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津米花糖制作技艺传播策略研究

2017-01-18程雪英

现代装饰·理论 2016年11期
关键词:江津技艺文化遗产

程雪英

《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遗产保护法》明确规定:“对体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历史、文学、艺术、价值的非遗采取传承、传播等方式予以保护。”传播是传承与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手段。通过传播可以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更多的发展空间。本文针对江津米花糖制作技艺面临的传播困境,试图探寻出有利于其发展的传播策略,为江津米花糖制作技艺的传承发展提供新的路径。

“采取措施,确保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命力,包括这种遗产各方面的确认、立档、研究、保存、保护、宣传、弘扬和传承”,其中我们可以看出“宣传”是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宣传”在某种程度上就是指传播。一切文化都是在传播的过程中得以生成和发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只有在不断的传播中,才能获得更好的生存和发展。本文通过研究江津米花糖制作技艺在传播过程中的存在的困境,寻找出适合其发展的新型传播途径,使这项古老的技艺在不断的传播中,获得更好的生存和发展。

江津米花糖历史与制作技艺

江津米花糖是重庆著名的特产之一,因其发源地为重庆江津区而得名。江津米花糖制作技艺于2011年被列为重庆市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米花糖是江津传统老字号产品,创始于1910年,其前身为炒米糖,由爆成米花的糯米与糖浆混合而成,后由江津太和斋糖杂糖铺的陈汉卿、陈丽泉兄弟改创制而成。

传统的米花糖,以纯手工制作。首先要对所用材料进行分别制作与处理:包括米花糖主要原料阴米的加工制作,多种辅料白糖、饴糖、花生仁、桃仁等的综合制作,标志性香型辅料玫瑰花等的处理制作等,经熬糖、油酥、搅拌、烘干等八道工序制作流程,最后开盆成型、包装成品。江津米花糖制作工艺特殊、流程复杂,每道工序都要求操作规范,周密细致,特别讲求制作工艺的严谨性与精细性。

江津米花糖制作技艺的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20世纪初,江津太和斋陈氏兄弟在炒米糖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加以改进,将原来的砂炒工艺变更为油酥工艺,用白糖炒米糖代替糖浆改变其糖色,又加入花生,核桃,冰糖,芝麻等辅料增加其口感,在1924年终于制成油酥米花糖这一新食品。这阶段的米花糖生产是手工作坊式的,生产效率比较低。

第二阶段:20世纪80年代,由于时代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江津米花糖的生产工艺被迫进行了改革。米花糖的生产过程中切割机逐渐投入使用,沿用了几十年的煤灶逐渐变为电灶,手工作坊式生产逐渐被半机械化生产所代替,生产效率有明显提高。

第三阶段:进入21世纪,随着人工成本的增加及商业发展的逐利性,全机械化式生产逐渐进入米花糖生产厂商的视线中,米花糖的生产制作工艺朝着机械化发面发展,生产效率将会有质的提高。米花糖的生产制作由手工作坊式逐渐过渡到机械化生产,科技的进步固然使生产技术显著提高,但也可能导致传统手工制作技艺的失传。

江津米花糖制作技艺传播困境

1.传播遇冷

非遗项目被人为划分成世界级、国家级、省市级乃至区县级等不同级别。这些主客观因素造成了非遗项目的冷热之分,热门项目拥有得天独厚的发展条件,在群众中积聚了大量人气,在传播中也最容易吸引眼球;冷门项目则生存状况堪忧,在传播中常遭遇无人问津的窘境。加上我国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国,各地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各项非遗项目无论是在历史、文化、还是在群众欢迎度等方面都存在着较大差别。再加上,随着科学技术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涌现出来各种不同品牌的米花糖,同时市场上可供选择的食品越来越多,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消费需求也越来越多样化。于是在这样的情境下,江津米花糖制作技艺作为一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变成了一项冷门项目,在整个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过程中往往被忽视。江津米花糖及其制作技艺的传承发展局限于江津地区。

2.传播途径单一

随着互联网与数字技的不断发展,新媒体得到了迅速发展。在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渠道变得多元,信息传播效率也得到很大提高。但是,目前江津米花糖制作技艺的传播渠道主要是报纸、电视等,并未充分利用大众媒体与新兴媒体等多种传播渠道。传播方式也主要表现为新闻报道方面,未采用纪录片、电影等多样化的表现形式。因此目前江津米花糖传播渠道和传播方式都比较单一,不能把江津米花糖深厚的历史及其文化内涵全方位的展现出来,从而不利于其发展与传承。

3.传播受众中年轻受众缺失

由于江津米花糖及其制作技艺的传播仅限于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的新闻报道形式。而在新媒体时代的今天,传统媒体的受众越来越老龄化,年轻受众大多都更青睐新兴媒体。并在经济全球化与文化多元化的影响下,江津米花糖制作技艺在传播的过程中,年轻受众严重流失。目前江津米花糖的消费群体主要是中老年人和小孩。对中老年消费者而言,江津米花糖历史悠久,他们长期消费米花糖,对米花糖这种传统的食品有着较深厚的感情。少年儿童是江津米花糖的第二大消费群体,因其香、脆、酥、甜的特点比较符合小孩子的口味。从消费群体中也可看出年轻群体并不是江津米花糖的主流消费者。年轻受众是传承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中坚力量,因此,江津米花糖制作技艺在今后的传播过程中,去赢得年轻受众是传承发展江津米花糖制作技艺的关键。

江津米花糖制作技艺传播策略

1.注重整体性传播

王文章先生指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创造力的表征,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体现了对人类创造力的尊重”。每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是人类创造力的体现,也是文化多样性的体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的《世界文化多样性宣言》指出:“文化多样性对人类来讲,就像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物平衡那样必不可少,从这个意义上说,文化多样性是人类共同的遗产,应当从当代和子孙后代的利益予以承认和肯定。”就像黄仲山在《2013年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中所说的:“按照保护文化多样性的要求,所有的遗产连同它们的生态环境,在大众传播中都应该有一席之地”。江津米花糖作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在传播的过程中同样应有一席之地。

2011年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第二十六条规定:“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集中、特色鲜明、形式和内涵保持完整的特定区域,当地文化主管部门可以制定专项保护规划,报经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行区域性整体保护。”该法将非物质文化遗产整体性保护上升到了法律层面。因此,政府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引导者,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过程中,要注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整体性传播。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保护要全盘考虑,将江津米花糖制作技艺结合其他非遗项目进行传播,利用各项非遗项目的特点和优势,进行优势互补,从而使资源发生整合效益。

2.运用多种传播媒介

2011年国家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明确规定:“新闻媒体应当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宣传,普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这就要求大众传播媒体应有宣传、保护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责任。

在当今社会,大众传媒早已深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正如仲富兰所说:“媒介带来的信息充满着人们生活的空间,并成为一种举足轻重的生活环境,即便个人没有使用大众传媒,人们仍然生活在一个大众传媒和各种现代媒介已广为使用的社会之中。”大众传媒是传播非物质文化遗产不可或缺的重要渠道。因此,对于江津米花糖制作技艺的传播,要充分利用报纸、期刊、电视、广播、户外媒体等大众媒介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系列报道。如开设文化遗产类的专题节目、拍摄非物质文化遗产纪录片等。更重要的是利用好当地媒体,如报纸、广播、电视等进行多样化、重复性传播,从而加深当地人对其的了解与重视,有利于其传承发展。

其次,江津米花糖制作技艺的传播离不开新兴媒体。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性”决定了非物质文化传播不仅需要依赖传统的大众媒体,更离不开互联网、手机等新兴媒体。新兴媒体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等方面的限制,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如互联网几乎吸收了所以传统媒介包括书籍、杂志、报纸、广播、电视等,集视频、音频于一身,并具有良好的互动性。借助互联网对江津米花糖制作技艺进行传播,有利于对其全方位的展示与保存,并扩大受众范围,从而更有助于其传承发展。

3.定位年轻受众

目前江津米花糖制作技艺的传播受众趋向于老龄化,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年轻受众才是传承与发展江津米花糖制作技艺的最终群体。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是以全体民众的认知为前提。因此,传播江津米花糖制作技艺要对传播受众进行重新定位,不仅要抓住中老年受众,更要赢得更多的年轻受众,让更多的年轻受众对江津米花糖制作技艺产生认知。充分利用年轻受众喜爱的新兴媒体,通过新兴媒体并配合多种表现形式,将江津米花糖制作技艺对年轻受众进行传播,使他们了解江津米花糖制作技艺以及其所承载的文化价值和精神价值。从而唤起年轻受众对自己家乡、自己民族、自己国家的文化自觉,并使其成为江津米花糖制作技艺以及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最终传承者与守护者。

结语

每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文化多样性的体现。江津米花糖制作技艺作为一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它同样承载着人类文明与智慧,是我们不可缺失的重要财富,它不应该遭到人们的忽视与冷遇,它依然有着其存在的独特意义,它依然值得我们去传播和保护。

(作者单位:重庆文理学院)

基金项目:本文系重庆文理学院研究生科研项目“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策略研究——以江津米花糖制作技艺为例”(项目编号:M2016ME04)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江津技艺文化遗产
非遗技艺绒花的传承与创新
与文化遗产相遇
江津区科协全新打造《科普江津》栏目
一山一水皆诗情——重庆市江津区蔡家真开展诗教工作纪实
酌古参今——颐和园文化遗产之美
治理的技艺:三代王官学新说
技艺精湛 星光灿烂——来自欧洲的Herrmans
三峡库区县域土地生态红线划定研究
——以重庆市江津区为例(内文第 52 ~ 58 页)图版
《文化遗产》2016总目录
江津区经信委关工委的爱心篮球板让山区孩子更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