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独立学院基层团组织活力提升的路径研究

2017-01-24孙成行王宇宁

价值工程 2017年1期
关键词:基层团组织独立学院

孙成行++王宇宁

Study on the Path of Promoting the Vtality of Basal Organizations of the Communist Youth League in Independent Colleges: Based on Investigation of Nanhang Jincheng College

摘要:文章分析了目前独立学院基层团组织活力提升研究现状,针对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设计出了新的基层团组织活力提升的方法,以一种全新的视角去探索活力提升的路径和方法,指出了首先要从概念上搞清楚什么是团组织活力,强调了要从量化考核评价体系角度采用闭环反馈工作思路以系统化思维方式去设计实现基层团组织活力提升的路径和方法。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status of the research on the vitality promotion of the basal organization of the Communist Youth League in independent colleges. Aimed at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research, a new method to improve the vitality of the basal organization of the Communist Youth League is designed, and the path and method of vitality promotion are explored by a new perspective. It is pointed out that the vitality of the Communist Youth League should be cleared by its concept, the method and path of promoting vitality of basal organization of the Communist Youth League should be realized by the systematic thinking from the quantitative assessment system and closed loop feedback.

关键词:独立学院;基层团组织;活力提升;方法路径

Key words:independent college;basal organization of the Communist Youth League;vitality promotion;method and path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01-0001-04

0 引言

不论从《党章》还是从《团章》抑或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很多界全国代表大会当中都多次强调要加强中国共青团的组织建设,提高团组织的活力,中国共青团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助手和后备军,是党联系青年的桥梁和纽带,必须保证其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战斗力。作为一个直接联系青年的组织必须让它充满活力,因为“团组织的活力”是保障它不负国家和党的历史使命的必要条件。然而现实是随着网络信息时代的发展以及西方敌对势力企图通过各种手段对我国青年进行西方式的“意识形态”洗脑,企图通过“和平演变”的“颜色革命”颠覆我们政权,导致国内党组织和团组织的“公信力”在下降,国内基层团组织的活力在走下坡路,青年学生对团组织乃至党组织的归属也感每况愈下,集体意识直线下降,有的学生甚至在私下谩骂诋毁我们的组织,甚至有的学者公然在微信等新兴媒体上叫嚣“共青团组织已经没有存在的必要了”,认为共青团已经完成历史使命,可以取消了!所以增强亿万青年对团组织和党组织的信任和归属感,加强基层团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保持团组织旺盛的生命力,是实现中华民族世纪大梦征途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基层团组织是凝聚青年、引领青年思想的重要抓手,活力提升迫在眉睫!

1 独立学院基层团组织结构简介

独立学院的基层团织纵向分为院团委、系分团委、班级团支部、团小组四级,团学组织(团委、学生组织)主要包括团委、学生会、社团、班级等部分。

系级分团委、班级团支部等是共青团工作的基本单位,是共青团组织与广大团员相联系的桥梁。因此,如何创新和发展团支部工作、提升基层团支部活力是各个高校共青团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

2 独立学院基层团组织活力提升研究现状分析

2.1 对团组织活力概念模糊

现在很多国内高校共青团组织都在积极探索团组织活力提升的方法和路径,但是有个很基础的工作没有做好,那就是对“什么是基层团组织活力?”这个问题没有搞清楚,我们教育工作者教学或者研究的思路基本上是按照2W+1H的模式开展的,即What→Why→How的模式开展,通俗的讲就是首先要知道研究的对象是什么,进而讲为什么要研究它,最后给出问题的解放方案,就是如何来研究它或者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然而现实的问题是很多高校都在提要进行团组织活力提升,相信很多的会议当中也屡次提到团组织活力提升问题,但是鲜有文件明确指出团组织活力的定义,他的外延和内涵到底是什么?包括哪些方面?笔者查阅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很多文件并没有对团组织活力进行明确解释的地方,很多高校在开展活力提升的时候也只是糊里糊涂地进行,说的高大上一点,都是在“摸着石头过河”,说的直接一点就是还没有搞明白什么是团组织活力就开始进行团组织活力的提升研究了,有些研究的比较早一点的也只是对团组织活力进行了定性研究,鲜有定量研究的文献。所以笔者认为在没有搞清楚研究的对象是什么,即What这一步没有解决就开始研究How了,这个是很要命的现状!

2.2 对团组织活力的考核评价处于定性感性评价阶段

由于第一点提出的,对基层团组织活力的的概念没有搞清楚,不知道团组织活力概念的外延和内涵是什么以及此活力具体包含哪些方面,进而对团组织活力的理解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导致目前的研究大部分处于天马行空式的感性评价方面,虽然很多高校都在探索基层团委的评价体系,有些学校也已经形成了量化考核的体系,但是还很少见到独立学院有针对基层团组织活力提升的量化考核体系,目前基层团组织的评价体系还是采用如下的模式:

校团委拟定本年度评比规则→召集院(系)分团委书记开会研讨本年度评比方案规则→研究意见统一无异议后下达红头文件→各院(系)分团委召集会议学习文件、分配任务→上交申报评比材料→PPT公开演示答辩→评委打分→结果公示。

这种定性评价模式是传统的团委工作考试评价模式,存在的问题很多,最主要的问题存在于“上交申报评比材料→PPT公开演示答辩→评委打分”这个阶段,因为各院(系)上报的材料有存在造假、突击补充等不良现象;还有各院(系)用PPT汇报时汇报的内容真实性无法考究,也会受汇报人汇报能力以及PPT制作水平的影响;评委打分也会存在关系打分、友情打分及“晕轮效应”以偏概全等不合理不公平现象。所以这种主观性和随意性较强的评价模式存在先天的弱点,无法从客观上达到“以评促建”的效果,对基层团组织活力提升贡献甚微。

2.3 信息开环反馈式工作思路

反馈是控制论里的一个重要的概念。反馈就是由控制系统把信息输送出去,又把其作用结果返送回来,并对信息的再输出发生影响,起到控制的作用,以达到预定目标,这个在自动化控制原理里面讲的工科理论同样可以引入到我们文科里面的信心反馈中来,而且这个反馈在控制论里面分为开环反馈和闭环反馈,任何控制系统要实现预定目标必须进行闭环反馈控制。通俗地讲,开环反馈,就是信息有去无回,指令发出去后就不问了,不管最终得到的结果与预期的是否一样;而闭环反馈就是,要把开始设定的预期目标跟现实得到的实际目标进行比较,如果反馈回来的实际目标没有到达预期目标,继续发出指令进行整改,直到达到预期目标为止。我们之前很多关于基层团组织活力提升的研究大部分都属于开环反馈式的工作思路,上级团组织下达给下级团组织的基层团组织活力提升目标有没有达成?如果没有,有没有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控制,直到达到预期目标?我想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就可以衡量我们在基层团组织活力提升提升方面的工作做得怎么样。

2.4 缺乏系统化全局意识

基层团组织活力提升,虽说是属于基层团委的工作任务,有很多独立学院的团委也都在努力执行上级团委的各项关于基层团组织活力提升的工作要求或者指示,但是现实面临的问题是,基层团委有时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很多工作是想干干不起来。

基层团组织活力提升,不仅仅是基层团委的事情,它牵扯到很多部门,是个系统工程。要向上级党组织汇报与其他行政部门沟通,让其他组织协助开展团组织活力提升计划,团组织作为独立学院的一个基层组织,与其他部门是并行存在些,并接受党组织的指导与领导,团组织开展的活力提升计划必须得到党组织和其他行政部门的支持,否则无法达到目标,举个例子,假如一个独立学院的基层分团委打算在新生入学教育中增加一个团学常识的认知培训活动,但是大家都知道独立学院的系部分团委及辅导员都是在系部分团管学生工作的党总支书记或者副书记(有的学院叫主任助理)的领导下开展工作的,如果他们不同意在此新生入学教育系列活动中增加这一项,这个活动是会被取消的,还有,如果行政部门不同意也不行,比如财务处如果对开展基层团支部活力提升计划的一系列活动不予以报销,没了经费,活力提升计划将夭折,所以该计划前期要由院团委提前向院党委汇报,得到院级党委的支持,并在学院发展的规则或者年度工作重点当中提到才可以。

3 增强独立学院基层团组织活力方法探究

为了改善以上研究的现状,增强基层团组织的活力,我们首先要从概念上搞清楚什么是团组织活力,并从量化考核评价体系角度采用闭环反馈工作思路以系统化的视角高度去设计实现基层团组织活力提升路径研究。

3.1 基层团组织“活力”涵义分析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主编的《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对“活力”一词语解析为“旺盛的生命力”,并用“身上充满青春的活力”对其进行造句解析。活力的英文解析为“vitality”、“vigour”、“energy”,有的学者采用了“vigour”的翻译,笔者认为应该用“vitality”更准确,21世纪英汉大词典对“vitality”的解释有三个意思,第一个就是蓬勃的生气,旺盛的精力和体力;第二个意思是生命力、生存能力、持续力;第三个意思是生机、生气、活力。百度百科上对“活力”的基本解释有四个意思,第一意思与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一样,就是“旺盛的生命力”,第二个就是“行动上、思想上或表达上的生动性”,第三个是“朝气蓬勃,刚劲有力”,第四个是“激动的情绪,生气”。总结起来,可以说活力有三个维度组成,即旺盛的生命力、认知的灵敏性强、情绪能量活跃富有朝气。那么什么是基层团组织活力呢?中山大学梁广寒博士在《高校基层团组织活力的评价体系研究》中把团组织活力的涵义分解为“组织自身有生长力”、“组织具有管理能力”、“组织具有服务能力”、“组织具有创新力”、“组织活动有感染力”、“组织具有交互力”六个方面;笔者总结为,基层团组织活力是指团组织是健康向上、强壮强大的,即基层团组织组织思想健康(与党中央、团中央保持一致)、结构严密,有战斗力、凝聚力、感召力、创新力、执行力强、舆论引导能力高等,团员队伍不断扩大,且整体素质不断提高,被普遍认可;基层团组织能按照与时俱进的形势和任务要求,创新机制、体制、制度、工作内容和方式方法,积极进取,充满激情和生机,效率高、效果好,得到党组织的高度认可、全体团员的积极响应、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欢迎,威望高,公信力强。

3.2 建立基层团组织活力定量评价体系

目前很多公办高校在尝试量化评价基层团组织活力模式,如共青团南京大学委会会、共青团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分团委等,这些量化的评价体系将评价指标逐项细化并赋予相应分值,产生了一些相关研究成果。但是鲜有在独立学院当中进行基层团组织活力定量评价体系的研究,为增强独立学院各基层团组织的活力,有必要建立一套专门针对独立学院本身的基层团组织活力的、可行性较强的评价体系。

为了建立一套客观公正、相对稳定、科学性和可行性较强的基层团组织活力定量评价体系,尽量避免评价的过程中出现的主观性和随意性,使最终的评价结果更加具有公信力,为给各级评委提供一个稳定的、明确的评判依据,为团组织活力提升提供一个更加明确的方向,本文在借鉴前人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设计一套量化的可嵌入共青团工作考核体系的“基层团组织活力考核子系统”。

通过前文对团组织活力涵义的研究,本文设计了一套基层团组织活力评价指标体系,具体如表1所示。

通过新评价体系,把基层团组织活力的评价模式改为如下模式:

校团委拟定本年度评比规则→召集院(系)分团委书记开会研讨本年度评比方案规则(看是否增加或者减少弹性空间考核内容)→研究意见统一无异议后下达红头文件→各院(系)分团委召集会议学习文件、分配任务→上交基层团组织活力指标体系表和对应的支撑材料→上级团委根据评价体系审核材料→评委汇总打分→结果公示。

3.3 闭环反馈控制思维开展活力提升工作

闭环控制是控制论的一个重要概念,所谓闭环控制是指输出端回馈到输入端并参与对输出端再控制,这才是闭环控制的目的,这种目的是通过反馈来实现的。开环反馈与闭环反馈的具体区别如下:

3.3.1 开环控制系统

不将控制的结果反馈回来影响当前控制的系统。举例来说:打开灯的开关再按下开关后的一瞬间,控制活动已经结束,灯是否亮起已对按开关的这个活动没有影响;再比如投篮——篮球出手后就无法再继续对其控制,无论球进与否,球出手的一瞬间控制活动即结束。

3.3.2 闭环控制系统

可以将控制的结果反馈回来与希望值比较,并根据它们的误差调整控制作用的系统。举个例子:以调节水龙头为例,首先在头脑中对水流有一个期望的流量,水龙头打开后由眼睛观察现有的流量大小与期望值进行比较,并不断的用手进行调节形成一个反馈闭环控制,最终达到预先希望的流量。

我们在进行基层团组织活力提升的时候,需要进行闭环控制,也是我们要先预先设定一个目标,也就是我们基层团组织活力提升要提升到什么程度,在具体执行的过程当中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拿我们工作的结果与开始设定的目标进行比较,比较后采取的处理方式不同就导致了这项工作的成效不同,一般分为两种情况,一是没有达到预期目标,然后也不管不问、不了了之,也就是现在大部分高校所面临的情况,就是开环反馈的控制模式;二是没有达到预期目标,然后分析没有达到的原因,针对原因进行改善提高,如此反复修正,直到达到我们前期设定的目标为止,也就是闭环反馈控制模式。

进行基层团组织活力提升闭环反馈控制的时候,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作为上级团委要合理设定活力提升的目标,并最好采取量化方式,以利于后期的考核操作,所以上面一节分析的建立基层团组织活力定量评价体系对于本节阐述的闭环控制工作模式中“活力提升目标”的设定很有帮助。所以当前对于基层团组织活力提升工作的当务之急就是设计出可量化考核的活力提升目标并进行闭环反馈控制。

3.4 用系统化工作思维去开展活力提升工作

系统化的工作思维要求我们在开展基层团组织活力提升的时候不能把眼光只局限于团委内,我们应该以团委为中心把相关的涉及部门都要考虑进去。任何工作的开展首先需要人去做,所以首要问题是解决“人”的问题,也可以说是工作团队的问题,这就涉及到人力资源部门,人力资源部门要增加人,必须要分管院领导审批,审批之后要董事会同意,所以这一个“人”的问题就要涉及到团委、人力资源处、院办、董事会;其次要解决“钱”的问题,也就是运行经费问题,这个活动经费涉及到财务处、人员经费涉及到人力资源处和财务处,因为人员工资一般是人力资源处统计的,而财务审批在独立学院同样需要报分管院领导审批,如果额度较大也需要到董事会备案。所以从系统化工作思维来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各个相关部门联动起来进行,具体的任务分工见表2。

所以系统化工作思路开展独立学院基层团组织活力提升工作,需要从人员、经费、管理三个系统方面去考虑问题,需要在以团委为中心下,人力资源处、财务处、教务处、宣传部、基层党总支、院办、董事会等多部门支持配合下开展工作,方能把该项工作落到实处,实现预期目标,不然该项工作只能是纸上谈兵。

4 总结

综上所述,正如2016年8月份刚发布的《共青团中央改革方案》中强调的那样“共青团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是党和政府联系青年的桥梁和纽带,推进共青团改革,是全面从严治党的一部分,是焕发共青团生机活力的重要举措”①,文章重点强调了改革是换发共青团生机活力的重要举措,所以我们基层团组织活力提升必须采用创新的思路和方法,改革传统工作思维模式,以与时俱进的视角,把运行机制、管理模式、工具运用等与活力提升统筹协调起来考虑,不断地优化改革创新,永远用新的机制、新的管理模式、新兴的传媒工具来武装我们共青团,才能永葆中国共青团的组织活力。

团有活力党才有生命力,党有生命力国家才有战斗力,国有战斗力,民族才能富强,人民才能幸福,社会才能长治久安。我们习总书记所引领的时代梦想才能早日实现!所以实现中国共青团基层团组织活力提升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任重而道远,不是一阵风刮过,必须长期铭记在心!

注释:

①《共青团中央改革方案》,中共中央办公厅,2016年8月2日印发。

参考文献:

[1]黄楚安,连检,等.高校基层团组织构建模式、职能建设与活力提升路径探析[J].学术探讨,2016(9):61-63.

[2]梁广寒.高校基层团组织活力的评价研究[J].中山大学学报论坛,2007(12):99-102.

[3]房阔,张力力.高校基层团组织建设的现状分析[J].科教论坛,2013(3):115-117.

[4]夏娟.试论增强高校基层团支部活力和凝聚力的有效途径[J].河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0(7):78-80.

[5]张艳.用新媒体提升基层团组织活力[J].思政天地,2014(5).

[6]骆郁廷.思想政治教育原理与方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12).

猜你喜欢

基层团组织独立学院
高校共青团工作的基层团组织建设方法探究
独立学院法学专业的学科特色及其发展研究
以微课教学促进独立学院国际经济学应用性教学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