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烯烃离子型亲电加成反应中取代基定位规则的应用

2017-01-19陈冠凡曾荣今成奋民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6年11期
关键词:正离子离子型马氏

陈冠凡,曾荣今,成奋民

(湖南科技大学 化学化工学院,湖南 湘潭411201)



烯烃离子型亲电加成反应中取代基定位规则的应用

陈冠凡,曾荣今,成奋民

(湖南科技大学 化学化工学院,湖南 湘潭411201)

芳烃亲电取代反应中的取代基定位规则是能简单有效地运用于预测烯烃离子型亲电加成反应的主要产物。其中,不对称亲电试剂中正电荷部分加在间位定位取代基更多的烯键碳,负电荷部分加在邻对位定位取代基更多的烯键碳上。烯键碳上如连有复杂烷烃,则有可能出现重排产物,负电荷部分加在邻对位定位基团更多的重排碳上。该取代基定位规则将烯烃离子型亲电加成反应中的反马氏规则现象和符合马氏规则现象进行了统一。

亲电加成;定位规则;反马氏规则;马氏规则

亲电加成反应是烯烃的重要反应类型之一。早在1870年,俄国化学家马尔柯夫尼可夫(V.Markovnikov)曾对这类反应提出过著名的马氏规则,即:卤代氢等极性试剂与不对称烯烃的离子型加成反应,酸中的氢原子加在含氢较多的双键碳原子上,卤素或其它原子及基团加在含氢较少的双键碳原子上[1]。然而,事实上,烯烃与亲电试剂发生离子型加成反应并非完全遵循马氏规则。典型的违反马氏规则的离子型加成反应类型有[2]:1)不对称烯烃中烯键碳上连有吸电子基团时的亲电加成反应;2)不对称烯烃发生亲电加成中的重排反应。这些实验结果,意味着以不对称烯烃中不饱和碳上的含氢数目,作为判断不对称烯烃的离子型加成反应的反应产物的参照并不“严谨”。

随着烯烃的亲电加成反应机理的深入研究,实际上,无论是符合马氏规则还是反马氏规则的离子型加成反应过程中都会产生碳正离子,而反应主产物的结构取决于该区域选择性反应中最稳定的碳正离子[3],如表1所示。分析表1中反应中间体的结构,碳正离子中碳所连取代基的类别及其个数影响其稳定性,从而决定反应最终主产物的结构。研究者们试图从软硬酸碱原理[4]、氧化数概念[5]等不同角度去分析加成产物的结构,但其关键问题最终还是取决于取代基的类别及其效应对碳正离子稳定性的影响。对于有机化学的初学者来说,判定碳正离子中碳所连取代基的类别,且确定多取代基的电子效应对碳正离子稳定性的影响,成为书写出正确加成产物的关键。然而,取代基的种类繁多,简单有效地区分取代基的类别以及判定取代基效应对碳正离子稳定性影响的方法,会更容易让有机化学的初学者接受。

在多年的有机化学教学工作中,笔者发现烯烃的亲电加成反应和芳烃的亲电取代反应存在以下多处相似点:1)两者反应底物的反应位点都是SP2杂化的碳原子;2)两者反应底物中先前存在的取代基对反应物结构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3)反应过程中均产生碳正离子,且同时存在共轭体系(芳烃中是p,π-共轭,烯烃中是σ,p-超共轭)。芳烃亲电取代反应所涉及的取代基分类及其定位规则能决定其亲电取代反应产生的σ络合物中碳正离子共振杂化体的稳定性,从而影响反应主产物的结构。那么,对于烯烃的亲电加成反应,芳烃的取代基分类及其定位规则能否有效地运用于其反应中的主产物结构呢?

表1 不同类型烯烃与HBr的加成反应

1 烯键碳上只连有一个非氢取代基

在单取代芳烃亲电取代反应中,已有的取代基会对新引入取代基进入苯环所在位置产生影响。那么当取代基连在烯键碳上,亲电试剂将遵循怎么样的规则进行相关反应呢?

2 烯键碳上只连有一个非氢取代基

2.1 烯键碳上连有简单邻对位定位基团(供电子基团或者弱吸电子基团)

2.2 烯键碳上连有间位定位基团(强吸电子基团)

2.3 烯键碳上连有复杂邻对位定位基团(复杂烷基)

在芳烃亲电取代反应中,由于存在p,π-共轭,σ络合物的不同共振杂化体可以视为一种生成稳定碳正离子的重排,只是这种碳正离子重排只是存在于苯环中。因此,在烯烃的亲电加成反应中,如已有的取代基为复杂烷基,根据芳烃邻对位定位基团的定位规则分析,亲电试剂进攻烯烃中烯键的邻位碳,形成碳正离子中碳原子与取代基直接相连的稳定第一级碳正离子,然后由于σ,p-超共轭作用,发生邻基迁移,形成更为稳定的第二级稳定碳正离子,产生重排产物。

上述的结果表明,邻对位定位取代基导致氯化氢中的氢加在烯键邻位碳上,氯离子加在烯键本位碳上,生成符合马氏规则产物;如果邻对位定位基团为复杂的烷基,氢加在烯键邻位碳上,而氯离子加在烯键相邻含有多取代基的饱和碳上,得到重排产物;而间位定位取代基导致氢加在烯键本位碳上,氯离子加在烯键邻位碳上,生成反马氏规则产物。

3 烯键碳上含氢相同而取代基不同的烯烃和不对称试剂的亲电加成反应

在芳烃亲电取代反应中,已有的存在多取代基的共同作用会对后进入基团进入苯环的位置产生影响。如果同类型的取代基连在烯键同一碳上,则其与不对称试剂的亲电加成反应应遵循上述的只连有一个非氢基团烯烃的加成反应规律。接下来,我们主要讨论已有的两取代基分别连于烯键不同碳上的烯烃亲电加成反应。

3.1 烯键碳上各连一个邻对位定位取代基/间位定位取代基

在芳烃亲电取代反应中,已有取代基的定位规则不一致时,强活性取代基的影响比弱活性取代基的影响更大,新引入取代基进攻苯环的位置由前者决定。在烯烃的离子型加成反应中,强邻对位定位取代基因其强的给电子能力,促使亲电试剂中带正电荷的部分加在强邻对位定位取代基所连烯键邻位碳上,形成更为稳定的碳正离子,因此,最终得到正电荷部分加在弱邻对位定位取代基所连烯键碳上,负电荷部分加在强邻对位定位取代基所连所连烯键碳上的加成产物。而强间位定位取代基因其强的吸电子能力,迫使亲电试剂中带正电荷的部分加在烯键本位碳上,形成更为稳定的碳正离子,因此,最终得到正电荷部分加在强间位定位取代基所连烯键碳上,负电荷部分加在弱间位定位取代基所连烯键碳上的加成产物。

3.2 烯键碳上连有一个邻对位定位取代基和一个间位定位取代基

在芳烃亲电取代反应中,已有取代基的定位规则一致时,后续取代基进攻的位置由其共同决定。在烯烃的离子型加成反应中,烯键碳上连有一个邻对位定位取代基和一个间位定位取代基共同决定亲电试剂中带正电荷的部分加在邻对位定位取代基所连烯键邻位碳上,同时也是间位定位取代基所连烯键本位碳上,形成更为稳定的碳正离子,因此,最终得到正电荷部分加在间位定位取代基所连烯键碳上,负电荷部分加在邻对位定位取代基所连烯键碳上的加成产物。

从上述分析来看,芳烃的取代基分类及其定位规则是能够简单有效地运用于判断烯烃的亲电加成反应的主产物。马氏规则可拓展成“不对称烯烃与不对称亲电试剂发生的离子型亲电加成反应中,亲电试剂中正电荷部分加在间位定位取代基更多的烯键碳,负电荷部分加在邻对位定位取代基更多的烯键碳上。烯键碳上如连有复杂烷烃,则有可能出现重排产物,负电荷部分加在邻对位定位基团更多的重排碳上”。

[1] 邢其毅,裴伟伟,徐瑞秋,等.基础有机化学(第三版)[M].北京:高教出版社,2005.

[2] Tedder J M. Who is anti-Markovikov[J]. Chen J Educ, 1984, S1(3):237-238.

[3] 李东芳.王志平.马氏规则和反马氏规则的内在统一性[J].集宁师专学报,2006,28(4):50-51.

[4] 王远亮.软硬酸碱原理与对称烯烃的加成[J].化学通报,1989(2):51-53.

[5] 许泽胜.应用氧化数的概念讨论马氏规则[J].大学化学,1989,4(1):49-51.

[6] 天津大学有机化学教研室.有机化学(第五版)[M].北京:高教出版社,2014.

(责任校对 晏小敏)

10.13582/j.cnki.1674-5884.2016.11.008

2016070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1202043)

陈冠凡(1978- ) , 男, 湖南韶山人, 副教授, 博士, 主要从事有机化学教学研究。

O621.12

A

1674-5884(2016)11-0023-04

猜你喜欢

正离子离子型马氏
例讲奥赛考点
——碳正离子的产生及稳定性比较
一类时间变换的强马氏过程
非离子型碘造影剂所致不良反应特点的分析
有环的可逆马氏链的统计确认
关于有机化合物中碳正离子构型的讨论
关于树指标非齐次马氏链的广义熵遍历定理
非离子型水性环氧树脂制备及其改性乳化沥青性能研究
一致可数可加马氏链不变测度的存在性
CT增强扫描注射碘对比剂的观察与急救护理
离子型与非离子型分散剂对碳纤维在油性材料中分散性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