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去白细胞输血和未去白细胞输血的临床疗效比较

2017-01-20赵文娜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7年16期
关键词:溶血性白细胞复发率

赵文娜

去白细胞输血和未去白细胞输血的临床疗效比较

赵文娜

目的 探讨分析去白细胞输血以及未去白细胞输血的临床效果,为临床输血选择提供可靠依据。方法 2015年1月—2017年1月我院对78例接受输血治疗的患者进行分析研究,2015年1月—2016年1月接收的43例患者使用未去白细胞输血方法,为对照组;2016年2月—2017年1月的35例患者接受去白细胞输血方法,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治疗过程的非溶血性输血反应发生率。结果 对照组非溶血性输血反应发生率是33.02%,观察组是7.43%;对照组术后感染率是23.26%,观察组是5.71%;对照组转移复发率是32.56%,观察组是8.57%。观察组的非溶血性输血反应发生率、术后感染发生率以及治疗后转移复发率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去白细胞输血的临床效果更好。

去白细胞输血;未去白细胞输血;临床疗效

血液是人体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白细胞能够保护机体,可是异体输血时,白细胞会影响输血效果,对人体造成严重损害。为了改善输血效果,降低不良反应几率,输血前需要去白细胞处理[1]。此次就去白细胞和未去白细胞两种输血方式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有以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根据2015年1月—2017年1月我院的78例输血患者来分析研究,2015年1月—2016年1月接收的43例患者使用未去白细胞输血方法,为对照组;2016年2月—2017年1月的35例患者接受去白细胞输血方法,为观察组。对照组有26例男性,17例女性,年龄最小24岁,最大75岁,平均(49.5±5.2)岁。观察组有21例男性,14例女性,年龄最小26岁,最大74岁,平均(50±6.3)岁。两组一般性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能够比较分析。

1.2 方法

正式输血前,全体患者均接受血常规、肝肾功能检查以及输血前传染性指标检查等。患者血红蛋白(Hb)低于70 g/L则提示输注红细胞或输注浓缩红细胞;若患者血小板明显降低,则输入血小板。对照组患者使用未去白细胞输血的方式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使用去白细胞输血的方式进行治疗。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期间,非溶血性输血反应发生率、术后感染发生率以及治疗后转移复发率,对比两种输血方式的治疗效果。

1.4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 13.0软件对采集数据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对比行χ2检验。P<0.05表示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照组非溶血性输血反应发生率是33.02%,观察组是7.43%;对照组术后感染率是23.26%,观察组是5.71%;对照组转移复发率是32.56%,观察组是8.57%。观察组的非溶血性输血反应发生率、术后感染发生率以及治疗后转移复发率比对照组低,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白细胞是机体免疫功能重要组成部分,能够保护机体,减轻细菌和微生物的损害。血液中,白细胞的作用非常重要。然而,在血液制品中,白细胞的出现会对输血者造成极大损害,为确保血液制品的安全性,通常在输血前,会对血制品进行去白细胞处理[2]。白细胞的输入会引起诸多不良反应,甚至有可能使输血患者感染病毒。白细胞能够引发非溶性发热性输血反应,进而引发各类相关性免疫疾病,临床务必给予高度重视。一般情况下,临床需要大量输血的患者普遍患有严重疾病,机体免疫系统比较弱,非常容易感染病毒。因此,为了保证输血治疗的效果,让患者能够更快更好的恢复健康,输血治疗的时候,需要对血液进行去白细胞处理,降低输血不良反应。

此次研究中,对照组非溶血性输血反应发生率是33.02%,观察组是7.43%;对照组术后感染率是23.26%,观察组是5.71%;对照组转移复发率是32.56%,观察组是8.57%。观察组的非溶血性输血反应发生率、术后感染发生率以及治疗后转移复发率比对照组低,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进行去白细胞处理的血液输注效果比未去白细胞的血液要好,术后非溶血发生率更低,感染率更低,复发率更低,对患者的远期生存改善具有非常大的帮助,临床优势明显。该结果与相关报道内容基本一致[3-9]。

总而言之,使用去白细胞输血方式,提升临床输血治疗的效果,让患者输血安全,给患者的治疗和恢复提供良好的条件。

[1] 陈皞,鲁思文,詹晓燕,等. 去除白细胞输血对预防非溶血性输血后发热反应的应用价值[J].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2,33(23):2929-2930.

[2] 刘建萍,于付,张丽娜. 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的临床分析[J].中外医疗, 2011,30(17):107.

[3] 王黎明. 大剂量常规输血及去白细胞输血的临床对比探析[J]. 中国处方药,2015,13(2):122-123.

[4] 董海伟. 去白细胞输血和常规输血患者大剂量输血的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3,8(5):76-78.

[5] 李明,邓卫. 去白细胞输血在大剂量输血患者中的临床观察[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4,5(5):49-51.

[6] 程利民,高清平,秦云,等. 去白细胞输血技术在减少急性白血病患者医院感染的应用[J]. 临床血液学杂志(输血与检验版),2014,27(4):650-652.

[7] 古贤清. 去白细胞输血技术在减少急性白血病患者医院感染的应用[J]. 吉林医学,2015,36(8):1626.

[8] 李忠法. 去白细胞输血和常规输血患者大剂量输血的临床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6(15):195-196.

[9] 刘云,闫俊凤,尹建春. 急性白血病患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及防控措施探讨[J]. 中国全科医学,2012,15(22):2539-2540.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Leukocyte Transfusion and Leukocyte Free Transfusion

ZHAO Wenna Examination Room, Daqing Central Blood Station, Daqing Heilongjiang 163311, China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and analyz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leukocyte transfusion and leukocyte free transfusion, so as to provide a reliable basis for clinical transfusion choice. Methods From January 2015 to January 2017, 78 cases of blood transfusion patients in our hospital were analyzed. 43 cases from January 2015 to January 2016 were named as the control group for white blood cell transfusion method. 35 cases from February 2016 to January 2017 were selected as the observation group

Leukodepleted blood transfusion, the incidence rate of non hemolytic transfusion reactions was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during the treatment. Results The incidence of non hemolytic transfusion reaction in the control group was 33.02%,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7.43%, the infection rate was 23.26% in the control group, 5.71%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recurrence rate was 32.56%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8.57%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e incidence of non hemolytic transfusion reaction, the incidence of postoperative infection and the rate of recurrence after treatment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lower than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re was a statistically signifcant difference (P < 0.05). Conclusion The clinical effect of leukocyte transfusion is better and it should be popularized in clinic.

leukocyte transfusion; leukocyte free transfusion; clinical effcacy

R457

A

1674-9316(2017)16-0141-02

10.3969/j.issn.1674-9316.2017.16.077

大庆市中心血站体检室,黑龙江 大庆 163311

猜你喜欢

溶血性白细胞复发率
桂枝茯苓汤加减治疗慢性盆腔炎的应用疗效和复发率分析
甲硝唑配合红外光治疗慢性宫颈炎的有效性及对复发率的影响
白细胞
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联合ALA-PDT治疗尖锐湿疣的疗效及复发率分析
碳氧血红蛋白在新生儿ABO溶血性黄疸中的临床意义
心力衰竭患者白细胞介素6、CRP表达水平与预后的相关性探讨
白细胞降到多少应停止放疗
白细胞减少是免疫力降低了吗?
注射用头孢替坦二钠的安全性再评价
消化道溃疡能否预防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