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角色互动在提高医学生肾内科临床实习效果中的应用体会

2017-01-23曹英杰

考试周刊 2016年103期
关键词:临床实习

曹英杰

摘 要: 为了探讨角色互动在医学生肾脏内科实习中的应用,本研究将肾脏内科实习医生分为两组,一组采用传统带教方法,一组采用角色互动方法,平等地与学生深入交流, 向学生详细介绍肾内科的日常工作及其分工情况。熟悉科室的日常工作后,想象作为主治医生角色,让学生参与一天的工作,总结一天工作中需要完善的理论知识及需要了解的操作,从主治医生的角度思考,实习生需要完成的工作,出科前进行综合考核及评价。结果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与传统带教组相比实习成绩全面提高。通过角色互动,增强了学生的责任感,提高了学习热情。

关键词: 角色互动 肾脏内科 临床实习

培养合格的医生对我国的民生至关重要。临床实习阶段是医学生教育的关键组成部分,其效果的强弱直接关系到职业素养的高低及能否培养出合格的医务人员,甚至关系到整体医疗体系质量的高低。肾脏病学是内科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临床实习中的重点。因其器官结构的精细及功能的复杂性,也成为实习中的难点[1-3]。本文旨在通过角色互动让学生参与更多的工作,提高学生的实习热情,从而强化实习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自2014年7月至2016年7月在我院肾内科实习的本科生100名,所有实习周期为2周,年龄23-26岁,男性42人,女性58人,平均年龄(24±1.9岁)。参照随机数据表将所有实习生随机分为观察组(角色互动组)和对照组(传统教学组)各50例。2组学生的年龄、专业类型及学历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传统教学法:每位具有带教资格的老师带3-5名学生,讲述课本理论知识,每日完成实习工作要求,包括书写病历、粘贴化验单等。实践操作以老师现场讲述为主。

1.2.2角色互动组:

1.2.2.1带教学生的分配。选择具有带教经验丰富且责任心较强的老师,每位老师最多带2名学生,从入科直到出科,带教老师固定不变。

1.2.2.2制订带教计划及目标。按照教学大纲制订的计划,根据其所需掌握的知识点及操作,制订教学计划,分阶段完成,并于出科时考核。

1.2.2.3角色互动教学实施过程:

第一阶段:熟悉肾内科的环境、人员配置及工作流程。入科第一天,向学生详细介绍科室的环境,及科室每个成员及其分工情况,讲解科室各项规章制度,讲述每日的工作流程,及实习医生的工作职责。

第二阶段:与每个学生深入交谈,平等沟通,了解学生的个性,以及其对本科的兴趣点。师生间建立起信任。

第三阶段:学生参与带教老师一天的工作,从上班开始,每一个环节均带学生参与,包括早交班、查房、会诊、病历讨论等,使学生深入了解肾内科医生的工作。在此过程中鼓励学生积极提问,老师需详细解答,有理论知识不足的地方要求课后补足,随时考查。

第四阶段:经过熟悉过程及对本科有了详细的了解后,要求学生作为主治医师角色开始工作。包括交班、查房、接收病人、疾病的诊断及基本用药、书写病历、处理病人病情变化、病历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等。对于简单的操作,可作为主要助手参与。为确保医疗安全,整个过程均需带教老师监督。在此工作过程中,学生自己遇到问题,及时查阅资料或询问带教老师。如果能正常顺利完成教学计划,带教老师就可与学生在其感兴趣点上更深入地探讨。

第五阶段:考核阶段。对于实习尾声阶段,可以采取随时提问的方式和试卷、操作的方式进行考核。

1.3判定标准

考试成绩由两部分组成,即理论成绩(基础及肾内科专业)和操作技能考试成绩。理论成绩分为主观题及客观题。客观题包括肾内科基础知识及基本理论,主要考查其基本功是否扎实。主观题是给一份具体的病历,分析疾病的诊断及基本的治疗方法及判断预后。满分为100分[4]。

1.4数据处理

应用SPSS13.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其中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符合正态分布的数据,采取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角色互动教学和传统教学组相比,其理论成绩、操作成绩与出科前相比均明显提高,且均高于传统教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表2)。

与对照组比△P<0.05;与入科前比#P<0.05。

3.讨论

肾内科的知识结构相对复杂,专业性很强,其支持内容抽象,较难理解,这是肾内科教学所面临的一个较大难题[5]。

我们采用了角色互动教学方法,在临床实习带教当中,每个老师固定带有1-2个学生,这样避免了传统的轮流带教中,带教老师经常变动的特点,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在这种良好的关系中,学生更容易与老师沟通,有利于提高学习热情。在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明确。基于实习大纲的要求,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针对肾内科疾病的特点,确保学生能够掌握这些疾病的临床知识,并且能够应对肾内科绝大多数基本疾病。另外,使学生成为主治医生角色,引导学生作为实习主体,通过临床工作,主动发现工作中遇到的难点,积极主动弥补自身理论的不足。通过对病人的诊治过程,对患者病例资料进行分析,锻炼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通过处理疾病的病情变化及并发症,提高学生的临床应对能力。并且在此过程中,需要与病人及家属沟通,通过这样的交流训练,大大锻炼了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为以后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这种教学方法,大大激发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保障了学生的主体性,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后发现,学生处理临床实际问题的实践能力和自学能力均得到了大大的增强,并且学生对相关知识与能力的掌握非常深刻,能够有效将这些知识能力应用到临床当中。

通过参与实际工作,学生们学到了许多课本上所学不到的知识,体会到了医患沟通的重要性,也体会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这对于他们职业素养的提高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杨燕霞.分阶段目标教学在肾内科护理实习带教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2,11,(7):237-238.

[2]陈丽仙,卢传坚,黄秀云.构建临床课程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西北医学教育,2010,18(4):701-712.

[3]黄学燕.临床实习生带教体会略谈[J].中华护理学杂志,2010,7(1):80.

[4]饶叶俊,周鸿.军队高等医学院校课程教学质量评估内容的探讨[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00(5):49-51.

[5]王强.医学生临床实习现状与相应对策[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06,9(3):126-127.

猜你喜欢

临床实习
临床实习带教管理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护士执业考试辅导对促进临床顶岗实习作用的探究
答疑式教学在临床实习中的应用
临床实习与手术教学中骨科临床路径的应用研究
关于对临床护理带教的体会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