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石屏县花腰彝传统村落景观特色保护研究

2017-01-18苏丹玲

现代装饰·理论 2016年11期
关键词:石屏县村落景观

苏丹玲

当现代化进程快速发展和迅速崛起的过程中,在许多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景观和非物质景观迅速衰退和面临消失。由于地理环境与交通原因,花腰彝的许多村落保留了自己有特色的村落景观文化,其中最为典型的要数慕善村的景观文化保护最为完整。花腰彝村落最为典型的特征 , 植被良好的生态环境形成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生的模式。所以,如何更好地保护花腰彝村落的景观特色,发掘花腰彝特有的民族文化,本文从发掘石屏县慕善村的景观特征和价值,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一些想法。找到慕善村最有特色的景观特色进行合理的保护和发展,吸收宝贵经验,找到一条适合慕善村景观的保护之路。

慕善村落概述

慕善村位于云南省石屏县哨冲镇,根据《石屏县志》相关的记载:彝族一般都喜欢居住在美丽的山间,而且当地的物质资源比较丰富,依山傍水,田地众多,村子的后面有一大片山村民可以再上面放牧,村子前面有层层的梯田,便于农民耕作。慕善村在一个小山包上,地势西高东低,村寨面朝东南。慕善村位于云南石屏县哨冲镇水瓜冲村委会龙峨公路旁哨冲镇与龙武镇的交界处,距离哨冲镇4公里,辖区面积0.65平方公里。慕善村87.8%的都是花腰彝,只有少部分的汉族,形成彝汉混居模式。

慕善村的景观特色构成因素

1.慕善村落景观布局分析

慕善村位于云南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石屏县哨冲镇水瓜冲村委会龙峨公路旁哨冲镇与龙武镇的交界处,距离哨冲镇4公里,辖区面积0.65平方公里。慕善村由于它的地理位置和花腰传承馆的存在是花腰彝村落里比较有代表性的村落,从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都是花腰彝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哨冲镇在1996年和2008年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慕善村于2009被云南省政府命名为十大刺绣之乡,2008年被红河州命名为刺绣之乡,慕善村被石屏县政府选定为花腰彝文化传承基地,花腰传承馆的学员多次参加中央电视台和云南电视台的节目录制,景观文化也是保持比较完好的,它的研究价值十分突出。

2. 慕善村村落布局特征

(1)村落选址

慕善村一直有一个很好听的寨名彝语叫“摸色”。 常见的村落选址模式就不外呼背山面水,或背山面田,或择水而居。慕善村就是典型的背山面田的自然山水模式。花腰彝的祖先们就是选择水源、土地、地势、资源丰富的地方来生活。从远古开始,人们在与大自然的相处中,总结出自然和人的和谐相处是最长远的生存模式。在无数次的长期搏斗中,慢慢总结出一套环境趋吉避凶意识。慕善村周围都有大山,村民在长期的繁衍生息中知道大山是他们的宝藏,他们只有很好的利用宝藏,所以慕善村的当地村民认为大山可以比喻为“粮堆”,他们村落正好背靠大山,这样一来年年月月五谷丰登,家家户户财源四季滚滚;村前的正前方有层层叠叠的梯田,花腰彝村民认为“官场”就是村前的田野,这样他们的后代子孙一个个都是有文化,花腰彝把山脉作为自己的象征物,这也是花腰彝典型的趋吉避凶的景观意象,只有在这样的一种相对封闭的环境里,人们才觉得安全。

3.自然景观特征

慕善村的自然景观非常丰富多彩,由于受地理气候的影响,地形高低不平,形成奇山峻峰;由于降雨的变化,形成了大小不一的水塘、河流、丘陵等。这些为慕善村铺垫了风景如画的背景,加上花腰彝人开垦的田地、村庄、道路系统等形成了慕善村朴实、秀美的自然风光。

4.土掌房特征

土掌房是最环保和最生态的建筑,它的材料来自大自然中也可以被大自然回收。而土掌房自身是由许多小节点组成的。土掌房分解为土墙、木框架、土屋顶、楼板、分隔墙、楼梯、爬梯、独木桥、门窗、台地、地基和勒脚等八种构成要素来解析其细部构造及建筑哲理。在每一间土掌房中都有神秘和浓郁的火塘文化,火又是花腰彝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火盆,火草烟,篝火晚会都离不开火火。花腰彝家家有火塘,火也把所有的小节点串联在了一起,被火秋得黑黑的楼板、柱子等,越表明这家人家庭和睦,财源广进。慕善村位于云南石屏县哨冲镇,之前是花腰彝族居住而形成的原始聚落。该村的土掌房结合了大多数彝族部落的建筑风格,都是面朝阳坡,背对阴坡。开阔凉爽的缓坡半山腰地带建寨,因花腰彝居住的特点和功能的影响,笔者将从功能上将其划分为以厨房、餐厅、天井、储藏室、卧室、平台、牲口房、水井、厕所。花腰彝有自己的宗教信仰,由于这些宗教信仰带来了居住功能分工的不同。

5.风雨桥特征

慕善村的风雨桥,作为慕善村的入口标志,建于1842年,桥长10.2米,宽4米,桥上为木质结构,每排四根柱子穿枋成排,穿枋将四排串联成一体,形成长廊式。桥廊两侧都会设计出长凳,主要是为了给游人来片刻的休息。在桥顶中间设计一座观行楼,悬靠在半山腰,大概有4米高,在房屋脊梁上方雕刻出带有龙凤的泥塑。檐部绘制植物图案,穿枋部纭制花腰彝生活图案,整体呈现古朴、舒展之感。

6.公房特征

公房原是村里举行公共事务以及跳乐的地方,在此也具有了象征符号的涵义。意指村民娱神、通宵达旦狂欢的地点。在众多的花腰彝村落中,一部分村落的公房保持着土掌房特征,其他村落由于汉文化的影响,公房的建筑已经汉化了。慕善村的公房就是汉化较严重的,公房是由原来的打谷场修建而成,一座二层楼的房子,大约有400左右平方米。

7.艺术特征

土掌房在装饰上与其他民居相比就显得简单了,但这种简简单单的装饰非常符合土掌房的和谐之美。土掌房的柱、梁上雕有马缨花、蝴蝶、花鸟等一类 图案。花腰彝建筑装饰主要集中在门窗、垂柱等部分进行装饰,门窗的装饰纹样较多都是来自大自然的图案。

慕善村景观保护内容

依据慕善村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的保护体系具体内容应分以下几类。

1.保护慕善村的生态——自然环境

大部分传统村落都是依山盘水,天人合一。从慕善村的山水中可以看出村落的性格,慕善村的性格特点就是朴实和清新。从景观中可以看到的山水格局,从山水格局中找到山水的脉络。因为有了慕善村的山和水才把他的性格特点修炼得这么好。所以,慕善村落的保护,保护好自然环境就是保护好慕善村的自然。

2.保护慕善村的形态——传统建筑

慕善村形态保护就必须保护土掌房。土掌房的建造工艺和空间布局特点都是根据大自然的特点量身定做的,穿在身上非常得体和和谐。土掌房的防御功能也是根据大自然量身打造的,在我们现在的许多建筑都是值得学习的。慕善村的选址、村落的布局都和大自然融为一体。这些都是不可多得的财富,只有把它保护和传承下去。所以,想了解一个民族、应先品味其建筑风格。同时,新建筑的建造也必须要有严格的规范,什么样的建筑风格什么样的内部结构都是要遵循保护的原则进行的,特别不能让现代化风格的建筑物出破坏了重点保护区的景观。

3.保护慕善村的文化——传统文化

非物质文化是维系少数民族生存的重要条件。保护传统村落,传统文化这两方面的保护不容忽视。慕善村从古至今都是多神崇拜;反映慕善村地区文化的阿哩、大团乐;体现花腰彝村民智慧与聪明的传统工艺——刺绣、服饰、琴弦制作;宗教文化——祭竜文化、丧葬文化、哭嫁文化都折射出慕善村耀眼的光芒。海菜腔和烟盒舞被国家命名为国家节非物质文化遗产,但是现在的状况不容乐观,而且慢慢的消亡。因此,在多个旅游景点把它亮出来,让更多的人们听到它的声音,了解它、喜欢它,进而模仿它,让它在生活中村民之间的互动和生产的过程中传承下去,也是一种非常好保护方式。

慕善村景观保护方式

保护性修缮

保护性修缮是在保证传统土掌房建筑及其屋顶完整性的基础上,对建筑及其屋面结构、屋面表层及装饰物的破损进行修补恢复。在修复的同时,又可以将优良的传统工艺传承下去,同时又通过新技术、新材料的开发来取代落后的技术和稀缺的传统建筑材料,进而又起到了节能环保的功用。首先在整体上对村庄的建筑进行保护,主要是保护村庄建筑轮廓线与山体轮廓线的关系。可划分为核心保护区和一般控制区:

1.重点区内土掌房的修缮措施

针对土掌房屋顶木构架破损的情况,部分穿插设计成钢混结构,但应尽量减轻对建筑外观的影响;针对屋面/墙面破损的情况,尽可能选择使用与破损位置相同的工艺和材料修补,若传统办法无法解决,可选择性使用新工艺和新材料,但须尽量保护传统;针对传统屋顶加盖石棉瓦的情况,首先去掉石棉瓦然后对屋面进行防水处理,加强排水功能,解决屋面渗漏情况;对于残缺破损的屋顶构件,组织当地有经验的工匠,运用传统工艺、相似材料打造,然后进行替换修缮。

2.非重点区内新建筑的改造措施

此类建筑式居民采用砖混结构和现代建筑材料自建的住房,这些房屋多选用砖石、水泥、钢筋为主要材料,有些表面还装饰以彩瓷,致使建筑外观形态及材质与村庄原有的“土掌房”整体风貌极不协调。在不干涉居民日常生活习俗、尊重其经济承受能力的基础上,尽可能还原慕善村落的原貌,以屋顶坡改平、墙面的综合处理手法,进而装饰、重塑房屋的外部形状和特征。控制新建建筑的体量高度,以期协调统一村落建筑风貌,净化视觉环境形象。

小结

同时,我们的政府部分应当加强对传统建筑的保护,通过立法和加大财政支出来推动保护修缮工作,并且聘请有关专家进行实地调研,提出一定的保护策略;同时,对当地居民进行宣传教育以加强他们的保护意识。为慕善村的景观保护找到一条适合之路。

(作者单位:重庆人文科技学院)

猜你喜欢

石屏县村落景观
林中村落
静谧村落
石屏县档案馆举办沪滇扶贫协作成就展
景观别墅
火山塑造景观
沙子的景观
包罗万象的室内景观
石屏县总工会:开展俏花腰职工健身操培训
油画《村落》
石屏县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状况及其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