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非暴力沟通解决家校矛盾

2017-01-24雷先进

家人 2017年1期
关键词:午餐家庭作业书包

雷先进

在家校矛盾中,灵活运用非暴力沟通,转变谈话和聆听方式,有意识地使用语言,不仅可以避免矛盾积累,而且有助于家校之间的理解与合作,增进家校感情。

用倾听和尊重处理家校矛盾

开学一周后,一位家长向我抱怨:“孩子在学校,午餐吃不饱,每天放学回家的路上不停地叫肚子饿,路都走不动,看着就可怜!”

我听了,有些疑惑:开学后,学校食堂的伙食质量还算可以,午餐结束后被倒掉的饭菜也很多,怎么还有孩子说吃不饱?

这无疑是对我的一种“隐性批评”。如果不是与家长沟通经验丰富,我恐怕很容易被激怒,并这样思考问题:先是道德评价:这家长事儿真多!孩子说风就是雨,别人家孩子怎么没说吃不饱?接着是回避责任:饭菜天天都剩那么多,孩子们根本吃不完,不可能是学校的责任;最后可能会强人所难,发泄情绪:请家长来学校守着孩子吃饭,或者自己给孩子送饭。

显然,如果这样解决,绝不是一次良性的沟通。

还好我之前有看过马歇尔·卢森堡的著作《非暴力沟通》。于是,我是这样解决的:

首先,我认真倾听了家长的诉求,认同了家长的感受,相信孩子确实是没有吃饱。《非暴力沟通》里说:心灵柔软,爱孩子,爱他人,发自内心地觉得每一个人都值得自己信任和疼爱,这是非暴力沟通的前提。

其次,内心坚强,对反面意见不情绪化,承认工作有失误,哪怕这个责任自己并无必要承担。因为这个孩子是高年级学生,应该已经熟悉学校自助餐的吃饭模式,能够自由添减。

最后,我向家长表达了想法和要求:让孩子们吃饱吃好,是家校共同的追求,一致的愿景,请相信我能妥善处理好这件事情。

经过我诚恳的解释和表态,这位家长终于安心离开。

第二天午餐时,我发现这个孩子只盛了很少的饭菜就回到座位上狼吞虎咽地吃起来,吃完后迅速地收好餐具,不停地催促身旁的小伙伴:“吃快点,吃完了好出去玩儿。”

我马上把他叫过来。“宝贝,你没吃饱吧,是饭菜不合你胃口吗?”

“不是。吃多了会耽误玩儿的时间,而且玩的时候会肚子疼。下午饿了妈妈会给我买零食吃的。”

原来是这样。而在午餐时间,我发现类似的孩子不在少数。为了让他们明白午餐的重要性,午会课上,我又给全班孩子娓娓述说午餐吃饱对身体发育和下午学习的重要性。然后规定,吃完午餐后要稍作休息,30分钟内不能做剧烈运动。最后告诉他们,吃零食的危害性。

接下来,我和家长们取得联系,交流孩子没吃饱的原因,请家长督促孩子好好吃午餐,不要给孩子买零食。这之后每天的午餐时间,我都仔细观察每个孩子的用餐情况,和家长形成合力,督促孩子们一定要吃饱。

一番沟通后,此次微妙的“家校矛盾”得到了解决,孩子们的身体素质也越来越好。

家长对孩子说出爱的语言

在家校联系中,我问家长:你对孩子使用过暴力吗?一般的回答都是:我怎么会使用暴力呢?是的,家长一般都不认为自己会跟暴力扯上关系。可是,只要我们稍微留意家长和孩子的日常谈话方式,用心体会其语言内容,就会发现,暴力沟通无处不在。

例如,家长们经常对孩子说,“看看邻居家的孩子,这些事情早会做了。”“你怎么这么笨!”“学习是你自己的事情,我不会给你检查作业的,错题了活该被老师惩罚。”……

言语上的指责,拒绝孩子的要求,以及随意出口的评价和结论等,给孩子带来的情感和精神上的创伤甚至比肉体伤害更加令人痛苦。这些无心或有意的伤害让亲子之间变得冷漠,甚至敌视。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语言暴力。

这种语言暴力,虽然很可能是出于家长的“善意”或“无意”,甚至是基于“教育使命”,但对孩子的情感、意志、心理与认知发展有很大的负面影响,严重的还会导致孩子心智失常,丧失生活勇气,引发厌学、逃学、自杀等严重后果。

家长和孩子之间之所以出现这样的代沟,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沟通问题。若是运用马歇尔·卢森堡的“非暴力沟通”方法,孩子将会非常乐意和父母进行交流,亲子关系一定会呈现水乳交融的景象。

某天清晨,我收到一位学生家长发来的信息:“昨晚,我女儿没把家庭作业本放进书包里,今天我不会帮她送到学校。请老师严厉惩罚,给她一个教训,让她养成收拾书包的习惯。”

从教多年的我马上意识到:这又是一起家长暴力对待孩子的事件。我要让孩子做一个快乐幸福的人,绝不能让这样的暴力从家庭延伸到学校。

晨检时,我把这个孩子叫到跟前。

第一步:倾听、理解学生。

询问她昨晚收拾书包的过程,学生回答到:“我一样一样地把学习用品装进书包就睡了。”我请她把昨晚的家庭作业交给我,她回到座位上,在书包里找了很久都没有找到,然后内疚地走到我身边,说:“我又装掉了,我马上打电话叫妈妈送来。”

我把手机信息给她看,孩子马上涨红了脸,急得眼泪在眼眶里打转。毕竟才7岁多一点儿的孩子,做事情不够周密、不够严谨是很正常的。

我对她表示,相信她昨晚肯定好好做完了家庭作业,但想请她从今天起,收拾书包时仔细一点:对照家校联系本和课表来装学习用品,装完以后再检查一遍。学生点头答应。

第二步:表达自己并寻求理解。

“要是我默许了你这次不交家庭作业,如果其他同学也这样马马虎虎收拾书包,天天不带家庭作业,那老师就不知道怎么养成你们的好习惯了。你帮我看看,该怎么办呢?”

学生似乎有点不好意思,立刻承认错误:“老师,是我不对。”

第三步:合作解决问题。

“按照班里的规矩,你是不是要马上做一遍家庭作业交上来,还要再背诵一首诗歌呢?”学生同意后,我也向她表示了感谢:“谢谢你对我工作的支持。”

第四步:引导家长从“扶”到“放”培养孩子习惯。

和家长进行沟通,家长很快理解了我的用意,我们进一步达成共识:孩子年龄小,养成良好习惯需要家长的帮助,请家长先教孩子怎样收拾整理书包,然后在一旁指导。这是对孩子的“扶”。

大约“扶”两周,孩子收好书包以后,家长再检查一遍,并提醒孩子改进的方面;一个月以后,只作提醒,孩子自己检查。这是对孩子半“扶”半“放”。渐渐地,家长觉得孩子已经养成了良好习惯后,就可以完全放手孩子自己独立完成这个工作了。

家长根据我的引导去做了之后,孩子收拾书包这件事情得到了圆满解决。

“非暴力沟通”的能力一旦练就,教师、家长、孩子的幸福感就会成倍增长,家校之间的联系也会更加紧密。

猜你喜欢

午餐家庭作业书包
特殊的家庭作业
我的书包
Special Homework 特殊的家庭作业
减负书包
井下午餐
谁帮派翠克完成家庭作业
午餐
我的书包
藏在书包里的回忆
当孩子的家庭作业过多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