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生代农民工城市定居意愿分析
——以江苏省调查为例

2017-01-20张爱华

湖南农业科学 2016年12期
关键词:市民化买房新生代

张爱华

(南京农业大学人文与社会发展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5)

新生代农民工城市定居意愿分析
——以江苏省调查为例

张爱华

(南京农业大学人文与社会发展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5)

通过对江苏省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定居意愿的调查分析,发现农民工定居城市的意愿较强,而且具有明显人力资本特征的因素会影响其定居意愿。其中学历、职业、城市居留时间和收入都与其定居意愿存在正相关关系,学历越高、职业越稳定、收入越高其定居意愿也越强;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的居住时间越长其定居意愿也越强。建议从农民工人力资本的提升、企业住房的提供与政府保障房的建设3个方面推进农民工定居城市进程。

新生代农民工;定居意愿;相关分析

近年来,随着江苏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劳动力人数总体上呈逐步减少的趋势。2005~2012年,江苏城镇化率提高了12.5个百分点,而同期农村劳动力总量减少了41.68万人[1]。一方面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和小城镇建设的步伐加快,使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另一方面农村劳动力到城镇就业、打工和劳务输出,农村劳动力向城镇及非农产业转移。

劳动力转移带来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农村劳动力的市民化问题,有研究者认为农民工市民化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变化:(1)户口的变动,由农村户口变为城市户口;(2)地域的转换,由居住在农村转向居住在城市;(3)产业的转换,由从事农业生产变为非农业生产;(4)文化的转变,农民的生活观念、行为习惯、思维方式等发生变化[2]。户籍的变动与文化的转变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职业转变已然实现,因此农民工市民化便集中到了居住转化上。现实的居住转化是以定居意愿为基础的,因此研究拟集中呈现新生代农民工的定居意愿及其困境。

1 样本信息与研究设计

为了了解新生代农民工的定居意愿,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于2016年3月分别从苏北、苏中、苏南3个地区各随机抽取1个城市,每个城市随机抽取3个工厂,共抽取9个工厂,在每个工厂中采取随机抽样的办法各抽取80名农民工,共发放问卷720份,回收661份,问卷有效率为91.8%。调查对象为18~38岁的新生代农民工,最后借助SPSS 20.0统计软件对问卷调查所得数据进行分析(表1)。

研究中所指的“城市定居意愿”不是感性上的“愿不愿意”在哪个城市定居,而是新生代农民工一种长久的对未来在城市(镇)工作、生活的打算。具体操作化为:目前的住房情况、是否有在城市买房的想法、为什么在/不在城市买房的原因、对现有居住条件的满意度、是否愿意定居城市和城市体验与流动经历(包括住房、语言交流、歧视经历、在流入地的居住时间和配偶或子女是否在同城)等。

表1 调查对象基本信息

2 结果与分析

2.1 新生代农民工定居意愿分析

研究中农民工在城市居住1 a以下50人,占7.6%,1~2 a的142人,占21.5%,3~5 a的190人,占28.7%,居住5 a以上的农民工279人,占42.2%,3 a以上的占70.9%。多数农民工在城市居住的时间较长,超过半数的农民工在城市是租房居住,其次是住在单位的集体宿舍,再次是住在自己买的房子,其他的大多住在亲友家中或工作场所。可以看出,大多数农民工在城市中没有自己的房子。

在共同居住情况中,与配偶共同居住的人数最多,共有286人,占43.3%;其次是与子女共同居住的,共有151人,占22.8%;再次,与同事居住的共有132人,占20.0%,此外人数较多的还有单独居住的和与父母一起居住的,也超过了100人次。由此可以看出,该批受调查的农民工在外出打工时,大多与配偶、子女一起。其居住满意度情况见表2。为买房的第一原因,占到29.8%;87人将“为了子女的教育”列为买房的第二原因,占13.2%;53人将“为了定居城市”列为买房的第三原因,占8.0%。由此可知,在该批受调查的农民工中,工作、子女教育、定居城市是其买房的3个主要因素。

研究显示有一部分农民工已经在城市买房,有114人,占17.2%,其中197人将“工作在城市”列不买房的3个主要原因是房价贵、城市生活成本高、老家有房子。其中选择“房价贵”的有437人,占66.1%;选择“城市生活成本高”的有102人,占15.4%;因“老家有房子”的有87人,占13.2%。这正是城市的高房价与住房保障等相关制度对农民工限制[3]的体现。

表2 新生代农民工的居住满意度 (%)

调查中有39.0%的农民工对于城市定居有一定的意愿,同时有相当数量的农民工对于城市定居问题比较迷茫,具体情况见表3。

表3 农民工的定居意愿

2.2 定居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

2.2.1学历与城市定居意愿相关性较强在学历与在城市定居的意愿之间的交叉分析中可以发现,受教育程度小学及以下的农民工中有33.3%的人有意愿在城市中定居,受教育程度为初中的农民工中有36.1%的人有在城市定居的想法,有32.1%的学历为高中或中专的农民工有意向在城市中定居,学历为大专或本科的农民工中有47.6%的人对在城市中定居有想法,学历为本科以上的农民工中,有76.2%的人有想法在城市中定居,由此可以发现,随着学历的增长,被调查者对在城市中定居的意愿也随之增强。从相关性的分析结果也可以看出学历与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中定居的意愿之间存在较强的相关性关系。

2.2.2职业与城市定居意愿相关性较强依据调查结果可以发现,工厂工人、服务人员以及建筑工人或工程队工人这类收入较低或是收入不稳定的职业人群对在城市定居的意愿较低,分别为32%和30.9%,而个体户、公司职员、技术员、管理人员、销售人员以及家庭主妇这类收入较高或收入较稳定的职业人群对在城市定居的意愿较高,其中管理人员对在城市中定居的意愿最高,达到了66.7%。从检验结果也可以看出,职业与城市定居意愿存在较强的相关性,说明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是影响被调查者是否有意愿在城市定居的的影响因素之一。

2.2.3城市居留时间与城市定居意愿相关性较强通过调查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居留时间与在城市中定居的意愿之间的关系可以发现,在城市居留1 a以下的农民工有30%的人有意愿在城市定居,在城市居留时间为1~2 a的农民工中有26.1%的人有意愿在城市定居,居留时间为3~5 a的农民工中有37.4%的人有意愿在城市中定居,在城市中居留时间达5 a以上的农民工有在城市中买房意愿的人有48.4%,且呈现出随着城市居留时间的变长,被调查者对在城市中定居的意愿也随之增强的趋势。而检验结果也表明城市居留时间对在城市中定居的意愿具有较强的影响。

2.2.4收入与城市定居意愿相关性较强在收入方面,收入在5 000元以下的农民工,其在城市中定居的意愿较低,有意愿在城市中定居的人不超过50%,收入在5 000~12 000元的农民工中,超过半数的人都表现出了在城市中定居的意愿,且随着收入的增长,被调查者对在城市中定居意愿也随之增长。根据检验结果发现,农民工收入与其定居意愿呈正相关关系。

3 结论与建议

在定居意愿方面,新生代农民工定居城市的意愿较强,而且具有明显人力资本特征的因素会影响其定居意愿。其中学历、职业与收入都与其定居意愿存在正相关关系,学历越高、职业越稳定、收入越高其定居意愿也越强;另外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的居住时间越长其定居意愿也越强。

总体来说,目前农民工的居住环境得到了改善,随着该群体收入的不断提高,一部分农民工已经能够具备在城市购房的能力,从而使自己更好地去融入城市生活。工作状况、子女教育、定居城市意愿是促使他们买房的主要因素。高房价、城市生活成本高、老家有房子是阻碍农民工买房的主要因素。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对农民工定居城市提出如下建议。

(1)鼓励用工单位为农民工提供标准化农民工宿舍或住房补贴。用工单位是改善农民工居住条件的责任主体,可以釆取无偿提供、廉价租赁、住房祖金补助等多种形式改善农民工住房问题。企业提供标准化住房或住房补贴有利于解决农民工的实际困难,吸引劳动力就业,而且有利于发挥企业在农民工管理与和服务中的作用,减轻社会压力。

(2)政府为农民工提供多种形式的保障住房。社会保障的有限性与不平等性是制约农民工市民化的主要因素[4]。由于二元制度的限制,农民工一直被排除在城镇住房保障之外。政府要建立适用于农民工的保障性住房体系,主要由公租房、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和限价房组成,解决不同层次农民工的住房需求。

(3)提升农民工的人力资本。加强对农民工的职业教育与技能培训,建立和健全多层次的农民工培训体系。要将基本素质培训与专业技能培训相结合,以保证农民工的工资处于一个合理的水平并且能够得到不断的提高。

[1] 江苏省统计局. 江苏省统计年鉴—2013[EB/OL]. http://www.jssb.gov. cn/2013nj/indexc.htm,2013-07-26.

[2] 赵立新. 城市农民工市民化问题研究[J]. 人口学刊,2006,(4):51-56.

[3] 文 军. 农民的“终结”与新市民群体的角色“再造”——以上海郊区农民市民化为例[J]. 社会科学研究,2009,(2):118-125.

[4] 刘爱玉. 城市化过程中的农民工市民化问题[J]. 中国行政管理,2012,(1):112-118.

(责任编辑:肖彦资)

The Willingness of New Generation Peasant Worker’s Settling down in City—A Study on Jiangsu Province

ZHANG Ai-hua
(College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Development, Nanji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Jiangsu 210095, PRC)

Through analysis of the willingness of new generation of migrant workers to settle down in city of Jiangsu Province, we found that there are obvious characteristics of human capital factors affecting their willingness to settle. Education level, occupation and income are positive factors to promote the willingness of settling down in city, the higher the degree, occupation and income, the higher their settlement willingness. In addition, the longer they live in the city, the higher willingness to settle down. Thus the ascension of migrant workers' human capital, corporate housing provision and government housing construction are the important measures to promote their process of settling down in city.

new generation of migrant workers; settled intention; correlation analysis

book=101,ebook=109

F323.6

A

1006-060X(2016)12-0101-03

10.16498/j.cnki.hnnykx.2016.012.030

2016-10-13

南京农业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SKZK2015009)

张爱华(1980-),女,河北保定市人,讲师,研究方向为农村社会学以及家庭、文化研究。

猜你喜欢

市民化买房新生代
“新生代”学数学
买房,要的就是性价比
藜麦,护卫粮食安全新生代
新生代“双35”09式
借名买房,房子到底归谁?
借钱买房,是商业化行为,而不是啃老
孩子,我为什么不帮你买房
农民工市民化精准转化的大数据分析
农民工市民化精准转化的大数据分析
创意新生代——2018伦敦New Designers展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