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建筑美的形态分析

2017-01-18王沫

现代装饰·理论 2016年11期
关键词:别墅美的空间

建筑常被人们称之为“城市的雕塑”、“凝固的音乐”可见建筑本身不仅有经济实用性,更以它独特的艺术形象给人以美的享受。通过建筑美的形态分析,人们能深刻地认识到,建筑的美难以一言以蔽之,因为它不仅仅是视觉的艺术,还包括了造型、空间以及环境于一体的形态美,是这种美是各类视觉造型艺术中唯建筑所特有的。

建筑美是由建筑的审美属性与人的审美需要共同体现的。建筑同所有其他视觉造型艺术一样,其美也总是借助于自身的“形” 与“态”, 这种“形” 与“态”,可分为实体形态的建筑造型、虚体形态的建筑空间以及综合形态的建筑环境。可以说,这种造型、空间以及环境于一体的形态美,是各类视觉造型艺术中唯建筑所特有的。

建筑的造型美

建筑仿佛是一种“巨大的空心雕刻品”,建筑的空间造型,历来是建筑的主要审美对象。建筑造型的美集中体现在它的“体形美”和“立面美”上,从本质上讲,建筑造型也就是三维空间的立体造型。任何建筑形态,只要展示在空间中,它就不可能是抽象的二维的“面”,也不可能是抽象的单一的“线”或是“点”。它一定会呈现出由长、宽、高所组成的三维的“体”,也就是体积、体量和体态,这种三维的“体”统属于“体形”, 体形是构成建筑造型美的基本特征。构成体的长宽,宽高,长高也就分别组成其建筑的各个“立面”, 而立面是构成建筑体的的基本界面。

同为三维空间的实体造型,建筑艺术家们在具体表现建筑作品时,却又反映出各自不同的审美意趣和艺术追求。有的建筑师在推敲建筑的造型时重点在其“面”的表现,将各种几何形状组合成对称均衡、比例协调和轮廓多变的立面形象,从而体现出某种平面几何构成式的层次美;有的建筑师则注重“体”的构图,因而塑造出极具立体感的建筑形象,使建筑体现出灵活多样的“体形美”; 有的建筑师则注重从建筑墙体本身来进行增加修饰打扮,“修饰美”对于建筑来说,并不是说其没有造型形式,或是其造型形式是否具有艺术性和艺术性强弱的问题,因为凡是建筑必有造型。

例如意大利维琴察的罗东达别墅,也称 “圆厅别墅”,这座由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建筑家帕拉迪奥设计的古典建筑其最大的特点是建筑造型的绝对对称。虽然此建筑本身有建筑平面设计的致命缺点,因为空间分隔因对称的布局而明显利用空间不足,但丝毫不影响其极为优美的建筑轮廓的成功设计。仔细推敲此建筑形态美的外部特征的重点不在其“体”,而在其“面”。以中轴线为基准而设置的台基.柱廊、山花、圆顶及端墙,都是为了建立一个能体现出某种平面几何式的恬静惬意的端庄美的立面形象。值得注意的是,圆厅别墅的立面实际并无“正”、“侧”之分。从平面图来看,围绕中央圆形大厅周围的房间是对称的,甚至希腊十字型四臂端部的入口、门厅也一模一样。这种对称均衡的建筑造型形式,给人一种纯洁、端庄和高贵的美感,构成了独特的建筑美风格(如图1)。

美国建筑大师赖特为考夫曼设计的流水别墅,此别墅最成功之处就是以一种疏密有致、有虚有实的体形与所在环境的山形、林木、流水紧密交融,建筑物与大自然互相渗透,汇成一体,互相衬映,相得益彰,可以说,流水别墅的美是建筑体形和环境体形之间有机而巧妙的契合。别墅的外部造型与历史上出现过的一切别墅都极不相同,单从建筑的造型上感受不到它的立面美、形式美;而一旦展示其“成角透视”或实地场景的立体图片时,人们不得不被它的变比多端的“体形美”所惊叹、所折服。此建筑是由几道横向栏墙与几条竖向石墙形成横竖交错的构图,栏墙鲜亮光洁,石墙粗犷幽暗,水平与垂直的对比、颜色与质感的对比,再加上光影的变化,使整座建筑显得既沉稳厚重又轻盈飞逸(如图2)。

圆厅别墅和流水别墅两种建筑都展现了三维空间的“体形美”, 但从建筑形态美的角度观察来看两者确有本质的差异。圆厅别墅所追求的视觉效果,与其说是三维空间的建筑“体形美”,不如说是二维空间的建筑“立面美”;而流水别墅则始终以三维空间的“体形美”作为其审美追求的主要目标。

在建筑中,“体”并非孤立地存在着,建筑的形体总是由点、线、面、体以及色彩、质感等各种几何元素、构图元素所组成。离开了点、线、面,所谓“体”也就不存在了。在一般情况下,现代建筑的结构构件和材料自身的多元组合,已经具备了“点、线、面、体”的各类造型手段,但有时为了塑造独特的美感形象,是可以完全强化其中的某一项元素,甚至在原型体之外附加某些纯粹精神性、艺术性和装饰性的造型元秦。总之,建筑师一旦单掌握了建筑美的形态规律,就可以随心所欲的去塑造。

建筑的空间美

建筑,从广义的角度来理解,可以把它看成是一种人造的空间环境。这种空间环境,一方面要满足人们一定的功能使用要求;另一方面还要满足人们精神感受的需要。即建筑不仅是一种物质性产品,它同时也是一种精神性产品,是物质与精神的统一。为此,不仅要赋予它以使用要求,而且还应当赋予它以美的属性。

狭义的讲,建筑的空间性,在量的方面来说是三维的,即有长、宽、高。在本质方面则是通过人的各种感官来感受的。而建筑的美呢,也就在这种由长度、宽度、高度构成的“空间”中,通过人身临其境的体验而被人感受到,这也使得建筑的美拥有了另一个不可或缺的因素:第四度空间,即时间这—因素,在任何时期、任何形式的建筑中,都是不可缺少的。也就是说,人要真正欣赏或感受建筑的美,不能仅仅凭图片等二维空间的艺术所提供的情景,而只有“亲身”处于建筑之中,或立身于建筑四周,从连续的各个观察点来审视、观察建筑,方可能有效而准确地感受建筑艺术的空间美。

建筑的空间美,在古今中外的建筑身上可谓比比皆是。中国古代的建筑有—个最明显的特点就是重视群体规划和序列设计,不管是住宅、园林建筑,还是宫殿、寺院建筑,均常常以建筑群的形式出现,空间的形式感极强。希腊庙宇神堂的尺度、罗马万神殿内部的宏伟、哥特教堂中庭向上的运动感、文艺复兴时期室内的雅致和人性解放的设计以及巴洛克建筑的诡谲变幻,都充分说明了建筑空间美的多元化面貌及丰富的风格变化。

现例举几个实例,中国的宫殿建筑十分注重将建筑的空间存在形式以及时间的流动状态融为一体。北京的故宫就是代表,故宫里房屋有980多座被圈于一个规模巨大的围墙内,各自个性鲜明,整体又排列井然,从天安门到午门,再经过五座内金水桥到达太和门、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御花园……各栋建筑依次排列,也使建筑空间的尺度转化构成富有节奏感的序列,由此创造出极具美感的建筑环境,建筑的静态美也具有了动态感(如图3)。

西藏的布达拉宫则更为神奇,它依山垒砌,群楼重叠,殿宇嵯峨,气势雄伟,有横空出世,气贯苍穹之势,一幢幢建筑顺着山势高低有致地排列,不仅人进入其中可以明显地感受到它动态的审美效果,即使立于山下远眺,视线无论从上向下还是由下向上观望,次第排列的红宫和白宫恢宏的建筑群也会给人一种油然而生的崇敬之情,并随着高山仰止的敬仰之心使得建筑本身充满着强烈向上的动势。(如图4)。

意大利的威尼斯市的“圣马可广场”,圣马可广场又称威尼斯中心广场,一直是威尼斯的政治、宗教和传统节日的公共活动中心,是举世公认的“广场的典范”,它的“典范性”,不仅表现在它功能的协调性,也突出地表现在它造型的四度空间性。广场是由总督府、圣马可大教堂、圣马可钟楼、新、旧行政官邸大楼、圣马可大教堂的四角形钟楼和圣马可图书馆六组建筑以及威尼斯大运河所围成的长方形广场。这六组建筑各司其职,又协调相处,组成了一个既富变化,又完整和谐的建筑群体。由于空间有限,设计师安排新旧行政官邸大楼以成角的透视线形式出现在每一个进入广场的游客的视线里,以夸大透视线的视错觉来放大圣马可广场的空间尺度,如此巧妙的规划设计使这组辉煌的建筑各司其职,又协调相处,以统一而富有变化的结构方式,完整和谐的组织在一起,充分地显示了建筑美的动静结合,空间与时间融汇的特点(如图5)。

被人们称为现代派建筑始祖的德国“包豪斯校舍”,不仅充分利用了建筑四度空间的特点,还赋予这种四度空间以现代特点。这栋建筑起于1925年,校舍总建筑面积近万平方米,主要由教学楼、生活用房和学生宿舍三部分组成。设计者德国建筑师格罗皮乌斯创造性地运用现代建筑设计手法,从建筑物的实用功能出发,根据功能分区原则,按各部分的实用要求及其相互关系定出各自的位置和体量。从平面图上看,此建筑突破了传统建筑,特别是古典主义建筑贯用的对称原则,采用非对称的自由灵活的构图手法,将学生宿舍、教学楼这两部分建筑,由生活用房作为纽带,联成一体,组合成一个多向转折的复杂形状。由于在一个视点不能够观赏到整栋建筑的全景,因此,人们若需要欣赏或了解这栋建筑的全貌,就需环绕建筑行走,这样一来,就既包容了运动,又蕴含了时间,时空的变化使建筑进入了四度空间的范畴,静态的建筑构架因为人的动态观察具有了动态序列,而人对建筑形式美的审视,也就自然而然地由静态的局部观察进入到了动态的全面感知的流程(如图6)。“空间”,不论是三度空间还是四度空间都是建筑的基本形式要素,建筑主要通过创造各种内外空间来满足人们的实际需要,巧妙地处理空间,可以大大增强建筑艺术的表现力。

建筑的环境美

建筑形态的美无论是造型美还是空间美,都要与周围环境相统一、相和谐。

建筑个体如果与周围的各类环境处理得当,建筑与环境的各要素就会形成一个和谐的体系,建筑单元与环境构件之间的关系自然融洽,建筑自身造型美便得以顺畅显现,并且能够形成包含了建筑物的新环境景观,正所谓喻物于景、气象更新。反之,如果建筑与环境关系失调,建筑艺术不仅会破坏周围环境的美,而且还将使自身的审美效果受到损害。

建筑与环境的完美融合,并不是取消建筑的个体特色和富有表现力的艺术个性,而是主张将这种“特色”和“个性”消融在建筑环境的整体面貌之中。个体建筑的“特色”一旦剥离了环境因素就会成为孤芳自赏的自我怜惜,那也就无所谓“特色”了。因此,建筑与环境应该能够自然融合成一个完整的体系而相得益彰。为了说明这个问题,我们列举一些中外建筑和环境良性融合的代表性作品。

中国园林建筑所倡导的“借景”、“融景”,就是用简洁的语言,道出一个极为深邃,又极富艺术活力的建筑美学原理,它的中心思想,就是要求建筑个体与它周围的综合环境和谐相处、建筑细节与自然风物共融同合、互为景观,以达到“山色湖光共一楼”的境界。

澳大利亚悉尼歌剧院,像—艘即将远航的帆船,它与辽阔宽广的大海相互协调。在白云蓝天下,舒展出自身与周围自然环境所构成的美态,成为建筑与环境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共同完成密不可分的这一杰出构图的建筑典范。美国现代建筑大师赖特的杰作“流水别墅”,它的闻名既不在它的豪华、壮观,也不在它的轻巧、实用,而在于它与周围自然风景的“错落多姿”的完美结合。建筑巧妙地将茂盛的树林作为自己的背景,而以一条流动的小溪作为自己的基地,幽静的建筑与流淌不息的溪水构成了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虚实相生的美妙意境,真正达到“天人合一,道物自然”的境界,整栋建筑的审美意趣,就在建筑与周围环境的和谐统一中显示出来。美国道格拉斯住宅是白色派作品中较有代表性的一个,其设计者是大名鼎鼎的理查德·迈耶,此建筑全身洁白如洗,犹如天界杰作,清新脱俗,不食人间烟火,一尘不染,与浓荫覆郁的深色背景形成醒目对比,这也是建筑与环境完美结合的另一种体现(如图7)。

建筑环境的美在于“结合”。流水别墅的建筑与环境要素的“协调”是—种结合,道格拉斯住宅的白色派建筑与环境要素的“对比”也是一种结合,二者都可以取得统一和谐的美学效果;无论是建筑环境中的自然要素、或是人工要素等都应当分析甄别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结合形式。尽管它们与环境结合的方式不同,各自所产生的美感效果不同,但都不失为建筑环境美新探索的成功范例。

建筑环境艺术的主旨不但要创造和谐统一的“环境建筑”,而且要造成丰富多彩的“建筑环境”。除了建筑物之外,小品、喷泉、水池、山石、花木等园林景观也是构成建筑环境的有机组成部分。例如故宫建筑的美,虽然是整体布局、空间气势和建筑本体造型艺术的美,但那些华表,石栏,拱桥,御道,龙壁,铜鹤,铜龟等立体或平面的,抽象或具象的艺术小品,也对丰富和点饰整体建筑环境起了重要作用。

结语

通过建筑美形态分析,人们能深刻地认识到,建筑的美难以一言以蔽之,因为它不仅仅是视觉的艺术,还包括了造型、空间、环境等等许多因素,又融合了技术、理念、审美等等方面于一体。展望未来的建筑美学观,它必将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美学观,它将把自然、生态和社会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将人与自然的相互依赖、相互和谐作为审美的理想。

(作者单位:海南师范大学 美术学院)

基金项目;

参与2015年度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一般项目——海南黎族传统村落民居的保护性设计研究。项目编号:15BG092;

参与海南省2015年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立项资助课题——“三沙等南海岛屿建筑外观设计中的国家主权形象提升问题应用研究”,项目编号:HNSK(QN)15-108;

参与2015年海南省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突显地域特色、服务区域建设”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整体优化研究。项目编号:Hnjg2015-29。

作者简介:王沫(1979-)女,汉族,吉林人,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艺术设计。

猜你喜欢

别墅美的空间
景观别墅
SOPHIA别墅
空间是什么?
创享空间
打破平衡
好美的雾
WAVE别墅
湖边别墅
出来“混”,总是要美的
炫美的花在这里悄然盛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