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上迈出坚实步伐

2017-01-19

群众 2017年1期
关键词:着力改革经济

2016年12月23日至24日,全省经济工作会议在南京召开。省委书记李强,省委副书记、省长石泰峰分别在会上讲话。李强在讲话中深刻分析了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形势,明确了2017年我省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主要目标和基本思路,提出了2017年工作要把握好的着力点以及加强和改善党对经济工作领导的新要求。石泰峰在讲话中回顾了2016年经济工作情况,对2017年经济工作的重点任务作了具体部署。

会议认为,2016年以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宏观经济环境,全省上下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自觉践行新发展理念,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扎实做好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经济社会保持平稳健康发展,实现了“十三五”良好开局。全省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经济发展出现更多积极的变化,产业结构在优化、经济效益在提升、动力活力在增强、人民生活在改善、生态环境在好转。在组织推动经济工作的过程中,特别注重加强对全局性重大问题的谋划、推动工作重心下沉、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的作风。同时,我省经济运行仍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主要表现为供给结构不适应需求变化的矛盾依然突出、投资结构有待优化、企业经营环境总体偏紧、财政收支矛盾突出、居民增收难度加大等。对这些问题要高度重视,努力加以解决。

会议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作出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重大判断,形成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的政策框架,坚持和贯彻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这一系列重大经济理论创新和决策部署,体现了对经济大势的准确把握,为我们牢牢把握经济发展主动权,战胜各种困难挑战,推动经济稳步前进提供了科学指引和根本遵循。我们要认清大势、坚定信心,顺势而为、积极作为,努力推动江苏经济跃升到更高水平,为长远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2017年经济工作的主要目标和基本思路

今年是党的十九大召开之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也是全面落实省党代会部署的开局之年。根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结合我省实际,做好全年经济工作,要全面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省第十三次党代会部署要求,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聚力创新,聚焦富民,全面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优生态、防风险各项工作,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在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上迈出坚实步伐,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做好今年工作具有特殊的重要性,我们面临的形势更为复杂、任务更为繁重,必须厘清工作的基本思路,着重把握好以下四个方面。一是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重点稳住经济运行、稳住物价水平、稳住市场预期、稳住社会大局,在产业科技创新、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改造修复传统动能等方面取得较大进展,在推动深化改革、民生改善、社会治理等关键领域有新的进步;二是切实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深刻理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目的、方向和路径,推动“三去一降一补”五大任务取得更大进展;三是紧紧围绕“两聚一高”抓落实,实现贯彻省党代会部署的良好开局,关键是推动各项任务落细落小落地,让人民群众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四是着力通过深化改革强动力,以经济体制改革为主轴,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国有企业改革、财税金融体制和社保改革、对外开放等方面下足功夫抓推进、抓落实。

2017年经济工作要把握的着力点

1.着力培育创新型增长点,加快发展动力转换。我省投资总量已经很大,关键要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上下功夫,今年投资的重点要放在重点产业、重大基础设施、生态环保、工业技改等领域,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的投资,加快培育一批具有爆发力和引领力的创新型增长点。要盯住手握独创技术、具有领先优势的企业,推动能够代表未来发展方向的创新型项目在我省落户。要积极主动与大院大所对接,靠良好的创新平台和配套条件、有吸引力的利益分配政策、深化人才体制机制改革,让人才活水源源不断地涌向江苏。培育创新型增长点,坚持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品牌化方向,引导企业顺应消费结构升级趋势,全面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着力突破关键领域核心技术。

2.着力强化产业特色,振兴实体经济。江苏发展从实体经济起步、以实体经济见长,任何时候,这个立身之本都不能丢。全省各地要把自己的优势和潜力研究透,找准自己的方向,做出“锦绣文章”。培育特色产业,政府要有耐心和定力,加强针对性的政策扶持,提供精准服务,引导好企业的发展预期;企业要牢牢树立质量第一的强烈意识,深耕主业,用坚守和专注打造属于自己的独特优势。

3.着力推进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为未来发展提供有力支撑。高铁的发展带来深刻的经济地理革命,要加快建设覆盖全省的高速铁路网,统筹好区际干线和一般性城际铁路建设,对公铁水空场站多做整合、衔接和综合开发的文章。信息基础设施、环保基础设施、水利基础设施、城市地下综合管廊以及城乡水环境整治、农村公路提档升级等,对提升城市功能、建设美丽乡村意义重大,跟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需要统筹协调、积极推进。加强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发挥好各类政府投资基金的引导和带动作用,加快推进PPP等投融资模式。

4.着力打造有影响力的优势载体平台,在更大范围内集聚发展资源要素。在推动各类园区等传统载体平台转型创新的同时,还要打造各类博览会、交易会、展会等新的载体平台,形成叠加优势,使之成为投资环境的“放大器”、优质资源的“强磁场”,造出声势、务求实效、争取市场化运作、注意突出重点。特色小镇、众创空间在集聚资源要素上有独特优势,特色小镇的产业定位要力求特而强、功能叠加要力求聚而合、建设形态要力求精而美、制度供给要力求活而新。

5.着力做好保障改善民生工作,切实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增加百姓收入,最大的潜力在创业,要在全社会进一步营造有利于创新创业的良好氛围,进一步降低创业门槛,完善创业支持政策,使更多人通过创业致富。回应民生关切,提供更多更优质的公共服务产品,努力形成发展经济和改善民生的良性循环。大力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让进城农民能够落得了户、扎得下根;落实承包土地“三权分置”改革,解决农民进城的后顾之忧。低收入和困难群众是民生工作的突出短板,相关市、县党委政府要把脱贫攻坚作为第一民生工程来抓,把功夫用到帮助贫困群众解决实际问题上,把精力放在创造可持续发展条件、激活内生动力上,推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各项政策措施落地。

6.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以最有力的行动和举措,在解决突出环境问题上取信于民,切实增进人民群众的生态福祉。扎实开展“两减六治三提升”环保专项行动,按照集中发力、狠抓源头、精准治污、保护优先、从紧从严、创新引领的要求,打好治气、治水、治土三大攻坚战,加强长江生态保护和太湖治理,全面开展化工行业整治。推进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制度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构建激励与约束两端发力的体制机制,形成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工作格局。

7.着力防控各类风险,确保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各地要进一步强化底线思维,及时化解消除风险点,做到预防在先、处置在前。对社会稳定的风险点,更多地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加以解决,结合社会治理创新,健全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健全群众诉求的表达机制、解决机制、反馈机制;对经济运行特别是金融的风险点,保持高度警惕,做到未雨绸缪、防患未然;对安全生产的风险点,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安全生产全过程监管,严厉打击各类违法非法行为,确保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好转。

加强和改善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

在新形势下做好经济工作,是对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能力水平和工作作风的重大考验。把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落到实处,各级领导干部要有定力、善创造、敢担当、重落实、守规矩。一是有定力,就是要抓住主要矛盾,坚定不移地推进结构调整。各级领导干部要有清醒坚韧的定力、锲而不舍的作为,放长眼光,久久为功。二是善创造,就是要坚持与时俱进,努力探索新路。固步自封只能涛声依旧,闯出新路才能柳暗花明。三是敢担当,就是要勇于承担责任,着力破解难题。强化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用人导向,切实改变干得越多问题越多、少干不干反而没有麻烦的逆向激励。四是重落实,就是要做到谋划实、推进实、成效实。做到抓铁有痕、踏石留印。五是守规矩,就是要坚决贯彻中央决策部署,确保不打折扣。

做好2017年经济工作,要具体落实好十项重点任务。一要深入推进“三去一降一补”:坚定不移“去”;实实在在“降”;持续给力“补”。二要不断深化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深化财税金融改革;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深化价格市场化改革;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三要着力强化科技创新:在核心技术攻关上求突破;在促进成果转化上求突破;在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上求突破;在打造高水平创新平台上求突破;在构建风生水起的创新生态上求突破。四要进一步释放需求潜力:扩大消费需求重在培育新增长点;增加有效投入重在选准方向精准发力;促进外贸回稳向好重在增创竞争新优势。五要大力振兴实体经济:在调整存量上下功夫,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在优化增量上下功夫,着力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在提升质量上下功夫,狠抓质量管理和品牌建设;在做优环境上下功夫,持续加大对实体经济服务支持力度。六要加快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加快调整农业结构;稳定发展粮食生产;提高农业物质装备和技术水平;深化农村各项改革。七要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积极推进宁镇扬等板块一体化发展;积极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进一步提高苏南、苏中、苏北发展的协调性,统筹推进沿江、沿沪宁线、沿海、沿东陇海线发展。八要提升对内对外开放水平:加快拓展开放新空间;加快对外开放体制机制创新;加快提升利用外资质量和效益。九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源头防控减少污染物排放;综合施策狠抓环境污染治理;多措并举加强生态保护;创新思路健全生态文明体制机制。十要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富民增收步伐;持续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责任编辑:汤建奎

猜你喜欢

着力改革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四个着力”让人大履职更出彩
改革之路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改革备忘
改革创新(二)
坚持“三个从严” 落实“三个着力”
坚持“四个着力” 推动民族团结进步
瞧,那些改革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