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早期胃癌的效果比较

2017-01-20李泽强李井野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6年12期
关键词:全胃排气开腹

李泽强 李井野

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早期胃癌的效果比较

李泽强 李井野

目的探讨应用腹腔镜和开腹手术治疗早期胃癌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本溪市中心医院收治的早期胃癌患者56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意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8例。对照组患者均用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均采用腹腔镜下全胃切除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切口长度、术后排气时间、进食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早期胃癌患者采用腹腔镜下全胃切除手术治疗的效果显著优于开腹手术,具有创伤性小、安全性高等特点,不仅有效缩短了切口长度、术后排气时间、进食时间和住院时间,而且可以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量,促进患者恢复。

早期胃癌;腹腔镜;开腹手术;治疗效果

胃癌是临床常见的一种消化道恶性肿瘤,随病情进展致死率较高,因癌症细胞游走扩散最终导致患者死亡,在早期胃癌中也存在淋巴转移,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的影响。早期胃癌的临床症状并不明显,多出现恶心、呕吐或食欲不振等症状。随病情发展,在进展期患者会出现疼痛、腹部胀痛等症状,病程越长,病情越严重,至中晚期会出现呕血、黑便、梗阻、消瘦、腹部肿块、疼痛剧烈等。临床上对早期胃癌的治疗主要采用全胃切除法,以抑制癌细胞增殖、转移,从而控制病情[1]。为探讨较为有效的治疗方法,本研究就腹腔镜及开腹手术治疗早期胃癌的效果进行对比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本溪市中心医院收治的早期胃癌患者56例为研究对象,均经纤维胃镜、病理学等检查确诊为早期胃癌,排除重症心、肝、肾功能障碍、精神疾病或意识障碍等患者。其中胃体部肿瘤14例,贲门和胃底部肿瘤13例,全胃肿瘤12例,胃窦部肿瘤17例。医师在术前均向纳入患者讲解腹腔镜手术治疗与开腹手术治疗方法,包括治疗的作用、效果及可能存在的风险等,让患者自愿选择手术方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纳入患者年龄30~60岁,临床表现为食欲不振、厌油、上腹痛、恶心等。56例按照患者意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8例。对照组患者中,男15例,女13例,年龄30~59岁,平均(45± 7)岁;观察组患者中,男16例,女12例,年龄31~60岁,平均(45±7)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基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愿(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均给予开腹手术治疗,患者取手术体位并给予全身麻醉,药物起效后开始手术,于上腹部正中入路行切口,沿胸骨剑突切开至脐部以下3 cm处,显露视野后,先仔细观察患者的具体病情,了解转移或种植情况,对胃肠道动静脉供血系统进行结扎,然后分离大网膜、结肠前系膜,并清除周围相应的淋巴结及肝左叶三角韧带,再通过贲门阻断迷走神经,采用食管空肠吻合术行胃大切或胃全切除术,术后给予适量抗生素行抗感染治疗。观察组患者均给予腹腔镜下全胃切除手术治疗,患者均采取平卧位,行全身麻醉后先建立CO2气腹,通过操作孔将腹腔镜置入腹腔,利用腹腔镜探头仔细探查患者的病变情况,掌握病变转移及种植转移情况,然后剥离大网膜和结肠前系膜,游离后结扎胃肠道相关供血系统,阻断血流,在腹腔镜下将淋巴结切除,方向从右侧向左侧进行,切除后仔细观察出血情况,然后切除十二指肠球部,并将断端提起再切除小网膜,同时需切断前后迷走神经,然后释放建立的气腹,于上腹正中处行约4 cm小切口,切断食管后再将切除的胃部完全取出,采用食管空肠吻合术进行,操作完成后再次建立气腹并放置引流管,引流管放置满意后缝合小切口,并给予适量抗生素类药物进行常规抗感染治疗,定期对切口处进行消毒、无菌更换敷料等[2]。

1.3 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情况,包括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进食时间和住院时间。

1.4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切口长度、术后排气时间、进食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情况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情况比较(±s)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手术时间(min) 切口长度(cm) 术中出血量(ml)对照组 28 247±36 15.6±1.7 295±154观察组 28 251±42 5.1±0.8*214±135*组别 例数 术后排气时间(d) 进食时间(d) 住院时间(d)对照组 28 4.6±0.6 4.6±1.2 16.9±2.6观察组 28 3.6±0.5*3.7±1.0*12.5±1.7*

3 讨论

胃癌是肿瘤科常见的一种恶性疾病,病变部位多于胃窦部,也可发生于全胃、贲门与胃底部或胃体部,早期胃癌无特异性症状,部分患者可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随病情发展,症状逐渐加重,至中晚期后症状加剧,最终因病灶转移、扩散导致患者死亡,存活率较低[3],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胃癌的致病原因很多,包括不良饮食习惯、遗传、幽门螺杆菌感染、吸烟、环境因素等。近年来,随着社会环境的不断发展、人们饮食方式的不断变化,胃癌的病发率呈逐渐升高趋势[4],严重影响人们的生命质量和生存效率。临床上对早期胃癌的检查包括X线、腹部超声、纤维胃镜、病理学检查、CT扫描等,纤维胃镜检查可以有效对病变部位进行扫查,观察病变的区域、程度、有无转移等,可为病理学检查提供病理组织样本,是较好的诊断方法[5]。

既往研究表明,早期胃癌的治疗应以全胃切除术治疗为主,可以有效抑制癌细胞增殖、侵袭和转移,为患者术后的生活提供良好的保障[6]。有学者认为,在全胃切除术治疗中,采用腹腔镜下全胃切除术的治疗效果优于开腹手术,可以有效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同时切口较小,创伤较少,大大减少了手术对患者造成的痛苦[7]。本研究结果表明,行腹腔镜下全胃切除术治疗的观察组患者切口长度、术后排气时间、进食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行开腹手术治疗的对照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也少于对照组,表明腹腔镜下全胃切除术治疗的有效性。

开腹手术在早期胃癌治疗中需要行较大切口,在暴露的腹腔下行手术操作,易发生出血量大、创伤性大等情况,患者切口长、恢复后留有瘢痕、易发生术后切口感染等,不仅影响患者的病情恢复速度,而且延长排气时间、进食时间、住院时间等,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影响恢复效率。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腹腔镜下手术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在早期胃癌治疗中,腹腔镜下全胃切除术取得了显著的疗效。腹腔镜是一种微创治疗技术,其设备装置中具有微型探头、外数字显示设备等。在全胃切除手术中,腹腔镜通过建立的气腹置入腹腔,通过微型探头的移动与扫查,将收集的信息通过光导纤维传送至相关处理系统,然后通过外显示器将信息显现出来,可以清晰、明确地了解腹腔病变情况,确定病变转移、种植转移等,使医师精准地进行手术操作[8]。此外,腹腔镜通过气腹置入腹腔时,仅透过较小的切口即可置入,在操作中利用探头显示,避免对其他组织的损伤,故采用腹腔镜治疗创伤性小、安全性高、切口小、切口恢复美观、恢复快[9],不仅有效减少了术中出血量,而且促进患者术后排气,缩短了进食时间,减轻了患者的痛苦,便于康复并提高患者的术后生命质量,缩短住院时间。相对于传统开腹手术,腹腔镜治疗在减小切口、缩短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等方面的效果更好。早期胃癌采用腹腔镜治疗时,手术操作必须谨慎、细心,防止对癌症病灶进行碰触,以避免术中人为造成癌症病灶种植转移。另外,应将胃和周围组织清除干净或采取整块切除的方法进行处理,对淋巴结的清理也需根据手术要求进行。病情轻微的早期胃癌患者可以考虑保留胃部,尽量减轻对胃功能的损伤,以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

早期胃癌患者采用腹腔镜下全胃切除术治疗,可以有效提高疗效,为进一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提高其配合度,建议临床治疗中对患者进行术前及术后的护理干预[10]。由于大多数患者对医院环境、治疗技术、治疗方法及疾病知识等不了解,多会在入院时出现抑郁、焦虑等情况,为减缓其疑虑,稳定心态,积极配合治疗,医护人员需要对患者进行相关疾病知识的宣教,讲解医院的治疗环境、技术及腹腔镜治疗的优点等,加强患者的认知,同时对患者的不良心理进行对症疏导,倾听患者的内心想法,多给予关心与尊重,指导其保持平静、积极向上的心态,进而提高治疗配合度;术后加强观察和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尤其注意观察引流管是否通畅、引流液的颜色及量等,对患者的表情及症状进行分析,可对一些不良情况进行预防,适当指导患者的饮食,指导其建立良好的饮食习惯等,有效避免不良习惯对病症的影响,还可以提高病情恢复效率。

综上所述,对早期胃癌患者采用腹腔镜下全胃切除手术治疗,可以有效提高治疗效率,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切口长度、术后排气时间、进食时间和住院时间,创伤性小、安全性高。

[1] 章文杰,梁章炎,梁思重.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早期胃癌临床效果对比观察[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2,21(9):111-112.

[2] 张兰,胡浩,俞晓峰,等.对比用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治疗胃癌的疗效[J].当代医药论丛,2014,12(19):280-281.

[3] 李彬.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和开腹手术治疗早期胃癌的效果对比[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5):94-95.

[4] 戴文宇.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早期胃癌临床效果对比观察[J].浙江创伤外科,2014,19(2):174-176.

[5] 伍洪彬,彭绍智,曾峰.腹腔镜辅助与开腹手术治疗早期胃癌临床效果对比观察[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3,24(4):461-462.

[6] 田永静,宝音升博尔,王腾祺.腹腔镜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早期胃癌的疗效及安全性对比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25(23): 5458-5459.

[7] 刘爽峰.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早期胃癌临床效果对比观察[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24(18):4252-4253.

[8] 王立军.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胃癌的临床探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6(7):82-84.

[9] 钟辉,冯东亮,唐昊.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胃癌的临床疗效比较[J].安徽医学,2013,34(2):157-159.

[10] 智亮辉,甄四虎,侯会池,等.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治疗胃癌临床效果对比研究[J].解放军医药杂志,2015,27(11):77-80.

R735.2

A【DOI】10.12010/j.issn.1673-5846.2016.12.045

本溪市中心医院普外肿瘤2病房,辽宁本溪 117000

李泽强(1985.1-),硕士,主治医师。研究方向:微创治疗胃肠肿瘤

李井野(1986.8-),硕士,主治医师。研究方向:微创治疗胃肠肿瘤。E-mail:bx2225214@163.com

猜你喜欢

全胃排气开腹
全胃切除术与近端胃切除术治疗胃上部癌的效果对比分析
全胃系膜切除术在进展期胃癌治疗中的效果及注意事项
全胃切除术与近端胃切除术治疗胃上部癌的临床效果对比分析
腹腔镜全胃D2根治术治疗胃上部癌的效果及优越性研究
腹腔镜下肝切除术中转开腹的相关因素初步分析
腹腔镜与开腹术治疗胆囊息肉的对比分析
腹腔镜脾切除术与开腹脾切除术治疗脾脏占位的比较
腹腔镜与开腹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的效果比较
堀场制作所的新型排气流量计
堀场制作所的新型排气流量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