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史为镜 知古鉴今
——浅谈《中国水利史典》编纂的现实意义

2017-01-19

中国水能及电气化 2017年11期
关键词:整理水利文献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北京 100038)

以史为镜知古鉴今
——浅谈《中国水利史典》编纂的现实意义

王艺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北京 100038)

由水利部组织,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水利史典》(目前一期工程已出版),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对历史上浩如烟海的水利史料进行大规模的整理,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鉴于本书目前还未被大众所熟知,本文立足《中国水利史典》的编纂,从古籍整理、学术研究、水利史和水文化研究、水利建设乃至生态文明建设等几个方面对此书编纂的现实意义进行简要的阐发,以期能引起广大专家学者的重视,提高此书的利用价值。

中国水利史典;古籍整理;水文化;水利建设;生态文明建设

中华民族是一个与水有着深厚渊源的民族,从大禹治水的传说中可以看出中华民族治水历史的源远流长。在如此漫长的时间长河中,中华民族积累了丰富的治水经验,留下了都江堰、郑国渠这样伟大的水利工程,还留下了《河渠书》《水经注》《水部式》《河防通议》这样弥足珍贵的水利文献,积攒了卷帙浩繁的水利典籍,但这些典籍因多分布于历史、地理等著述以及官方的文书档案中而显得庞杂无序,后人很难从中抽取出有价值、有现实意义的史料,借鉴前人成熟的治水理念。《中国水利史典》力图将这些分散零星的典籍搜罗整理,集中编排,形成系统。此书收录了我国从有文字记载以来到1949年以前重要的水利史料,由综合卷、长江卷、黄河卷、淮河卷、海河卷、珠江卷、松辽卷、太湖及东南卷、运河卷、西部卷等10卷组成,编纂规模为50个分册达5000万字,内容翔实,脉络清晰,具有史料、文献等多方面的价值。本文拟从以下几个方面谈一谈此书的编纂对于当下社会的意义。

1 《中国水利史典》的编纂填补了中国古代水利典籍缺乏系统整编出版的空白

早在公元前100年前后,历史学家司马迁就在《史记》中安排专章,记述了从公元前22世纪的大禹治水到西汉时期的重大水利事件,命名为《河渠书》,书中第一次提出了以防洪、灌溉、排水、航运、供水为主要内容的“水利”概念,开创了史书专门记录水利史的先河。继司马迁之后,编纂水利历史、总结治水经验、探索水利规律、提供后世借鉴的优良传统,始终连绵不断,一直延续至今。积攒了相当多的文献资料,这些文献资料有记载江河湖泊的自然状况及其演变的,有记载治水思想和治水方略历史变迁的,有记载兴修水利的实施过程的,有记载水利科技进步历程的,还有记载水利规约制度和管理经验的,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但由于古代文献的整理多侧重文史方面,因此科技方面的文献单独成册的寥寥无几,大多散见在其他类型的图书典籍中,缺乏对中国水利文献史料的系统整编。

近年来我国出版领域的许多重点古籍项目如《二十四史》《清史稿》《资治通鉴》《续资治通鉴》《清实录》、历代纪事本末、历代会要会典、历代史料笔记丛刊等则集中于文史资料的整理,科技方面文献整理尤其是水利方面文献还没有开始大规模、大范围的整理。将这些分散零星的古代水利典籍精心梳理,系统整理就显得更为迫切。《中国水利史典》将散见于各种专著、章程、图考、笔记、谕旨、奏疏、报告汇编、资料汇编等文献中涉及兴修水利的实录概况、水利工程的具体介绍、治理水患的经验总结、历代河官的兴水事迹等内容整理出来,是全国首部全面系统整理水利历史文献的大型类书,从古籍整理的角度来讲,对中国古代水利典籍的整理,是对古籍整理类型的一种补充,同时也是对中国文献整理向来“重文史、轻科技”倾向的一种纠正,对于文献保存的丰富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2 《中国水利史典》的编纂可以为人文领域的学术研究提供新的视角

《中国水利史典》收录整理的文献不局限于具体的工程建设,不少文献具有文史方面的研究价值,除了众所周知的《水经注》还有不少地方志,治水过程中产生的文书等资料,可以作为文史领域学术研究取材的资源,有助于深入研究社会学、历史学、地理学、语言文学、辞书学等方面的知识。如其中收录的《震泽编》一书不仅记载了太湖地区的名物古迹、风俗人物、土产赋税等内容,还收录了相关的诗文,可以为社会学研究和文学研究提供新的文献资料。

《水经注》以清丽脱俗的文笔记载着各种历史掌故、神话传说和渔歌民谣,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书中用“瀑布乘岩,悬河注壑,二十余丈,雷赴之声,震动山谷”,今天“口若悬河”这一成语让人耳熟能详,把人源源不绝于口的言谈比作滔滔不绝的流水,用以形容人才思敏捷、能言善辩,这从水说到人的过程,这是古代水利词汇的活用。《水利月刊资料汇编》很大一部分文献采用的是文言文,即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写成的。这些作品用词准确精当,语言简练,字里行间无不体现着我国古代汉语的魅力,对于研究汉语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史料价值。

《中国水利史典》中收录的典籍不仅可以为水利建设所用,同时还是文史研究的重要参考,水的治理涉及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上至朝廷下至乡野,从大江大河到大湖大海,其历史本身就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此书的编纂可以从水文化的角度为文史领域的学术研究提供一个崭新的视角。

3 《中国水利史典》的编纂为水利史和水文化的研究提供了丰富便利的文献资源

《中国水利史典》以50册5000万字的规模,就所收录文献而言,尽力做到应收尽收、精华不漏、系统完整,收录整理了许多水利史上独一无二的经典文献以及诸多几近失传的珍稀文献,其中收录了已绝版的《中国河工辞源》,该书详细介绍了水利工程专业术语,是研究中国水利史和了解河工水利名词源流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书。其他珍贵史料如秦汉时期的《史记·河渠书》《汉书·食货志》中的漕运资料,《汉书·五行志》中的水旱资料,宋代《吴中水利书》《宋史·河渠志》等,元代的《浙西水利议答录》《治河图略》,明清时期《明史·河渠志》《清史稿·河渠志》《行水金鉴》《续行水金鉴》《再续行水金鉴》等,使得大量的水利历史、科学文化信息构成一个多源、多维的大容量水利史资源库。

《中国水利史典》对经典水利文献进行点校整理、重新录入排版,既形成了纸质文献,又形成了电子文献。在当前文献电子化的社会背景下,为水利领域的研究在资料方面提供了更加全面、系统的内容和更加便利的搜索条件。通过这些文献的整理,便于从宏观上把握古代水利事业的整体思路。例如,《综合卷》将二十五史“河渠志”统一收录进一个编纂单元,直观形象地反映出历代正史对水利情况的评述,并可根据论述的详略,管窥各朝代水利事业的侧重点。《续海塘新志》《全修海塘录》《海塘新案》《两浙水利详考》《三江水利纪略》《三河闸务全书》等文献都被统一收录进来,对于研究今天的治河问题及了解江河变迁规律和制定防洪规划有着极为重要的参考价值,是水利、历史、地理、经济、环境等行业或专业从事规划、计划、环评、防务等工作必备的档案资料和大数据资源库。

4 《中国水利史典》的编纂能为今后的水利建设乃至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历史借鉴和参考

《中国水利史典》系统整编了我国古代至近代的江河湖海全貌、水系水文实情、水利工程状况和治水兴水历史,为把握治水规律提供了可靠的史实依据,为丰富发展新时期治水思路、破解新时期水利难题提供了宝贵的历史借鉴。如《天津海河工程局问题》对研究清末民国初年的海河水利以及西方水利技术引进中国初期的水利大环境等问题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顺直河道治本计划报告书》是近代海河的第一部流域规划;《1870年长江洪水研究》已经成为三峡水利枢纽工程设计的依据;《1843年黄河洪水复原研究》是黄河小浪底设计的重要依据;通过文献记录而还原的历史模型在长江三峡大型岩崩和滑坡的研究中显示了不可替代的优越性。书中系统全面记录了各流域水系水文水情,呈现了各流域水系的历史演变情况,汇集了防洪抢险、农田水利灌溉等方面的经验教训,如每一条河流历史水位高低的数据记录、每一个水利工程的长宽高大小比例记录及历史淹没范围、水情变化等,对当今防洪减灾工作作用巨大。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作出“三去一降一补”战略部署,把加强基础设施薄弱环节建设、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列入补短板的重点内容,把重大水利工程和灾后水利薄弱环节建设纳入扩大有效投资的关键领域。《中国水利史典》为当前水利工作提供了宝贵的历史借鉴,通过认真学习吸收中华民族在治水兴水漫长历程中积累的思想理念、科学认知、实践探索和经验智慧,更好地领会把握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和水利工作方针,对于丰富和完善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推进民生水利新发展,加快水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5 结 语

《中国水利史典》作为新中国成立之后对于水利典籍的首次大规模整理,所收文献从作者角度来讲,既有官方记载也有私人著述;从内容层次来讲,既有具体数据记载,也有综合理论的总结;从文献类型上来讲既有工程建设又有人文地理。这些丰富而多样的文献资料经过系统整理,不仅出版成纸质书籍,同时还形成了电子文库,对当前我国古籍整理从内容到形式的都是重要的补充,为文史研究提供了新的材料,扩大了研究的视野。

对这些文献的编纂出版是对我国历史上丰富的治水经验的一种总结,也是对我国治水文化的一种传承。当前我们国家的物质水平在不断增长,但精神文明建设相对滞后,打造文化软实力不仅要创造新文化,同时也要传承传统文化。在浩如烟海的水利古籍中,有不少可歌可泣、值得颂扬的治水故事和治水人物,典型如大禹治水。水利工程如都江堰,利用自然而不破坏自然。它们集中体现了古人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智慧和勇气,充分反映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理念,值得继承和发扬。因此,《中国水利史典》的编纂对于我们建设水利工程,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维护生态平衡都有相当重要的现实意义,值得深入地挖掘研究。

RegardHistoryasaMirrorforViewingAncientTimesandCurrentEra——onPracticalSignificanceofCompiling‘ChineseWaterConservancyHistory’

WANG Yi

(ChinaWaterandPowerPress,Beijing100038,China)

Numberless water conservancy history data in record is sorted at large scale for the first time since the founding of new China in ‘Chinese Water Conservancy History’ (the stage I work has been published at present) organized by Ministry of Water Resources and published by China Water and Power Press. It has important value and significance. Since the book is not known by people at present, the book compilation practical significance is briefly described in the paper from the aspects of ancient book sorting, academic research, research on water conservancy history and water culture, water conservancy construction and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etc. on the basis of compilation of ‘Chinese Water Conservancy History’, hoping to the vast majority of experts and scholars can attach importance to it, and the utilization value of the book can be improved.

Chinese Water Conservancy History; sorting of ancient books; water culture; water conservancy construction;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10.16617/j.cnki.11-5543/TK.2017.011.016

G239.2

A

1673-8241(2017)011-0062-03

猜你喜欢

整理水利文献
Hostile takeovers in China and Japan
为夺取双胜利提供坚实水利保障(Ⅱ)
为夺取双胜利提供坚实水利保障(Ⅰ)
水利工会
水利监督
Cultural and Religious Context of the Two Ancient Egyptian Stelae An Opening Paragraph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at Vocational Colleges
The Role and Significant of Professional Ethics in Accounting and Auditing
高一零碎知识整理
整理“房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