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滨水古村落
——西溪南村保护性旅游开发探讨

2017-01-19宛天月

治淮 2017年2期
关键词:滨水古村落村落

宛天月

滨水古村落
——西溪南村保护性旅游开发探讨

宛天月

一、引言

随着城市化建设和经济建设的不断推进,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近年来乡村旅游呈爆发式发展。在乡村旅游中滨水古村落旅游开发占据重要地位。在水文化的熏陶下滨水古村落承载和孕育了民间艺术、建筑、民俗等民族文化,积淀着几百年甚至上千年文化氤氲,承载着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同时由于滨水古村落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村落整体格局与水系相联系,村落公共空间与水体相结合、村落建筑风貌与水景相统一,所以这些独特之处使滨水古村落成为热门旅游目的地。但在滨水古村落的开发过程中,一些地方为了追求利益,出现了古宅过度商业化、大肆建造仿古建筑、推倒古宅重建乡村、迁出原住民等现象,滨水古村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坏。

二、滨水古村落开发现状问题

1.滨水空间被废弃,缺少活力

滨水古村落拥有着独特的水体资源,滨水空间的特点对村落个性创造、村落活力展现产生着极其重要的影响。过多的商业与游客带来的污染物超过了水体的自净能力,村落水环境被破坏。加上对水体治理的不重视和错误的治理方法,滨水古村落的水体治理变成恶性循环,导致村落旅游的衰退。

2.过分追求经济效益,忽略文化与环境效益

随着近几年乡村旅游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滨水古村落被开发出来,游客远远超过古村落的环境容量。但是着眼于眼前利益,相关管理机构并没有采取限制游客流量的措施,造成古村落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双重污染。

三、滨水古村落保护性开发的内容

1.滨水空间复合

在对滨水古村落滨水区进行规划设计时应考虑场地的复合型设计。具体措施是应多设置开敞活动空间,如保留连续的河滩、布置树下活动空间等。实现滨水空间的功能复合化,要着重对亲水节点进行设计。亲水节点是游客聚集最多的场所,也是活动发生最频繁的地带,可以将驳岸处理为台地式或阶梯式,以提高其功能复合性。

2.用地功能混合

开发旅游的滨水古村落应该具有多功能用地混合,为滨水古村落带来活力与经济效益,提升整体吸引力。滨水古村落应鼓励土地使用的多样化,避免单一商业化或扩大商业用地压缩其他用地,因此在协调的基础上提倡兼容共享,民俗体验可以兼容居住功能,商业开发可以兼具娱乐功能。

从游客和村民需求的角度出发,确定其所需的功能类型及规模标准。随着人们对旅游品质的要求,用地混合程度逐渐提高,在用地功能配置中,商业、居住、游憩功能等占到绝大部分比例,同时应综合考虑其他公共设施设置。

3.步行路线连续

滨水古村落旅游规划时应在古村落原有的道路系统基础上建立多层次的步行系统,不能破坏原有的道路肌理,在提供丰富多样的步行体验同时,要保证安全性、连续性和舒适性。由于滨水古村落独特的水资源优势,在河流、湖泊两岸的步行道路可以采用弯曲折线等多种变化,将交通与观景功能集合于一体,形成充满生活趣味的街道空间。

四、西溪南村保护性旅游开发

1.西溪南村保护性开发的现状分析

(1)优势。西溪南村位于徽州区西部,是黄山新城的北大门,交通方便快捷。此外,西溪南村始建于唐,有1200余年历史,保存较完好,坑上二坝水面1500余亩,两岸植被完好,生态旅游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巨大。西溪南古村落整体结构为两横三纵四核,构筑了其历史文化名镇的框架。

(2)劣势。西溪南村相对于西递、宏村保护与发展起步较晚,且距离西递、宏村也仅有一个小时的车程。再相比这几年宣传力度较大的呈坎和唐模村,西溪南村的发展受到了极大压制。另外西溪南村整体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薄弱,配套设施及休闲服务设施较少。

(3)机遇。2016年西溪南村入选安徽省第二批千年古村落,并依托百村千幢古民居保护利用工程、古建筑保护利用工程等,由外地客商到西溪南认购濒临倒塌、破损的古民居进行原址复原或异地搬迁保护,保护完成后开发新业态,提高本地经济收入。

(4)威胁。西溪南村历史资源的保护与旅游开发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矛盾,故而进行旅游开发应选择适合当地的发展策略。过度的旅游开发会带来旅游容量的超载,不仅会破坏村落的原本风貌,而且还会带来难以弥补的损失。

2.西溪南村保护性开发的建议

(1)开发的目标、定位和总体布局

目标:依据西溪南古村落现有状况、特殊的滨水位置以及周边环境,充分挖掘西溪南村旅游资源,规划设计综合性的富有地域特色的滨水古村落旅游地。

理念定位:重返古村,穿越百年时光;守望乡愁,体验纯粹生活。

功能定位:旅游度假、中医养生、民俗体验、农业观光、滨水休闲、研学旅游。

在总体布局时应充分考虑现有的滨水条件及各功能分区相对环境的不同要求,体现因地制宜,合理开发。

(2)保护性开发的具体内容

①西溪南古村建筑风貌改造

西溪古建筑保护区包括文物保护单位本身及其组成部分、村落内有代表性的历史建筑群以及为了保护文物古迹的完整和安全所必须控制的周围地段。

文物建筑为老屋阁、绕绿亭、思慕祠。

历史建筑为中街古民居集中区,溪边街少量古建筑。

对文物建筑,不能随意改变现状,不得进行日常维护外的任何修建、改造及其他任何有损环境、观瞻的项目。

对历史建筑,应以维修、整理及内部更新为主。内部建设应服从古迹的保护要求,其外观造型、体量、色彩、高度都应与保护对象相适应。同时保持原有的空间尺度,原有电线等有碍观瞻之物应去掉,铺地应符合传统特色做法。

对新建建筑来说,需要严格控制建筑的体量,统一建筑外立面的色彩。

②旅游功能分区

村民功能分区。村民作为西溪南古村落的一大主体,针对实际需求可以将西溪南古村划分为生活区、生产经营区和生态区。

生产经营区为集中在丰乐河两岸的农耕区、养殖区、果树种植区。可将普通的生产劳动活动与游客体验相结合,开发观光农业和农作体验区,不仅为村民提供新的收入来源,提高经济效益,而且可丰富游客旅行体验。

生态区主要分布在丰乐河岸的古枫杨林,这些地方受到人为干扰较少,呈现出自然的面貌,在规划设计时应对古枫杨林进行隔离保护。

游客功能分区。根据总体设计的“一带——两轴——五区”,可将针对游客的功能分区规划为研学区、观光区、体验区、服务区、休养区。

③滨水空间设计

水体保护规划设计。首先考虑水质的改善,采用人工手段促进水体中有机微生物的繁殖,种植净水植物如芦苇、荷花、菖蒲等,用生物治理法净化水质,扩大两岸植被斑块面,与河体一起构成通畅的生态廊道,同时保护河道的自然宽度,防止在建设滨水景观带时出现侵占河道的行为。

规划设计时应严格控制建设项目的选址,杜绝污染源。居民和游客集中区域的生活污水必须进行处理。适度开展水上游乐项目,控制规模以不影响污染水体为度。建立监测机构,加强水质的监测和管理。

水体驳岸设计。水体驳岸的设计要遵照自然、生态、持续发展的原则,注意对水体的生态保护,不要过多人工设计痕迹。设计时把生态效益放在首位,同时要尽量满足游人和当地居民对环境的不同需求。西溪南古村落旅游水体驳岸的设计要依据现有的地形,结合周边环境,设计风格上要自然古朴,体现野趣,设计出具有西溪南文化特色的水体景观。

设计滨水驳岸时,应结合河体的滞洪设计,在非洪涝时间提供亲水空间,在洪涝期间提供完善的滞洪空间,提升西溪南村滨河空间的自然属性。临水部分规划设计慢行步道和自行车道,提升西溪南古村落公共空间价值。

五、结语

滨水古村落既是宝贵的物质和非物质财富,也是旅游开发的热点。在开发的过程中,必须处理好开发与保护的关系,把握好滨水区环境特征,充分理解人与环境的关系,使人与自然、古建筑与环境、历史文化保护与滨水古村落开发有机融合;保护生物多样性,以实现共生共赢;维护滨水古村落特色景观风貌,实现自然、古村落和人的和谐共生■

(作者单位:安徽大学商学院230039)

猜你喜欢

滨水古村落村落
大咖妙语论道 “最宜居”的滨水新城,最理想的人居状态
陈晓明 进入加速期和成熟期,未来十五年是花都滨水新城黄金时代
油画《村落》
“共享村落”:乡村新的入住方式
“共享村落”:拿什么让人魂牵梦绕
培中古村落文化
基于生态恢复性的城市滨水景观设计探析
良户 呼吸着的古村落
五十都 古道上的古村落
基于文化传承视角的滨水景观的研究——以浙江舟山群岛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