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以重庆市梁平区为例

2017-01-20罗绍岳康山杰

中国农业信息 2017年23期
关键词:农技技术推广机构

罗绍岳,康山杰

(梁平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重庆梁平 405200)

1 现状

1.1 基层农技推广机构、队伍情况

梁平区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共51 个,其中区级18个,乡镇级33个,涉及有农学、植保、土肥、蔬菜、畜牧、林业、水产、蚕业、农机等专业人员,现有专业技术人员工资及业务经费全部纳入区财政统筹。总体来看,一是基层农技人员基本稳定。二是人才队伍结构多。三是基层农技人员年龄偏大,新生力量补充有限。

1.2 基层农业推广机构稳定发展

2007年全区对乡镇级农业技术推广部门进行了配套改革,采取综合建站的形式全面整合人力资源和财力资源,由原乡镇农技、农机、林业和畜牧4站合并为全区33个乡镇(街道)农业服务中心。中心人员编制由区编办统一核定,人员工资由区财政统筹,业务上接受区主管部门的统一指导。总体来说,通过这次改革,乡镇农业服务中心的机构和职能得到了强化,人员队伍得到稳定,工资待遇有所提高,并从制度上得到保障,不再像以往那样为工资、绩效发愁。基层农业推广体系发展至今,伴随着国家行政体制改革经历了数次机构精简与人员变化,农技推广也被赋予了新的内涵,主要领域、职能有所改变,如行政管理职能从农技推广机构完全剥离,绿色生产成为农技推广的主题,新增农业环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等新业务。

1.3 乡、镇农业推广人员数量稳定,素质提升

梁平农技推广体系编制内农技人员中,具有本科、大专及以上学历的比例为41.5%,比10年前增加了近7个百分点。拥有各类专业技术职称的占80.6%。其中中高级技术职称比例占53.9%,基层从事各领域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在编制数目和人员数量上并未发生明显的变化,从学历分布的情况来看,在基层农技推广编制内人员中,具有本科、大专以上学历的工作人员增多,具有中级及以上职称的增多,农技推广人员的水平不断提高。基层农技推广队伍人员的学历、技术职称及素质的不断提升,为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提供了人才保障。

2 存在的问题

该区在基层农技体系改革与建设工作中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发展现代农业的要求相差甚远,“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现象仍然突出。对此在进行基层体系改革工作中,分析其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农技推广队伍不稳定

基层农业技术体系的改革与建设,在机构设置和人员配置上,应该是以满足新型现代农业的要求为前提,应以满足现代农技推广的需要为目的,在满足农技推广人员基本需求和工资保障的基础上,实行订单式(清单式)推广、需求式推广、产业化推广和展示式推广相结合农技推广方法。

2.2 观念陈旧知识老化

一是观念陈旧,部分农技人员缺乏为农服务的责任感。二是镇级农业技术推广队伍中的主要人员的推广思路、技巧已深入骨髓,与现代农技推广有点脱节,特别是与绿色生产、农业环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等新型农技推广工作难以适应。与当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相差较大。

2.3 服务手段老旧

现代农业技术推广是以公益性农技推广机构为主体,以农业企业、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技推广机构为补充的新型农技推广体系。要进行产前、产中、产后的技术服务,特别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的当下,产品信息、市场信息显得尤为重要。依照原有的服务手段已很难适应现代农技推广的需要。另一方面,农技推广人员缺乏市场服务的手段和能力,没有专业知识和专业人才的支撑,产前、产后服务就是一句空话。有很多的农业生产者,只追逐利益或盲目跟风,忽略了试验示范的重要性和市场风险,一些不适应当地气候条件的种子和技术被引进,或者盲目跟风造成农产品滞销,致使大多数农民在市场中陷入困境。成为新的扶贫对象。

2.4 推广经费不足,推广条件差

目前基层农技推广机构仍是处于“有钱养兵,无钱打仗”的状态,经费的不足导致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基础研究工作难以开展,农业机械化率低、农业生产成本居高不下,严重制约了农业技术推广事业的发展。一是农技推广人员断层现象严重,新生代成长较慢,且多数专业不对口。二是镇级农技推广经费严重不足。这更加容易造成盲目跟风和市场的饱和,给农民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3 发展与对策

3.1 加强政府管理,强化服务意识

各级党政领导都应该高度重视新时期农业技术推广的管理工作,发挥政府导向作用。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保障农民财产权益,壮大集体经济。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支持和鼓励农民就业创业,拓宽增收渠道。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

3.2 明确农技推广机构的主体地位,完善农技推广体系

农技推广机构作为公益性的推广机构,应当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利用人才、装备、机构、政策和法律上的推广优势,引导农业生产企业、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技推广机构,共同服务于新时期的农技推广工作。与此同时,加强农业科研成果转化、加强农业试验示范基地建设、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农业生产力的速度,充分发挥农技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农业企业、专业合作社在农技推广事业中的补充作用,从而构建新型现代农业推广体系。

3.3 稳定推广队伍,提高人员素质,丰富工作方式

从政策上鼓励学农相关专业高素质人才加入农技推广队伍,切实保障其福利待遇;加强针对性强的培训,切实提高在职农技人员的职业技能素质。与此同时,完善农技推广机构办公设施设备和运用条件,充分利用多媒体等设备进行农技服务宣传。

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构成,离不开专业的技术人才、完善的管理机构以及运行经费。面对当前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存在的问题,不仅要不断培养和充实基层农业技术人才,指导与帮助基层农业技术发展,而且需要充分发挥农业企业、专业合作社在农技推广中的重要补充地位,建立更加灵活和完善的推广体系,以适应快速发展的农业生产需求,服务于多样化、多领域的农业发展趋势;除此之外,充足的经费是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的保障。只有将3者有效结合,才能使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更好地服务于农业,促进农业快速发展。

3.4 创新农技推广理念,改进推广方式,提高服务效能

应当不断挖掘自身潜力,发挥农技推广机构的主体作用,和农业企业、专业合作社进一步合作,充分发挥其在农技推广事业中的特殊作用,为农业生产者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等全方位技术服务实施好基层农技推广示范县项目。构建技术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农技推广长效机制,从根本上解决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因地制宜地配置低碳循环、节水、节肥、节药和面源污染防治的技术和设施,实施绿色生态农业,探索区域现代生态农业模式,大幅减少基地化肥农药等投入品施用,提升农业废弃物利用水平,改善环境,增强农产品竞争力。

积极探索技术入股、资金入股、租赁或承包经营等多种农技推广服务的有效形式,强化农技人员、农业产业化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农民的利益联接,促进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

[1] 潘大平.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现状及对策.梁平县科教兴农研讨会论文选编(第二集),2011(8):111~117

[2] 葛严鑫.浅谈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的现状及发展对策.安徽农学通报,2011,17(21):29~31

[3] 杨芳.我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的现状及发展对策.种业导刊,2011,(9):11~12

[4] 黄伟.宽甸县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养殖技术顾问,2012,(12):245~245

[5] 程德荣.试论新时期泸西农技推广工作的发展思路与对策.第四届农业推广研究征文优秀论文集,2003

猜你喜欢

农技技术推广机构
关于绿色农业种植技术推广的思考与探究
有一种坚守叫农技推广
智能制造技术推广服务与实践
“秋冬种及冬季农业开发农技行动”启动实施
新形势下如何搞好农机技术推广工作运用
农田水利水土保持技术推广
创建农技推广新模式助推产业扶贫见成效①
一周机构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增仓股前20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