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浆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对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探讨

2017-01-20张笠郭雅琼刘媛刘小荣张宇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7年16期
关键词:法测定脂肪酸血浆

张笠 郭雅琼 刘媛 刘小荣 张宇

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浆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对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探讨

张笠 郭雅琼 刘媛 刘小荣 张宇

目的 评价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浆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90例疑似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心电图、心肌酶测定及心肌蛋白测定等结果:50例患者为急性心肌梗死组,40例患者为非急性心肌梗死组,测定患者的心肌型脂肪酸。选择50例正常人作为健康对照组,通过免疫比浊法建立健康人的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基线,分析不同情况患者的指标分布情况。结果 对于正常人而言,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的分布与患者的年龄、性别存在关联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分布高于非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0.05)。结论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浆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可作为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重要指标。

免疫比浊法;血浆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心肌梗死

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是存在于心肌组织中的特异性物质,临床中将其视为患者心肌功能损伤或者是出血的重要标志物。免疫比浊法的应用有效提高了该种物质的测定效率,为临床诊断急性心肌梗死提供了更有价值的信息。文中就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浆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对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价值展开研究,详情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入选患者共90例,时间为2014年2月—2016年10月。急性心肌梗死患者50例,包括男性患者27例、女性患者23例,平均年龄(64.5±8.7)岁;非急性心肌梗死患者40例,包括男性21例、女性19例,平均年龄(64.8±9.2)岁。纳入及排除标准[1]: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均符合临床诊断标准。研究排除了合并其他身体器官和系统严重疾病的患者、排除了脑血管意外患者、排除了非心源性胸疼的患者。选择健康人5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包括男性患者31例、女性患者19例,平均年龄为(60.2±7.3)岁。

1.2 方法

首先进行标本的收集,急性心肌梗死在患者发生胸痛后的72 h之内,为患者采血7次,分别为疼痛后0~4 h、4 h、8 h、12 h、24 h,48 h、72 h;非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血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第一天的采血时间相同;健康对照组患者抽血前一晚不能进食[2]。样本采集之后进行血清分离的处理,测定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的水平。

1.3 统计学方法

通过SPSS 17.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n,%)形式表示,计量资料则以()的形式来表示,通过t检验,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健康人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的分布特点

免疫比浊法建立健康人的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基线,发现健康人的年龄、性别均与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的分布存在关联性:

(1)年龄在50岁以下的患者共32例分布水平为(7.03±3.15)μg/L,年龄超过50岁患者共18例,分布水平为(4.92±2.73)μg/L,两个年龄段比较t=2.380,P=0.021<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男性患者分布水平高于女性,男性31例,平均水平为(7.41±4.09)μg/L。女性患者19例,平均水平为(5.21±2.53)μg/L,t=2.105,P=0.040<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2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和非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分布的差异

2 h: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17.32±7.62)μg/L,非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10.62±3.15)μg/L;4 h: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28.42±12.03)μg/L,非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12.31±6.03)μg/L;8 h: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32.18±10.98)μg/L,非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13.05±6.27)μg/L;12 h: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26.54±10.09)μg/L,非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12.84±7.31)μg/L;24 h: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14.23±5.26)μg/L,非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9.26±4.08)μg/L。从数据中可以看出,12 h后患者的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水平开始发生变化,但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水平始终高于非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组间对比,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早期治疗是挽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生命的关键措施,因而,对患者作出早期、准确的诊断十分重要[3-5]。

研究指出,在正常的情况下,血液中的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含量比较低,但若是患者的心肌细胞受到损伤,就有可能导致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进入血液之中,导致血液中该物质的浓度上升[6-9]。

综上,免疫比浊法测定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能够作为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重要指标,为早期诊断提供科学的依据,挽救患者生命。

[1] 孙利谦,金春林,张志杰,等. 免疫比浊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糖化血红蛋白一致性的Meta分析[J]. 中国糖尿病杂志,2016,24(10):885-891.

[2] 陈佩宣,李汉秋,吴细妹,等. 免疫比浊法检测梅毒螺旋体抗体的临床应用研究[J].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6,37(16):2316-2318.

[3] 张洪瑞,向代军,白洁,等. 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浆和尿液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的方法学评价[J].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3,36(11):1027-1032.

[4] 魏庆民,周彬,王晓纲,等.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水平与GRACE危险评分的相关性研究[J]. 中国全科医学,2013,16(2):144-146.

[5] 陈浩全,曾嫚妮. 免疫比浊法测定抗环瓜氨酸肽抗体的临床应用[J].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6,37(20):2857-2858,2861.

[6] 王红燕,罗志刚,许加恒,等. 盐酸艾司洛尔对伴有心肌酶异常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NT-proBNP、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及心功能的影响[J].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15,35(3):138-140.

[7] 贺立新,何勇,罗红缨,等. 血浆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N-末端脑钠肽前体、心肌肌钙蛋白I水平与急性心肌梗死后室壁瘤形成的关系[J]. 疑难病杂志,2014,13(8):787-789.

[8] 刘伟忠. 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在心梗患者行介入治疗中的意义[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6(16):24-25.

[9] 李美芹,蒋知新,衣志勇,等. 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对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诊断价值[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4):745-747.

Diagnosis of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by Plasma Myocardial 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 Measured by Turbidimetric Immunoassay

ZHANG Li GUO Yaqiong LIU Yuan LIU Xiaorong ZHANG Yu Clinical Laboratory Department, The Second People's Hospital of Gansu Province, Lanzhou Gansu 730000, China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clinical value of determination of myocardial 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 in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by turbidimetric immunoassay. Methods 90 patients with suspected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were as the research object, combined with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ECG, myocardial enzymes and myocardial protein of patients: 50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40 patientswith non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 heart type fatty acid determination in patients. 50 healthy subjects were selected as healthy control group, and the baseline of myocardial 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 of healthy subjects was established by immune turbidimetry.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indexes in different cases was analyzed. Results For the normal man, heart type 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 distribution in age and gender were related, and heart type 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 in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patients with non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P < 0.05). Conclusion The determination of myocardial 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 in plasma by turbidimetry is an important index for the diagnosis of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turbidimetry; plasma myocardial 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 myocardial infarction

R542

A

1674-9316(2017)16-0120-03

10.3969/j.issn.1674-9316.2017.16.064

甘肃省卫生行业科研计划项目(GSWST2013-08)

甘肃省第二人民医院检验科,甘肃 兰州 730000

猜你喜欢

法测定脂肪酸血浆
短链脂肪酸衍生化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糖尿病早期认知功能障碍与血浆P-tau217相关性研究进展
GC-MS法测定生活饮用水中的2-MIB和GSM
血浆置换加双重血浆分子吸附对自身免疫性肝炎合并肝衰竭的细胞因子的影响
揭开反式脂肪酸的真面目
ICP-OES法测定钢和铁中微量元素
血浆corin、NEP、BNP与心功能衰竭及左室收缩功能的相关性
揭开反式脂肪酸的真面目
HPLC法测定桂皮中的cinnamtannin D-1和cinnamtannin B-1
UPLC法测定萹蓄中3种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