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开放教育水利水电工程与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研究

2017-01-24李倩李伦

价值工程 2017年1期
关键词:开放教育教学改革问题

李倩 李伦

摘要: 为了解开放教育水利水电工程与管理专业教学现状,本文对河南广播电视大学水利水电工程与管理专业教学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了目前水利专业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水利专业教学改革的对策。

Abstract: To understand the open education of water resources and hydropower engineering and management professional teaching,in this paper,the water conservancy professional of Henan Radio & Television University teaching condition were investigated, the main problems of the water conservancy professional teaching were analyzed, and the countermeasures of water conservancy professional teaching reform were put forward.

关键词: 开放教育;水利专业;教学改革;问题;对策

Key words: open education;water conservancy profession;teaching reform;problem;countermeasures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01-0172-03

0 引言

开放教育水利水电工程与管理专业是国家开放大学为满足水利水电生产一线需求而开设的专业。目前已形成以水力学、水利工程测量为基础,以水资源管理、水利工程施工、水工建筑物等为专业延伸的体系,旨在培养具有一定基础知识、专业技能的专门人才。但是,纵观教学全过程,发现水利水电工程与管理专业的教学现状非常不乐观,鉴于此,文章针对水利水电专业的教学现状作了深入调查分析,寻找问题所在,并就如何进行教学改革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意见。

1 开放教育水利水电专业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 教材内容重理论轻实践

教材是学生学习的主要依据,为便于学生自学在编制教材时专家团队比较注重知识的结构化,具有很高的科学性;但在内容上仍偏重介绍理论知识而忽略工作的实际问题[1],学习时易感到枯燥、乏味和困难。恰恰开放教育水利专业的学生是来自整个水利系统不同工作面上有需求的人,对于教材内容的理解势必存在差异性。譬如:水利专业的《水力学》、《水利经济学》等课程,其内容理论强、公式多、案例少。部分基础好的学生可以快速入手,获取知识;但大部分学生是来自基层单位,他们的知识基础薄弱,在学习时会感到抽象、枯燥、难以理解,学生尽管可通过教材获得一定的理论知识,但很难将抽象的知识应用于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在学习的过程中往往会“知难而退”。

1.2 教学设计缺乏引导性

通过对水利专业不同课程的教学过程调查发现,大部分教师在教学中的最大特点是“有教无育”。即水利专业不同课程的“教”都没问题的,学生的考试成绩合格率一般都很高;而“育”是有问题的,具体表现为学生在做课程实训、毕业设计时都是直接复制网络文献,不会自己思考如何运用所学内容构建知识体系。

归根结底,是“教”把“育”的东西拿走了,譬如:《水力学》、《水利经济学》等课程是基于教学设计进行授课的,而这些课程的教学设计多是对教材内容的简单迁移,缺乏能够引导学生真正内化知识并构建知识体系的教学设计,这样的教学难以让学生获得学习经验、难以形成专业的知识库,遇到问题时仍是纸上谈兵[2]。

1.3 教学方式虽多但成效不高

目前,开放教育水利专业的教学方式是在现代信息技术和教学资源共享的基础上,师生之间形成的相对稳定的教与学的行为方式,常见的有面授教学、网络教学、论坛答疑等,切实为学生实现了“开放式”教育。然而,作为水利专业的责任教师通过在授课过程中观察学生学习行为发现:水利专业的教学方式虽然很多,但学习效果很不理想。例如:《水资源管理》等课程设置的网络课堂、论坛答疑的学生参与数量很少;《水力学》、《水利水电造价管理》等课程的视频教学多是对概念、公式的“灌输式”介绍,师生缺乏互动交流;学生参加答疑仅是为了应付差事而没有就实质性问题交流。长此以往,教学就只是成为了一种形式,对于教学质量的提高没有起到作用[3]。

1.4 教师的主导作用没有体现出来

教学是师生共享经验的过程,在现代教育思想的要求下,教师不再单纯扮演“传道授业解惑”的“主导者”,而是要注重角色的转变,由“主导者”转变为“引导者”,时刻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启迪、开发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经调查发现,开放教育水利专业的教师队伍中不乏经验老道的资深教师、也不乏新进高学历的优秀年轻教师,尽管这样,仍存在“教师的主导作用没有发挥出来”的问题。比如:资深教师教学经验丰富,但习惯了“知识灌输者”的身份,难以实现从“板滞的经验者”转变为“教学的创新者”;年轻教师大多是毕业后直接参加工作的,理论功底虽扎实,但由于缺乏工作、教学经验,其实践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稍差一些、不能及时的将新技术新应用与课程结合,对于学生的实质性问题就不能很好的指导,久而久之就使教学工作处于亚健康的状态,最终影响学生学习的效果[4-5]。

1.5 教学资源缺乏时效性、利用率低

教学资源是开放教育水利专业学生获得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的重要工具,是开放教育难以取代的教学手段,其已广泛的渗透到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了。自1999年开设水利专业以来,电大已根据培养目标陆续构建了相应课程的教学资源,主要有教学文件、教学辅导、视频课堂、IP课件、考核说明以及模拟试题。调查发现,大部分课程的教学资源虽然都比较完备,但多数仍是枯燥的文字、单调的视频、内容陈旧以及更新的滞后等,这就导致学生在自学过程不会主动利用学习资源,严重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效率[6]。

2 开放教育水利水电专业教学改革的对策

2.1 教材内容要“理论、实践”两手抓

开放教育水利水电工程与管理专业旨在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因此教材设置时应以实用性为前提,在明确教学目标下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入手,合理编排教学内容。

首先,教材应收录水利工程与管理有关的理论知识,且理论知识在编写时应力求简单易懂,以便于学生自学。比如:《水资源管理》包括水资源形成及水文测验、水文统计方法、径流分析计算、洪水分析计算、水库兴利/防洪调节计算、水能计算、水库调度、水资源配置等,从章节内容看,此教材的内容太“全”,公式太“多”,学生在自学时对内容都是泛泛了解,不能透彻理解;故我们可以考虑借鉴一些优秀的教材的思路,重新编排可能教材,让教材包含的知识点、难易程度都适当,真正适合电大学生学习的特点。

其次,教材的编写,应注重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在电大转型之际,就有学者敏锐地认识到“实践教学将成为推进开放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重要‘抓手”。所以,教材在编写时应加大实际案例分析,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这对于开放教育的良好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比如:《水资源管理》中“径流分析计算”内容安排时,不仅要介绍如何进行计算,还要进行案例分析,即结合实际项目进行分析,清楚地告诉学生在工作中为什么要进行径流计算、怎么进行计算、计算的结果有何用。

2.2 教学设计要“引导、内化”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要职责是“教育”,即要“教”,也要“育”。也就是说,既要教会学生一定的知识,也要引导学生会获取知识[7]。因此,开放教育水利专业的教学始终要围绕“以学生为中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中心思想,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这就需要我们的责任教师对所授课程进行解构,根据教学对象的特点和需求,将课程内容按下图所示的教学设计步骤进行有序安排。

为什么学:水利专业的课程都要从“为什么学”入手,通过锻炼学生的提问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带领学生了解课程的核心价值,引导学生开始建立知识体系。

怎么学:开放教育水利专业主要是针对在职学生的,他们平时工作较忙,能够利用的学习时间不多,为达到学习目的,水利专业的责任教师在授课时应锻炼学生如何利用书本、电大资源、网络资源等,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

学什么:结合“为什么学”以及教学目标,对水利专业相应课程的章节内容分析,划分不同的知识点,并按照难易程度、基础专业之分,将水利专业相应课程建立成“知识树”或者“知识金字塔”等,引导学生扩建知识体系。

2.3 教学方式要“灵活、整合”应用

通过观察发现,水利专业的责任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仍以“填鸭式”的教学为主,学生的学习效果极为不理想,这与教育的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获得最大的经验和策略”背道而驰。因此,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我们要综合分析各种教学方式的特点,既不能一味的延用传统教学方法,也不能一味的追求主动学习;因为,教仍是最好的学习方式,能实现90%的知识转化。只不过水利专业责任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时,应认真研究开放教育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困难,灵活整合各种教学方式,设置相应课程的授课模式,具体如图2所示。

责任教师可以将授课分为被动学习和主动学习两个层次:首先,通过阅读、讲授、演示等被动学习方法向学生讲解水利专业相应课程的知识点;第二,采用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的案例分析、合作探究、项目应用等主动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构建知识体系;最后,设计与课程知识相关的议题或实训内容,鼓励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真正做到内化知识、应用知识。

2.4 教师队伍要“下沉、拓展”自身

发展的核心要素是人才。所以,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应是教师,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促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据调查分析,开放教育水利专业的教学质量一般,其中就不乏教师队伍存在“规模偏小”、“角色难以转变”、“工作质量低下”等原因。因此,我们也要注重教师队伍的建设和发展,鼓励教师“下沉、拓展”自身。

所谓“下沉”,是对工作状态的一种描述,它鼓励教师“下沉”到教育最前线,从学生、教师的角度深入了解当前教育状况,发现教育质量低下的问题所在,并找出改善教学现状的办法。那么,如何实现“下沉、拓展”自身呢?第一、促进校企合作,让水利教师到企业参加学习,提高自身业务素质;第二、重视培训,让水利行业专家参与教学过程,提高自身实践教学能力;第三、打造“双师型”教师,培养理论、技能为一体的“复合”型水利专业的责任教师;第四,其他方法,主要通过网络、媒体、书籍、人际交流等方式进行自我素质拓展。

2.5 网络教学资源要“及时、新颖”

网络教学资源是开放教育水利专业学生自主的重要辅助工具,与教材同步的资源,能使学生快速明晰重点知识、增强学习针对性、提高学习效率。因此,为了提高资源利用率和教学质量,我们有必要重点解决水利专业出现的缺乏资源、资源更新不及时等问题。第一、对于《水利经济学》、《水资源调查实训》等缺乏资源的课程,应加快资源建设步伐,补充必要的文本资源、视频课堂等;第二,对于《水资源管理》、《水力学》等资源更新不及时的课程,应及时匹配教材,做好资源同步工作;第三,责任教师要综合分析所授课程,完善教学资源。

传统的教学资源中,教学文件、教学辅导模块基本都是单一、枯燥的word文档,且内容不完整,为了吸引学生,责任教师可以考虑近年来新兴的教学手段“微课、MOOC”,将课程的教学设计框架、重难点辅导制作成相应的微课、MOOC;视频课堂、IP课件或缺乏或陈旧,不利于学生的在线学习,为了满足学习需求,责任教师可以考虑课程网站甚至是精品课程的建设等。

3 结论

结合上述研究,笔者以《水资源管理》课程为主,从授课内容选取、授课框架设计、授课方式以及课程资源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改革尝试,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发现,BBS论坛沟通学生数量逐渐增多、沟通的内容逐渐实质化,且部分学生在做毕业论设计的时可根据选题直接进行论文设计了。

总的来说,经过相关教学改革,锻炼了学生的理论结合实践的能力,以及自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相应的教学质量有了提升,让学生感觉水利专业课程学习变得简单容易,学习主动性有了很大的提升,为培养具有水利专业技能的应用型人才打下了基础。但是,由于时间有限,本次试验并非整个专业课程的改革,下一步主要就根据本次试验的经验,不断改进,摸索出一条适合开放教育水利水电专业教学的新路子。

参考文献:

[1]张灵军.基层电大开放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开放教育研究,2006(2):38-40.

[2]祝智庭,闫寒冰,魏非.观照MOOCs的开放教育正能量[J].开放教育研究,2013(6):18-27.

[3]蒋瀚洋,涂昊等.成人教育计算机师范专业课程改革探索[J].成人教育,2014(9):58-60.

[4]闫丽新.电大开放教育数据库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索[J].教育与职业,2013(27):133-135.

[5]张倩.电大开放教育会计专业教学改革刍议[J].教育与职业,2013(23):120-121.

[6]凌玲,刘超球,等.开放教育网络教学资源存在问题及对策——以广东电大网络教学资源建设为例[J].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92):10-14.

[7]罗新兵.数学教师教育模块的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J].中国大学教学,2013(6):50-51.

[8]吴建英.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初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21).

[9]侯京民.树立新人才观 抓好水利高技能人才培养[J].中国水利,2005(04).

[10]王美生,欧阳球林.应用型水利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02).

猜你喜欢

开放教育教学改革问题
电大开放教育学生流失原因及对策分析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