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绿竹主要害虫综合防治技术

2017-01-17詹祖仁何学友张龙华郑宏林家捷

中国林副特产 2017年6期
关键词:绿竹高峰期若虫

詹祖仁,何学友,张龙华,郑宏,林家捷

(1.福建省尤溪县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福建 尤溪 365100;2.福建省林业科学研究院,福建 福州 350012;3.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福建 龙岩 364000)

绿竹主要害虫综合防治技术

詹祖仁1,何学友2,张龙华1,郑宏3,林家捷1

(1.福建省尤溪县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福建 尤溪 365100;2.福建省林业科学研究院,福建 福州 350012;3.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福建 龙岩 364000)

绿竹[Dendrocalamopsisoldhami(Munro)Keng f.]广布于我国的浙江南部、福建、台湾、海南、广西、香港、广东等省,总面积超过3万hm2,是亚热带地区的优良笋材两用竹种之一。福建省绿竹主要分布于东部宁德市的福安、霞浦等县(市),北部南平、三明部分县市,中部福州地区,南部泉州、漳州地区,面积超过1.33万hm2。除广泛生长在各地水系的两岸、滩涂以及路边、房前屋后、山脚、谷地等地,十多年来被广泛引种栽培,成片种植在山地,呈基地化、规模化发展的势头。随着绿竹生产集约化程度的逐渐提高,竹林的生态条件发生了变化,各种病虫害种类越来越多,一些次要害虫上升为主要害虫,有些种类危害相当严重[1]。据调查,福建省绿竹主要害虫有长鞘卷叶甲、竹织叶野螟、竹叶扁蚜、绿竹链蚧、密竹链蚧、居竹伪角蚜、长足大竹象、大竹笋象、黑竹缘蝽等9种。现将绿竹主要害虫生物学特性及综合防治技术报道如下,供生产应用参考。

1 主要害虫生物学特性

1.1 叶部害虫

1.1.1 长鞘卷叶甲Leptispalongipennis(Gestro)

以幼虫、成虫取食绿竹叶片危害,成虫危害尤甚。以成虫集中在立竹中下部枝条的半枯黄卷叶内越冬,少量成虫在地表的枯枝落叶层卷叶内越冬。

在闽西北1年发生1代,4月中旬出现初孵幼虫,老熟幼虫5月中旬开始化蛹,7月上旬后为成虫危害猖獗期。越冬雌虫寿命330~408d,雄虫寿命316~400d。成虫食叶量大,危害时间长,具有假死性,负趋光性。

幼虫与成虫在绿竹中均呈聚集型分布。各虫态在绿竹上的垂直分布的主要位置为:卵在竹高7~8m处,幼虫在竹高5~6m处,蛹在竹高4~5m处,成虫在竹高2~6m处。

1.1.2 竹织叶野螟AlgedoniacoclesalisWalker

幼虫吐丝缀新叶成苞,藏匿于苞内取食危害,以幼虫在卷苞中或以老熟幼虫在土茧中越冬。在闽中1年发生2代,有世代重叠现象。初孵化幼虫取食绿竹叶表皮,2龄后吐丝卷叶躲在其中取食,并形成虫苞。5月下旬、6月上旬为幼虫孵化高峰期。7月中旬老熟幼虫开始入土结茧。8月中旬第二代幼虫开始出现,11月中旬老熟幼虫开始在土茧中越冬。

幼虫共6龄,有转苞危害习性。成虫羽化后寻找板栗、栎树等蜜源植物补充营养,有趋光性。

1.1.3 竹叶扁蚜AstegopteryxbambusifoliaeTakahashi

主要发生在平地与低海拔山区。寄主植物为绿竹、麻竹、刺竹等各类竹叶,成虫与若虫常成群栖息于竹叶背面吸食汁液。

该蚜发生与气候有关,个别年份危害严重。1年发生多代,世代重叠严重,高温不利于该蚜发生发展,全年有3~4个危害高峰期,分别出现在5月下旬、6月中旬、7月上旬和9月上旬。

1.2 枝干害虫

1.2.1 绿竹链蚧Bambusaspisnotabile(Russell)

以若虫、成虫刺吸竹干汁液危害,以卵和1龄若虫在绿竹竹干越冬。

在闽中1年发生2代,翌年3月上旬越冬若虫开始取食。第1代若虫5月下旬开始孵化,6月中旬为高峰期;第1代雄成虫羽化始见于8月上旬,8月中旬为高峰期。第1代雌成虫8月上旬形成,8月中旬为高峰期并开始孕卵和产卵。第2代若虫9月上旬开始孵化,11月下旬若虫进入越冬状态,翌年3月中旬为孵化高峰期。第2代成虫于翌年5月上旬开始羽化, 5月中旬为羽化高峰期,雌成虫6月中旬为产卵高峰期。初孵若虫爬行速度较快,寻找竹干适宜寄生位置,终生固定取食。

绿竹链蚧在阴湿竹林比干燥竹林发育要晚3~7 d,坡地干燥环境各虫态自然死亡率均高于洼地阴湿环境,但阴湿环境被寄生蜂寄生的比例较高。

1.2.2 密竹链蚧Bambusaspismiliaris(Boisduval)

以若虫、成虫刺吸竹干、枝叶或初长笋汁液危害,以大量的1龄若虫和少部分卵在绿竹竹干、枝条和叶片上越冬。

在闽中1年发生1代,翌年3月上旬1龄若虫恢复取食。3月中旬1龄若虫发育成2龄若虫,3月下旬2龄若虫出现雌雄性别分化,4月下旬为分化高峰。雌成虫翌年3月下旬开始出现,5月中旬为高峰期。4月中旬雌成虫开始产卵,5月下旬为产卵高峰期;若虫5月中旬开始孵化,6月下旬为孵化高峰期。11月下旬各虫态进入越冬。产卵、孵化高峰期分别在5月下旬和6月下旬,这与该蚧危害毛竹的发生期相比有较大的差异。

该蚧喜阴湿环境。环境和林内卫生差、3年生以上竹发生较重。林分过密,有利于该虫种群发展。在绿竹林中该蚧呈聚集分布。

1.2.3 居竹伪角蚜PseudoregmabambusicolaTakahashi

以孤雌蚜和若蚜群集在嫩枝和茎干表面刺吸汁液危害,以无翅孤殖蚜和若蚜在竹干及竹丛下方土表处越冬。

在福建1年发生10~11代,世代交替,若蚜共4龄。该蚜主要随着气温的升高,翌年年初开始活动量增加,开始繁殖若蚜。土表处的虫体开始陆续向上爬行。当竹枝、竹笋开始萌发时,居竹伪角蚜就开始迁移至嫩芽上为害,并大量繁殖,5至6月若虫大量迁移、扩散至嫩梢或新笋危害。全年有2~3个危害高峰期,分别出现在6月中旬、7月上旬、9月。

该蚜的最适繁殖温度为20~23℃,相对湿度为65%~75%。

1.3 竹笋害虫

1.3.1 长足大竹象CyrtotrachelusbuquetiGuer

1年发生1代,以成虫在土中蛹室内越冬。翌年6月中旬成虫出土,8月中、下旬为出土高峰期。幼虫危害期为6月中下旬至10月中旬;7月中旬至10月下旬化蛹,7月底8月初至11月下旬羽化为成虫越冬。

成虫出土后以竹笋为补充营养,雌成虫交尾后在径粗2 cm以上的笋啄产卵孔随即产卵。卵多产在距笋梢15~50cm处。成虫寿命为40~70d。

幼虫5龄。幼虫在笋内蛀食路线成“Z”字形,被害竹笋不能成竹。该虫常与大竹象混合危害,竹笋被害率达35%以上。老熟幼虫在土中建土室化蛹,并羽化为成虫在土中蛹室越冬。

1.3.2 大竹笋象CyrtotracheluslongimanusFabricius

在福建1年发生1代,以成虫在土茧中越冬,翌年6月中、下旬出土,雌虫以竹笋为补充营养,出土后取食2d即可交尾产卵,卵产在距笋梢8~30 cm处。成虫寿命45~90d。幼虫多在产卵穴周围及以下25~40cm长度的笋肉内取食,幼虫历期18~27d。幼虫5龄。

成虫在笋外啄食笋肉,幼虫在笋中取食笋肉,造成退笋、畸形竹或断头竹。幼虫可带笋筒在地上爬行,找适宜处入土。

1.3.3 黑竹缘蝽NotobitusmeleagrisFabricius

是绿竹笋期的重要害虫,以若虫、成虫取食绿竹笋汁液。

1年发生2代,以成虫越冬。在闽中6~10月整个绿竹笋期均有危害。5月下旬越冬成虫开始活动,先取食嫩芽的汁液补充营养,继而交配产卵繁殖后代。初孵若虫行动敏捷,先爬到成虫取食部位吸食成虫穿刺竹笋流出的汁液,3龄方可刺吸竹笋取食。成虫10月中旬开始寻找隐蔽、干燥的树洞、皮缝、砖石缝等场所越冬。

2 主要害虫综合防治技术

2.1 长鞘卷叶甲

2.1.1 生物防治。①保护和利用黑卵蜂、瘿蚊、线虫、白僵菌等寄生性天敌及蚂蚁、蜘蛛、蠼螋等捕食性天敌对种群数量的发展趋势起重要控制作用;②春季雨后或有露水天气的早晚喷撒含孢量100亿/g的白僵菌粉剂7.5~10kg/hm2防治幼虫;③4月底至5月上旬幼虫期、5月底~6月中旬成虫期喷施25%灭幼脲粉剂7.5kg/hm2。

2.1.2 营林防治。春节前后结合垦复抚育伐除老竹,剪除虫害枝及卷叶,就地集中烧毁,以消灭越冬成虫和破坏越冬场所。

2.1.3 物理防治。①4月中旬至5月中旬的产卵高峰期和5月下旬~6月中旬的化蛹高峰期,人工摘除虫害卷叶捕杀卵和蛹;②7~9月成虫危害高峰期,人工剪除绿竹中、下部6 m以下成虫危害的枝叶,并集中烧毁加以消灭。

2.1.4 化学防治。①4月底~5月上旬幼虫期喷施10%高效氯氰菊酯乳油4000~6000倍液防治;②5月底~6月中旬成虫期喷施2.5%联苯菊酯乳油4000~5000倍液防治;③用40%乐果乳油的10~20倍液竹干基部竹腔注射防治。

2.2 竹织叶野螟

2.2.1 生物防治。①保护和利用寄生蜂、草蛉、步行虫、蚂蚁、蜘蛛、鸟类等天敌;②6月第一代幼虫盛发前期喷施苏云金杆菌(16000IU/mg)稀释液750kg/hm2或森得保(0.18%阿维菌素·100亿活芽孢/g) 可湿性粉剂15kg/hm2防治。适逢台风有雨季节还可喷施白僵菌(100亿孢子/g)、绿僵菌(80亿孢子/g)防治。

2.2.2 营林防治。结合秋冬季绿竹林抚育,开展竹丛除草、松土、垦复,清除林间、林缘蜜源植物,破坏在土壤中越冬虫茧。

2.2.3 物理防治。8月上、中旬成虫盛发期在林间灯光诱杀。

2.2.4 化学防治:①6月发现幼虫苞叶时,用40%乐果乳油或4.5%高效氯氰菊酯水乳剂10~20倍液每株竹腔注射5~10 mL防治;②用90%敌百虫500倍液或80%敌敌畏1000~2000倍液喷雾防治;③ 7月中、下旬老熟幼虫下竹化蛹时,地面喷洒10%氯氰菊酯1000~30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1000~3000倍液防治。

2.3 竹叶扁蚜

2.3.1 生物防治。①保护和利用大草蛉、褐蛉、大突肩瓢虫、食蚜蝇、食蚜虻类、异绒螨等捕食性天敌;②1.2%苦参碱乳油1000倍液喷雾防治。

2.3.2 物理防治。①将杨柳枝条扎成把,置于蚜虫大量发生的绿竹林中诱集蚜虫,集中杀死或用酒∶水∶糖∶醋=1∶2∶3∶4 配比的糖醋液置于上端开口的器皿内,傍晚放于蚜虫大量发生的绿竹丛中,诱杀蚜虫;②蚜虫迁飞季节,在绿竹林中放置黄色粘板(在黄板上涂抹10号机油、凡士林等),每亩放6~7块,诱杀有翅成蚜。

2.3.3 化学防治。①蚜虫发生期用50%抗蚜威3000~4000倍液或2.5%联苯菊酯4000~5000倍液喷雾防治;②用40%乐果等内吸性杀虫剂乳油5倍液,每株5 mL竹干基部竹腔注射防治,可兼治其他害虫。

2.4 绿竹链蚧

2.4.1 生物防治。保护、助迁和利用草蛉、红点蜃瓢虫、钝绥螨等寄生及捕食性天敌。

2.4.2 营林防治。①结合抚育间伐,清除有虫竹及老、弱、病死竹,适时除草、垦复、培土施肥,提高绿竹生长势,增强抗性;②及时伐除严重受害竹,适时调整竹龄结构和密度,立竹保持7755~8745株/hm2,且分布均匀,保持良好林分结构。

2.4.3 化学防治。①4月中旬和7月下旬采用5%吡虫啉乳油10倍液每株竹干基部竹腔注射5~10mL;②采用4.5%高效氯氰菊酯水乳剂分别与80%敌敌畏乳油、5%啶虫脒乳油等农药等量混配剂10倍药液每株竹干基部竹腔注射5mL防治2龄若虫。

2.5 密竹链蚧

2.5.1 生物防治、营林防治。参照绿竹链蚧。

2.5.2 化学防治。4月中旬2龄若虫高峰期、5月中旬雌成虫高峰期、10月下旬1龄若虫高峰期化学防治方法同绿竹链蚧。防治后15 d重复防治1次。

2.6 居竹伪角蚜

2.6.1 生物防治、营林防治。参照竹叶扁蚜。

2.6.2 物理防治。用竹片等工具人工直接刮除蚜虫。

2.6.3 化学防治。除参照竹叶扁蚜化学防治外,还可采用①20%氰戊菊醋乳油、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喷雾防治;②95%矿物油乳油400倍液喷雾防治。

2.7 长足大竹象、大竹笋象

2.7.1 植物检疫。加强竹笋和带土母竹的检疫,防止长足大竹象、大竹笋象等危险性有害生物,传入新区。

2.7.2 物理防治。①成虫高峰期组织人员,利用其假死性,振落捕捉灭杀;②幼虫期在竹笋象产卵的上下方,用刀轻轻剥开受害笋壳,刺杀或挖出幼虫和卵;③挖竹笋时,及时捕捉竹笋附近刚出土的成虫,清除退笋或有虫孔的笋;④采用长80cm、宽30cm的编织袋套在没有虫孔的竹笋上,袋口用橡皮筋扎住,防止笋尖上部15~50 cm处被竹笋象成虫产卵,直到竹笋长高至2 m以上摘除编织袋。

2.7.3 营林防治。秋冬季开展除草和垦复松土20~25cm,破坏越冬虫茧,消灭越冬害虫。

2.7.4 化学防治。危害期用90%敌百虫500倍液或80%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或2.5%氯氟氰菊酯2000~3000倍液喷洒竹笋,隔7 d喷 1次,喷2~3次。

2.8 黑竹缘蝽

2.8.1 生物防治。保护和利用蜘蛛、蚂蚁、胡蜂、鸟类、青蛙、蟾蜍等黑竹缘蝽的捕食性天敌和小黑卵蜂等寄生性天敌。

2.8.2 物理防治。成虫产卵期,人工摘除卵块。

2.8.3 化学防治。①若虫孵化高峰至2龄若虫期用40%的乐果乳剂加2.5%的溴氰菊酯乳油1∶1混配液的1000~2000倍液喷雾;②黑竹缘蝽上笋危害之前或初期,用8%绿色威雷300倍液对笋喷雾,杀灭若虫和成虫。

3 化学农药安全使用

3.1 要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尽量减少喷药次数和降低农药用量,并掌握好安全间隔期和防治适期。施药时能用注射防治的,一般不用化学药剂喷雾和烟雾剂熏杀防治,防止化学农药污染

3.2 7月中旬~8月下旬绿竹发笋盛期,若有采挖食用笋,要慎重使用化学农药防治。农药使用安全间隔期参照所用农药标签的规定。

致谢:承蒙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乔格侠研究员鉴定竹叶扁蚜学名,深表谢意!

[1]詹祖仁,魏开炬,张龙华,等.福建省绿竹害虫记述[J].亚热带植物科学,2013,42(4):329-333.

[2]詹祖仁,何学友,张龙华,等.DB35/T 1685-2017 绿竹主要害虫综合防治技术规程[S].福州:福建省林业厅,2017.

2017-09-17

詹祖仁(1964-),男,高级工程师,高级经济师,从事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研究和技术推广工作,E-mail:yxzhanzr@163.com。

DOI.:10.13268/j.cnki.fbsic.2017.06.023

S763.755

B

猜你喜欢

绿竹高峰期若虫
基于轻量级SSD模型的夜间金蝉若虫检测
11种杀虫剂对透明疏广蜡蝉3龄若虫的毒力测定
蛋鸡产蛋高峰期短的原因
人工养殖美洲大蠊若虫的肠道消化酶活性研究
美洲大蠊幼龄若虫肠道消化酶活性的研究
绿竹侠
梨树进入生长高峰期 管理技术看这里
国风·卫风·淇奥
防患于未“燃”,温暖过冬So Easy
千年指尖过,绿竹仍猗猗