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时刻牢记肩上的责任和使命
——记山东省质监局驻莘县俎店镇占海村第一书记王小志

2017-01-26

党员干部之友 2017年8期
关键词:机井莘县第一书记

□ 莘 组

时刻牢记肩上的责任和使命
——记山东省质监局驻莘县俎店镇占海村第一书记王小志

□ 莘 组

2015年,时任省质监局办公室调研员的王小志来到莘县俎店镇占海村担任第一书记。两年的时间,王小志瘦了十几斤,不但让占海村脱了贫,还成了市级“文明村”。

建大棚、打机井,打响驻村“第一炮”

“摘了1400斤黄瓜,一斤一块八毛很快就卖出去了。”村民任少宾咧着嘴笑,家里的大棚当年建成,当年投产,这个朴实的庄稼汉终于尝到了土地回馈的甘甜。新建的蔬菜批发市场人声鼎沸,几个大爷大妈在市场上一边聊天,一边装菜,就把孙辈的零食钱赚到手了,“以前孩子想要个零嘴,我得寻思半天,现在好了,想买啥不用找他爸妈,这钱俺给孩子花”。大伙儿你一言我一语高兴地说着,而这其乐融融的画面得益于村里第一书记王小志的决策。

占海村有村民270余户1000人左右,40%都是贫困人口,基础设施极差,是个典型的“空壳村”。王小志到任后,扑下身子入户走访,进行了两个月的深入调研。调研中,他发现村内一直有蔬菜种植的传统,而且祖祖辈辈和土地打交道的农民对能在土地上“淘金”有感情、有能力、有信心。于是,王小志提出了建蔬菜大棚的思路。

可是,建大棚是一个综合性的工程,许多实际问题首先要解决,这其中灌溉问题是最突出的。占海村位于两镇交界,由于其地势高,无法引进黄河水,灌溉主要靠几眼机井,且机井规模小,灌溉范围有限,再加上电压不稳定,“村里的1500多亩地要想浇一遍得一个多月”。没有水,有大棚技术也不敢种。为此,2月中旬进村的王小志,5月便给村里打了井,随后又借“井井通”工程的东风,新增了农用变压器15台,让所有灌溉机井通上动力电,彻底解决了电压低、灌溉难的问题,从而打响了驻村的“第一炮”,让老百姓切身感受到第一书记是来干实事的。

随后两年的时间,王小志带领村民新建了冬暖棚13000平方米,大弓棚120亩,打了43眼灌溉机井。从省级无公害蔬菜农业标准化试点,到开展种植能力科技培训,两年的帮扶工作让一个“空壳村”一跃成为拥有3万元村集体收入的富裕村,村民人均年收入从2000多元增加到1万多元,百姓心里有说不出的踏实和满足。

抓班子、带队伍,打造坚强“堡垒”

如何建设强有力的党员干部队伍、打造一支带不走的工作队,是王小志驻村之初就着手考虑的问题。为此,他首先从转变“两委”干部思想、增强发展理念入手,组织村“两委”外出考察学习,赴济南市章丘区和槐荫区、宁阳县、东阿县及县内有关镇街,考察学习党建、产业发展等方面经验做法。“王书记这两年没少带俺们出去走走、看看,开阔了眼界,感受到和人家差距真大,必须加快发展,把村子建设好。”占海村党支部书记任钦明激动地说。

占海村32名党员,50岁以上的有23名,占72%,面对党员队伍年龄偏大的情况,王小志有意在有知识的优秀青年中培养党员,特别是返乡务工人员、致富带头人等,多次上门做思想工作,新发展入党积极分子3人,为基层党组织注入新鲜血液,增强了未来发展的后劲。

建设施、移风俗,时时情系占海村

“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几乎是每个省级贫困村的通病,村内道路年久失修,坑洼不平,严重影响出行。王小志筹集资金,新修建了村内道路和砂石生产路,自此村内的交通便利起来,大棚的种植、蔬菜运输都更快捷了。面对一到晚上就漆黑的村庄,王小志协调安装了高性能的LED路灯,如今,村民晚上坐在灯下聊天,开心地说:“灯亮了,小偷晚上都不敢来村里了!”

“其实基础设施的修建并不难,村民思想观念的转变才是最难的。”王小志觉着经济上脱贫只是表象,关键是要从思想上挖掉“穷根”。在建立村子文化广场的进程中,因为一个迁坟事宜,他察觉到农村一些旧习俗已经成为乡亲们脱贫致富的绊脚石,于是王小志顶着巨大压力,挨家挨户作动员,倡导移风易俗,并建设公益性骨灰堂,为推行丧葬改革、节约耕地、保护环境树立了标杆。“跑断了腿、磨破了嘴”,半年时间瘦了七八斤,他让村民的生活方式发生了转变。

今年2月,结束驻村帮包工作的王小志履新省质监局稽查局局长。看到如今的占海村已全部脱贫,曾经的贫困村已经变成了“聊城市文明村”,王小志打心底里自豪,再苦再累都觉着值得。

猜你喜欢

机井莘县第一书记
莘县农村土地托管的实践与探索
山东省莘县第二中学
因为有你
——献给第一书记
护秋
淮北市农用机井质量调查情况及存在问题浅析
莘县地区灰霉病菌对腐霉利的抗药性研究
《第一书记扶贫手记》
驻村第一书记
人大机关走出去的第一书记
山西忻州忻府区机井普查分析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