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大学生心理危机问题的成因与干预体系构建

2017-01-21

中华灾害救援医学 2017年4期
关键词:危机心理健康心理

丁 勇

• 综述| REVIEWS •

当代大学生心理危机问题的成因与干预体系构建

丁 勇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 人们生活节奏的日益加快,社会生活环境发生巨大变化,竞争日趋激烈,压力不断增大。近些年来,由于心理危机原因所导致的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时有发生,自杀、伤害他人等恶性事件呈上升趋势,对广大青年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造成严重影响,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不利因素,愈来愈受到全社会的高度关注。全面、客观地分析大学生心理危机问题的成因,在此基础上积极构建心理危机的干预体系,从而有效控制并降低心理危机问题发生机率,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重要课题。

大学生;心理危机;成因;干预体系

近年来,由于心理健康问题所导致的大学生恶性伤人事件频繁发生,如2011年1月1日,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一名学生因学习成绩问题跳楼自杀;2013年3月31日,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发生大学生投毒事件,致一名同学饮水后中毒身亡;2013年4月16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城学院的两名学生因琐事发生争执,致一名学生死亡…… 《人民日报》曾发表评论称:“那一颗颗漠视生命的心,一颗颗扭曲的心灵,震惊社会”[1]。一桩桩悲剧的出现,暴露出学校教育中对于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关注的缺失,以及心理危机干预体系中存在的纰漏。

1 大学生心理危机的概述

1.1心理危机定义 美国心理学家Caplan于1964年首次提出心理危机(psychological crisis) 概念:所谓心理危机是指当个体面临困境时,自身掌握问题的处理方式和通常的支持系统难以应对当前困境, 即超出个体能力范围而产生的暂时性心理困扰。其同时指出,心理危机的产生不仅与突发事件本身密切相关,而且取决于个体应对危机所掌握的有效资源,以及对困难情境的正确评估[2]。心理学家Kanel[3]认为,构成心理危机的三大要素为:(1)突发事件的发生;(2)个体感受到危机事件并主观上感觉痛苦;(3)个体掌握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无法应对现有困难,从而引发个体在心理、情感和行为等方面的功能失衡。

综上所述,大学生心理危机是指大学生群体在个人成长及社会化过程中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却受制于自我心理调节能力的欠缺,心理处于严重的失衡状态,导致情绪与行为异常的现象[4]。

1.2发展阶段 一般而言,心理危机可分为四个发展阶段[5]:(1)当个体面对外界连续刺激出现紧张不安阶段;(2)外界刺激连续出现,而个体却缺乏成功的应对机制,心理不适感加剧阶段;(3)当危机未通过应对机制得到解决或者解决失败,个体的心理应激水平不断提高,焦虑、抑郁等情绪不断加剧,出现社会适应功能明显受损或减退阶段;(4)当危机依然存在,既无法解决也不能避免,个体出现严重心理失衡状态阶段[2]。与成年人不同,大学生群体处于成年早期阶段,具有鲜明的心理发展特点,在学习、生活的不同阶段难免面临各种发展的课题,其心理状态呈现出一定的发展倾向或特征,极易产生自我认知偏差等问题[6]。

2 大学生心理危机的主要类型及特点

2.1大学生心理危机的主要类型 结合美国心理学家Brammer心理危机理论与大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可将大学生心理危机总结为以下三种类型[7,8]。

2.1.1发展型危机(maturational crisis) 发展型危机亦被称为适应型危机、成长型危机,主要是指个体在成长与发展过程中遇到环境或自身生理的突然变化而导致的强烈异常应激反应。大学生在环境适应、人际交往、升学就业、婚恋等方面遇到挫折时,如不能合理调整心理失衡,则会产生发展型心理危机,其往往具有短暂性、强烈性等特点。

2.1.2境遇型危机(situational crisis) 境遇型危机或外源型危机是指个体遭遇重大突发事件,且自我无法预测与控制而出现的心理危机。大学生在经历亲人过世、交通意外事故,或遭受绑架、暴力侵犯、强奸、突然疾病等突发性、强烈震撼性和灾难性事件时,均可能导致境遇型危机的发生。

2.1.3存在型危机(existential crisis) 存在型危机一般是指当个体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面对有关人生的问题时所出现的心理冲突与焦虑,其诱因包括死亡、孤独、自我认同、自由及人生的目的与价值、责任、义务等。

2.2大学生心理危机的特点

2.2.1普遍性 从某种意义上讲,任何人在自身成长过程中都有可能遭遇到重大意外突发事件,广大青年大学生也不例外[5]。大学生刚刚步入社会,开启社会化进程,往往经历各种境遇,面临多种困境,通过自我调节方式无法改变心理失衡状态,且得不到社会支持系统的救援时,就有可能出现生理、心理、行为偏差等问题。

2.2.2突发性 很多事件的发生难以预料,无法预测何人会在何时、何地遭遇何种困境,人们仅仅能够从概率、数字角度分析危机情况,无法预料何人会产生心理危机,因此,心理危机情况的出现具有突发性[9]。

2.2.3复杂性 人的心理活动是复杂多变的。大学生成长环境、经历的不同决定了每个人的认知模式、心理状态、自我心理调节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水平等都不尽相同,即使面对相同的危机情况,个体的应对方式、产生心理失衡症状的程度都有所不同,决定了心理危机问题具有复杂性特点[5]。

2.2.4危险性 处于心理危机状态中的青年大学生均出现生理异常反应、认知偏差、情绪与情感异常,行为方面的偏差,严重危及其日常学习、生活、人际交往等多方面,危及自身与他人的身心健康与生命安全[10]。

3 大学生心理危机成因

全面、客观地分析大学生心理危机形成的原因是保障大学生身心安全,预防极端事件发生的前提。大学生心理危机形成的因素主要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3.1自我心理发展 大学生虽然在生理层面基本成熟,但是其心理发展仍处于成年早期阶段。与中小学时代相比较,大学生的自我意识不断增强,心理活动多呈现出两极性特点,自控能力显著提高,社会参与意识明显增强。然而,大学生的心理结构各部分发展还不平衡,人格尚未健全,自我意识矛盾的状况多有发生,常常出现理性与非理性相互交织,理想与现实脱节,价值取向过于单一,对事物缺乏深刻认识,自我认知与自我认同容易出现偏差,情绪和情感不稳定等问题[11]。在外界因素的影响下,心理状态突然失衡,产生严重的心理危机。

3.2环境适应 刚步入大学校门的大学新生,面对陌生的生活、学习环境,需要根据自己的能力开始适应的过程。大学生活的生活方式、习惯以及生活范围都与中小学阶段截然不同,不再有父母安排好一切,而是独自处理;生活空间不再独立,而是全新的集体生活[10]。饮食习惯、气候差异、作息时间及卫生习惯等都需要做出很大的改变,独立生活的技能亟待提高。环境适应不良往往使一些大学生无所适从,心理压力陡然增大,心理危机出现的概率也因此大幅上升。

3.3学业 大学的学习生活与中小学区别甚大,其学习的内容信息量大,教育的模式更注重技能的培养,需要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掌握独立学习的方法。部分学生由于未能及时调整以往的学习方法,导致学习成绩不尽人意,一些人的自尊心、自信心因此受到打击,从而失去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完成学业之余,大学生们还要参加形式各异的资格与等级考试,学业压力较大,使一部分大学生心理压力大,容易陷入心理危机状态[10]。

3.4人际交往 人际交往能力的缺失,使一些大学生群体适应能力差,无法找到在群体中的位置;部分人不善交流,缺少人际交往过程中必须的宽容与包容,容易与他人产生矛盾或冲突。随着大学生自我不断成长,开始重视自我综合能力的培养与提升,然而部分人由于自我认识不足,面对与他人之间的竞争,急于否定自我或选择自我逃避,少数人则采取极端手段,对他人发起攻击行为。一些学生由于恋爱观、婚姻观存在偏差,感情经验缺乏,面临复杂的感情纠葛时,往往束手无策,极易产生情感危机,导致伤害自己与他人的极端行为出现[10]。

3.5就业 当前一些高校受功利主义影响,漠视教育规律,盲目设置专业与课程,严重脱离社会需求,导致毕业生无就业市场;某些高校教学计划及教学模式陈旧,与时代严重脱节,使毕业生无论在知识与技能的掌握,还是在思维模式等方面都与社会的需求差距较大,导致其缺乏就业竞争优势;一些学生对于就业竞争中的不良现象既痛恨又无奈,从而失去自信心[10]。

3.6社会支持系统 社会支持发挥着为个体提供物质与精神支持的重要作用[12]。社会支持系统对于身处心理危机的大学生发挥着降低心理应激反应程度,减轻精神紧张状态,提高环境适应能力的作用。一般来说,大学生心理危机的社会支持系统主要由社会、家庭和学校三个方面力量组成。然而,一方面我国中小学教育体制中的缺陷造成青年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差,相当一部分学生疏于与他人交流,心理较为封闭,不愿及时寻求心理支持系统的帮助,使社会支持系统无法发挥其效能;另一方面,大学生心理危机的社会支持系统还有待完善。

4 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体系的构建

建立以高校为主体,社会、家庭共同组成的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体系,在实际研究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不断完善,是控制、预防大学生心理危机的主要途径[13]。具体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4.1转变大学生思想教育方式 由于传统说教式的思想教育方式过于单一枯燥,不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无法触动广大青年学生的思想与生活。因此,大学教师应顺应时代发展的趋势,积极转变思想教育的方式与方法,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将思想教育融入大学所有课程之中,通过自身的言传身教,努力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信念与远大理想,并将其内化为思维和行为的方式,为大学生心理发展提供思想保障[14]。

4.2强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阵地,高校与任课教师应关注大学生生活的场景,积极开展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改革,掌握学生的行为、思维习惯,既注重理论知识的讲授,又要培养学生自我心理调节的能力,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15]。教学过程中应高度重视压力与挫折应对、人际交往能力培养以及生命教育等内容在大学生心理成长过程中的重要地位,使学生了解心理危机产生的原因与心理机制,提升其压力与挫折承受能力以及心理调节能力,认识生命的意义,珍惜并敬畏生命[16]。

4.3切实推进校园文化建设 丰富多彩的大学校园文化生活是陶冶情操,塑造健康人格,满足精神与心理需求,促进广大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有效途径[17]。在大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核心价值观的背景下,高等院校应发挥校园文化的价值导向功能,切实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工作,摒弃形式主义、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思想,通过开展内容丰富的文娱、体育活动以及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全面提升大学生文化生活质量,促进其人际交往能力、组织策划能力的培养,为大学生自我展现提供广阔的舞台[18]。

4.4建立健全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系统 由高校分管领导负责,建立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为核心,学生处、团委、保卫处、心理健康学生团队以及学生心理联络员共同组成的心理危机干预组织。为避免各部门之间的相互推诿,应在分管领导的组织协调下,组建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系统的组织机构和执行机构,制订工作规章制度,明确系统中各成员职责,力争人尽其职,物尽其用,为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的顺利运行提供完备的物质及组织保障[19]。

4.5完善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制度 完善的心理危机干预制度是大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要保障。高校应建立心理危机预警制度,制定应急预案。

4.5.1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 心理健康档案是了解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重要依据[20]。必须高度重视大学新生心理测评工作,形成心理健康档案[21]。此外,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年度测评及心理健康档案完善,从而全面了解与掌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22]。

4.5.2确定预警人群 将存在心理障碍、心理疾病、暴力、自杀倾向以及遭遇意外突发事件并伴有心理、行为异常反应的大学生作为预警人群,由心理健康学生团队及学生心理联络员随时留意其心理状况,发现情况后及时报告心理健康教育中心[23]。

4.5.3制订心理干预预案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应改变以往以事后干预的工作形式,制定心理干预预案,对于预警人员采取相应的心理干预措施。应长期监控第一类预警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对其开展心理咨询与辅导,定期评估工作效果,积极做好心理疾病预防工作。在得到有关第二类预警人员的情况报告后,由专业人员立即启动干预措施,情况严重时,调集心理危机干预系统内人员、车辆,将当事人送医治疗。

4.5.4设立心理危机长期跟踪制度 在心理危机情况得到初步控制后,应及时评估并长期跟踪当事学生的心理状况,调整干预策略,完善其心理健康档案[24]。同时,安排心理健康学生团队队员以及学生心理联络员持续关注其心理状态[9]。此外,学校还应定期对心理危机干预工作进行总结,查找不足[25]。

总之,当前大学生心理危机事件频繁发生的现状已引起全社会的高度关注,高等院校应以此为契机,大力推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推进大学生思想教育方式改革,强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切实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建立健全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系统,完善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制度,在此基础上积极构建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体系,为当代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1]郝 洪. 拿什么拯救漠视生命的心[N].人民日报,2013-04-17( 05).

[2]Futterman E H. Gerald Caplan. Principles of preventive psychiatry [J]. Social Service Review, 1964,38(2):239-240.

[3]Kanel K. A guide to crisis intervention [M]. Brooks/Cole, 1999:1.

[4]张运红.大学生心理危机与心理弹性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4,22(3):413-415. DOI: 10. 13342/j.cnki.cjhp.2014.03.042.

[5]何元庆,姚本先.构建高校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系统初探[J].教育与职业,2005, 5(88): 55-57. DOI: 10.3969/j.issn.1004-3985.2005.05.025.

[6]彭香萍.大学生心理危机及自救策略.中国临床康复[J]. 2006,30(10):131-133. DOI: 10.3321/j.issn:1673-8225.2006.30.051.

[7]王晓刚.高校学生心理危机的调查分析[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09,7(10): 602-604. DOI:1009-6639(2009)07-0602-03.

[8]许志红.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机制研究[J].教育探索,2007(12):117-119. DOI: 10.3969/j.issn. 1002-0845.2007.12.060.

[9]王 玲.校园突发事件的危机干预[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11:2.

[10]姜土生,邓卓明.大学生心理危机类型分析[J].当代青年研究,2013,24(2): 98-103. DOI: 10.3969/j.issn. 1006-1789.2013.02.016.

[11]蔡 哲,赵冬梅.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干预与调解[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28(4): 106-107. DOI: 10.3969/j.issn.1000-2359.2001.04.030.

[12]姜丽红,马先明,顾艳霞.大学生心理危机的早期发现和干预[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2(11):162-163. DOI: 10.3969/j.issn. 1671-0975.2014.02.074.

[13]杨惠琴.高校心理危机干预体系与工作机制的探索[J].时代教育,2012(3):84. DOI: 10.3969/j.issn. 1672-8181.2012.03.061.

[14]郭洪芹.论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社会支持系统及其构建[J].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10,1(3):93-96. DOI:1009-1505(2010)03-0093-04.

[15]俞国良,侯瑞鹤.论学校心理健康服务及其体系建设[J].教育研究, 2015(8):125-132.

[16]张爱宁,徐光兴.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研究[J].教育探索,2008,27(2):132-133. DOI:1002-0845(2008)02-0132-02.

[17]龚 燕,张明志,陈 娟.我国现阶段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路径的选择[J].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6(24): 22-25.

[18]刘 瑜,王大军,孙朝阳.大学生心理危机研究现状的评述[J].中国医学伦理学, 2008,6(21):114-118. DOI: 10.3969/j.issn.1001-8565.2008.06.050.

[19]杨 稣,武成莉.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体系构建[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33(1): 190-192. DOI: 10.3969/j.issn.1001-5744.2011.01.038.

[20]昌 兵.心理健康档案:实施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重要依据[J].河南教育,2010(10):56-57. DOI: 10. 3969/j.issn.1003-2223.2010.10.031.

[21]Feng Han( 2010). Studies on college student psychological crisis intervention system [J]. Int J Psychol Stud,2014,6(4):12-25.

[22]阿茹娜.大学生危机干预及其对策研究的文献综述[J].现代交际月刊,2012, 28(1): 9-10. DOI: 10.3969/ j.issn.1002-381X.2012.01.003.

[23]詹启生,李义丹.建立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新模式[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5,22(3): 44-47. DOI: 10.3969/j.issn.1001-4233.2005.03.012.

[24]李建明,晏丽娟.国外心理危机干预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1,2(19):244-246.

[25]马喜亭,刘立新.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体系中的转介机制[J].教育与职业,2012(2):70-71. DOI: 10.3969/ j.issn.1004-3985.2012.02.030.

(2016-11-24收稿2016-12-25修回)

(本文编辑 孙秀明)

Causes of the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psychological crisi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an intervention system: a brief review

DING Yong. Chinese Criminal Police Institute, Shenyang 110035,China
Corresponding author: yong.ding@foxmail.com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hina's society and economy, the pace of life is accelerating, the social living environment has changed dramatically, competition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intense, and pressure on individuals is increasing dramatically. These factors have resulted in college students suffering increased mental health problems, which in turn has resulted in increased incidence of suicide, violence toward others and other violent incidents, which has an adverse impact on students' mental health development, and contributes towards creating an inharmonious society. Psychological crisis episodes are receiving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from society as a whole. Developing a psychological crisis intervention system, based on a comprehensive and objective analysis of the causative factors, to effectively control and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psychological crisis, is an important intervention in resolving this issue .

college students; psychological crisis; cause; intervention system

B844.2

10.13919/j.issn.2095-6274.2017.04.011

110035 沈阳,中国刑事警察学院

丁 勇,E-mail:yong.ding@foxmail.com

猜你喜欢

危机心理健康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高等教育的学习危机
“危机”中的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