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强创新发展人才队伍

2017-01-19过利平

群众 2017年1期
关键词:宿迁人才队伍人才

过利平

李强书记在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中指出,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并强调要以高层次人才引领高水平发展,以人才优势增创发展优势。人才是创新发展的核心,哪里拥有一流的人才,哪里就赢得创新的先机,就集聚发展的优势。

近年来,宿迁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人才工作,始终坚持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在全省率先启动市级领军人才集聚计划,逐年加大人才发展资金投入力度。“十二五”期间,市县两级共安排人才发展专项资金近7亿元;近三年来,发放人才创新创业扶持资金1.5亿元。引进国家“千人计划”专家82人,入选省“双创计划”134人,省“双创团队”3个,资助市“双创”领军人才375人,国家“千人计划”“万人计划”本土申报取得历史性突破。全市人才总量从1996年建市初的6.75万人,增长到2015年底的41.7万人,人才总量增加了6倍,区域人才竞争力得到明显提高。

当然,对于现阶段的宿迁而言,刚刚进入工业化中期的初级阶段,创新“浓度”比不上苏南等发达地区,对人才的吸引力和承载力也相对较弱,潜在的人口规模优势尚未转化为显性的人才资源优势,人才对发展的引领支撑作用发挥还不够明显。推动宿迁新一轮发展,不仅是量的增长,更是质的提升,我们将紧紧围绕省党代会的部署要求,立足宿迁发展需要和人才工作实际,坚持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全面实施人才引领发展“五大行动计划”,加快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创新创业人才队伍,以“人才引擎”驱动创新发展。

强化改革导向,让人才队伍“活”起来

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是中央立足国际国内大势作出的重大部署,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宿迁认真贯彻中央《意见》精神,结合实际推动改革深入,重点在人才流动、激励、使用等关键环节上寻找政策突破点,加快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优势。

大力推进人才流动。流动孕育活力,活力激发创新。为构建“流得进、下得去、稳得住”的良性人才发展格局,宿迁相继出台系列吸引高层次人才、特别是助推人才流动的组合政策。如,企业从市外事业单位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可继续保留事业单位身份,由用人单位按照不低于本地事业单位同类人才标准落实工资待遇、缴纳社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企业引进高层次紧缺急需专业人才,纳入事业编制管理,连续服务6年以上的,可按照事业单位身份在市内流动;对企业柔性引进的高层次创新人才,给予柔性引才补贴,推动智力资源向宿迁柔性流动,等等。当前,宿迁正研究制定鼓励人才流动的新政策,其中在推动人才向基层流动方面,将推行“两个70%”,即每年新招录公务员70%安排到乡镇基层工作,市、县机关补充工作人员70%面向基层遴选;在推动企业与高校之间人才流动方面,将进一步拆除壁垒,让更多教授进企业当“科技副总”、企业家进高校当“产业教授”,实现人才资源互动共享。

有效激发人才活力。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宿迁注重发挥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的双重效应,多策并举,让人才在创新创造中有收益、有荣誉、有地位。项目激励,对到宿创业的高层次人才,最高给予1000万元的项目启动资金;待遇激励,创新推出“人才贷”业务,为人才本人提供最高50万元、企业提供最高500万元的低息贷款;荣誉激励,开展“宿迁市有突出贡献人才奖”等评选活动,注重在优秀人才中发展党员、评选劳动模范等,让人才在“名利双收”中激发更大动能。围绕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宿迁将制定出台关于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相关政策,让更多的“金点子”变成“金果子”。

大胆使用各类人才。是虎给座山,是龙给片洋。宿迁对人才坚持充分信任、放手使用,安排他们到关键岗位锻炼,参与项目管理决策,牵头承担重大课题,领衔重大科技项目,加速成长步伐。如对大学生村官群体,坚持当后备干部来培养、当优秀人才来使用、当自家孩子来对待,把他们放到村支部书记、乡镇副职、开发区经济一线等岗位锻炼,已有106人成长为乡科级领导干部。北大博士生田闯来宿迁后,直接安排到分金亭医院任泌尿科主任,仅几年时间,就已成长为全省医疗界知名的中青年骨干人才。宿迁计划每年面向全国“985工程”、“211工程”重点高校,择优遴选100名“宿迁市委组织部选聘生”,作为党政青年人才进行培养,在基层工作满一定年限后,择优选拔到乡镇或县(区)直部门领导岗位。

坚持工程引领,让人才队伍“强”起来

创新发展靠人才引领,人才发展靠工程引领。实践证明,实施重大人才工程,是增强人才工作合力、提高人才开发效益的有力抓手。宿迁围绕人才的引进和培养,设计推出系列特色人才工程,以重大人才工程引领和带动人才队伍整体开发。

千名领军人才引进工程。着眼“十三五”发展需要,树立“不求多、重在精”的导向,用5年时间,引进1000名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和高技能人才,以高层次人才集聚引领创新发展。同时将学校、医院等事业单位引进人才纳入“双创计划”,重点解决名医名师短缺这一突出的民生问题。

千名拔尖人才培养工程。坚持外引与内培并举,在全市本土人才中择优遴选1000名高层次人才、高技能人才,进入“宿迁市本土精英人才库”,给予资金支持,分层动态培养,通过5年的培养,打造一支创新能力强、专业技术精的高素质本土人才队伍。

“名校优生”引才工程。作为江苏的后发地区,人才流失严重一直是困扰宿迁人才工作的难题。据统计,“十二五”期间,宿迁籍“985工程”、“211工程”高校本科毕业生每年平均在1100名左右,但回流率不到三分之一。换句话说,从宿迁走出去的优秀学生“出去一火车,回来一卡车”现象,每年都在上演。为解决这一突出问题,宿迁市、县(区)联动,以机关事业单位、各类企业和村居(社区)岗位为基本平台,以博士、硕士以及重点高校优秀本科毕业生为主要对象,通过5年努力,集聚3000名左右“985工程”、“211工程”高校优秀毕业生,为全市干部人才队伍建设提供源头活水。

加强环境建设,让人才生态“优”起来

人才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发展环境的竞争。宿迁立足良好的自然生态优势,进一步优化人才发展环境,为各类人才提供公平、高效、专业的服务,着力构建良好的人才发展生态,让人才在宿迁干事有舞台、发展有空间、出彩有机会。

打造干事创业平台。以各类经济开发区、高新园区为主体,采取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学研联动、市场运作的模式,建设一批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等人才创业载体;以用人单位为主体,建设一批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企业研发机构等人才创新载体。

提供优质生活服务。推出人才“购房券”政策,根据人才类别和层次,分别给予5万~200万元的购房补贴。引进苏州外国语学校等国内知名学校,建设宿迁市第一人民医院等大型公益医院,并在子女入学、医疗服务等方面为人才开辟“绿色通道”,帮助解决后顾之忧。

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强化党管人才责任,突出书记抓、抓书记,着重解决人才工作重大问题。完善人才工作格局,营造组织部门“统”得起、行业部门“跟”得上、社会力量“参”得进的协同推进之势。加强考核督查,将人才发展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核体系,提高考核权重,并将人才工作列为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情况述职的重要内容。大力宣传人才政策和先进典型,完善党政领导联系优秀人才制度,形成全社会爱才敬才的良好氛围。

(作者系中共宿迁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责任编辑:张 宁

猜你喜欢

宿迁人才队伍人才
人才云
东大街:宿迁人的清明上河图
关于培养新时期青年人才队伍的思考
江苏宿迁:为500余名农民工解“薪”事
激发人才队伍活力 更好助力追赶超越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宿迁,宿迁
宿迁的昨天和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