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程朱理学身体观及其体育思想的诠释与反思

2017-01-26王凤杰

浙江体育科学 2017年2期
关键词:二程程颢程颐

王凤杰

(郑州大学 体育学院,河南 郑州 450044)

程朱理学身体观及其体育思想的诠释与反思

王凤杰

(郑州大学 体育学院,河南 郑州 450044)

以程颢、程颐、朱熹为代表的宋代理学,虽然继承了儒家学说的经典,但也不同程度地吸收和批判了道家、佛家、道教等学派的思想,其身体观的哲学体系和体育思想有其独到之处。程颢程颐以“理”为核心,主张“理人合一”的身体观念和“节欲”养生的体育思想;朱熹在二程的基础上,又吸收了张载气本论中的观点,倡导“理气合一”的身体观念和“心气”兼养以德养生的体育思想。程朱理学对身体的认识可集中为一个“理”字,对身体修养可总结为“静”字,这种主静的体育思想,既为传统养生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为现代体育应对危机提供了可能援引。

程朱;理学;身体观;体育思想

宋代理学是指兴起于北宋盛行于南宋,以讨论天道性命为中心的哲学体系,也专指以二程(程颢、程颐)、朱熹为代表的,以理为最高范畴的学说,即程朱理学。可以说,宋代理学是对自汉代以后整个中国文化发展的一个新的反省,它站在儒家的立场上,不但直接继承孔孟先秦儒家的思想,同时还批判地、有选择性地吸取了道家、道教、魏晋玄学以及一些佛学的思想。理学在身体观和身体修养方面受道家哲学、道教和佛学的影响较大。蔡方鹿[1]等学者就认为,以程朱为代表的理学不但借鉴了道家的以道为宇宙本体、“道生万物”的思想来完善儒家的本体论,还吸收了清静、无为和主静的修养以及体育思想。陈少峰[2]对理学的思想渊源进行研究,并认为理学中的“理学”(即理本论)派受《老子》和王弼学说的影响较深,“气学”派(以张载为代表气本论)对《列子》、《列子注》情有独钟,而“心学”派(以陆九渊创建的心本论为代表)则主要以《庄子》、《列子》以及向秀、郭象的《庄子注》、张湛的《列子注》为参考。本文以程颢、程颐、朱熹的著作和学说为参考,仅从理本论的层面对程朱理学中身体观的论述、见解进行梳理和分析,探讨其中的体育思想,以求其对现代人在健身、修心、养性等方面提供参考和帮助。

程朱理学与气本论和心本论不同,认为“理”才是宇宙万物的本源,每物必有一个“理”,只有通过推究事物的道理(即格物),才能达到认识真理的目的(即致知),也就是儒家哲学倡导的“格物致知”。从“理”论的视域探讨对身体的认识,源于对“理”、“欲”关系的讨论,也就是儒家学说中的“理欲之辩”。虽然“理欲”关系早在先秦时期就有讨论,如墨家主张禁欲,道家力推无欲,孔子反对纵欲提倡节欲,把“理”与“欲”对立起来。但到了宋代这一讨论达到了极致,先是二程以“理”为核心,提出了“理人合一”的身体观和“节欲”的养生方法,此后朱熹又吸取气本论的观点,对其进行了整理和发展,主张人的生命是由气与理结合而成的“理气”身体观念和“心气”兼养的体育思想。

1 程颢程颐“理人合一”的身体观念以及“节欲”的体育思想

程颢、程颐对身体的认识虽然都是基于理本论,都认为“理”是世界万物的普遍规律和准则,是永恒的客观存在和最高的精神实体,程颢说:“万物皆有理,顺之则易,逆之则难,各循其理,何劳于己力哉!”(程颢·《二程集》)程颐也说:“凡眼前无非是物,物物皆有理。” (程颐·《二程集》)可见兄弟二人对世界本源的认识是一致的。但他们对“理”的理解也有相异之处,程颢倾向于心本论,认为“理”具有主观意识性,“理”是藏于心中的,主张心即理,这也为后来陆九渊创建心学提供了理论条件。程颐则表现为以“理”为本体的客观观念论,认为“理”是独立于心的客观实在,主张性即理[3]。

二程对于人的身体及其修养的认识,分别从人的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两个层面进行了阐释。

首先是人的自然属性层面。二程并不否认气的作用,认为人的生命是阴阳二气相交的结果。在他们看来,天地万物都是禀阴阳之气而成,禀阴阳之气而生,“生物万殊,睽也;然而得天地之合,禀阴阳之气,则相类也。” (程颐·《二程集》)天地万物之所以发生成长,是由于阴阳之气变化的结果,而人的身体也是同样,“若言涉于形生之类,则是气也。物生则气聚,死则散而归尽。” (程颐·《二程集》)就是说,包括人的身体在内的天地万物,都是由气聚而生,气散而灭亡。这显然是吸取了张载的以聚散言气的思想,但又不同于张载的气元论,他们又进一步提出“理”才是气之聚散的本源。程颐认为,气是有形的,但气的形是来自于理,气是因为有此理才有此形,所以,他说:“有理则有气,有气则有数。”在他有看来,“理”就是天地万物的自然规律,阴阳之气的变化、相交,以至于生成万物,都是按照理的规律进行的。对于形成人的生命之气,二程认为“真元之气”是构成人生命的气,它不同于普通的气,它是来自理之本体的气,是能产生并适应于人体需要的人气,所以说:“真元之气,气之所有生,不与外气相杂,但以外气涵养而已。若鱼在水,鱼之生命非是水为之,但必以水涵养,鱼乃得生。人居天地气中,与鱼在水无异。至于饮食之养,皆是外气涵养之道。”(程颐·《二程集》)二程把气对人体的重要性,比喻为鱼与水的关系,鱼离不开水,但鱼不是水所生[4]。气形成人的生命是离不开理的,理气不可分,理是决定性的,气是依附的。理才是事物的本源,气是由理派生的,气散之后,理还存在,“凡物之散,其气遂尽,无复归本原之理。” (程颐·《二程集》)就是此道理。所以,理是形成人之生命的本源,以区别于张载的“天人一气”的身体观念。

至于身体的修养与长寿,二程也坚持以理为本的思想,在强调人的生理特质这一自然属性的同时,还根据中医学理论,对人体的解剖构造、生理病理、脉诊治疗等进行了探讨,提出了 “节欲”养生的观点。他们说:“世之人务穷天地万物之理,不知反之一身,五脏六腑毛发筋骨之所存,鲜或知之。善学者,取诸身而已。自一身以观天地。” (《二程集》)并指出人的寿命长短,取决于人的生理条件的健壮,他们认为,“人有寿考者,其气血脉息自深,便有一般深根固蒂底道理。” (《二程集》)在养生方面,二程认为“人寐时,血气皆聚于内,如血归肝之类。” (程颐·《二程集》)意思是说,人在睡眠状态下,消耗的能量是最低的,煎熬人体的阴气也是最少的;他们还认识到过量饮食、饮酒、放纵性欲对人体身心健康的害处,正如 “如饮酒不可使醉,不及乱者,不独不可乱志,只血气亦不可使乱,但使浃洽而已可也。” (《二程集》)因为过量纵欲会乱人性情,失去人性对情欲的控制,导致人体阴血亏虚,加重阴气不足、相火妄动的恶性循环,进而有害健康。这种身体修养观点,不管是从中医学理论,还是现代医学来讲,都是比较科学的。可见,二程对身体的认识和体育的见解,是基于“理”的,但这个“理”应该就是现代意义上的一般生物学规律。

其次,程颢程颐还从人的社会属性层面科学的继承发展了人为万物之灵的观点,进一步诠释了“理人合一”的身体观念以及以“静”养生的体育思想。他们认为动物和植物之所以有区别,是因为它们得天地之气的多少不同而造成的,所以说:“动植之分,有得天气多者,有得地气多者,本乎天者亲上,本乎地者亲下。” (《二程集》)“动物有知,植物无知,其性自异,但赋形于天地,其理则一。” (《二程集》)至于人与动物的区别,他们认为人有仁义之性,而动物没有,“君子所以异于禽兽者,以有仁义之性也。” (程颐·《二程集》)“人之所以为人者,以有天理也。天理之不存,则与禽兽何异矣?” (程颐·《二程集》)就是说,人是有人性的,是有社会道德属性的,人之所以有人性,是因为人好学,人能穷理尽性,以性节制情欲的放纵,而性就是理,“性即理,所谓理,性是也。” (程颐·《二程集》)

程颐还从“性情”的角度阐释以“节欲”养生的体育观点。他主张“性其情”,反对“情其性”,他说:“情既炽而益荡,其性凿矣。是故觉者约其情使合于中,正其心,养其性,故曰性其情。愚者则不知制之,纵其情而至于邪僻,梏其性而亡之,故曰情其性。凡学之道,养其性而已。” (《二程集》)这里说的“性其情”,就是以性约束情,使情符合“中”;至于“情其性”,则是指放纵情欲而不加以节制,致使流于邪僻以害性[4]。因此,从“性其情”的论述中不难看出程颐“节欲”养生的体育思想。而怎样才能做到“性其情”呢?程颐认为,只有通过“正其心,养其性”的办法来解决,这样既不完全灭绝情和否定情的存在,又不放纵情欲而害性,从而达到以性来控制和调节情欲和情感。而“性”的代表是“仁”,“性”的本体是静,只有清静无为,收心、安分、静心,才能使人体君火相宁、阴阳守恒。

二程在对身体的认识上,主要吸收了儒家、道家、佛学的思想,主张以理为本、“理人合一”的身体观;对身体修养的思考,又吸取了医家的中医学理论,并与“理”论相结合,提出了“节欲”养生的体育观点,认为人只要明理 、安分、静心,便会自觉地节欲,从而把外在的养生规范内化为一种道德约束力,以“性其情”控制人欲,以“静”养心养体。

2 朱熹“理气合一”的身体观念以及“心气”兼养以德养生的体育思想

朱熹作为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主要是发展了二程的理学思想,致使“程朱理学”成为宋以后儒学的主流。朱熹对于身体的认识,主要是基于他理气观的理论体系。他认为作为世界万物的本源,理与气是不相离的,“天下未有无理之气,亦未有无气之理。” (《朱子语类》卷一)理气是相互渗透、相互依存的,“气与理本相依”。天下万物的化生,是理气融合的产物,“人之所以生,理与气合而已。” (《朱子语类》卷四)但是,如果非要说理气先后的话,他还是倾向于理先气后,所以他说:“天道流行,发育万物,有理而后有气。虽是一时都有,毕竟以理为主,人得之以有生。” (《朱子语类》卷三)“理为主”,在理气发育万物过程中,理为主导、主要方面,气为辅导、次要方面。同时他又强调气对理的重要性和气的相对独立性。首先,理是不能离开气而单独存在的,“天理固浩浩不穷,然非是气,则虽有是理而无所湊泊。故必二气交感,凝结生聚,然后是理有所附著。” (《朱子语类》卷四)意思是说,理依赖气的凝聚生物,理才有附著之处,否则就无所附著而悬空、无湊泊。所以理当阴阳二气交感生物时,理便在事物之中。其次,气也有自身的独立性、自主性,也并不是完全屈服于理的,“气虽是理之所生,然既生出,则理管他不得。” (《朱子语类》卷三)他在肯定理生气的情景下,承认气是相对独立的。既然人与万物都是由理气生成,至于他们之间的千差万别,朱熹与张载的观点基本一致,他说:“人物之生,同得天地之理以为性,同得天地之气以为形,其不同者,独人于其间,得形气之正,而能有以全其性,为少异耳。” (《孟子集注》卷八)就是说人是得形气之正,而不是得形气之偏。而人与人的相异,是由于人的禀气有清浊之分,即“性者万物之源,而气禀则有清浊、昏明,而有圣愚之异。” (《朱子语类》卷四)

总之,朱熹的理气观,是对张载气本论和二程理本论两种理论的发展与融合,显得更为科学合理,虽然他坚持“理先气后”,但也强调气对理的重要性,没有气的存在,理也就没了附着体。所以,朱熹对生命的认识,即“理气合一”的身体观念,也正是这种“理气”二元论对生命哲学思考的体现。

另一方面,对于生成人体之形的气,朱熹也从自然属性和道德属性两个层面进行了区分,为他“以德’养生的思想奠定了理论依据。首先,朱熹认为构成人体的形气有血气和浩然之气。这两种气既异又同,其同是他们都是一气,而其异是血气是生人生物的气,是一种生人生物的质料[5],属于自然属性;而浩然之气是血气与道义的和合,是质料与道德精神的结合,属于道德属性。朱熹与他的学生有过这样的对话,“问:‘浩然之气,即是人所受于天地之正气否?’曰:‘然’。又问:‘与血气如何?’曰:‘只是一气。义理附于其中,则为浩然之气。若不由义而发,则只是血气’。” (《朱子语类》卷五十二)这样的解释又进一步从另外的角度印证了朱熹“理气合一”的身体观念。

至于朱熹的体育思想,则是其身体观理论的延伸,就是“心气”兼养,“以德’养生。朱熹养气的论调得益于中医理论中养气健身的观点,他认为,养气有益于生命的延长,他说:“死生有命,当初禀得气时便定了,便是天地造化,只有许多气,能保之亦可延。” (《朱子语类》卷三)朱熹在提出养气的同时,更注重道德层面上的养心,他认为心才是人体“操舍存亡”的主体,心具有“贯乎动静”、“藏往知来”的功能。他认为,只有人的心量广大,心才具有汇聚天地之众理的功能,大到天地,小到蝼蚁,都是心的思维活动的范围;由于心的思维活动流行不息,所以万物才生生不穷;同时心还是具有仁爱的生物之心,赋予了心以伦理道德的属性。他说:“心须兼广大流行底意看,又须兼生意看。且如程先生言:‘仁者,天地生物之心。’只天地便广大,生物便流行,生生不穷。” (《朱子语类》卷五)因此,养心为主,养气为补,心气兼养,养气也是为了养心。他还强调在养心的过程中,尤其要注重道德之心的修养,因为道德之心的健康才是人健康的根本点。这与现代健康观中道德层面的健康有着异曲同工之处。

对于身体怎样修养,朱熹也提出了比较具体的方法,即“动静”兼养,以“静”为主,这也是他“心气”兼养,“以德’养生体育思想的具体外化。“动”就是顺“道”,就是顺应阴阳二气交感变化的规律,让肢体运动,使气通,从今天体育锻炼的角度来说,就是每天要吐故纳新,通过肢体活动、呼吸来协调阴阳二气的平衡,以达到健康的目的。以“静”养生是强调人的精神层面的自我修养和道德修养,因为良好的心理状态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是在心静的状态下培养的,只有心达致静才能微察万物而不出现差错,只有意行气随才有益于身心健康,所以,以“静”养心才是身体修养的根本。

3 对程朱理学中体育思想的反思及其现实意义

程朱理学的身体观念和体育思想产生于特定的历史时期,其“以理为本,以德养身”的理论主张虽具有一定的时代局限性,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对身体教育有过负面影响,但是,它那种以批判佛老以生死轮回、臆想涅槃为基调的生死观念和道教以追求长生、以无为本的身体认识的批判精神,却为新儒学的产生和对生命身体破除迷信的认识提供了新的思路。理学的产生虽然是基于对正统儒学的复兴和儒家经典的注解,但也吸收了道家、释家和道教中的一些理论,尤其是养生方面。因此,程朱理学可谓是对中国古代传统思想文化的集大成,虽然它在产生初期和发展过程中,不同的哲人在对宇宙本源的认识上有过殊途未必同归的看法,但最后认识的结果却是不谋而合,都集中在一个“理”字上,对生命的认识和身体的保养上也集中为一个 “静”字。

至于对“理”和“静”的理解,程朱并不否认气的存在,但坚信“理”才是世界的本源,“理”是上位的,“气”是附从的,生命的构成是气按照“理”来完成的,没有了“理”,就会造成人畜不分。从现代生物科学的角度可把这个“理”理解为生命领域内的物种的基因遗传规律,是具有一定科学性的;在身体修养方面,他们要求人要“静”下心来去体悟“理”,即“明理灭欲”;而这里的“静”不是让身体静止而否认运动,是让心“静”或“敬”,静心持敬,去除有害于身心健康的私欲,对欲望产生敬畏之心;对于养生,程朱多是借用中医学的“阳有余而阴不足”和“相火”的理论,通过去欲而达到维持人体阴阳气血相对的稳定。

总之,程朱理学中对身体的认识,可总结为一个“理”字,在身体修养方面主张德性修养,侧重保持内心的恬适和平静,但也有为调整气息与顺应季节变化的肢体运动,其目的是让生命回归澄澈纯净的本真状态。因此,程朱理学不但反映了中国传统哲学对生命本源及体育思想的集中认识,也在一定程度上为传统养生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为现代体育的应对危机提供了可能,为健康注入了更多的践行方式。因此,我们应该全面、正确地认识程朱理学中的身体观念和体育思想,不要片面地、不加区分地把其中“明理灭欲”的观点移植到身体修养上,即使其中也不乏梏缚人的欲望,轻体重心、重文轻武的负面认识,但我们可以有选择地吸取其中对养生健体有利的方面,与现代医学和西方体育相结合,融合中西方养生文化中的精髓,让运动强健肢体,让心志强化气血,即“动”又“静”,使身体修养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动静结合”。

[1] 蔡方鹿,蒋小云.宋学经典诠释的哲学意蕴[J].哲学研究,2005(6):49-55.

[2] 陈少峰.宋代理学的伦理范世与德育方法[J].中国哲学史,1993(2):66-71.

[3] 张岱年.宋代哲学的历史地位[J].中州学刊,1993,23(4):62-63.

[4] 卢连章.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程颢程颐评传[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6:134-138,158-165.

[5] 张立文.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朱熹评传[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6:343-353.

Rethinking of Cheng-Zhu’s Neo-Confucianism on Body Viewpoint and Physical Education Ideology

WANG Feng-jie

(Physical Education College of Zhengzhou University, Zhengzhou 450044, China)

As the representatives of Neo-confucianism in the Song Dynasty, Cheng Hao, Cheng Yi,Zhu Xi although inherited the confucianism classic, but they absorbed and critiqued the ideology of Moralists, Buddhism and Taoism,etc. Its philosophical system and thought of physical education is hitherto unreached by anybody else. Cheng Hao and Cheng Yi advocated the body viewpoint of “Principle- Person syncretic” and the physical education ideology of temperancal regimen by "reason" as the core. On Cheng’s foundation,Zhu Xi maintained the body viewpoint of “Principle- Gas syncretic” and the physical education thought of “Mind and Gas”concurrently raising and regimen by ethics,through absorbed Zhang Zai’s viewpoint of the Air Monism. The cognition of the body can be focused on a “Principle” by the Cheng-Zhu’s Neo-Confucianism, while the body’s culture also can be focused on a “Ataraxia”. The physical education ideology of tranquility should not only provide the direction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health preservation, but also provide the possibility to deal with the crisis of modern sports.

Cheng-Zhu; Neo-Confucianism; body viewpoint; physical education ideology

河南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142400410528)

2016-11-28

王凤杰(1971-),女,河南濮阳人,硕士,教授,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运动训练.

1004-3624(2017)02-0014-04

G812.9

A

猜你喜欢

二程程颢程颐
程门立雪
THE NUCLEAR OPTION
程颢辨诈
理学体用论视域下天的重新发现:基于二程的考察
《宋元学案》中程颐思想的诠释与评价——兼论二程思想的比较及其分派
论程颢对王安石变法的立场
二程对佛教的吸收和评价
论程朱理学之异同
程颢一字断案
程门立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