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早期人类创新进化中的几个关键节点

2017-01-22徐桂荣

自然杂志 2017年5期
关键词:人脑人类

徐桂荣

中国地质大学, 武汉 430074

早期人类创新进化中的几个关键节点

徐桂荣†

中国地质大学, 武汉 430074

讨论了生物的创新进化,介绍了创新进化的概念及其遵循的规律,着重分析人类进化中创新进化的表现。早期人类创新进化的主要体现:直立行走解放了手;人工生火、用火是主动取得能源和主动使用能源的开始;熟食取得充分的营养,使脑功能完善;抽象思维的发展是物质的演绎,同时又回过头来改造物质,这是其他动物做不到的,是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根本;主动取得能源,主动生产食物,这种劳动是任何动物不可能做到的。

创新进化;早期人类;人工生火;熟食;抽象思维

达尔文[1-2]在发表《物种起源》(1859年)后,在1871年又发表了《人类起源和性的选择》一书,冲破重重阻力提出了“从猿转变到人”的观点。现在科学已经充分证明达尔文的进化观是正确的。

支撑达尔文的进化观有两方面的事实:①化石资料;②生物分子学,即DNA的分析。

(1)化石资料

灵长类和人科化石十分丰富,自林纳确定人属(HomoLinnaeus, 1758)以来已经发掘了大量人属化石[3-7]。

已知归入人属的有匠人(Homo ergasterGrovers and Mazak, 1975)、直立人(Homo erectus[Dubois,1892])、能人(H. habilisL. S. B. Leakey et al., 1964)、海德堡人(Homo heidelbergensisSchoetensack, 1908)、尼安德特人(Homo neanderthalensisKing, 1864)、洛多菲人(H. rudolfensisAlexeev, 1986),以及智人(H.sapiensLinnaeus, 1758)等。1929年在北京周口店发现的北京中国猿人(Sinanthropus pekinensis)也应归入人属[8]。

人科(Hominidae)分两亚科:人亚科(Hominines)和南猿亚科(australopithecines)。人亚科包括人属[9-11],南猿亚科包括四个属。

化石资料确定无误地显示了智人的进化轨迹[12-13]。

(2)生物分子学

人类与灵长类的解剖特征基本上相同,而且基因和蛋白质的极大部分也是相同的。人类与黑猩猩至少有98.4 %的DNA相同[14-15]。另据媒体报道,黑猩猩与人类的DNA序列有98.7 %相似。

人类与黑猩猩从体形到习性,尤其是智力差别如此之大,而基因的差别只有1.3 %。对此许多学者感到困惑。有的科学家指出这项研究低估了人与黑猩猩DNA序列的差别,认为两者在DNA序列上至少有5 %的差别,而且这种差别不仅仅在序列上,主要在功能上。

1 生物创新进化是自然规律

1.1 关于“创新”一词的含义

什么叫“创新”?“创新”或“创造”一词在生物学中常会引起误会,被人误解为“创世篇”的翻版,或带有唯心色彩。但这个词毕竟不是“创世篇”的专利,我们认为物质世界到处存在“创新”,生物界也一样存在“创新”。这里打个比喻来说明“创新”的含义。根据天文学知识,在宇宙形成初期只有氢原子,在一定条件下,氢原子合成为氦,就像现在太阳中正在进行的那样。氦的产生就是大自然的创新。其他各种元素和某种分子包括有机分子,如糖类分子、核苷酸、RNA或DNA等的第一次出现都是创新。所有有机大分子不论来自宇宙或起源于地球,在宇宙形成之初并没有这些有机分子,显然是大自然的创新。本文所说的“创新”一词是在这个意义上使用的。这些元素和分子的产生过程,似乎很难笼统地归之于“自然选择”或“适应环境”。有的学者说,自然界是选择稳定,因为产生的元素有稳定性,所以它们能存在。但是原来稳定的氢后来变为稳定的氦,这个过程是一个创新的过程,不是选择的过程[16-17]。

1.2 生物创新进化遵循的规律

生物创新进化是有条件的,这个条件就是自然规律。生物进化中的创新是在自然物质的刺激和自然规律的诱导下进行的。自然界各种物理性质和化学物质,如不同的引力,各种元素和分子,各种物性包括光、电、声和各种辐射等,每时每刻都在刺激着生物。在自然物质不断刺激下生物跨出“创新”的步子,而自然规律的诱导是创新的关键,如叶绿素分子的形成是在光的刺激下必须同时遵循光波的特性和元素组成分子的规律才能完成。这可以称为“刺激和诱导”法则。生物每一次“协同创新进化”都有自身具体的刺激和诱导的内容。

打个不贴切的比喻,家庭对孩子教育的正确方法,往往采用“刺激和诱导”的方法,而用“大棒逼迫”的方法是不好的,不能正确引导孩子。要孩子好好学习,必须反复告诉孩子学习的重要,就是不断“剌激”他的大脑;然后需要循循善诱。如果孩子已经懂得,你还是一味“刺激”而没有“诱导”的方法,可能会适得其反,使孩子反感。这时最主要的是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学习方法,加上具体的帮助,可使孩子在学习上有很大的进步。

“刺激和诱导”法则之所以能起作用也需要条件。生物本身必需具备一定物质基础,能对外界的刺激做出反应,如:存在能吸收光波的有机分子,才能向叶绿素分子发展;同时有良好的外部环境,如除光照外有不高不低的温度,这是形成叶绿素分子必要的外部条件。这就是协同创新遵循的“内外结合”规律。生物的结构和机制以及自然物理化学规律控制着生物的创新[18-20]。

2 人类创新进化的主要关键节点

2.1 直立行走

直立行走在骨骼上留下痕迹。从直立人化石中可以看到,表现为脊椎骨直立或近直立,盆骨直接接在后肢腿骨上,尾骨缩小或消失,颅骨与颈骨近直线。

这些特征部分是继承猿猴的特点,但大部分是直立行走发展的结果[21-23]。

一方面,直立行走可以承载大容量的颅骨,为脑的发展开辟支撑;另一方面,直立行走解放了前肢,为手的进一步演变打下基础。

下树直立行走,开始可以解释为适应环境变化,但随后与手协同进化,为了与手配合劳动,下肢和脚发生剧烈的创新变化。

2.2 手的创新劳动

前肢前掌五指分开且具有握持能力是手的基本特征。猿猴在攀树、采摘等活动中握持力量大大增强。在直立人从制造石器开始的劳动中,拇指与食指间的虎口跨度增加,五指活动的灵巧随脑力增强而增强。

人类制造石器是创新劳动,不能解释为适应环境。人类以聪明才智制造各种需要的工具,包括石器、木器、陶器、青铜器和铁器等。每一次新的发明都是创新,而手成为创新劳动的工具[24-26]。

手在这些创新劳动中改善了手自身,进而改善了脑力,改善了后肢,改善了全身。

黑猩猩也能使用和制造工具。据报道,美国和德国科学家对西非科特迪瓦雨林中黑猩猩的生活遗址进行挖掘,发现黑猩猩遗留下的石器与人类祖先使用的一些石器有相似性。他们挖掘出约40 kg的坚果壳和479件石器碎片。可以推测,黑猩猩以石头为锤,树根当砧板,敲击坚果。

据报道,20世纪60年代科学家观察到黑猩猩会撕去枝条制成木条,伸进蚂蚁窝,钩取蚂蚁充饥。

黑猩猩的这些活动也是创新,但他们的活动到此为止,不再前进,因为他们的脑力迟钝,满足于适应已有的生活,再没有创新,因此不可能前进。

2.3 熟食的刺激和诱导使人脑迅速进化

森林大火使直立人吃到熟食。随着经验的积累,熟食的诱惑和刺激,盼望取得自然焚烧的熟食成为生活中的一项重要事件。

2.3.1 熟食促进神经系统完善

在熟食中首先得到直接锻炼的是味觉和嗅觉。烧烤香味的条件反射,勾起进食的欲望;熟食的经历使他们的嗅觉高度发展,可用嗅觉分辨各种不同类型的食物。关于这一点Penny[27]提出问题:比较黑猩猩与人对嗅觉刺激的敏感程度,是否人类因为饮食中熟食比例的增加,而改善了对气味的接受能力?

鲜美的味觉加深了早期人类对熟食的渴望,使他们跨出保存火种的第一步。同时,熟食的刺激和诱导使视觉和听觉得到改善。在寻觅中火焰和烧焦食物的高反差,强烈地刺激视觉,使视力和辨别色泽的能力增加;在集体寻觅中发声联系,找到熟食后的欢欣雀跃,锻炼了听觉和声带。五官的进化促进脑力迅速发展。

2.3.2 熟食促进人脑进化

在劳动、使用工具、社会活动和语言的综合条件下,熟食的刺激和诱导在人脑进化中的作用,可以归纳为以下几方面:

(1)烧熟的食品,容易咀嚼,因无需大力撕咬,犬齿逐渐变小。经咀嚼的食物与唾液混合,津津有味便于下咽,口腔体积也随之变小,为脑容量的发展准备了空间。脑容量逐渐增大。

(2)经咀嚼的熟食较易消化吸收,在进食后进入胃肠的血液相对减少,有较充分血液流向脑子。脑细胞随时有充分的营养,为脑神经细胞的功能改善创造了条件。人脑是耗费能量很大的器官,现代人的脑子只占体重约2 %,但是耗费20 %的能量,因此,丰富的营养供应是脑发展所必需的。

(3)食物卫生的改善,使寿命延长,有足够时间累积经验,并传授给后代。所获得的用脑习性和脑功能改善,被遗传下来并一代一代加强。

(4)追求熟食,使味觉、嗅觉和视觉等全面改善,促进了创造工具、使用工具的劳动,进而通过创造性的劳动使人脑加速进化。

2.4 人工取火——创新性劳动的飞跃

自然火常常发生,开始时猿人在森林火灾后可以获取熟食;后来由于熟食的吸引,他们保存火种制造熟食。从拣取自然的烧烤食物到制造熟食是脑力发展的创新活动。

这是进入智人的关键,标志着人脑的飞跃。大约在50万年前终于成功学会人工生火[28]。在以色列海法市以南24 km的塔邦山洞中,以色列科学家发现35万年前沉积的燧石有明显被烧过的痕迹[29],是人类用火的证据。据报道,最近以色列科学家又证明在79万年前人类已具备了使用火和控制火的能力。

哈佛大学的Richard Wrangham则认为人类祖先掌握火的时间要更早。他提出古人在约200万年前便已经开始烹饪食物,当时他们已经进化出了较小的牙齿与相应的消化系统。Wrangham认为火的使用支持了许多人类特征的进化,其中包括人类巨大的脑[29]。

从找取天然的熟食到保存火种到用工具生火,这过程大约经历了几百万年。长期经验的积累是增强记忆力的主要途径,而使用工具和人工生火的成功使之学会用脑思考。

为了熟食而保存火种,但是保存的火种常常熄灭导致不能稳定取得熟食,而自然火源又不是经常随处可得。但猿人从经验中已经熟知,从树木中可以得到火源,从石器的碰击中也见到飞出的火星。钻木可能是较早的生火方法,神话中关于“燧人氏钻木取火” 的传说在我国流传很广。后来出现击石取火,尤其是用火石配合硝石取火,甚至发展到利用太阳光取火。熟食的诱惑,使他们千方百计试着生火,如用磨擦或钻木的方法,经长期的努力,创造了人工取火的方法。

学会生火是人类克服完全受自然束缚的开端。生火方法的传授与驯养家畜、栽培作物等方法的传授,需要累积各方面的知识,使用脑成为生存的主要手段,从而对大脑的发育进化起到促进作用。

人工取火是人类创新进化的决定性一步,完全区别于其他灵长类。火可用于加工食物,从而增强体质,减少疾病;用火可以取暖,尤其在冰期,为了抵御寒冷,用火取暖成为必然;火可以驱逐猛兽的侵犯,保护自身。学会取火后的人类可从热带和温带迁向寒带,他们的足迹开始到达以前难以涉及的地方。用火取暖还使体毛逐渐退化,变为“裸猿”[30],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

2.5 脑量增大和脑功能完善

不断地用脑可使脑量增大。由于直立姿势,脑量的增加已不再是沉重的负担。在猿人进化过程中,脑容量由小变大。与类人猿比较,如阿法南方古猿(1974年在埃塞俄比亚阿法地区发现了一副保存40%的阿法南方古猿骨架化石和头骨),距今约350万年,脑容量为400 cm3左右[31],而现代大猩猩、黑猩猩和长臂猿的脑容量也为400 cm3左右。1857年发现于德国尼安德特山谷的尼人化石,作为早期智人,他们的脑容量为1450 cm3左右,比现代人的平均脑容量(约1400 cm3)还大,而同期的克鲁马努人脑量为1700 cm3。

其实脑的进化程度不仅仅表现在脑容量上,脑容量的增大是脑进化的初期表现,人脑进化主要表现在脑细胞的数量和功能的完善上。人类大脑神经细胞的数量与银河恒星数目接近, 超过150亿,而且人脑的神经细胞对信息的存取、传递和处理速度是任何其他动物不能比拟的[32-33]。

为什么脑容量大的尼安德特人和克鲁马努人绝灭了呢?推测是由于他们没能发展熟食,大容量的脑不能获得丰富的营养,被后来的智人消灭。

恩格斯[34](1876年)曾指出:“……从只吃植物转变到同时也吃肉,而这又是转变到人的重要的一步。肉类食物几乎现成地包含着为身体新陈代谢所必需的最重要的材料;它缩短了消化过程……,因此赢得了更多的时间、更多的材料和更多的精力来过真正动物的生活。”“但是最重要的还是肉类食物对于脑髓的影响;脑髓因此得到了比过去多得多的为本身的营养和发展所必需的材料,因此它就能够一代一代更迅速更完善地发展起来。”

但生啖肉食、茹毛饮血并不能促进脑的迅速发达。处于食物链顶端的许多猛兽以食肉为主,而它们的脑子仍处于低水平。老虎在捕获猎物饱餐之后,或者大睡,或者懒洋洋,即使猎物走到近处也懒于捕捉,因为血淋淋的生肉需要时间消化,饱餐后可较长时间不进食。老虎和狮子的头很大,因为捕食和撕咬生肉的需要,它们的口腔很大,血盆大口占据了很大空间,相对地脑容量较小。

如果把恩格斯所说的“肉类食物”更改为“熟食肉类”,就不难理解智人脑的迅速进化。一些科学家曾指出:早期人类饮食中熟食肉类比例的提高对脑量的增加是很重要的[13,27]。

2.6 抽象思维的发展

人与其他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人脑的抽象思维。人脑的抽象思维起因于人类对死后的幻想。在森林火灾中,物体燃烧后产生烟雾缭绕并缓缓腾空升起的景象。这种景象的千百次的经验,在古人类的脑海中留下了深刻印象。这种记忆与对死亡的联想,尤其是在森林火灾中烧死的近亲之间的联想,千百次的重复,以至于看到烧死的同类尸体上的余烟,使他们联想到死后“升天”。尼安德特人和克鲁马努人已有葬礼的习俗,可以说明对人死后的思考是最早的抽象思维。

随着劳动工具的大量使用,工具使用越来越娴熟。对工具使用后成果的思考,以及在畜牧和栽培劳动以后对劳动成果的憧憬,加上语言的广泛交流,使抽象思维逐渐增强。抽象思维的增强使脑细胞功能越来越完善,加上听觉、视觉、味觉、嗅觉和触觉神经的发展,脑的思维能力因而日益增强。

2.6.1 人脑创新进化的特点

(1)人类在制造工具、使用工具和从事劳动生产中,劳动的主观能动性使感官接受全面刺激,这是促进脑发达的主因。劳动中视觉、味觉、嗅觉、听觉和触觉等方面接受的刺激,必然使脑细胞增多并发生分异,使脑细胞功能逐步完善。

(2)用火的主观能动性加强了感官的刺激,熟食可取得充分的营养,同时语言的交流等因素,促使脑神经及整个系统在感官接受的全面刺激下健全发展,包括传感速度、信息处理、信息反馈和反应功能等方面都逐渐提高。

(3)诱导脑细胞和神经系统向逻辑思维方向发展的正是自然物质包括光波、声波、电波、震波和其他辐射波等物质性质的诱导。这些物质波给脑细胞和神经细胞留下了各种记号,人脑中信息传递和演绎是按这些物质记号进行的。

(4)任何人脑子的思维都离不开物质存在,逻辑思维、幻想、发明、计划和对未来的预测等都离不开物质基础。人类的思维和科学创造只能在自然规律的范围内运行。所有幻想、宗教和神学都是人们按人类自身长期经历“创造”的。科学的思维就是按自然规律去作逻辑推理,离开物质的思维是不存在的。

2.6.2 人脑思维的特征和飞跃

人的各种感觉信息由感应神经传入中枢神经,这些信息进入大脑皮层后与内激素系统的作用形成记忆并成为意识。传入的意识包括视觉信息、听觉信息、嗅觉信息以及触觉、痛觉、温觉、动觉等体觉信息。听觉和视觉迅速处理传入的声波和光波信息,这种传入有序地进行,使之成为有时间和空间关系的感知。

意识的形成有两种起因:

(1)直觉,由神经系统传入的感觉信息,如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此类意识十分清晰,是直接意识。

(2)抽象思维,以直接意识的经验累积和演绎,形成各种概念和逻辑推理,是抽象意识。抽象意识在社会关系中通过语言和文字的交流,产生一连串的联想,成为系统的意识。

思维在远离感觉信息的基础时成为主观的思维。人脑的思维模式只有一种,就是将客观的感知,经演绎加工,按人类积累的经验作逻辑解析推导。梦幻是抽象思维的产物,只有人类才有。动物可能也有睡梦,在脑细胞中留下采果吃食的痕迹在睡梦中出现,但这种梦无抽象的演绎,仅仅是记忆的残余。然而,人类梦幻不仅是简单的记忆,而且有思维的演绎,这是脑细胞的运动形式。历史上有许多科学家和艺术家对某些问题的解答是在睡梦中完成的。研究证明,睡梦中大脑的思维演绎可爆发出思想火花,促使思维重建[35]。

2.7 驯养和栽培

早期人类曾以狩猎为生,发明了一些工具如棒枪、弓箭等在抵御猛兽时发挥重要作用。捕猎与抵御猛兽常常交织在一起,猛兽捕猎凭借其快速奔跑和利爪坚齿常常会比早期人类先得手,但人类从创新思维中总结出战胜猛兽的措施。一方面是发明强有力的武器;另一方面做栅栏防御性地保护自身和保护猎物,而猎物逐渐习惯于被豢养并驯化。

以采摘叶果为生的早期人类,很自然地发现“种而长”的规律,在野生果子和种子缺乏之时,开始栽培种植的创新劳动。他们在种植劳动中总结出各种植物的生长规律以及天气与种植的关系,形成了栽培事业。

不仅仅人类有栽培能力,蚂蚁在它的巢穴中种植真菌,这也是栽培。这种栽培也是创新,蚂蚁依靠隐蔽的巢穴和栽培真菌扩展蚁群,但其进化到此为止。

2.8 语言和文化的遗传

在生产劳动中人际交流逐渐扩大,开始是以肢体发出信号,而交往越来越多后,肢体的信号已不能满足需要。随着声带与听力的进化,在交流中逐渐形成语言。社会的交流是文化的基础,而语言和随后产生的文字使文化发展累积,成为基因的实际内容。因此,文化与基因“协同进化”,而且代代相传,可以称为文化的遗传。

人从出生进入幼年期(也许从胚胎期开始)就接受人类社会文化的遗传。人类长期活动的习性和积累的知识,一方面通过基因,另一方面,而且更重要的是从文化(家庭和社会的教育通过语言、文字和榜样)遗传给后代。事实上,文化的遗传在基因中留下信息痕迹,可以发掘一系列的实际例子来说明。例如:刚出生的婴幼儿就能“呱呱哭声”和“呀呀学语”;从只能翻滚、爬动到学会直立行走只需要几个月;一岁左右就能学会简单的语言和说话;二三岁就可学音乐、识字等。凡此种种都是文化遗传的证据。正如de Duve[36]指出的“任何幼小类人猿不可能学会‘说话’,除了一些最基本的手势语言外。”

文化遗传是有基因根据的。科学家研究了有语言障碍家庭的几个世代的基因变化,认为语言障碍不是一般的智障、自闭和听障等的原因。科学家发现人类的基因FOXP2对语言有控制作用,有些家庭在基因翻译转录中发生系统的错误,导致新生儿的语言障碍[37-38]。

层出不穷的新技术源源不断地创造出来,新工具大量涌现。例如:用骨骼、鹿角、象牙等制作为工具,包括骨针、鱼钩、鱼镖、长矛和弓箭等;用兽皮缝制衣服,磨制的骨环作扣子。结绳记事、物物交换、劳动分工和分配猎物等社会性的协同行动使社会文化高度发展。

作为智人早期代表的克鲁马努人有庄重的葬礼习俗,如尸体被染色,双臂交叠,还有随葬品挂饰、项饰、武器或工具等。同时,艺术创造已十分丰富,包括绘画和雕刻等,从他们遗留的图腾和壁画中可以看到当时的艺术已达到很高的境界。

这些充分说明了文化在人类进化中的作用。人脑的进化培育出社会文化,所以人类文化是全人类脑力运作的结晶,地区性的文化是地区人群脑力运作的集体结晶。文化又反过来促使人脑高度发达。在人类社会文化的熏陶下,人类进入完全智人时代。

有人把文化遗传也看作是生命的延续,这是十分正确的。你抚养子女,接受了你的教育,包括言教、身教,在他们幼小心灵中留下深厚感情,同时在他们的基因中也会有痕迹,这就是遗传。有人只重视基因的遗传,怨恨不是亲生的,即不是生物学上的儿女或父母(biological child or parents),但如果他们懂得人类文化遗传的道理,就会得到心灵的安慰。

人类一代比一代聪明,真所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这是大家可以直接感受到的,是文化遗传使人脑功能进步的结果。

2.9 矿业的发掘和利用

用火扩展了早期人类的生产力。早期能源的来源主要是木材,有时也利用太阳能,虽然是低水平的利用。后来发现了煤矿,煤是良好的燃料。黏土和陶土可以烧制器皿,盛食物的器皿能烧烤和贮存食物,成为人类的重要工具。

为了找寻烧制器皿的原料,又发现了铜矿石和铁矿石。人类从此走出新石器时代,进入青铜器和铁器时代,加强了科学发明创造的思维。

2.10 物物交换

社会不断发展,原来是以部落为单位的所有制,为了满足需求开始部落之间的物物交换。交换使所有制发生改变,由于在部落中能力强的人攫取物品据为私有,部落原始共产的所有制逐渐解体,进入有阶级分化的社会。

3 结语

早期人类的创新进化完全体现了自然发展和社会发展的规律,而不是单纯地适应环境。人类发展有适应环境的成分,但同时创造了适合自身发展的环境。适应是等待变化,而创新是在自然规律的刺激和诱导下的进化。总结上述关于早期人类的创新进化,体现在五个方面:

(1)直立行走解放了手,并使头颅支柱稳定、脑容量增大。这是从猿人进化到人的基础。

(2)人工生火、用火是主动取得能源和主动使用能源的开始。这是区别于其他动物的重要方面。

(3)熟食取得充分的营养,使脑功能完善。用火和熟食的作用,回答了为什么现代猿类不可能进化为人类的问题。

(4)抽象思维的发展是物质的演绎,反过来又改造物质。这是其他动物做不到的,也是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根本。

(5)主动取得能源,主动生产食物。这种劳动是任何动物不可能做到的。

(2017年3月22日收稿)■

[1] 达尔文. 物种起源[M].周建人, 叶笃庄, 方宗熙, 译. 上海: 三联书店,1954.

[2] 达尔文. 物种起源[M]. 舒德干, 等, 译.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

[3] 徐桂荣, 王永标, 龚淑云, 等. 生物与环境的协同进化[M]. 武汉: 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2005.

[4] LEAKEY L S B, TOBIAS P V, NAPIER J R. New species of the genus Homo from Olduvai Gorge [J]. Nature, 1964, 202: 7-9.

[5] LEAKEY M G, SPOOR F, BROWN F H, et al. New hominin genus from eastern Africa show diverse middle Pliocene lineages [J]. Nature,2001, 410: 433-440.

[6] WOOD B. Hominid revelations from Chad [J]. Nature, 2002, 418:133-135.

[7] ASFAW B, GILBERT W H, BEYENE Y, et al. Remains of Homo erectus from Bouri, Middle Awash, Ethiopia [J]. Nature, 2002, 416:317-320.

[8] WU X. The mosaic evolution of humankind in China [M]//GLOVER I C, et al (eds). Indo-Paci fi c Prehistory: The ChiangMai Papers. Bulletin of Indo-Paci fi c Prehistory Association 15. 1996, 2: 225-228.

[9] WALKER A. The origin of the genus homo [M]//Rasmussen D T. The Origin and Evolution of Humans and Humanness. London: Jones and Bartlett Publisher, 1993: 29-47.

[10] WOLPOFF M H, WU Z, THORNE A G. ModernHomosapiens origins: a general theory of hominid evolution involving the fossil evidence from east Asia [M]//SMITH F H, SPENCER E (eds). The Origins of Modern Humans. New York: Alan R. Liss, 1984: 411-483.

[11] WOOD B. Origin and evolution of the genusHomo[J]. Nature, 1992,355: 783-790.

[12] CARROLL S B. Genetics and the making ofHomo sapiens[J]. Nature,2003, 422: 849-857.

[13] CLARK A G, GLANOWSKI S, NIELSEN R, et al. Inferring nonneutral evolution from human-chimp-mouse orthologous gene trios[J]. Science, 2003, 302: 1960-1963.

[14] DIAMOND J. The evolution of human inventiveness [M]//MURPHY M P, O’NEILL L A J. What is life ? The next fi fty years: speculations on the future of biology.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5: 41-55.

[15] GIBBONS A. Which of Our Genes Make Us Human ? [J]. Science,1998, 281: 1432-1434.

[16] 徐桂荣. 生物的创新进化[M]//鲍岳廷, 主编. 祖国万岁—建国六十周年优秀文集. 北京: 中国文联出版社, 2009: 520-522.

[17] AINSWORTH C, et al. Life’s greatest inventions [J]. New Scientist,2005(4): 27-35

[18] 徐桂荣, 龚淑云, 王永标, 等. 地球环境与生物创新进化[M]. 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2012.

[19] 徐桂荣, 等. 地球环境与生物进化研究论文集[M]. 武汉: 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2013.

[20] 徐桂荣. 生物创新进化几个问题[M]. 科教兴国之二. 北京: 中国广播影视出版社, 2014.

[21] 吴新智, 尚虹. 中国直立人变异的初步研究[J]. 第四纪研究, 2002,22(1): 20-28.

[22] 吴新智. 中国远古人类的进化[J]. 人类学学报, 1990, 9(4): 312-321.

[23] 吴新智. 人类起源研究新进展[M]//张涛, 主编. 科学前沿与未来(第三集).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98: 161-181.

[24] 吴茂霖. 中国晚期智人[M]//吴汝康, 吴新智, 张森水, 主编. 中国远古人类.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89: 42-61.

[25] 吴汝康. 对人类进化全过程的思索[J]. 人类学学报, 1995, 14(4):285-296.

[26] 吴新智. 中国早期智人[M]//吴汝康, 吴新智, 张森水, 主编. 中国远古人类.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89: 24-41.

[27] PENNY D. Our relative genetics [J]. Nature, 2004, 427: 208-210.

[28] MYERS N. Gaia: an atlas of planet management [M]. Revised and updated edition. New York: Anchor Book, Doubleday, 1993.

[29] 赵熙熙. 人类或在35万年前开始有规律用火 这一年代足以塑造人类文明[N]. 中国科学报, 2014-12-16.

[30] MORRIS D. The naked ape [M]. New York: Dell Publishing Co.,1969.

[31] KIMBEL W H, DONALD C, RAK Y. The first skull and other new discoveries ofAustralopithecus afarensisat Hadar, Ethiopia [J].Nature, 1994, 368: 449-451.

[32] 吴新智, 张银运. 中国古人类综合研究[M]//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编. 古人类论文集.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78: 28-41.

[33] 吴新智. 从中国晚期智人颅牙特征看中国现代人起源[J]. 人类学学报, 1998, 17(4): 276-282.

[34] 恩格斯. 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M]//马克思, 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3卷.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75: 508-520.

[35] WAGNER U, GALS S, HAIDER H, et al. Sleep inspires insight [J].Nature, 2004, 427: 352-354.

[36] DE DUVE C. 生机勃勃的尘埃——地球生命的起源和进化[M]. 王玉山, 等, 译. 上海: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1999.

[37] LAI C S L, FISHER S E, HURST J A, et al. A forkhead-domain gene is mutated in a severe speeck and language disorger [J]. Nature, 2001,413: 519-523.

[38] PINKER S. Talk of genetics and vice versa [J]. Nature, 2001, 413: 465-466.

Several important parts on early human being’s innovative evolution

XU Guirong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Wuhan 430074, China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biological innovative evolutions, explains what an innovative evolution is and follows what regular patterns. The innovative evolutions of human being are focused. Early human being’s innovative evolution mainly re fl ected in these facts: erect walking liberated hands; arti fi cial fi re is initiatively obtaining energy and actively began to use energy; cooking food is fully obtaining nutrition that made the perfect of brain functions; abstract thinking is deducing interpreting substances and reforming these substances. This is the fundamental difference between human being and other animals. Obtaining energy initiatively and producing food actively are impossible for any animals to do.

innovative evolution, early human being, arti fi cial fi re, cooked food, abstract thinking

10.3969/j.issn.0253-9608.2017.05.009

†通信作者,E-mail:wwjjxu@163.com

(编辑:沈美芳)

猜你喜欢

人脑人类
颤抖吧,人类
人脑拥有独特的纹路
人类能否一觉到未来?
人类会成长起来吗?
让人脑洞大开的绘画方式
人类第一杀手
1100亿个人类的清明
让人脑洞大开的建筑
创意无限的另类汉堡
人类正在消灭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