编辑优化系统与方法存在极大出入。新构想注重每一位员工的OPM定位卡操作并进行及时刷新保存,不同的员工由于创新思维与关注点不同,往往对图片编辑的侧重点也有所偏差,因此新构想并没有采用“一锤定音”式的视觉效果,而是将每一位员工的视觉创意予以保留,达到真正的集思广益,实现多元化视觉效果呈现的本质目标。值得一提的是,新构想以微观的角度弥补了以往图片编辑中视觉效果呈现的不足,多元的视觉化效果并不是来源于某位员工的主观创新思维,而是将每一位员工的视觉效果创新点进行展现,完整保留了所有利用OPM卡进行操作员工的视觉设计方案,既科学全面地精化视觉效果设计,又尊重了员工劳动成果,拉近了屏幕媒体与员工的心理距离。

2.4 优化媒介品牌

技术是创新的源动力,也是屏幕媒体品牌构建的根本所在。该构想利用移动互联网技术、无线充电智能技术、传感系统、移动设备、物联网等技术实现了真正的开放式办公目标,通过极大程度地开发员工潜在创新能力与高效办公成果,为图片编辑提供技术支持与品牌战略意识,促进屏幕媒体在当代行业竞争加剧的前提下快速整合与优化自身竞争力,以品牌作为入驻市场的有力武器。新构想对于改善传统办公环境、提升员工办公效率以及缩减屏幕媒体办公成本有着极大的贡献,而该构想的本质目标是提供新型图片优化处理系统与方法,提升受众的关注度,增加屏幕媒体的品牌知名度与价值效应,实现高效率化的屏幕媒体运营,这也是屏幕媒体“以技术促发展”的科学规划与核心品牌养成计划中不可或缺的关键部分,尤其是员工创新思维的集思广益最大程度地提升了图片编辑的质量,对于屏幕媒体实现质的飞跃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与作用。

3.结论

新型图片优化系统与方法是宏观视野下的一套技术性整体编辑系统方案,其更多是在开放式办公环境前提下,对文化创意出版行业里的图片协同处理的一种优化方案,依靠的是传感系统、移动设备、物联网技术等复合型技术。其核心在于将物流网、移动互联网以及智能设备等新兴技术应用于新闻传媒领域、文化创意领域,在未来具备一定的商业潜力。

[1] 白文忠.浅谈数字时代图片编辑的机遇与挑战:“决策论坛——屏幕媒体管理模式创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J].中国会议,2017(04):08.

[2] 叶彬松.图片从哪里来——浅谈媒体编辑如何拓宽图片稿源[J].新闻研究导刊,2017(08):25.

[3] 周菁.屏幕媒体图片编辑内容与形式的互动策略研究——基于《新快报》“轻报纸”娱乐头版的SPSS分析[J].新闻知识,2015(03):15.

[4] 徐键.小型超级计算机在未来非线性编辑系统架构中的运用构想[J].科技信息,2013(02):05.

[5] 朱婕,王希华.全媒体时代“云”编辑助广电编辑系统转型[J].今传媒,2014(08):05.

[6] 闫倩.浅阅读时代期刊图片编辑的创新[J].青年记者,2013(06):20.

(作者单位:上海理工大学出版印刷与艺术设计学院)

G315

A

1671-0134(2017)10-093-02

10.19483/j.cnki.11-4653/n.2017.10.038

猜你喜欢

办公媒介受众
再论“声无哀乐”——嵇康笔下的声音与受众
Sharecuse共享办公空间
X-workingspace办公空间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基于受众需求谈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创新
书,最优雅的媒介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U-CUBE共享办公空间
欢迎订阅创新的媒介
反思媒介呈现中的弱势群体排斥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