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定远县朱湾镇敬老院:创新管理模式 “三宜”福满家园

2017-01-24杨家伦

中国民政 2017年22期
关键词:定远县敬老院志愿者

◎ 杨家伦

定远县朱湾镇敬老院:创新管理模式 “三宜”福满家园

◎ 杨家伦

提高养老院服务质量,关系老年人的晚年幸福,是涉及人民生活质量的大事。安徽省定远县朱湾镇敬老院始建于1984年,占地面积约20亩,目前已入住老人50人。敬老院自创办以来,给老年人营造了一个“舒适、宽松、安静、自由、快乐”的居住和生活环境。老人们吃在其中、住在其中、玩在其中、乐在其中、福在其中。

科学管理,确保老有所养

一是优化环境,创建一流院区。把全院按功能划分为民居住区、生活区、娱乐区和办公区等四个区域,对敬老院进行高标准扩建和基础设施改造,实现通水、通电、通路“三通”和硬化、亮化、绿化、净化“四化”,实现窗前有花、出门即树、闲庭散步、菜地劳作,真正做到“老有所养”。

二是以人为本,创新管理方式。制定院民包干制度、周例会制度、请销假制度、财务管理制度等十多项管理制度,选优配强管理人员,服务协调院民生活。在全院形成周密的自我管理体系,让院民充分参与理财、监督账目。同时,每月公开评选出1名遵守制度标兵,激励院民自尊、自重,树立自豪感和荣誉感。

三是联手合作,筑牢保障体系。多年来,在经费保障方面,敬老院一直采取“政府投一些、部门帮一些、社会集一些、自己挣一点”的路子,在盘活用活上级财政每年拨付经费外,还积极号召社会各界爱心人士捐款捐物,制作“爱心好人榜”。

四是“三好”并存,舒适才能安逸。在生活方面,实现 “三好”:吃得好,敬老院食堂多年坚持自种蔬菜、生猪养殖,既绿色健康,又节约开支;穿得好,从2010年开始统一发放服装,冬夏各一套,每年由镇政府负责对院民破损的服装、棉被等生活必需品进行更换,节约了老人的开支,保障了老人生活;住得好,一个老人一间房,每个房间均配发鞋衣柜、电视机、电风扇等生活用品,使老人们居住的更加舒适安逸。

创新机制,促进和谐共融

一是管理自治,各显其能。针对院民年龄、身体状况、性格等差异,引入村民自治、民主管理的经验措施,由全体院选举产生院务管理委员会,下设生活服务组、卫生清洁组、治安调解组、生产互助组、学习娱乐组。

二是正向激励,发挥作用。根据老人身体情况,每个小组民主合理分配5名组员,自选小组长。制定从院长到每个组员的岗位责任制度、会议学习制度、财务管理制度等上墙公示,分工明确、责任到人,保证了各项工作有序开展。

三是有偿劳动,按劳取酬。本着自愿的原则,设置养殖、种菜、做饭、保洁、门卫等多个岗位,每个岗位“自由选择、分工包干”,充分利用院民打理农活的技能和院内有限资源,让院民既能获得报酬,又能锻炼身体。在老人们的合理经营下,敬老院每年除自给自足外,还能对外出售作物,实现敬老院的“光合作用”。

真情呵护,打造幸福家园

朱湾镇政府号召镇文化站、卫生院、中小学分别成立了志愿者服务队伍,每月都会走进敬老院,开展“敬老、爱老”志愿者服务活动。文化志愿者丰富了老人们的精神生活;医疗志愿者提高了老人们的健康水平;中小学学生们则为老人们剪指甲、洗头、扫地、叠被。

朱湾镇敬老院用心提供优质、贴心、细心、周到、微笑的服务,从一日三餐的供应、食材的选备到餐具的清洗,都有专人负责;对不能自理的院民,通过组织院民互助的方式一一帮帮忙、出出力、搭把手,既增进了院民之间的感情,又保证了困难院民的生活需求;同时,在院内设立有医疗点,随时为老人服务。

朱湾敬老院将进一步加大投入,完善敬老院的基础建设,探索社会化养老新路径,不断提升敬老院自我管理、自我造血、自我服务水平。

(作者单位:安徽省定远县委宣传部)

猜你喜欢

定远县敬老院志愿者
志愿者
我是志愿者
“互联网+花众取宠”项目扶贫方案探析
敬老院老人遭虐待:乡镇敬老院出路何在
Mother's hands
敬老院的微笑
为志愿者加油
浅析定远县公共图书服务一体化建设运行成效
我是小小志愿者
爱心送到敬老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