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学相关类专业中高职贯通培养的实践探索

2017-01-21朱丹丹

中国卫生产业 2017年30期
关键词:课程体系医学岗位

朱丹丹

上海健康医学院,上海 201318

医学相关类专业中高职贯通培养的实践探索

朱丹丹

上海健康医学院,上海 201318

根据上海医疗卫生行业和生物医药新兴产业的发展需要及职业岗位要求,该文以上海健康医学院与上海健康医学院附属卫生学校为例,具体介绍两校在护理、药学和口腔医学技术等医学相关类专业实施的中高职贯通培养模式,及其在构建现代职教体系所进行的实践探索。

医学相关类专业;中高职贯通;现代职教体系构建

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到《上海市教育改革和发展“十三五”规划》都提出要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完善纵向衔接、横向贯通的现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而刚出炉的“十三五”全国卫生计生人才发展规划,也强调要提高人才素质、优化人才结构、创新人才政策,健全体制机制,要求卫生计生人才数量、素质、结构、分布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健康需求。因此,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社会对医学相关类专业人才需求的变化,探索医学相关类专业应用型人才贯通培养的模式,不仅是政策的要求,更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1 医学相关类专业中高职贯通培养的必要性

1.1 经济社会发展与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对相关人才的迫切需求

随着上海社会经济发展和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需要更多的医药卫生人才来满足广大居民的健康服务和医疗服务。为了实现上海新一轮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目标而实施的“5+3+1”工程、三级康复医疗服务体系、社区、老年卫生服务体系等民生工程都急需大量护理和康复治疗技术人才。如生物医药产业近年来保持了经济效益年15%以上的增幅,是国家和上海“十二五”期间重点发展的支柱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该行业的快速发展必然带动生物医药专业群高端技能型人才需求的快速增长。

因此,面对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新形势,尤其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新任务,以及国际人才竞争的新特点,结合医学相关类专业人才需求的相关调研数据来看,上海乃至全国对医学相关类专业人才无论是数量上还是质量上的需求都呈现增长趋势。

1.2 医学相关类人才培养未能满足市场需求

近年医学相关类专业人才需求调研均显示:随着医药卫生事业的快速发展和人们对医疗服务质量的要求的进一步提高,目前的中职、高职卫生职业教育不能满足行业、企业需求的问题日益凸显。中职教育虽然在技能培养方面具有较强优势,但学生综合素养一般、专业知识深度广度不够、发展后劲不足;高职教育虽然在专业理论知识方面有所加强,但是常规的三年学制难以满足岗位对操作技能要求的不断提升。

中高职贯通的长学制培养是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的要求,它可以通过设计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通过贯通培养实现医学相关类高技能型人才系统培养的需要,满足学生终身发展的需求[1]。

2 医学相关类专业开展中高职贯通培养的实践探索

上海健康医学院与上海健康医学院附属卫生学校同属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领导,为 “一套班子、两块牌子”体内循环办学,两校校长、法人均为一人,行政管理融合度高,课程体系对接可操作性强,教学资源可以共享,在建立和落实贯通培养的协调机制上具有绝对优势。两校在开展中高职贯通培养试点过程中,进行了如下探索。

2.1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两校充分发挥行业背景雄厚、行业支撑强劲的优势,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选择行业岗位技术含量高,专业技能训练周期较长,熟练程度要求较高,社会需求量较大且需求稳定,适合中高职培养目标相互衔接贯通的专业[2]—护理、康复治疗技术、口腔医学技术等医学相关类专业,秉着“就业导向、课程一体化设计、素养培养优先、教学资源整合”的基本原则,以服务上海经济发展和医疗卫生和生物医药行业的发展需求。探索“校企合作,工学交替”的中高职教育贯通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各贯通专业设计了“4+1”的教学组织形式,即4年在校理论、实践学习,第一学期17周在校上课,1周进入集中见习,之后每学期16周在校上课,1周进入集中综合实训,1周进行在岗践习;最后1年进入毕业实习,让学生早接触专业、早进入岗位。

2.2 编制人才培养方案

在市场调研基础上,以护理、康复治疗技术等医学相关专业对应岗位的职业能力和国家相关职业(行业)标准和职业资格鉴定考核要求为依据,构建“就业导向、任务引领”的一体化课程体系。聘请行业专家参与,校企双方共同制定中高职贯通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共同编写校本教材、建设精品课程、开发专业教学资源库。

2.3 组建专业教学团队

整合两校和行业企业三方资源,形成结构合理、德技双馨、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学团队,兼职教师比例要达到或接近40%;为有效促进公共文化课、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程的共融共通,组建年级教学组,定期开展针对中高职贯通专业建设的教学研讨活动;建立专任教师临床实践锻炼机制,不断提升教师的职业能力;加强专业教师的国外培训以拓展视野。

2.4 完善组织架构与管理制度

两校组建“中高职贯通领导小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等,建立中高职贯通甄别、学籍管理、学生管理、教学管理、质量监控等相关制度。

3 医学相关类专业中高职贯通人才培养特色

3.1 课程体系设计体现 “一体化”理念

各专业在构建课程体系时,充分发挥中高职贯通培养长学制的优势,统筹安排、“一体化”设计整体涉及5年的知识、技能和职业素养培养体系,实现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的高度融合、有效衔接。具体表现在:以岗位工作任务的职业能力为核心,根据学生的心理和认知特点以及成长发展规律,彻底打破原有中、高职各自独立的课程体系和医学教育传统的“三段式”,去除重复、交叉内容,避免教育资源和智力资源的浪费,有效整合,系统设计理论与实践教学体系、职业素养培育体系,做到使学生早接触专业、早了解岗位、早规划职业生涯,实现“学生思想教育不断线、基础课与专业课相互融合不断线、单项技能训练与综合技能训练不断线”。在具体设置时,每个学期都安排了专业课程,并在前一学期安排了理解专业课程所必须的支撑课程,并配有与专业课程进度对接的实践课程,由此创建了“任务引领,就业导向”的知识/技能/素质能力呈现螺旋式上升的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

3.2 医教融合,工学交替,强化实践技能

各试点专业在课程体系构建中都依托行业,拓展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广度,系统设计了中高职贯通的实践教学。如药学专业通过“岗位认知”“药学综合实训”“在岗学习”“岗前培训与考核”“顶岗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的设置,构建了一条连续的实践教学课程链,使每学期所学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训练(单项与综合)相配套,更有利于学生掌握操作技术。尤其是第六、七学期利用校企深度合作的校办药厂及合作单位设计了“在岗学习”的实践教学环节,要求学生在医院药剂科药品调剂岗位在岗学习120学时、在校办药厂生产岗位、检验岗位在岗学习60学时,使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学习、实践,“真学实做”,实施“厂校一体,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新模式,打破了传统药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有力地提升了学生对药学岗位的认知能力、实际操作能力,不仅有利于强化实践技能培养,更有利于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和职业生涯规划的确立,为学生进入工作岗位奠定良好基础。

3.3 注重人文,突出素养,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专业调研显示:医药卫生行业的用人单位在招聘员工时,最注重的是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社会认知能力、职业素养和沟通能力等。因此,各专业在认真分析岗位所需的通用能力的基础上,系统设计人文社科类、职业素养类课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构建了一条连贯的思政类课程链、一条连贯的人文/职业素养课程链,交替式、递进式地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同时,将岗位所需职业素养纳入专业核心课程的课程标准中,努力实践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4 问题与思考

4.1 长学制下学生管理存在的问题

中高职教育贯通培养的学生将在学校学习5年,其“准大学生”的身份以及前3年没有升学和就业压力,会造成个别学生学习动力不足,学习热情减弱[3];同时因学籍管理的划分以及顶岗实习等原因,贯通培养的学生高职阶段在校时间只有短短一年,各种高职学生的文体活动、社团活动等等参与机会相对减少,从而导致“大学生”身份的自豪感以及认同感也相对减弱。因此,保持学生的学习动力以及帮助学生顺利从“准大学生”转变成“大学生”是中高职贯通培养的学生管理工作亟待解决的问题。该研究认为,一方面在“一年甄别”与“三年转段”的关键阶段辅导员与班主任要双力合壁、双管齐下,既要从学习兴趣与学习动机保持方面做正确引导,又要从生涯规划层面帮助学生明确不同阶段身份与责任意识;另一方面,学校应为中高职贯通学生设计配套的学生文体活动,允许他们在适当时间参与高职社团、技能大赛等活动,帮助他们充分感受高职文化,顺利实现身份转换。

4.2 课程教材的建设问题

中高职贯通的本质是内涵的贯通,包括师资、课程、实训、管理及德育等方面的贯通。最核心的内涵是课程贯通[4]。而其中问题最大的就是没有统一的中高职贯通培养的专业教学标准,缺乏这一课程贯通的实施载体,使得解构原本分割的中、高职课程体系,建构一体化贯通课程体系尤为困难,市面上也缺少中高职贯通培养的配套教材,因此在经验相对缺乏,建设时间相对有限的情况下,院校要组织教师开发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标准和校本教材,势必会面临较大压力。该研究认为中高职贯通课程教材的建设要集学校优质教师资源,顶住压力,合力开发,同时也呼吁各市级公共文化课学科组针对中高职贯通培养模式,集全市之力合作研讨,共同开发;同时,市级与校级层面也可开发部分数字化的教学资源,弥补所开发教材的不足,做到因材施教,满足学生生涯发展需要。

除此之外,中高职贯通培养同样面临着社会考试制度的矛盾、评价监督管理等各类问题,但是加强中高职衔接,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公民个人成长和发展和终身学习的现实需要[5]。新形势下各类院校也在不断创新实践,力求通过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化、师资队伍的培养、政策资源的支持等多种手段为中高职贯通培养努力搭建优势平台,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建设添砖加瓦。

[1]杨长亮.对于我国中高职教育贯通培养模式探究[J].职教论坛,2011(28):49.

[2]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2011年继续开展中高职贯通培养模式试点工作通知[EB/OL].http://www.tech.net.cn/web/artideview.aspxid=2011112051403042058cata-id=N003.

[3]李钰.浅论对中高职教育贯通培养模式的几点思考[J].职教论坛,2012(22):55-56.

[4]陈效民,刘磊.上海中高职贯通培养模式试点的外部质量保障框架设计[J].职教论坛,2011(34):62

[5]陆国民.试析中高职贯通人才培养模式[J].教育发展研究,2012(17):36-37.

Practice and Exploration Integrated Education between Secondary and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of Medical Related Specialty

ZHU Dan-dan
Shanghai University of Medical and Health Sciences,Shanghai,201318 China

According to the development needs and professional positions requirements of Shanghai medical and health business and biomedical industry,this paper takes Shanghai University of Medical and Health Sciences and Health School attached to Shanghai University of Medical and Health Sciences as an example,to introduce the mode of integrated education between secondary and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medical related specialty like nursing,pharmacy and oral medicine,and the practice and exploration around it to construct the modern vocational education system.

Medical related specialty;Integrated education between secondary and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Modern vocational education system construction

10.16659/j.cnki.1672-5654.2017.30.083

R7

A

1672-5654(2017)10(c)-0083-03

朱丹丹(1985-),女,河南信阳人,硕士,研究实习员,研究方向:教育教学管理。

2017-07-22)

猜你喜欢

课程体系医学岗位
本刊可直接使用的医学缩略语(二)
青春,在为国奋斗的岗位上闪光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中队岗位该如何设置
医学的进步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你必须知道的事
构建优质学前健康教育课程体系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走进“90后”岗位能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