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聚焦服务建设青年身边的“青年之家”

2017-01-24团江苏省委

中国共青团 2017年9期
关键词:观察员服务项目团组织

文 | 团江苏省委

围绕江苏“青年之家”服务体系建设,主要汇报三个方面:一是江苏“青年之家”建设成效;二是我省“青年之家”功能定位及服务目标;三是服务目标的实现路径。

全省“青年之家”建设成效

江苏2014年起大力推进“青年之家”综合服务平台建设,积极打造组织在青年身边,服务在青年身边的基层服务型团组织。通过近4年的努力,全省已建成1125个“青年之家”,其中,机关“青年之家”114个,县级“青年之家”109个,乡镇街道级“青年之家”902个。

分享第一个建设成效:5公里服务圈,将阵地建在青年身边。通过省市县三级团的领导机关接续不断的努力,线下,在青年较为集中的地区,实现5公里以内至少有1个以上“青年之家”(南京、无锡、常州、苏州等地区5公里内已建成3个以上“青年之家”),每个“青年之家”每月为青年提供不少于2场的公益服务,形成了有江苏特色的5公里服务圈。

第二个建设成效:依托云平台,将服务送到青年身边。江苏是最早受益于“青年之家”云平台的省份之一,全透明全天候地在移动互联网上直接面对青年,是机遇也是挑战。截至目前,江苏共有477个“青年之家”使用云平台,开展活动7376场,超过15万名青少年使用云平台参与活动。线上“青年之家”的建立,将组织、服务、团干部和阵地推送到青年身边,是建设青年身边共青团的重要载体。

江苏“青年之家”的功能定位及服务目标。

我们的定位是打造服务终端。

我们的目标是形成一定的社会功能。

打造服务终端是落实团中央对平台建设要求的核心任务。从15年前团中央提出的“青年中心”建设,到2014年强调的“青年之家”建设,再到去年创新启动的“青年之家”云平台项目,每个阶段对阵地建设都提出了不同要求,但工作核心任务是一致的,都是将平台建设成承载团的基层组织建设职能的平台,是一定区域内团组织联系青少年和开展活动的依托、整合各类资源的载体、开展服务青少年工作的阵地、共青团服务社会和青少年参与社会实践的平台。

打造服务终端是落实共青团改革,增加普通团员青年获得感的重要抓手。以日常的团组织服务项目促改革在基层落地,以面对面服务解决脱离青年这一根本问题,以走出机关、敞开机关大门促团干部工作方式方法转型,这些都倒逼各级团组织打造一个直接面对青年的服务窗口,展示共青团,服务青少年。

形成社会功能这一工作目标是源于青年对团组织服务的要求,是源于党政、社会对群团组织的工作期望。我们着力打造三大社会功能,一是创业孵化功能。针对江苏创新创业氛围浓厚,初创大学生多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建设苏青C空间419家。二是青年自组织服务功能。青年需求日渐个性、多元,“青年之家”线下平台的建立扩大了青年社会资源的获取渠道,提升了青年社会参与水平。目前,全省各级“青年之家”密切联系351个青年自组织,依托“青年之家”在网络社群中建团的有78个,社会动员功能逐渐增强。三是社会治理创新功能。在村(社区)广泛开展以关爱留守儿童、关心事实性孤儿等为重点的四点半课堂、希望来吧、希望村塾等青少年服务项目,此功能已实现镇街全覆盖。

“青年之家”贴近青年、服务青年的实现路径。

把服务做实,我们分四步走。

第一步,找准需求。在找需求方面,我们将团的重点工作项目做融合,打组合拳。

融合“青年之声”找需求。

在连云港连云区,“青年之家”与青年之声无缝对接,线上青年提出的服务需求,经梳理和分析,最终落地在县域“青年之家”,实现了线上线下相呼应的良好互动。

融 合“1+100” 找 需 求。

“走支部连百心”是江苏落实“1+100”工作的载体,更是向青年推介“青年之家”的良好渠道。团无锡市委下辖的县市区,将“青年之家”作为“1+100”工作阵地,在轻松自然的环境下赢得青年的信任,请青年在提需求的基础上,给团组织工作合理化建议,使工作对象转化为工作力量。

融合“基层实践积累”找需求。青少年究竟需要何种服务,只有直接面对顾客的“青年之家”负责人才知道。在苏州,“笑果”社区服务平台是家喻户晓的共青团服务品牌。5年不间断地提供高质量的青少年成长服务,5年来政府、社会各界的信任和支持,使苏州的平台建设路径日渐清晰。78个“青年之家”解决了青年对城市融入、伙伴关系、社会教育等需求,开展各类服务课程1500多节次,服务社区青少年10万余人次。80后的家长们肯定“笑果”青少年之家的服务项目,党政认可共青团承接政府购买服务的工作实效,社会各界信任团组织做背书的服务项目,他们也更愿意投入资金,加入到共建队伍中来。

第二步,分层分类。要想服务精准,必须将服务分层分类。

我们将平台分为市级、区级和镇街级三级,以综合体、旗舰店和专营店的模式,打造共青团服务终端的连锁店。

具体来说,我们有服务全市青少年,功能相对齐全的市级综合体门店;有服务县域内青年、少先队员的区级旗舰店;有服务社区少年儿童的乡镇(街道)级专营店。每个地市均建有这三类“青年之家”,最大程度实现组织对青年服务的多重覆盖。

第三步,中央厨房。提升服务质量,整合区域资源。

2015年底,我们在实地走访“青年之家”活动时发现,有些资源不充足的地区,“青年之家”活动开展频次不足,青少年参与的积极性不高,“青年之家”负责人也犯愁没有顾客登门。2016年,在全省第一次“青年之家”负责人培训班上,120余名负责人达成了一个共识,在青年社会组织不活跃的地区,可以尝试“中央厨房”这种统一配送课程的服务模式。2016年起我省开始在地市探索“中央厨房”模式,我们尝试三个配套。

配套送课程。在泰州姜堰区,团区委集全区之力配送课程,建立“云团配”服务体系。

“云团配”可以有效地解决供需对接问题,共有七大流程:分别是明确职责、需求分析、项目征集、线上下单、服务配送、服务评价和服务升级。

“云库”里装着青年需求,装着团区委汇聚的团组织、职能部门、社会组织、企业等已有的服务项目。同时,“团”字号青少年服务项目对全区课程进行配送,力求将青少年的“客户体验”做到满意。具体来说,它的服务模式是“1+4+X”。“1”是指基础团务类“必修”项目,如举行团员会议、团课学习、团籍接转、志愿者注册等,这是由团区委统一把关,统一制定课程模板的。“4”是指四大类通用“选修”项目:阵地功能类、整合资源类、咨询服务类、文体休闲类等服务,可在大菜单里自由选择。“X”是各直属团组织结合年度工作项目,自行开发独具特色的服务项目。

同时,“云库”在当地报纸上进行公示,既扩大了团组织服务的影响力,也倒逼每一个“青年之家”将服务进行到底。

配套组队伍。在江苏盐城,实施“精、送、联、评”(精选服务,送课上门,联建联用,青年评议)机制。96家平台结对基层团组织768个,共同实施服务项目135个,每年开展集中评议2次,累计服务青年8.1万人次。

团盐城市委以区域化团建为理念,以“四个一”为抓手,市县联动配队伍、专兼互补促融合、管用结合办活动。市县联动配队伍(每个平台结对共建8个驻地团组织)。专兼互补促融合(各平台引进青少年事务社工,吸收青年志愿者提供辅助性服务,与项目实施专业化团队建立合作关系,共同构建“专职+兼职+社工+志愿者+社会力量”“五位一体”的平台运行力量)。管用结合办活动(建立区域化共建团组织轮值制度,平台配备的8个共建团组织按周轮流值班,领办或参与值班周内平台的活动。同时,也要主动将本单位的团组织活动放到平台开展,进一步带动平台活跃。有条件的共建团组织立足保障平台运行,对共建的平台给予适当的经费、资源、软硬件设施等方面的赞助支持)。

每个“青年之家”必须做到“四个一”:推出一组品牌项目菜单、排好一套年度项目方案、制定一张月度项目课表、形成一个过程化考评机制。

配套给资金。每年,省级配套给予省级示范平台约150万元资金支持,地市党政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给予资金扶持约30万元,各团市委拿出10万元专项经费支持“青年之家”建设。资金的层层配套,对“青年之家”的建设和运行起到了关键作用。

“中央厨房”的运作模式,初步实现了团组织对青年,特别是对新兴领域青年群体组织和工作的多重覆盖。4年来,共有2621个团组织进驻“青年之家”,超过80万的团员青年参与到活动中。

第四步,服务效果评价。线上线下相互映证,探索青年评议新机制。

对于平台的服务效果评价,我们采用三维评价体系。

第一层评价,云平台评价。利用团中央云平台管理数据,动态监督各地市平台上线数量及实际运行情况。主要监督有效活动数量,活动内容,参与人数等平台活跃度指标。

第二层评价,实地互检。利用“走转改”“大调研大走访”基层团干部轮训班等各类深入基层的机会,实地走访平台运行情况。多次组织各地市团委工作互检,以检促训。

第三层评价,也是我们2017年新的工作探索,青年观察员项目。

团省委组织部从部分高校选拔100名江苏籍的优秀团学骨干、青年志愿者作为青年观察员,利用假期和平时返乡时间,通过走访、调研、问卷、参与活动等形式,深入团的基层组织,深入跟踪走访“青年之家”,与团省委建立直接联系,实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方位覆盖、无缝隙对接”的高效青年评价体系。

青年观察员项目是江苏共青团改革“回归青年”系统工程中的一项创新举措,是对基层单位考核中“青年评议”环节的重要探索。项目实施主要有三个目标:一是落实共青团改革,进一步完善青年评价体系,以服务对象的服务体验倒逼共青团工作转型。二是夯实基层团组织建设基础,评价到支部,走访至团员,进一步从严从实推进“从严治团”。三是让团员青年感知共青团,青年们通过近距离的观察,了解共青团的职责定位,广泛搜集对团工作的意见建议,最终以青年“智库”的方式“众筹”对团工作项目的合理化建议,将工作对象转变为工作力量。

100位青年观察员主动参与“青年之家”等青少年综合服务平台的实地体验式调研,通过自主报名、全程参与、过程评价、实时反馈等闭环设计,全方位了解县域内青少年综合服务平台的建设和实际运行情况,并实时地为平台建设提供精准服务建议。项目运行两个月来,青年观察员跟踪走访了78个“青年之家”,实现省内地市全覆盖、区县全覆盖,跟踪云平台活动400余场,提交调查问卷778份,“青年之家”运行意见建议30余条,18个“青年之家”的服务项目同步优化。

通过青年观察员的眼睛,我们看到了“青年之家”服务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比如,基层团组织负责人工作交接不细、不成体系的问题。表现在,云平台上平台负责人信息填写不够准确,17.28%的同学在联系负责人的时候因为联系方式、人员信息等不准确没有成功与负责人沟通。出现这个问题的原因是,换届期间很多同志转岗,没有来得及更改信息。我们利用基层团干部轮训班,对所有上线的云平台进行信息准确度审核,确保不因团干部的工作变动而影响团组织对青年的服务质量,确保青年用户的体验。

我们还看到了服务队伍不专业的问题。大部分青年观察员对“青年之家”负责人的评价中肯。38.27%的观察员觉得负责人工作水平较高,组织的活动较能吸引青年;51.85%的观察员觉得负责人工作态度好,但工作水平有待提高,特别是希望有更专业的社会组织负责人加入服务队伍;9.88%的观察员觉得负责人工作水平一般,组织吸引力不强,工作态度冷漠。

通过青年观察员的工作报告,我们也发现了下一步推进“青年之家”建设的关键点。一是继续加大“青年之家”云平台宣传力度,让更多的平台更多的青年习惯使用云平台;二是进一步整合服务项目,深化“中央厨房”品牌内涵,在提质上下功夫,多组织青年感兴趣的活动,如公益服务、信息咨询、文化学习、科技创新、“朋友圈辟谣”等特色活动;三是支持组建一支稳定的服务队伍,队伍稳定、专业是打响品牌的关键,我们要精选培养一批会设计、会组织、会宣传,内心热爱平台工作的服务队伍,提升平台活动水平。四是继续保持与青年观察员的联系,请他们参与平台的活动策划,请他们继续跟踪观察平台,在观察中加深对共青团的了解,在观察中成为平台建设的宣传员。

猜你喜欢

观察员服务项目团组织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专项资金使用存在问题及建议
政府购买服务绩效评价指标及权重标准的设定
湘西北第一个团组织:社会主义青年团常德地方执行委员会
发挥群团组织推动群众文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中国品牌观察员
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制定和落实老年人照顾服务项目的实施意见
探析如何加强油田社区基层团组织建设
基于互联网地图语言的实时路况信息服务项目探析
发挥群团组织带头作用——全国人大代表吴洪芹接受境内外媒体采访
南京:征微博廉政观察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